雖然剛剛進入2022年,但大部分主打智慧電動車的企業都已經公佈了去年全年銷量成績。特斯拉全年累計交付近93.62萬輛,同比增長87%。小鵬超過受到供應鏈影響的蔚來成為造車新勢力榜首,全年銷量達到98155輛,同比增長263%。比亞迪、廣汽埃安的同比增幅也都達到了231.6%、119%。
然而,在國內新能源市場銷量一片大好、滲透率持續上升的成績背後,還存在諸多隱憂。去年已發生多起因產品宣傳、銷售、產品功能等問題引起的爭議事件,大部分延續至今,並在持續發酵。這些問題在當前的形勢下,更需要被正視、解決。
賽力斯華為智選SF5停售
12月23日,華為在其冬季旗艦新品釋出會上,推出了AITO品牌首款車型問界M5。據官方透露,新車上市96小時,訂單就已經達到了6500張。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雙方合作的第一款車型賽力斯華為智選SF5悄然停售,賽力斯4S店全部更改為AITO品牌使用者中心。
事實上,儘管華為和賽力斯官方從未公開承認,但兩者的產品和定位均能看出,問界M5是SF5的改款車型。基於此,SF5停售、產品戰略向AITO品牌轉移,也就可以理解。
但問題還在於,AITO接替賽力斯,讓很多賽力斯SF5車主無所適從,有部分車主還在大定階段,未提車品牌就要消失,而已經提車的車主也有諸多不滿。據稱,他們的SF5存在官方宣傳配備的車載WIFI被閹割、提車第8日行駛過程中驟停在上海外環高速上、滿油滿電只能跑到官方宣稱1000km的一半左右、鑰匙感應經常失靈、車子跑偏等情況。
另一個被車主關注的問題是,賽力斯4S店更改為AITO品牌使用者中心後,SF5未來的售後情況由誰解決。Auto Byte也就此事向賽力斯詢問,官方回應售後接下來由AITO品牌負責,不會受到影響,SF5目前已經停售,但還沒有停產。
特斯拉剎車門案件開庭
特斯拉剎車門始於2021年2月21日,特斯拉Model 3車主張女士父親在駕駛該車輛時,於河南南陽341國道追尾其它車輛,交警判定特斯拉司機負事故全責,而張女士堅持認為是特斯拉剎車失靈導致該事故發生。
事故發生後,張女士與特斯拉曾在鄭州市鄭東新區市場監管局的介入下多次試圖調解,但因雙方意見始終無法保持統一而失敗。最終歷經近2個月的發酵,張女士在4月19日上海車展期間大鬧特斯拉展臺,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近期該事件已有最新進展,2021年12月24日,張女士起訴特斯拉名譽侵權糾紛一案,在河南安陽北關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被告方為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特斯拉(北京)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庭審結果未當庭宣判。
由於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特斯拉剎車失靈,張女士這次選擇以名譽侵權來起訴,訴訟請求是公開道歉和50萬元賠償。張女士稱特斯拉一直拒絕提供全部資料,而資料是檢測車輛問題的關鍵。
極氪001再因訂車優惠引爭議
極氪001從釋出至今,其爭議也一直沒有停止。首先是釋出會,極氪在介紹新車採用的SEA浩瀚架構支援800V快充時,沒有明確這是該平臺將在未來支援技術,而是誘導成極氪001已經採用。甚至還將YOU標註成「全配版」,但這款車不僅沒有EC光感天幕,就連副駕駛座椅通風這種相對基礎的配置也要進行選裝。
此後,預定車主還發現極氪私自更改車輛引數中的電機最大峰值扭矩,而且將電機供應商從釋出會上的「日本電產」變更為「日本電產和威睿電機」,再次引發質疑。車主在提到001後,還發現存在天窗配色與宣傳圖嚴重不符、820A晶片車機卡頓、電動開門功能在旁邊車位有車時無法使用及無法識別小障礙物的雞肋問題。
最近,極氪001在6月份不承擔排產至2022年車主的新能源補貼降幅,對其漲價「5400元」後,再因訂車政策陷入風波。有車主爆料,極氪汽車及銷售人員存在虛假宣傳問題,告知車主的補貼退坡與事實嚴重不符,誘導其在2022年前訂車。
但在2022年元旦,極氪公佈了「新春」優惠,車主發現在同等選配的情況下,2022年1月1日下定的價格反而比2021年的價格更便宜。「新春」優惠政策下,購車限時免費裝座椅按摩及副駕駛通風,原來權益抵扣7500元的優惠變相變成5000(抵扣)+7000(選裝包)=12000元的優惠,同時貸款利率下調至2.99%。
尤拉好貓虛假宣傳8155晶片、
區別對待國內外市場
尤拉好貓從釋出會到線下門店,長期以當前座艙晶片「算力天花板」高通8155為核心賣點,但是有車主檢測後發現,該車型實際搭載的是2016年上市的英特爾4核A3940。後者不僅無法相容主流的安卓應用,而且效能也十分落伍,有車主表示連導航都會卡頓。
對於被指出的虛假宣傳問題,尤拉先是不回應,同時表示報警處理發聲使用者,而後隨著事件關注度上升,改為辯解是指高通遠控模組,但與官方原本的「8個Kryo CPU處理核心、1個Adreno 640GPU圖形處理器」等產品描述毫不相符,多次給出的解決方案也被消費者認為沒有價值,無法得到認同。
在經過尤拉數次避重就輕的回應後,又有車主透過郵件諮詢了海外尤拉客服發現,尤拉出口到英國、印度等地海外版好貓,搭載的是與宣傳一致的高通8155晶片。這與尤拉回應中說明的好貓架構無法升級成8155晶片自相矛盾,這種區別對待國內外市場的行為,更是進一步激怒了消費者。
最近,該事件又有了新的進展。有車主在社交平臺上表示,接到4S店的通知,尤拉將此前提供的1萬充電權益金,轉為現金的形式作為補償,在明年1月份App升級後,可以從App將其提現到銀行卡,同時保留其他的補償權益。
恆馳5通線除錯車下線
最近,網路上傳出一張貼有「通線除錯車No.0001」的恆馳5LX照片,同時產線中控大屏上顯示「慶祝總裝產線全線貫通」。
按照恆馳汽車的說法,5LX不久後就能進入批次生產的階段:「恆馳5LX會在2022年初下線,目前只是有一個內部的產線貫通的小儀式。並沒有去刻意的宣傳它。」
在去年11月公示的工信部第 350 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中,恆馳5 LX已在其列。根據申報資訊顯示,該車長寬高分別為4725/1925/1688mm,最高車速 180km/h,電動機是來自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的 TZ210XS051,峰值功率為150KW,採用磷酸鐵鋰電池。
威馬W6誤導宣傳無人駕駛
威馬W6在宣傳中頻繁以「國內首款無人駕駛量產車」作為賣點,但實際僅有與百度Apollo合作開發的AVP無人自主泊車,可貼近L4級自動駕駛的概念,其餘駕駛輔助功能均停留在L2級別,引起了很多消費者不滿。
另外,威馬W6還存在故意誇大AVP能力的問題。其將AVP分為HAVP(自主學習泊車)和PAVP(高精地圖泊車)兩部分落地,目前僅能做到相對基礎的HAVP,也就是需要先預存路線(最多同時儲存5條路線,每條最多100米,僅支援垂直車位),再借助雲端算力構建出完整的空間座標,進行固定的點到點泊車。
由於HAVP是透過視覺識別記錄空間座標,所以只有處在預存路線起點位置才能觸發。實際使用中,HAVP對起點位置的精度要求非常嚴格,與記錄起點存在小幅偏差,就難以識別成功,而且整體車速和對於交匯車輛的處理也無法與駕駛員相比,被吐槽實際價值有限。
理想ONE誇大升級能力
2021款理想ONE上市時,有多位訂2020款車型不久的車主表示,新車僅增加1萬元,但是升級幅度堪比換代。他們被銷售「肯定沒有新款」、「新款基本沒有升級」、「新款漲價5-8萬元以上」等說法欺騙,下定了2020款車型。
有部分臨近改款時訂車的車主表示,當新款釋出之後,銷售給他們的回覆是:「我們真的不知道……對不起」、「自己也很懵,像被公司出賣了」等,但銷售和理想官方均沒有給出解決方案,還在一份疑似理想汽車方面針對近期使用者投訴消費欺詐、欺騙消費者的情況說明裡提到,使用者應該對所購買產品有一個綜合預判,理想汽車對消費者並不構成欺瞞行為。
此外,還有老車主在網路上抗議稱,自己購買的理想ONE受到硬體限制,無法升級成最新的NOA導航輔助駕駛系統,這違背了李想早期給出的會預留升級介面、車輛可以持續生長的承諾。
有點諷刺的是,李想曾經在釋出會上現身說法,表示自己曾有一臺特斯拉Model X,為了升級最新的硬體,被迫多花了30多萬換新款,所以承諾這樣的事情不會在理想車型上發生。
廣汽新能源鎖電、
石墨烯基超級快充電池爭議
今年年初,廣汽埃安S因多起自燃事故引發關注後。有車主留意到,在未接到通知的情況下,廣汽埃安透過後臺OTA升級電池管理系統(BMS),降低車輛動力電池充電功率和可用容量,同時限制汽車輸出功率。多位車主經實測算出,58.8kWh的電量只能用不到50kWh,降低後的電機功率也只剩50-60%。
與廣汽埃安S同源的廣汽豐田iA5也出現了類似情況,車主自發整理的檔案顯示,一位車主的ECU被重新整理達14次之多。而且有車主無意路過自己在車庫停放的車輛,還拍到了悄悄入侵升級的圖片。
廣汽埃安的主動鎖電和降功率,主要是避免充放電時的風險,但未經客戶同意,遠端更改車輛狀態的行為顯然不正確。如果存在缺陷,理應召回維修,而不是在隱秘使用者的情況下,以犧牲產品體驗為代價向缺陷妥協,這也是正是車主無法接受之處。
除此之外,廣汽在去年1月還因石墨烯基超級快充電池引發爭議,官方宣稱該電池具備6C快充能力,最快8分鐘就能充電至80%,結合矽負極材料,車輛續航里程可達到1000km。
然而在當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表示:「如果有人告訴你,這個車能跑1000公里,幾分鐘能充滿電,還很安全,成本又很低。以目前的技術來講,他一定是騙子。」
當前,新能源汽車已被打上了「科技」、「智慧」等一系列標籤,車企為了迎合趨勢、增強賣點,也在不遺餘力、甚至過度宣傳自身產品,並採取更加複雜和多樣化的營銷手段。
然而這對於消費者來說,卻是一種加大選車、購車難度的行為。相比燃油車更易親身體驗的引數配置,智慧電動車的科技智慧,大部分都看不見、摸不著,難以建立起相應概念。車企若是長期如此,最終傷害的還是自己的使用者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