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與了 SegmentFault 思否徵文「2021 總結」,歡迎正在閱讀的你也加入。
我從剛開始參加工作就經常有寫東西的衝動,直到今年3月份才養成連續、有節奏的寫作習慣,最近(截止2021-12-15) 已經累計輸出28篇技術文章,月均3篇左右,全網閱讀量合計 20w ,關注數 1w+,單看這資料平平無奇,但這事給我個人帶來了很多收穫:
- 人生第一份睡後收入 —— 具體有多少?留個懸念,我後面會展開說
- 學習完再以教授的心態做一次總結,完成從學到教的轉化,對我來說學習效率非常高
- 用心寫出自覺足夠好,足夠完備的內容,既幫到自己,又幫到別人,自自然然能提升個人 —— 乃至團隊的影響力
- 寫作過程極其鍛鍊個人的表達能力、邏輯思維,甚至同理心,自我感覺這段時間以來我的心智在逐步變得成熟
- 堅持技術寫作這一行為本身就極具號召力,可以在團隊內部傳達一種鼓勵學習、鼓勵分享的訊號,能有效提升團隊技術氛圍的活躍度
- 個人,以及團隊的技術輸出足夠多,行業內的技術影響力足夠大之後,更容易吸引優秀人才,利好招聘
- 等等
接下來我會分幾個維度總結我的寫作體驗:
- 我為什麼開始寫作?
- 寫作的難點、收益,以及如何堅持寫作?
- 立一些 flag
起因
在加入現在這個團隊之前,我寫部落格的節奏基本屬於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平均2-3個月輸出一篇吧,而且內容比較低質,偏學習筆記、總結。
來到位元組後有幸在今年三月份參加了一次部門組織的技術分享 —— 前端打包構建相關專題分享,一不小心輸出的內容還不錯:[萬字總結] 一文吃透 Webpack 核心原理,還拿了個寫作獎:
於是我試著往知乎、掘金髮,反響也還不錯,閱讀、轉發、點贊、收藏,各方面數值都創下我職業生涯的最高記錄,這對我這種俗人來說已經是人生巔峰了。
那麼,既然看起來還挺順利的,趁著這個興頭不如試試寫多幾篇吧,順手再開個公眾號:tecvan。
然後,就一直堅持到現在了,從四月份到現在個人輸出了 28 篇文章,牽引團隊輸出了 68 篇,每週前端週會上固定下一個技術分享環節,成果還可以吧\~
我對技術寫作的理解
問題
寫技術部落格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 —— 至少對我來說很難,每一篇技術文章從起草到成稿至少需要1-2周時間,過程大致:
- 學習: 圍繞主題查資料,但這個過程不一定很順利,就我經常寫的 Webpack 而言國內其實沒太多現成的資料,這個過程可能就得翻牆找外網,甚至直接讀原始碼了,這個過程很消耗腦力
- 實驗: 帶著技術點的新知識輸入,設計大量實驗,嚴謹地交叉驗證 —— 畢竟是要對外輸出的東西,質量總得有保證,這個過程很消耗體力
- 撰文: 學習完了,實驗驗證過了,才開始總結梳理成文,這個過程基本就脫離程式設計師熟悉的範疇了,需要設計文章結構,前後呼應,起承轉合。。。而且,一句話、一個段落、一篇文章的好壞沒有嚴格標準,我經常寫完甚至不知道自己寫的好不好,對不對,所以我經常能在一句話上卡一個小時。
這個過程其實很反人性 —— 工作已經很累了,幹嘛還要花時間精力去卷一件不確定的事情?我認識的很多人一個月能走這麼一回已經很突破極限了,要持續、有節奏的輸出,其實是特別難的,包括我自己職業生涯前面大部分時間都在有一搭沒一搭做這事。
收益
這事雖然很難,但收益也是特別明確的,在我看來至少有如下方面的好處:
- 高效學習方式:書面表達對敘述技巧、邏輯結構、體系化各方面有更高要求,反向推動你主動查漏補缺,把點狀離散的知識點串聯成網,學習主動性和效果都會比單純輸入好很多
- 擴大個人影響力:技術社群能幫助作者觸達更多讀者,同樣的內容被越廣泛閱讀自然能幫到越多人,也自然能反向增強作者的影響力
- 寫作本身也可以成為一種管理手段:所謂上行下效,團隊風氣如何,最關鍵的變數就在管理者自身,如果你期望團隊能保持比較活躍的技術氛圍,那你自己首先得下場去推動這個氛圍,從我的經驗來看,以身作則比耳提面命有用太多了
- 被動收入:雖然很少,但確實有一部分人通過出書、出小冊、出教程的方式獲得工資之外的被動收入
- 等等
在現在這個階段的我看來,寫作是我編碼之外實現個人價值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某種程度上能緩解我對 35歲魔咒的焦慮。
如何堅持
聊完寫作的難點和收益後,如果你覺得有必要開始寫點東西,我這裡可以提供一些如何堅持寫作的技巧:
- 先從簡單、熟悉的領域開始,選擇一個小的技術切面,輸出自己的經驗、觀點、思考,前期不必過度追求質量,不要怕寫得不好被質疑,先寫起來,克服對寫作的抗逆心理
- 給自己定下規則,一是設定每天、每週某個特定時間段專門用於寫作;二是設定輸出週期,例如每週、每雙週必須輸出一篇文章,給自己一個 DDL
- 動筆之前,先規劃好文章結構
- 寫作期間找個清淨的環境,手機靜音,電腦關閉通訊軟體,儘可能減少外部干擾
- 寫作、學習、實驗間隙,不要習慣性拿起手機或者開啟無關應用!!!集中注意力!
- 將技術社群的閱讀量、點贊數、粉絲數視作量化指標,通過這些數值的變化及時獲取反饋,但記住初心比數值重要,不要為了迎合社群降低作品品質
- 定一箇中長期目標,例如一年內社群粉絲數超過一萬、一年內寫出一本書,等等
- 適當看一些關於寫作的書,推薦《九宮格寫作法》、《學會寫作》、《讀書、治學、寫作》、《落花流水皆文章》、《如何閱讀一本書》
- 讀點閒書
當然了,這些都只是適合當前的我的行為方式,關鍵還是在於一旦你決定要開始做這件事情,就要保持始終如一,找到正向反饋路徑然後持之以恆。
Flag
現在剛好到2021年底了,希望未來一年我能往前再走一點點,包括:
- 半年內出個掘金小冊,主題是 Webpack
- 一年內出本書
- 啟動視覺化方面的學習,同時也能沉澱出比較高質量的系列文章,至少10篇吧
八卦
流量密碼
我平常主要維護知乎、掘金、公眾號、segmentfault 四個平臺的賬號,每個平臺的特性其實不太一樣,相應的引流漲粉手段也會有很大差別:
- Segmentfault:寫作體驗最好,社群活動也多,編輯姐姐很漂亮,算是最適合程式設計師的社群了
- 公眾號:最強原創保護,沒有之一!缺點拉新手段單一,主要靠社交傳播,最有效的漲粉方式是被大號轉載
- 知乎:技術大佬多,推薦演算法應該是做的最好的,不過相應的對內容質量要求也會更高,最有效的漲粉手段是大 V 點贊
- 掘金:寫作體驗好,前端也特別多,但讀者群體偏年輕,喜歡情感更飽滿,表達方式更豐富的文章,不適合我這種性冷淡風
現在我開始主攻微信公眾號了,雖然閱讀和粉絲都很少,但至少有點原創保護。。。我不希望辛辛苦苦熬夜寫的東西被莫名其妙,未經同意就放到各種奇怪的地方。
為什麼主攻 Webpack
最開始選擇 Webpack 一是團隊內技術分享需要;二是社群裡這方面高質量的資料非常少;三是工作中有不少 Webpack 特別複雜的場景需求。
剛開始閱讀原始碼,就發現 Webpack 的複雜度遠遠超過其它前端開源專案,這激起我的好勝心,我覺得以我的智商應該是能啃下這塊骨頭,於是沉下心來學了很長一段時間,陸陸續續輸出一些自覺比較有深度的文章。
文章數量起來之後,有幾家出版社陸續找上門來約稿,這側面證明我好像有能力出一本這方面的書,所以後面也就更加投入學習 Webpack 方面的知識,至今已經我寫的 Webpack 系列已經包含原始碼解析、效能優化、基礎應用三個方面的知識點,也陸續有一些同學加我微信,請教 Webpack 方面的問題,我一般都會盡力做解答 —— 除非我實在忙不過來。
目前計劃至少未來半年內還是主攻這個主題,直到所有內容能組織成一個足夠完備的知識體系。
爆文
曾經,很多年前,年幼無知的我寫過一篇水文月經貼,吐槽當時招人面試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前端,我為什麼不要你》,沒想到一下子炸窩了。。。引來了很多極端好評 \& 差評,還有一堆:
- 《駁《前端,我為什麼不要你》》
- 《駁《駁《前端,我為什麼不要你》》》
- 《駁《駁《駁《前端,我為什麼不要你》》》》
https://www.cnblogs.com/vans/...
這樣的文章。
嚇得我,再也不敢登那個賬號,也再也不敢寫控評時事的月經貼了,太刺激了。
謬讚
最近一年陸陸續續有不少人在我的文章後面留言 —— 或者直接加微信,上來就是一句大佬啥的,心裡很是暗爽:
收入
估計這一part是最多人關注的了,最近一年寫作給我帶來的被動收入有:
- 微信公眾號每月都能收到一筆廣告費,平均 5元
- 公眾號讀者讚賞,合計 500
- 拿到公司的技術寫作獎,JD 卡 1k
- 收到若干簡歷,雖然都內推失敗了,但內推過程獎加起來應該也有200了
合計,應該 1800元左右吧,夠吃帝王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