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固態硬碟的發展迅速,技術也逐步成熟,對於選購固態硬碟不再只是容量選擇的那麼簡單,更多人群更在意的是效能與顆粒型別,而對於SSD顆粒型別,相信不少使用者對QLC、SLC、MLC、TLC顆粒型別一無所知,而尤其是最新推出的搭載QLC顆粒的固態硬碟來說,不少使用者稱QLC顆粒不好。那麼QLC顆粒怎麼樣?下面分享一下固態硬碟QLC、SLC、MLC、TLC顆粒區別對比知識。
固態硬碟QLC、SLC、MLC、TLC顆粒區別對比知識
根據NAND快閃記憶體中電子單元密度的差異,又可以分為SLC(單層次儲存單元)、MLC(雙層儲存單元)、TLC(三層儲存單元)以及最新推出的QLC(四層儲存單元)。固態硬碟依靠快閃記憶體晶片來儲存資料,裡面存放資料最小單位叫作“Cell”,SLC每個cell可以存放1bit資料,MLC每個cell可以存放2bit資料,TLC每個cell可以存放3bit資料,而QLC可以存放4bit資料。
為了小白更好的理解其中的意義,我來舉個例子,我們將晶片可以看做一張畫滿格子的紙張,cell相當於紙張上的一個個的格子,資料看做是一個黃豆。也就是說,SLC方案每個格子中只能放入一顆黃豆,所以儲存空間較小,MLC方案每個格子可以放入兩顆黃豆,TCL方案每個格子可以放入三顆黃豆,而QLC方案每個格子可以存放四個黃豆,成本不變的情況下,儲存空間較大。要知道這個紙張(晶片晶圓)價格也十分昂貴的,也就是說同樣的晶圓如果做成SLC只有128G,做成MLC就有256G了,做成TLC的話變成512G,而做成QLC我們可以做成更大容量,而成本是相同的。
QLC顆粒
QLC、SLC、MLC、TLC顆粒區別對比
SLC(單層儲存單元)
全稱是Single-Level Cell,單層電子結構,每個cell可以存放1bit資料,SLC達到1bit/cell,寫入資料的時候電壓變化區間小,P/E壽命較長,理論擦寫次數在10萬次以上,但是由於成本最高,所以SLC顆粒多數用於企業級高階產品中。
MLC(雙層儲存單元)
全稱是Multi-Level Cell,使用高低電壓的而不同構建的雙層電子結構,MLC達到2bit/cell,P/E壽命較長,理論擦寫次數在3000-5000次左右,成本相對較高,但是對於消費級來說也可以接受,多用於家用級高階產品中。
TLC(三層儲存單元)
全稱是Trinary-Level Cell,三層式儲存單元,是MLC快閃記憶體延伸,TLC達到3bit/cell,由於儲存密度較高,所以容量理論上是MLC的1.5倍,成本較低,但是P/E壽命相對要低一些,理論擦寫次數在1000-3000次不等,是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快閃記憶體顆粒。
QLC(四層儲存單元)
全稱是Quad-Level Cell,四層式儲存單元,QLC快閃記憶體顆粒擁有比TLC更高的儲存密度,同時成本上相比TLC更低,優勢就是可以將容量做的更大,成本上更低,劣勢就是P/E壽命更短,理論擦寫次數僅150次。
QLC、SLC、MLC、TLC顆粒對比
QLC顆粒為什麼不好?
每一個Cell單元儲存資料越多,單位面積容量就越高,但是同時會導致不同電壓狀態越多,並且越難控制,所以採用QLC顆粒的固態,雖然容量更大價格更便宜,但是穩定性較差,並且P/E壽命較低,速度最慢。
總結:
QLC NAND最大的優勢就是在於成本更低,相同的成本下能夠做出更大容量的SSD,容量將不再受到限制,1TB容量對於QLC顆粒來說,都是小意思,幾十到上百TB才是主流,大容量固態硬碟時代開始了。但是對於P/E壽命和速度來說,這是QLC顆粒最大劣勢之處,P/E壽命的公式是擦寫次數*容量/每天擦寫量/365,但是QLC顆粒的固態硬碟容量都很大,假設1個1TB的QLC顆粒的固態硬碟,每天擦寫100G,也就是它的壽命=1024*100/100/365,約2.8年,還有這個最大寫入次數也是理論上的,超出不一定就100%壞了,關鍵電腦不可能每天開啟,也有休息的時候,加之每天不可能都擦寫100G,所以它的壽命也是不用太擔心的,等待固態硬碟壞了,整臺電腦也淘汰了。
QLC顆粒相信不少使用者會說是技術倒退,但是對於廠商來說,目前使用者對儲存容量需求隨之提高,目前TLC和MLC顆粒大容量的固態硬碟價格偏貴,更低成本更大容量才是未來趨勢,相信QLC顆粒會使得固態硬碟進入大容量廉價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