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信夫分析:不確定性情況下企業信用評價保障體系

q1508083427發表於2022-01-10

在目前各省份的信用評估實踐中,主要形成如下三種評估模式:

第一,政府主導型評估,主要是評估單位由政府信用主管部門負責,政府在信用產品的產生和應用中起著主導作用,比如內蒙古、遼寧省的信用評估市場;

第二,市場主導型評估,信用評估主要與市場的需求來決定,相應的信用評估的產生與應用也由市場來決定,比如上海、廣州、北京等城市的信用評估;

第三,政府參與到市場主導型(政府引導市場)。主要是政府作為信用產品的需求方來影響信用產品的產生與應用,如河北省廊坊市。

大家信夫分析:不確定性情況下企業信用評價保障體系

無論採用什麼模式,政府在評估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應做好如下幾個方面的保障:

第一,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建立良好的法律環境。法治的主要作用在於保障一個較好的信用環境,保障信用環境實現有序、均衡。如何進一步完善相關立法,以規範徵信系統運作,切實保護資訊主體權益;法律體系主要涉及立法和司法執法,法律體系完善與否,執法部門公正與否、效率高低,具有很強的“示範”效應,對信用環境產生直接影響。目前,信用評價的法規主要針對銀行的信用評價而言。2013年3月15日開始執行的《徵信業管理條例》,解決了信用評價過程中的操作性問題。但在信用評估協會或者類似的評級機構進行評價時,相關的法律顯得力不從心。而且目前信用評價領域的司法實踐中,對於失信企業的懲罰缺乏相應的法律規定,無法真正起到懲戒作用。

第二,搭建資訊共享平臺。在大家信夫企業服務平臺信用評價的過程中,對資訊的需求量很大,既包括財務指標,也包括非財務指標,其中財務指標可以由企業提供,但是非財務指標的蒐集卻需要藉助於其他的單位提供,比如銀行貸款的履約資訊需要銀行方面提供,環保罰款、稅收罰款等資訊需要銀行和稅務部門提供,工資及社保資金的繳存、支付等資訊則需要社會保障部門提供等,一份較高水平的信用報告需要廣泛的資訊來支撐。但是,相應的資訊分散在各個部門中,甚至於有的資訊由於涉密的問題而無法取得。因此,應當由權威部門牽頭,搭建資訊共享的平臺,一方面保障資訊評估過程中所需資訊的渠道暢通,另一方面逐步推進信用產品的應用,實現資源共享,擴大資訊的適用範圍,提高信用產品的利用效率,以節約社會成本。當然,在資訊徵集、使用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對被評主體資訊的保護。

第三,主體保障。信用評價過程對主體的保障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評價主體保障,目前的評價主體主要包括政府主導模式下的政府信用部門,應當保障評估單位在維護信用環境中、引導信用評估市場中的主導功能,保障評價主體的獨立性、確保評價過程、評價結果的客觀性、科學性。對於市場主導模式下的信用評估單位也應保障其評價主體的獨立性。其次主體保障的另一方面是被評主體保障,評價主體應當保障被評主體資訊的安全,確保被評主體的平等地位以及評估結果的使用。最後還應通過評估業務引導小微企業培養良好的信用意識,促進小微企業主動維護信用環境。

大家信夫分析:不確定性情況下企業信用評價保障體系

第四,完善監督體系。在信用評估市場中,司法監督只是在出現惡性的影響事件後才介入。完善的監督體系應當包括以下兩三個方面:一是市場監督,通過信用報告的使用者來實現對被評估主題的監督;二是法律監督,通過建立健全信用評價的相關法律,通過法律對信用評價過程中的系列行為進行監督。三是道德監督,信用本身是一個道德的範疇,只有企業和個人自覺地遵守道德規範,良好的信用環境才能建立起來,因此道德監督也是不可或缺的。

第五,建立信用賬冊。評估主體應當對所評估過的企業建立完整的資料。比如,評估的目的,評估依據的資料、信用報告的型別等內容。建立統一規範的信用檔案記錄。同時,為了服從不同的評估目的,實現信用資訊的共享,以節約社會資源。在信用報告的格式規範、內容、資訊的詳細程度等方面應當作出詳細的規定,一方面實現對被評企業的跟蹤反映,另一方面有利於滿足不同信用資訊需求者的不同的需求。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0008843/viewspace-2851560/,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