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教育 才是面向未來的

ddl21發表於2022-05-17

中學時,張吉愛好理科,想搞科研當科學家,雖然後來學醫了,但這種興趣,在生活中保持下來了。他愛研究科技產品,留意最新趨勢。2018年援藏歸來,他試著讓孩子瞭解自己的興趣。

 

 

一開始是VR裝置,最近幾個月是元宇宙的相關知識。他不是讓孩子玩虛擬類遊戲,而是儘可能幫他建立基本的概念,比如瞭解VR產品的用途,展望未來人類的生活場景……

“我之前沒料到手機會有如此強大的功能,如果再有一次科技革命,虛擬現實極可能是重要領域。對遊戲我一直不排斥,遊戲和教育,教育和虛擬現實,未來都會融合,比如國外頂尖的科研室,或醫學解剖實驗等,可能都會被搬進虛擬現實中,助推學習資源的公平性和教育的均等化。也許兒子們這一代長大後,真的會每天花幾個小時在虛擬世界裡。因此,家長一定要跟得上科技進步。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在學習上能做的就是一個'快’字。”

張吉的興趣,是跟兒子的生活和學習緊密結合的。

比如疫情期間火起來的健身環,兒子晚上做完作業,張吉會和兒子一起運動半小時。

再比如觀察自然,張吉覺得傳統式的顯微鏡會損害眼睛,他留意到一款 ,可連線WIFI,把映象投射到手機,平板或投影上。兒子利用這款顯微鏡,觀察載玻片,看動植物等。張吉還跟噹噹狸研發人員反饋產品的好用之處,噹噹狸表示推出二代[智慧顯微鏡](專業版)後送他一臺。

 

 

兒子在學校還沒涉及太多理科知識,張吉就變著花樣帶他體驗:模擬火山爆發、製作空氣火箭、製作創意風箏等。接下來,他打算網購受精的雞蛋(或鵪鶉蛋)、孵化器、保溫器,帶兒子做無殼孵化實驗。從學科上講,這是生物,從德育講,又是生命教育。

 

 

近幾年,因安全考量,很多小學幾乎停止了戶外活動。但張吉和妻子會常常帶著兒子走到戶外,有時也會跟孩子的同學及對方父母結伴,去成都附近的龍泉山徒步探險,選擇人跡罕至的小路走,抓螃蟹、採野果、製作標本等。

“這些年,我越來越追求'悟’的時刻。去援藏,部分原因是喜歡那邊的大自然。在大城市,擁有太多反而不容易找到內心的平靜,在西藏仰望星空,看聖潔的雪山、湖泊,會讓心靈得到洗滌。我期望兒子不要浮躁,保持好奇心,開放,努力嘗試新東西,找到真正的興趣,並鑽研下去。”

長期以來,有一個思考橫亙在張吉的內心:什麼樣的教育或能力,才是孩子未來需要的?所謂培養孩子終身必備的核心素養,作為家長能做些什麼?

儘管他還沒思考得太清楚,但還是在貫徹一些原則。

 

 

比如強調自學能力:如何在紛繁複雜的資訊中搜尋、識別、提煉出有價值且感興趣的,構建一套自己的價值評判系統;強調開放和應用:對兒子的教育,他心態開放,兼顧文理、中外、傳統與現代,以及五育的融合,並強調把所學所得應用出來,千錘百煉才能真正內化,能令建構的知識系統經得起考驗,也避免眼高手低。

在特長培養方面,張吉儘可能尊重兒子意願。兒子愛說話,於是上了主持人班。“表達能力是很重要的。”身體素質是基礎,在兒子三歲時,張吉給他報了體育培訓班,不是訓練某一項運動,而是學習基本的運動方式、規則,培養運動興趣,養成正確的鍛鍊習慣。

進入小學後,兒子參加了跆拳道社團。妻子想讓兒子學習鋼琴或電子琴,但孩子主動提出喜歡街舞,還從自己的小金庫(壓歲錢,日常挑戰自我獲得的獎金)中拿出一部分充當學費。

 

 

[噹噹狸]是一個專注於家庭式STEAM的兒童品牌,噹噹狸兒童益智玩具驅動孩子更聰明的未來。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0016998/viewspace-289491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