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來,固態硬碟持續降價,相比去年普遍降價一兩百元,價效比已經十分突出了。SSD相比傳統的HDD(機械硬碟)最大的好處就是速度快太多了,老電腦換上SSD,開機速度、遊戲載入、流暢度會有明顯提升,而新裝機固態硬碟早已經是標配。
10款價效比高的240GB固態硬碟推薦
作為購買SSD好時期的當下,身邊不少朋友紛紛入手了,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10款價效比高的240GB固態硬碟推薦。在推薦之前,首先說以下,為何推薦的是240GB容量,主要基於2點考慮:
1、目前240GB容量固態硬碟,價效比相對是最高的,相比120GB或者更大容量的都顯得更值一些。
2、120GB固態硬碟容量太小,如果使用單SSD,以系統C盤預留60GB作為為例,剩下的空間不到60GB,再安裝上軟體和一些重要檔案,很快就會出現容量不足,這個時候使用者就只能再購買機械硬碟來擴容了。
240GB容量固態硬碟就不同了,新裝機的話除了60GB作為系統盤,剩餘還有超過160GB的可用空間,裝常用軟體,以及是一些遊戲,一兩年內大眾使用者都夠用,無需再單獨買機械硬碟。此外,對於一些老筆記本,由於只有一個硬碟位,升級SSD意味著要將原來的機械硬碟替代掉,而240GB適中容量基本夠用,價效比還高。
傳統機械硬碟電腦開機慢
因此,對於大眾使用者來說,小編一般推薦的是240GB固態硬碟比較多,一是本身價效比高,二是不怎麼需要擔心容量短期內不夠用。
聊完SSD容量,下面簡單說下,怎麼看固態硬碟好壞,主要可以透過下面這些方面去看。
1、容量
固態硬碟雖然發展至今有一些年了,但容量依舊比較小,目前最常見主要有120/128GB、240/256GB、512GB、1TB等等,相比傳統機械硬碟1TB起步,顯然要小不少。
2、讀寫速度
固態硬碟最大的賣點在於讀取速度是傳統機械硬碟的好幾倍。用上SSD的電腦,具備更快的開關機速度,在系統流暢度方面明顯比機械硬碟電腦好,帶來更為流暢的操作體驗。
3、固態顆粒
固態硬碟主要是SSD核心晶片顆粒組成,它決定著SSD讀取速度與壽命等。固態硬碟顆粒有三種型別,分別為SLC、MLC、TLC。其中SLC顆粒最好,具備10萬次寫入次數,具備高壽命等特點,廣泛用於高階固態硬碟當中,MLC顆粒次之,寫入次數在1萬次左右,是目前主流固態硬碟顆粒型別,使用壽命適中。
最差的為TLC顆粒,寫入次數僅1000-5000左右,廣泛使用者低端入門SSD固態硬碟當中。對於普通使用者來說,一些價格低、價效比高的固態硬碟多為TLC顆粒,一般也夠用,畢竟也比機械硬碟快很多了。
4、品牌
目前市場的固態硬碟品牌眾多,掐指一數至少有超過20個品牌,如三星、浦科特、金士頓、影馳、閃迪、Intel、威剛、OCZ、金勝維、金泰克、鎂光、東芝、創見、創久等品牌均有固態硬碟產品。
知名的主要有三星、浦科特、金士頓、影馳、閃迪、Intel、威剛、西部資料、OCZ、金勝維、聯想等,買SSD的時候,建議首選大廠產品,質量與售後更有保障。
5、介面
固態硬碟介面眾多,不過目前最常見的只剩下SATA3.0、M.2、PCI三者介面了。
其中SATA3.0最常見,相容性也最強,包括一些老電腦都相容。只不過,SATA介面SSD如今存在一些效能瓶頸,效能達到高階水平,不過對於大多數大眾使用者來說,依然夠用。
M.2介面固態硬碟是直接安裝在主機板上,需要主機板配備M.2介面。由於老電腦基本沒有這個介面,因此不相容。目前主要是新平臺主機板才支援。需要注意的是M.2介面分為全速和非全速,全速走的是PCI或NVME通道,速度是最快的,但如果走的是SATA介面,效能則與SATA固態硬碟相同,這點需要注意下。
此外,很多老主機板不支援M.2介面。今年新出的PCI-E SSD大多是PCI-E 3.0的,Intel老平臺、AMD CPU獨立晶片組平臺不支援PCI-E 3.0,因此儘量避免購買PCI-E介面SSD。
6、主控
在固態硬體中,主控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相當於SSD控制器,這個也是需要稍微注意的,建議選擇一些配備知名品牌的主控,帶來更為穩定的效能發揮。
文止於此,相信大家對於SSD的一些選購已經有所瞭解吧。下面我們具體來看看相關SSD產品推薦,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