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無幣Web3”才是分散式的未來?
下一代網際網路與當下的網際網路並不是徹底顛覆的關係,而是共存、並行。
文|蘇子華
編輯|喬芊
不發幣,還能Web3嗎?
在BSN發展聯盟常務理事、紅棗科技CEO何亦凡看來,虛擬貨幣只是使用區塊鏈技術構建的一種應用程式,而區塊鏈上還應該有很多其他的應用程式。
區塊鏈服務網路(BSN)算是Web3中的“異類”,是由國家資訊中心牽頭,中國行動通訊集團公司、中國銀聯、紅棗科技共同於2019年發起的基礎網路。
BSN推行“無幣公鏈”的概念,即不發幣,但仍試圖利用去中心化技術,來實現“Web3應用”的落地——這跟當下Web3世界裡,發幣的主流路徑大相徑庭。
今年6月29日,BSN迎來了一個里程碑時刻。BSN旗下面向中國使用者的“BSN-DDC基礎網路”,其平臺應用的日交易數(974,517次)首次超過以太坊(938,166次)。
作為使用者數最大的公鏈,已上線近8年的以太坊上的交易幾乎都圍繞虛擬貨幣和其衍生品展開。而2022年1月正式上線的BSN-DDC網路,在完全與虛擬貨幣無關的情況下,利用五個月的時間,完成了一次逆襲。
這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區塊鏈技術在虛擬貨幣以外,有很大的應用潛力。
可以這樣簡單理解BSN的業務:
一方面,他們整合了很多區塊鏈的開發框架,包括公鏈(海外)、聯盟鏈等。其中公鏈部分,除在海外的BSN Spartan網路上直接整合無幣公鏈,他們還將公鏈改造成了無幣的國內合規版本——“開放聯盟鏈”。
比如,目前BSN開放聯盟鏈已推出文昌鏈(基於IRITA)、泰安鏈(基於FISCO BCOS)、武漢鏈(基於Ethereum)、遵義鏈(基於Corda)、貴陽鏈(基於DBChain)、廣元鏈(基於Everscale)、中移鏈(基於EOS)、酒泉鏈(基於Neo)、成都鏈(基於Casper)等。開發者可以根據業務需求選擇不同的區塊鏈部署和執行智慧合約和分散式應用。
另一方面,他們整合了更多的資料中心、雲服務商(比如AWS、谷歌、微軟、中國的阿里雲、華為雲等)來提供算力和儲存。
2021年6月10日,負責BSN技術更新與網路運維的紅棗科技完成3000萬美元的A輪股權融資。投資方包括沙特阿美石油旗下的Prosperity7基金、香港Kenetic Capital、瑞士私人銀行百達集團和泰國曼谷銀行。截止2022年11月,BSN-DDC網路已超1500家平臺方申請註冊、每日交易量超過100萬次。
之所以發起BSN,何亦凡稱是因為看到了下一代網際網路的方向。他覺得下一代網際網路不應該叫Web3,應該叫“公共IT系統”。
何亦凡曾經被一些區塊鏈社群邀請去講課,“但我去了之後就講兩件事,一是講區塊鏈技術,二是告訴大家別碰虛擬貨幣。”
我們和他聊了聊下一代網際網路、Web3與公共IT系統。
以下為對話內容:
01
重新定義“下一代網際網路”
36氪:你很反對虛擬貨幣。
何亦凡:我極其反感虛擬貨幣。建議大家都別碰,即便賺了錢,那也是別人虧的錢,而不是透過創造價值得來的。虛擬貨幣就是一個少數人操縱的、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龐氏騙局。
幣圈必死無疑。三年之內,很多公鏈可能會推出無幣版本,如果他們想服務傳統行業的話。特別是當他們的幣賣不動的時候。
現在這些公鏈,你做什麼事情,都得碰它的幣。這真是非常愚蠢的設計,最終會導致全世界99%的IT系統和公司不會碰它。它是在自斷生路。
36氪:你怎麼看這個圈子的人?
何亦凡:首先是對錢的追求比較大,人之常情。追求加密貨幣的人,可能會少點原則性。比如巴菲特永遠不會碰加密貨幣,即便能賺再多的錢。
兩年前,如果我們利用BSN在海外的名聲發幣的話,會很好賣。但打死我都不做,因為幣圈是沒有監管的,很容易暗箱操作,一般人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貪慾的。
36氪:你們一直在支援無幣區塊鏈的普及,能把你們理解為Web3行業裡的“異類”嗎?
何亦凡:首先我覺得Web3是幣圈造出來的詞彙。我們更願意稱下一代網際網路叫“公共IT系統”。這也是BSN在做的。
36氪:怎麼理解“公共IT系統”?當初是怎麼想要創業做這件事的?
何亦凡:紅棗科技在做BSN之前,是在做一些智慧城市的底層技術開發。2018年我們接觸到了一個政府的區塊鏈專案,讓我們評估一下。於是,我們花時間研究了區塊鏈技術之後,發現“去中心化技術”是一件好事。
因為區塊鏈模擬了一個新的通訊邏輯。
基於新的通訊邏輯,可以由多方來共同建設一個IT系統或者應用程式,而不是像現在的應用(App),都是由某一方控制,另一方(使用者)用就行。
我們覺得這是件大事。因為它不是一種新的應用,或者新的技術方向,而是一種新形態的IT系統。公共IT系統將會在透明性、互通性和隱私性等方面帶來革命性變化。
後來,我們和國家資訊中心、中國移動的一些計算機博士專家論證之後,覺得這會是下一代網際網路的方向。
未來,除了當下的單主體應用,還會出現多主體的應用——可以叫作“公共IT系統”,也有人叫它Web3。
36氪:這些不同的聯盟鏈、公鏈在BSN的體系裡,扮演什麼角色?
何亦凡:作業系統。不同的區塊鏈就相當於是電腦的Windows、Linux,手機的蘋果的iOS、安卓系統。所有的App都是搭載在這些系統上面。每個作業系統都有自己的特點。他們之間是相互競爭的關係。每個作業系統都有自己的運營方,他們會在競爭中改進自己的服務。
BSN整合了很多作業系統,讓大家隨便選。
我們提供的是分散式的雲服務,區塊鏈是我們裡頭的作業系統而已。
36氪:BSN解決了什麼問題?
何亦凡:主要有兩個。現在的每一個公鏈、聯盟鏈相當於一個區域網,而把區域網串起來,讓資料能夠互相流通,技術才會不斷創新。我們希望所有的區塊鏈能夠資料互通,另外就是降低區塊鏈的使用成本。
36氪:你說你們相當於是一家分散式雲服務,那和AWS、阿里雲有何不同?
何亦凡:資料中心就是一個小的雲中心。體量可以很小,大家都很小,但是大家合在一起,就是一個巨大的雲了。
分散式雲一定是共建出來的。如果它由一家企業來控制,比如AWS、阿里雲,即便他們在全球各地都有資料中心,但也不叫分散式雲。
因為所有的資料中心都歸它管,如果你不交錢,可以把你的資料都給刪了。
很多區塊鏈應用都在用這類傳統雲的服務。如果把亞馬遜、微軟和谷歌的雲服務全關掉,全世界的公鏈要死掉80%。
我們資料中心的軟體是開源免費的,擁有資料中心的人可以在網上匿名下載,自己安裝,然後接入我們的網路。這時,我們會知道BSN的網路上接入了一個新的資料中心,但我們並不會知道它是誰。
未來,即便是紅棗科技倒閉了,但只要還有其他的資料中心在執行,BSN的服務會持續下去。
36氪:“公共IT系統”這件事普及要多久?
何亦凡:兩年前我覺得可能需要20到30年。但最近半年,我們發現產品的接受度蠻高,可能3、5年後,“公共IT系統”就會變成一種常規的IT業態。到時“公共IT系統”會佔網際網路30%的流量。
36氪:Web3領域經常提“去中心化”的思想,BSN背後有什麼理念嗎?
何亦凡:降本增效,讓IT系統成本更低,讓更多人願意付錢用我們的雲服務,就這麼樸素。沒有IT系統,人類依舊能活。但IT系統可以讓很多事情效率提高。
36氪:你們是不發幣的,但token被認為可以發揮社群治理的功能。
何亦凡:很多DAO裡面讓成員買token或者NFT,說買了之後就有了治理、投票的權利。這純粹是忽悠。決定產品、技術更新的其實就那麼幾個人,大部分買了幣的人是不知道核心管理層要幹嘛的,很多人都是直到核心管理者宣佈了進展時才知道。
這就像一家公司,管理層在內部集資,說錢投給公司,就可以有投票權一樣。這些模式都已經是被各國形形色色的人“玩”了若干年的模式,換了個英文名字而已。
36氪:很多Web3專案強調成員自治,你們怎麼落地“自下而上”的治理理念?
何亦凡:虛擬貨幣才需要自下而上,它必須要民眾共同來管理,保證它的統一性。但公鏈或者“公共IT系統”不需要。
36氪:那怎麼體現你們的公共性?
何亦凡:我們定了幾個原則:必須開源,一定是公共性的;不要牽扯到任何一個應用裡,只為那些應用提供底層技術、開發環境。比如,虛擬貨幣就是一種很具體的應用。
對於公共IT系統或者公鏈來說,第一,你是匿名的;第二,你可以隨時加入和退出,不需要許可;第三,系統上的資料都是透明的,所有人都可以查詢,比如你發了一個NFT,別人可以查你的NFT用的是什麼鏈等等。所以,我們覺得匿名性、自由加入性、透明性,只要保證了這些東西,它就是公共的鏈。至於你在上面建立了一套虛擬貨幣,那是你應用端的事情了,和我們沒有關係了。
(注:BSN面向海外發布了BSN Spartan網路,遵循海外標準,實現開源、公開、匿名與無需許可。面向國內的BSN-DDC基礎網路遵循我國網際網路合規標準進行實名認證,實現開源、公開透明特性。)
02
中國web3的未來在何處
36氪:你們投資方的背景還挺國際化的。
何亦凡:我們當時只找海外的,不找國內的。目的就是一定要走出中國,在海外需要背書。
中國科技企業走出國門的還是以應用為主,比如位元組跳動。但很少人在用中國的底層技術。晶片、作業系統、資料庫技術、雲技術,都沒有。
我們提供的是底層技術,別人要把應用搭在我們上面,許可權很高,這很難。但這些股東幫了很多忙,甚至我們三分之一的客戶都是他們介紹的。
比如,我們在中東進展很快,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阿美石油是我們的股東,給我們提供了背書。
36氪:你們在海外辦活動推廣BSN時,現場的客戶或者潛在客戶更關心什麼?
何亦凡:第一,成本一定要便宜。第二,它一定要開放透明,你不能是個黑匣子。第三,絕對不能有幣。因為我們的客戶主要是傳統行業的,銀行、餐飲企業、甚至電影院,加密貨幣的價格是高波動的,你只要有幣,他們是不會用你的。最後,就是安全性。
36氪:你覺得BSN上面,下一波應用會集中在哪些領域爆發?
何亦凡:現在BSN網路上的應用以數字藏品為主。但我一直說“藏品”這個詞本身就帶有投機的性質。它應該叫“數字商品”。商品是有應用場景的。
對於國內的數字藏品行業,我們跟BSN上所有的平臺方說,你們的業務都不太可能做到很大規模。你們得往“商品”上轉型,你們的NFT一定要有使用場景。你們將來可能會變成數字商品的淘寶,不能變成交易所。
36氪:怎麼理解NFT的價值?
何亦凡:在我們看來,NFT是下一代的分散式資料庫技術。它是革命性的資料庫技術,會改變IT賬戶的管理體系。
比如,未來每一個使用者在不同的應用中擁有一個NFT,NFT可以區分各方對資料的訪問許可權。使用者可以設定不同的資料授權,沒有授權,任何公司都無法調取該使用者的資料。這樣,真正實現了隱私資料迴歸個人管控。
NFT技術未來可應用於身份管理、賬戶管理、碳交易溯源、票務管理、市場營銷、智慧財產權等任何需要數字憑證的領域。
36氪:為什麼做數字商品的淘寶可以合法,但做數字商品的二手交易的“閒魚”就可能不合法?
何亦凡:首先,任何東西,只要把它金融化、可以導致非法集資,就是違法。這不是數字藏品的問題,是政府一貫對於非法集資的立場。
實物商品,它的流轉性比較低,當沒辦法形成大宗交易和高頻交易的時候,不具備金融屬性。
而數字藏品是一個電子產品,它一天可以交易很多次,具有高頻交易的屬性,就容易產生金融性,造成數字藏品的“證券化”。所以被嚴格監管。
法律監管的都是應用和動作,而不是技術本身。我覺得未來的立法會針對NFT的不同使用場景去適配。
36氪:之前大家一直覺得中國對於加密行業的監管過於嚴格,有點抑制創新。
何亦凡:並不是。虛擬貨幣最開始就是在中國發展壯大的。
考慮到中國的國情,從投資角度看,中國老百姓的理解能力不高。中國的股市裡投資人70%是個人。中國的老太太們,你給他們發一個簡訊出去,說我是公安局的,你涉及洗錢,給我打5萬塊錢,成功率會有1%。這樣的社會基本面,如果沒有監管,龐氏騙局、非法集資會橫行霸道。社會還要不要穩定性?
36氪:怎麼看Web3和元宇宙的關係?
何亦凡:我覺得元宇宙就是一種前端技術,和電腦手機是平行關係。基於電腦誕生了很多公司,基於手機誕生了很多公司,元宇宙實際上是一個三維的前端技術,基於新的終端還會誕生出很多公司。元宇宙中任何事物都需要資料庫中對應的標識,其後臺管理可以依靠NFT技術實現。
文章來源:36氪
文章原標題:《無幣區塊鏈平臺「日交易數」超過以太坊,「中國式Web3」才是未來?》
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絡刪除。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51239/viewspace-2931691/,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為什麼分散式雲是雲端計算的未來?分散式
- 什麼樣的教育 才是面向未來的
- React Hooks 可以為我們帶來什麼,及為什麼我覺得React才是前端的未來ReactHook前端
- 為什麼說Gamified-DeFi才是NFT未來發展趨勢GAM
- 為什麼未來的學校是開放式的
- 為什麼 GraphQL 是 API 的未來API
- 為什麼說 Serverless 是雲的未來?Server
- CentOS Stream才是未來CentOS
- 為什麼Web3如此重要?Web
- 為什麼純函式式語言至今無法流行起來?函式
- (分享)為什麼說React是UI的未來ReactUI
- 資料庫的未來:雲原生+分散式資料庫分散式
- 我認為 web3 是什麼(大白話 web3)Web
- 生成式AI: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AI
- 未來什麼樣的工作是絕對無法取代的?
- 分散式為什麼使用Redis,以及他的好處分散式Redis
- 為什麼大廠都喜歡用 Codis 來管理分散式叢集?分散式
- 為什麼我們做分散式使用Redis?分散式Redis
- 人工智慧算個什麼?虛擬生命:看清楚我才是未來!人工智慧
- 什麼是分散式?分散式
- Facebook:為什麼對話式商務是電商的未來發展趨勢
- 為什麼雲MES是企業技術的未來?
- 為什麼說流處理即未來?\n
- 為什麼說微軟遊戲未來可期微軟遊戲
- 短影片直播系統為什麼需要分散式部署,淺談分散式部署分散式
- 為什麼要選擇分散式資料庫?分散式資料庫
- Redis避坑指南:為什麼要有分散式鎖?Redis分散式
- 分散式 SQL:資料庫的未來發展方向分散式SQL資料庫
- Web3的加密資料庫為什麼好? - AlbertWeb加密資料庫
- 為什麼說軟體服務的未來必然是WebAssembly?Web
- 為什麼我對JavaScript的未來持樂觀態度?JavaScript
- 為什麼說敏捷開發是應用程式的未來?敏捷
- 什麼是分散式鎖?分散式
- 分散式賬本是什麼分散式
- 為什麼分散式限流會出現不均衡的情況?分散式
- 直播預告:OpenAI 開始擁抱 RTC!為什麼 LLM+RTC 才是多模態 AI 的未來?丨 RTE Dev TalkOpenAIdev
- 什麼是Web3的Mastodon?WebAST
- 阿里分散式資料庫未來技術之路阿里分散式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