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志願者”是服務機器人企業擎朗智慧的送餐機器人“PEANUT”。和擎朗一樣,國內很多AI與機器人企業紛紛將旗下的服務機器人、無人車、無人機投入到智慧抗疫大軍中,成為科技抗疫的一大亮點。
那麼,這場抗疫大戰中,機器人的表現如何?機器人抗疫是剛需還是噱頭?此次疫情對服務機器人行業的發展有何影響?
1
目前,國內主流的服務機器人企業中,不少都將機器人派到了抗疫一線。智慧進化論按照其服務場景劃分,可以分為四大類:
一、 室內場景“無接觸”配送
室內無接觸配送是服務機器人在此次疫情中最廣泛的應用場景。在醫院和隔離病房,原有的餐廳送餐機器人在針對醫院場景進行改造後,能夠完成“無接觸”式送餐、送生活用品、送藥等任務。
機器人上陣,可以避免交叉感染,在人手緊張的醫院提高配送效率,減輕醫護工作者繁重的勞動,節約口罩、防護服等防護用品消耗。目前,國內送餐機器人領域的主流企業擎朗、普渡等都參與了這次抗疫。
擎朗智慧CEO李通告訴智慧進化論,從餐廳場景到醫院、病區場景的轉換中,技術並不是難題。相比之下,餐廳環境其實比醫院隔離區更復雜,隔離區並沒有太多走動的人以及桌椅要避讓,因而在醫院機器人的移動將更加通暢。
技術方面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是根據醫院配送場景進行定製化部署、細化配送流程。比如,機器人送達(餐飲)後如何通知病房內的人來取餐,如何自主調整最方便的取餐角度,以及在一個直行走廊,兩臺機器人相遇時如何避讓等。
擎朗智慧透露,一家醫院完成部署工作最快需要2個小時,最慢需要1天即可完成。由於需要現場部署,目前,擎朗已派出數十名技術工程師奔赴一線疫區。
二、 醫院無人導診、導引病人與遠端診療
這類機器人可以看做此前在商場、酒店提供導引服務的機器人的場景延伸。
疫情期間,獵豹移動攜手其投資的智慧機器人公司獵戶星空推出三款“智慧疫情防控機器人”,能夠實現基層醫院的發熱問診、導診及初步診療、醫療資訊的第一時間披露、醫療物資的定點遞送等功能。
1月27日,獵豹移動攜獵戶星空將兩臺智慧服務機器人落地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其中一臺智慧服務機器人,可實現無人導診,自動響應發熱問診、引領病人及初步診療,並可實現醫生對病人的遠端診療。另一臺提供大家熟知的遞送化驗單、藥物等工作。
無人導診可以將醫護人員從簡單又耗時耗力的工作中解放出來,遠端診療則能更高效省力安全地進行病情診斷。
三、室內場景消毒
此前較少受到關注的消毒機器人此次大顯身手。2月10日,深圳首家噴霧消殺機器人YOGO在深圳星河WORLD園區完成了第一次消毒作業。該園區內有700多家企業,25000多員工。疫情期間要保證每週7天,每天24小時地消毒,人工壓力很大。
據悉,YOGO噴霧消殺機器人使用的是佳姆巴消毒液,對眼鼻均無刺激。一臺YOGO噴霧消殺機器人可以負責30層樓的消毒,霧化高度可達2米,對100㎡的場所進行噴霧消殺大約需3分鐘,比人工消殺範圍更大、速度更快、更安全。YOGO可以提前規劃消毒路徑,還能夠自主透過門禁、乘坐電梯上下樓。
四、 室外道路無人配送
2月6日,京東物流自主研發的智慧配送車完成了武漢智慧配送的第一單。無人配送車從京東物流武漢仁和站出發,駛上一段公開道路,開往600米外的武漢第九醫院,為醫院全天候配送醫療物資和生活物資。在配送人力緊張的核心疫區,無人配送車可以防止交叉感染,提高配送效率。
2
市場反饋是判斷需求真偽的試金石。從多家機器人企業瞭解到的資訊,因為無接觸服務的安全性,醫院方面供不應求,機器人企業訂單猛增。
擎朗智慧CEO李通透露,截止2月12日擎朗一共交付百臺送餐機器人,公司共接到全國各地醫院的500多臺送餐機器人的需求,目前已經在排隊部署。此次疫情,擎朗交付一線的機器人總價值約千萬人民幣。
機器人抗疫與大眾熟知的機器人送餐功能類似,都有提高效率,節省人力的功能。以擎朗為例,其送餐機器人此前已在海底撈等餐飲企業落地。啟用機器人送餐的目的就是提高效率,節省人力。據悉,餐廳基本上一年左右就能實現投資回報(可以理解為送餐機器人售價約等於一個服務員一年工資)。但疫情讓訂單短期猛增的是一個更重要的需求——“無接觸”配送功能。
同時,擎朗智慧CEO李通向智慧進化論透露,此次疫情對於服務機器人行業來說,挑戰不少:
首先是發貨問題:突發疫情使得物流運輸穩定性降低,高速封路及排查都會降低運輸時效,導致醫院方面供不應求;
其次是工作人員的安全問題:由於機器的部署實施需要工程師到現場支援,在一些病情嚴重的地區,工作人員的安全受到了威脅,面臨隔離;
此外還有資質問題:機器人進入疫區需要獲得來自醫院、政府的一系列背書及認證,救災物資需要走綠色通道,這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配送及部署時間。
是剛需還是噱頭,服務機器人行業如何發展?
目前,受制於成本、技術實用性等因素,服務機器人離真正爆發還有一段時間。
疫情催生了大量“無接觸”配送需求令行業短期內訂單暴漲,經過良好的市場教育和場景擴充,這對服務機器人行業長期是利好的。總結來講,機器人抗疫,既沒達到剛需的程度,但也不是營銷噱頭。
透過疫情,可以一瞥服務機器人發展的幾個趨勢:
1. “無接觸”服務放大了機器人的價值。服務機器人在全國多地醫院、病區提供無接觸配送服務,完成配送餐食、生活物品、醫療用品等,代替醫護過程中重複機械但耗時耗力的流程化工作,避免交叉感染,減輕一線醫護人員的負擔。
2. 服務機器人的核心應用場景由餐廳、商場、酒店,延伸到醫院、社群新興需求,服務機器人的市場價值進一步得到驗證。
3. 依託服務機器人此前的技術積累,場景轉換快。迅速完成了從餐廳場景到醫院、病區送餐送藥場景,從商場導引場景到醫院導診場景的轉化,實現迅速上崗。
4. 疫情危中有機,成為服務機器人行業進行市場教育、培養使用者習慣的好機會。
“長期來看,疫情起到了市場教育的作用,讓許多之前沒有接觸瞭解過機器人的大眾第一次發現,原來機器人可以這麼用,起到了良好的市場教育的作用。”擎朗智慧CEO李通的觀點代表了不少行業人士的看法。
相信隨著服務機器人成本下降,應用場景的進一步擴大,很多服務行業機械重複的人工勞動都可以被機器人替代。技術實用性是服務機器人大規模商業落地的一大障礙,只有不斷勝任更復雜更多元的任務,服務機器人的爆發才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