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料安全如何保障呢?

候鳥之戀發表於2022-05-30

一、安全漏洞發現

安全漏洞主要是指計算系統和服務程式由於設計缺陷或人為因素留下的系統後門,利用安全漏洞攻擊者能夠在未授權的情況下訪問或破壞系統。安全漏洞的分析可以採用白盒測試、黑盒測試、灰盒測試、動態跟蹤分析等方法。

 

二、資料加密

資料加密可以採用硬體加密和軟體加密兩種方式實現,每種方式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對大資料的資料加密,傳統的資料加密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 CPU 計算時間,嚴重地影響了大資料處理系統的效能。

採用加解密資料檔案塊、資料檔案、資料檔案目錄、資料系統的方法來實現快速的資料加解密處理,既可以保障系統的資料安全性,又可以提高資料處理的效率。

 

三、訪問控制

訪問控制可分為自主訪問控制和強制訪問控制兩大類。自主訪問控制是指使用者擁有絕對的許可權,能夠生成訪問物件,並能決定哪些使用者可以使用訪問。gendan5.com/zs/diniw.html

強制訪問控制是指系統對使用者生成的物件進行統一的強制性控制,並按已制定的規則決定哪些使用者可以使用訪問。近幾年比較熱門的訪問控制模型有基於物件的訪問控制模型、基於任務的訪問控制模型和基於角色的訪問控制模型。

 

四、預測分析

根據發生系統異常問題所涉及的資料物件,結合異常問題所發生的監控點、參考相似或類似問題的分析結果,分析確定問題事件的性質,預測可能存在的安全威脅,並對此安全威脅進行跟蹤分析,做好應對此安全威脅的安全防護措施,提高應對安全威脅的安全防護級別,更好地對大資料安全進行防護。

對大資料的安全問題進行可行性預測分析,識別潛在的安全威脅,以達到更好地保護大資料系統的目的。透過預測分析的研究,結合機器學習演算法,利用異常檢測等新型方法,大幅提升大資料安全識別度,更有效地解決大資料安全問題。

 

五、統計分析

自查大資料系統內部的安全問題,也是降低大資料系統安全風險的重要手段,一般可以採用統計分析的方法。統計分析分為統計設計、資料收集、整理彙總、統計分析、資訊反饋五個階段。

針對大資料系統,在資料收集階段可以採用系統IP掃描、系統埠掃描、系統漏洞掃描等方法蒐集原始的系統狀態資訊,將原始資訊和已有的資料資訊(包括已經發生的安全問題,及其他類似系統發生的安全問題)進行彙總整理,在此基礎上透過統計運算得出相應的結論。根據得出的結論,制定安全問題等級,採取相對應的安全應對措施,預防可能會發生的安全風險。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0014563/viewspace-2897968/,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