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著陽光的華為,淬火而行的哪吒

naojiti發表於2022-04-27

在今年年報釋出時,華為對自身發展形勢的描述是“已經穿越黑障”。

顯然,華為的目標不僅僅是擺脫牢籠,還要以新的內外部環境為基礎走向更遠。從承受阻力,到迎頭追趕,這一刻的華為,正處在快速轉換目標,靈活調整戰略的關鍵期,可能也是華為最需要與外部世界緊密溝通、達成共識的時候。

按照慣例,解答這些好奇與期待,是每年華為分析師大會的任務。好在沒有被疫情阻礙,這些解答如期而至。

4月26日,華為第19屆全球分析師大會在深圳開幕。期間,華為輪值董事長鬍厚崑在會上發表了《持續創新,共建綠色智慧世界》的主題演講。他表示:“持續強化創新能力,牢牢抓住千行百業數字化、智慧化發展以及人類社會低碳化發展的兩個大機遇,是華為走向未來的關鍵。”

這段話有最簡潔的洞察,回應了華為如何持續向前的問題:一個能力,即持續創新;兩個機遇,即行業數字化智慧化與社會低碳。緊緊抓住這三點,華為才能有質量地活下去,才能在極限打壓下“淬火而行”。

說到這個詞,我們能想到的第一個形象應該就是——哪吒。

從被黑暗籠罩,到穿越困境,找到方向,決然重生。等某一天回頭看,或許會發現華為的故事也正是一段哪吒的故事。

而現在的華為,似乎正在哪吒走出烈火的那一刻。

當然還有風雨,但煥然世界就在眼前。

創新的蓮花荷葉,包裹著每一次淬火而行

《封神演義》等等故事裡說,太乙真人是用兩朵蓮花和三片荷葉幫哪吒重塑了肉身。

現實世界裡沒有太乙真人,華為淬火而出只能依靠自己。依靠持續的壓強型技術投入,以及成為習慣、變成基因的創新能力。巨大的研發投入一直都是華為的企業核心,是寫進公司“基本法”的金科玉律。

十年前,華為的研發投入超過年收入10%,一度成為各界討論的焦點。按照一般的公司邏輯,遭受供應鏈嚴重打擊應該降低投入,保障現金流。但2019年之後的華為卻又一次違背了“常識”,研發投入不減反增。一直到2021年研發投入佔比達到了驚人的22%。

與其說華為只信任研發,不如說華為只信任技術世界唯一的發展規律:新的戰勝舊的,更先進的替代落後的。

“持續創新”,就是華為的兩朵蓮花,三片荷葉,包裹著華為一次次淬火而行,把懸崖變成坦途。過去如此,未來亦然。

與過去相比,如今華為在持續創新上的視野更宏大,願望更直觀,同時方向也更加明確。在胡厚崑分享的一系列華為持續創新實踐裡,我們可以發現華為更關注三種可持續的創新型別。

一、架構式的體系化創新,目標直指顛覆目前技術瓶頸。

很多目前的產業困境,甚至供應鏈風險,其實都源於技術瓶頸。反過來看,切實發生的創新也可以改變遊戲規則,化風險為優勢。

在這個領域上,華為關注聯接、計算、儲存等領域的基礎理論與架構創新,希望透過基礎技術的顛覆式發展獲得長期價值。比如說,在計算領域華為期待重新定義計算架構,突破計算極限,從而滿足計算爆發式增長,以及異構計算適配智慧化興起的必然需求。

面對計算挑戰,華為希望從計算節點、資料中心、軟體架構三個層面進行持續創新,依靠多點融合的方式完成對現有計算體系的突破。

摩爾定律和香濃極限定義著這個時代的技術極限,想要抵達下一個時代,也必須從體系化的創新極限突破開始。

二、以目標為導向的長期創新,用需求構建技術座標。

技術創新有兩種,一種是基於技術本身的發展,一種是設定需求目標的結果導向創新。如今,華為正在表現出對目標結果導向型創新愈發濃厚的興趣。敢於先行提出結果,以需求為指導進行跨越創新,推動行業發展,正在變成華為全新的技術發展邏輯。

比如說在聯接領域,華為提出未來產業各方面的發展,一定需要10Gbps聯接無處不在。為了實現這個今天尚無法達到的目標,需要進行很多跨越,克服很多困難。

即使如此,華為也已經邁開了腳步。比如華為在業界率先定義了5.5G和F5.5G,在無線聯接與固網聯接上推動技術跨越發展,將聯接頻寬、覆蓋和體驗提高10倍以上,從而以聯接能力推動智慧世界的到來。

再比如說,元宇宙為代表的虛實結合未來,是人類共同期待的技術發展方向。而推動虛實結合發展,需要高效率、自動化的虛擬內容製作能力。為此,華為雲推出了MetaStudio,幫助使用者實現雲端的百萬核渲染,將影視製作全流程搬到雲上。

三、以使用者為中心的長期價值,以人為本的技術溫情。

所有的技術最終都服務於人,應用於人。而人本主義的技術發展,也是持續創新中的關鍵。無論是消費者使用者的體驗至上,還是企業使用者的應用導向思考,華為的長期創新觀念正在愈發向人本方向靠近。

比如說,華為在終端領域希望推動以人為中心的全場景智慧化體驗。在個人健康管理領域,華為釋出了醫療級手錶,可以完成監測血壓、血氧、心電圖等功能,收穫了消費者的認可。

顛覆極限、需求導向、以人為本,這三個關鍵詞勾勒出了華為持續技術創新的基本邏輯。顯然這些目標非常宏大,需要巨大的代價去踐行和探索。

為此,華為的行動方案是不計代價,不計常規,不設極限。

4月25日,華為再次面向全球招募天才少年。不限學歷,不限學校,並願意為這些天才少年將提供大牛導師,全球化的視野、平臺和資源以及5+倍薪酬。

分析師大會期間,胡厚崑談到天才少年召集令。他說在華為談到創新,首先想到的是人才。有人問“5倍薪酬”是什麼意思,哪個是基數,這就是充滿了想象空間的一件事情。

這個“想象空間”,或許就是華為的蓮花荷葉,華為能夠穿越烈火的“護身符”。

我們終究需把票投給技術更先進的一邊,沒有人可以例外。

三頭九眼八臂,全都指向行業

《三教搜神大全》是最早形容哪吒形象的一部書,其中對這位少年的描繪是“三頭九眼八臂”。

為什麼要這麼多頭,這麼多眼睛和手?顯然是因為有太多事情需要做,有太多東西需要觀看。

當我們在提到行業數字化、產業智慧化的時候,經常會發現一個巨大的問題:每個行業都有大量的知識、經驗、竅門,以及執行規則。而技術供應商與解決方案提供商,期待的是平臺化、產品化和規模化複製。一個想要更精準,一個想要規模,二者似乎永遠難以平衡。加上數字化、智慧化正在步入深水區,方案與能力本身也在愈加複雜,更是讓深度合作難以實踐。

於是,很多行業的數字化都停留在表面。比如基礎網路和計算設施建設,以及財務、辦公等平臺的數字化。數字化和智慧化的能力難以深入行業深處,而那裡才是最需求智慧的地方,是生產力被極大解放的關鍵。

“深耕數字化”,是華為近兩年的關鍵詞,也是業界的關注重點。值得注意的是,華為並沒有把深耕的目標停留在口號上,而是從產品思路、服務能力,甚至組織架構上進行了適配深耕行業數字化的巨大調整,踐行了一場“山不到我這邊來,我就到山那邊去”的數字化服務方式變革。

既然雙手雙眼不能兼顧各個行業,那麼就長出三頭九眼八臂。

畢竟行業數字化巨大挑戰的背後,是巨大的市場需求與市場空白。難度巨大背面,寫著價值巨大。

首先,華為要長出八隻手,把麻煩留給自己,把方便留給客戶。

行業使用者的數字化需求正在愈發複雜,那麼需要的產品和技術也在更加多元。如果華為還是像過去一樣以產品為中心,會讓客戶難以處理複雜的需求,最終讓數字化轉型付諸想象。

既然客戶難以完成,那就只能華為來做。為了滿足多產品、多技術的需求趨勢,華為正在推出越來越多的產品組合方案,讓數字化技術能力適配真實的生產場景,滿足千行百業的不同需求。比如說,華為已經可以將5G基站安裝到煤礦礦井裡,滿足井下通訊、數字化協同的重要需求。而這個轉變並不是簡單的技術遷移,而是靠華為“八手齊動”,進行建立創新,將5G裝置與煤礦數字化解決方案進行適配,最終完成了5G“從天入地”。

其次,華為要長出九隻眼睛,真正看到使用者的困難和需求。

行業使用者的數字化訴求正在不斷深入和迭代,產業需求不再停留在表層,而是層層遞進,不斷變化。為此,華為希望能夠打造更強大的服務能力,讓數字化不再變成挑戰。

比如在企業上雲這個大勢所趨中。今天每家企業都瞭解上雲的必要性,但在實際情況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上雲難題與顧慮。為此,華為雲提出了“一切皆服務”的理念,看到使用者的各種需求與挑戰,幫助客戶解決“不願上,不會上,用不好”的問題。

如今,華為雲已經打造了全球一張網,在全球27個區域都有部署,覆蓋了170多個國家,成為了企業上雲、智慧化的有效選擇,更為企業雲上出海奠定了基礎。

再有,華為要長出更多腦袋,一個腦袋思考一個行業。

近來,華為軍團備受外界關注。其實華為軍團的戰略邏輯非常容易理解。隨著數字化、智慧化的深入,大量行業正在開啟轉型之路。但行業有自己的訴求、軌跡和思考,這些特性難以抹除。與其抽取不同行業的數字化公約數,不如深入行業當中。以一支隊伍服務一個行業的模式深入行業需求,這就是華為軍團的成立背景。

另一方面來看,行業使用者的數字化需求非常複雜,而華為的產品與能力也很複雜。二者匹配起來效率很低。而軍團直接面向行業,可以保證一個腦袋只思考一個方向,從而快速調配凝結華為的技術能力,極大縮短行業訴求到最終反饋之間的綜合成本。

比如華為煤礦軍團聯合國家能源集團推出了礦鴻作業系統,可以聯通不同採煤裝置,實現井下數字化能力提升。而這一創新從需求調研到商用釋出僅用了3個月,這在過去的產品創新模式中是難以想象的。

瞄準行業數字化這個最大的價值源泉,華為的態度是“該變的要變,該長的就長”,一切以深入行業需求、理解行業訴求為準繩,進而推動了華為從產品思路上,商業理念上,再到組織架構上,全面向行業數字化需求傾斜。

這次改變突破了數十年全球ICT技術供應的舒適圈,將產品和供應體系為導向的商業模式,全面轉化成需求體系為導向。

這是一次科技公司前所未見的探索,也是產業智慧化過程中,不應被低估的價值遷移。

如果雙眼雙手不夠,那就三頭九眼八手臂。行業數字化的大潮前,需要什麼,就做什麼。

相信未來會有更多企業認同、理解,甚至踐行這種“華為態度”。

一枚乾坤圈,擔當綠色世界

哪吒下山前,師父贈給他一樣寶物,名叫乾坤圈,能夠擔山挑海,震盪乾坤。

今天放眼全球,能夠真正具有“擔當乾坤”的價值目標似乎只有一個,就是對“雙碳”目標的認同,對綠色環保未來的篤定。

捨去所有爭論與喧囂,“雙碳”目標可是國際社會與產業各界最具確定性的共同價值,也是每一家企業應該承擔的時代責任。而這恰恰也是華為大有可為的領域。

如果多年關注華為,你會發現在“雙碳”目標提出前,甚至綠色環保還沒有備受重視的時候,華為的每次產品釋出與技術升級,都會著重強調其綠色低碳價值。並且,華為或許也是業界最先體系化佈局數字化能源,以及ICT基礎設施能源最佳化的企業。

時代的車輪與華為的堅持終於相遇時,華為得到了一枚“乾坤圈”——綠色低碳,既是華為的優勢,也是華為的擔當。

如今,華為能源相關的技術積累與產業佈局,已經深入相關各個領域。從ICT基礎設施的節能低碳到透過數字化技術對能源行業、能源設施進行改造升級,華為可以將能源與數字緊密連成一個“乾坤圈”,承擔人類對綠色世界的期待。

比如說,在光伏領域我們都知道華為的佈局優勢。瞄準用數字技術來改變光伏行業未來,華為率先將無線分散式基站理念引入到光伏行業,提升發電量;率先將無線專網和電力載波技術引入光伏領域,節省部署成本;率先將把雲和AI技術引入光伏電站運維,降低運維成本。

在青海光伏電站,華為助力客戶實現了全球最大的2.2GW單體光伏電站,透過雲與AI技術提升發電量超過2%,運維效率提升超過50%。

在ICT基礎設施領域,華為運用多種技術實現能源最佳化。比如在站點方面,利用智慧技術減少能耗,提升清潔能源應用比率;在資料中心建設中,透過全液冷、AI管理、預製模組、叢集計算等技術創新,全面降低資料中心能耗。

把能源和數字化聯接在一起,變成一個緊密互動,首尾呼應的“乾坤圈”,並以此去開闢一個綠色世界。“雙碳“風起時,世界發現華為已經等在那裡。

為所當為,我命在我

哪吒這個形象,從唐朝開始跨越千年到如今,依舊讓每個孩子印象深刻。想來應該是他那種“我命由我”的性格魅力,以及自由意志的不屈表現。

幾年來,各界都在惦念、擔憂和質疑華為的未來。面對諸多問題,我們很少見到華為訴苦或者抱怨,而是一步步走出來,找到方向,奮力跋涉。

如今,或許已經可以說,我們看到的不是孤獨艱難,在懸崖邊苦苦求生的華為,而是一些哪吒的氣質——跋涉與遠眺兼顧,樂觀與堅韌同在。淬火之後走出,既承認困難依舊,也敢於擁抱廣闊天地。

也像哪吒的生命之花那樣,華為的未來,只應該讓華為自己來決定。

怎麼才能做到這一點?以上種種,就是華為給出的清晰答案。華為向前走,靠大多數人的共同利益,靠技術潮流不可能逆退,靠綠色低碳與行業數字化的大勢所趨。

靠選所當選,靠為所當為。

人類社會會沿著技術軌跡發展,遠景來看文明只會進步而不是相反。千行百業的數字化,全球經濟的低碳化,這些趨勢都不可逆。會源源不斷產生需求,產生機會。

而堅持不斷創新,執著於技術是一切的答案,才能滿足這些需求,抓住這些機會。

小時候,我們背過這麼一句話。華羅庚說,面對懸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條縫來,但用斧鑿,能進一寸進一寸,得進一尺進一尺,不斷積累,飛躍必來,突破隨之。

今天,我們能看到這麼一件事:華為所做的每一個選擇,都指向有陽光的方向。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889101/,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