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鵬:如何進行 OpenHarmony 音訊特性架構設計和開發工作

OpenHarmony社群發表於2022-05-17

編者按:在 OpenHarmony 生態發展過程中,湧現了大批優秀的程式碼貢獻者,本專題旨在表彰貢獻、分享經驗,文中內容來自嘉賓訪談,不代表 OpenHarmony 工作委員會觀點。

本期 OpenAtom OpenHarmony(以下簡稱“OpenHarmony”)開發者故事,我們特別採訪了 2 月程式碼最佳貢獻者、一位接觸 OpenHarmony 1 年左右,2022 年初便完成高難度開發專案的開發者——潤和軟體資深軟體開發工程師趙海鵬。
趙海鵬是潤和 OpenHarmony 南向業務媒體領域負責人,主要承擔 Audio 開發工作。在 RK3568 平臺 Audio Driver Model 適配開發過程中,在突遇西安疫情的情況下,硬體和溝通問題都面臨巨大的挑戰,面對急迫性的專案需求,趙海鵬和他的夥伴迎難而上,通過各種渠道去協調裝置,把做好的韌體寄送出去,協調軟體所的夥伴們做遠端測試,包括焊接等等,幾乎每天線上工作及溝通 12 個小時以上,最終克服困難圓滿完成任務。
我們與趙海鵬一起聊了他加入 OpenHarmony 生態的初心、對 OpenHarmony 架構適配的理解、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和攻克的過程、以及開源過程的心得與教訓等話題。現將專訪內容整理如下,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Q1 請簡要介紹下自己,以及所在開發團隊

大家好,我是潤和軟體資深軟體開發工程師趙海鵬。我從 2020 年 10 月份開始正式接觸 OpenHarmony 開源專案,開始瞭解框架和結構。目前在潤和軟體主要負責 OpenHarmony 南向業務媒體領域。

Q2 作為開發領域知名的技術大牛,您最初為什麼會選擇加入OpenHarmony生態、參與開源共建呢?您認為,OpenHarmony專案最吸引人的點在哪裡?

第一個層面,從大的環境來說,OpenHarmony 是創新的作業系統,這是吸引我的首要因素。

第二個層面,從個人成長來說,我希望在 OpenHarmony 發展的初期加入進來,這樣會讓我對整個系統框架的演變更為清楚,個人的成長機會點相對比較多。

Q3 您方便給我們介紹一下這個產品嗎,或者這段經歷嗎?這麼短時間達成了這樣好的效果,請問您的“祕訣”都有哪些呢?

"祕訣"談不上,主要學習和工作過程中,多給自己提問題,帶著問題去學習與研究;同時,針對過程遇到問題不斷總結與積累,形成知識庫。

我接著說一下主要貢獻的特性。我們目標是把社群上非海思晶片第三方平臺 RK3568 的 Audio 驅動適配起來。因為 Openharmony Audio 驅動框架是 ADM,原生的驅動是 ALSA,差異相對來說比較大。為了加快進度協調軟體所的一個夥伴和我一起聯合開發,正好趕上西安的疫情,我就一直在家裡專注的搞研發,需要交流就通過線上溝通。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除錯 Audio 驅動,需要一些硬體裝置(示波器、邏輯分析儀等)的支撐,而處在疫情環境下,有的裝置是缺少的,西安的快遞也很難進來,我們通過各種渠道去協調裝置,然後把做好的韌體發出去,讓中科院軟體所的夥伴做遠端測試,包括焊接等等。

另外,我們任務的時間節點比較緊張,只有不到一個月左右的時間,Audio 驅動程式碼裁剪過後還有三萬行,也就是我們要把三萬程式碼讀懂再適配到 OpenHarmony 上,給我們的工作也增加了難度,但是我們都一一克服,堅挺過來,最終完成了任務。

Q4 能開發出這麼一個優秀的產品,將核心程式碼合入主幹,您和您的團隊一定付出了很多。可以請您給我們分享一下,開發這個產品的整個過程,包括前期、中期、後期,您們具體都做了哪些工作,投入了多少人力和資源嗎?

在前期,核心程式碼中 Audio 相關的有 10w+ 的程式碼,需要做裁剪成最小集合,另外,需要梳理主線上 ADM 的程式碼框架,參考:https://gitee.com/openharmony...

中間階段,進入真正的開發過程中,我先把框架做好,然後按照模組分工合作開發。當時因為是線上辦公,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在 12 小時以上,雙方通過線上會議交流,出現問題及時溝通及時解決。

後期主要是除錯階段,當時訊號有一些問題,中科院軟體所的硬體工程師幫我們焊接,然後取樣並把訊號影像回傳到我們這邊,再做分析,然後再做下一個方案的調整,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也會求助 ADM 框架負責人。為了保證較高的工作效率,這些都線上上會議進行溝通。

另外,除錯過程中發現框架存在一些不友好不完善的地方,在適配過程中不斷完善,形成了 Linux 相對簡單適配的方案並形成文件,在社群上釋出。該方案存在的問題是不相容 LiteOS,沒有完全實現 ADM 的優化能力。

Q5 在整個開發程式中,您和您的團隊遇到過哪些技術上或其他方面的難題呢?這些難題又是如何被逐一解決的?在這些難題被解決的過程中,您總結了哪些寶貴的經驗or教訓呢?

技術問題:RK3568 平臺的 codec 元件使用的 RK809,此晶片不是單一的 Codec 功能還包含電源管理的模組,使用同一路 I2C 控制通道,拆分難度大,可能還要設計電源管理模組。

解決方案:藉助 Linux 原生驅動,ADM 的驅動介面初始化節點呼叫對應的 probe 函式,按照此思路觸類旁通,其餘模組也按照的這樣的操作,減少驅動程式碼開發對暫存器的依賴,提升開發效率。具體的方案在 RK3568 驅動適配文件中有說明,請關注。

Q6 加入OpenHarmony生態以來,您最大的驚喜是什麼?或者有哪些具體的收穫?

收穫的第一個層面,是我以前的工作經歷相對來說是單個模組或者單個特性,而現在有機會面對整個系統。同時,OpenHarmony 正經歷從 0 到 1 的過程,在我們工作的過程中可以深入瞭解整個系統,獲得比較全面的認知,對能力的提升空間比較大。

第二層面針對系統的設計,以前我只需要考慮需求內部實現邏輯、流程、介面等。現在做需求設計的時候,先考慮外部依賴,定義介面,然後再去設計具體的需求的框架,軟體分層等等。

Q7 OpenHarmony目前仍處在開發探索階段,很多共建單位和生態夥伴還不清楚開源專案的玩法,或不知該如何著手進行開發。可以請您給大家分享一條,您認為最重要或最值得分享的心得嗎?

我覺得最主要的是結合自己過往的工作背景或者環境,如果沒有太多經驗,可以從 mini system 入手,如果有一些安卓或者 Linux 的經驗,可以從 standard system 入手。總之,一定要從自己熟悉的模組入手,這樣才能觸類旁通,通過邊學邊拆的方式,熟悉度才會越來越高。

入手之後,需要集中在單點上深入研究,把一個點深度瞭解後,其他點學習的就會比較快。同時也要看看整體的架構,如果對架構都不瞭解的話,是不足以支撐後續開發和專案工作,至少需要有概念性的認知。

Q8 開放性問題,可以暢所欲言,請問您還有話想告訴大家?

從驅動系統上來講,目前 OpenHarmony 的驅動是基於 HDF 開發的,既可以在 Linux 上執行,也可以在 LiteOS 上執行,便於移植。但目前成熟度不夠,適配難度較高。對開發者來說不太友好,希望各共建單位和開源開發者一起去完善,讓平臺驅動適配更容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