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京華達跨境物流CMO王夕語:海運價格飆升10倍,跨境賣家或困於物流

ExpressHub發表於2021-11-19
專訪京華達跨境物流CMO王夕語:海運價格飆升10倍,跨境賣家或困於物流

撲朔迷離的跨境物流市場,仍存在諸多彎道超車的機會。


文 | 漆向文

編輯 | 王婷

校對 | 林小楨


凜冬已至?

2021年,你過得好麼?

我們廣大的跨境從業者,你今年的關鍵詞是什麼?

想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受。

運費暴漲、塞港、封店?


本期快遞100人分享嘉賓為京華達跨境物流CMO 王夕語,一站式跨境出海解決方案專家,曾擔任上市公司華強集團高管,華強G90跨境企業孵化平臺聯合創始人,成功孵化加速接近百家跨境電商及工廠企業;對跨境電商行業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專訪京華達跨境物流CMO王夕語:海運價格飆升10倍,跨境賣家或困於物流

4月底,大賣家帕拓遜旗下的主品牌被亞馬遜下架所有商品,資金也被全部凍結;一週後,另一家知名3C大賣家傲基在亞馬遜的AUKEY店鋪也慘遭封禁。一時間,跨境電商圈內人心惶惶。在深圳跨境電商圈的頭部企業中,除了安克以外,其餘的賣家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此次封店事件的波及。

從18年中美貿易戰開始,跨境電商一直在艱難中前行。

過去 40 年來,全球價值鍊形成。全球的商品生產,已經形成了成熟的跨國分工體系,小到一根鉛筆,大到一架飛機,從設計到生產的全過程,都被細細拆解成不同的環節和元件,分包給分佈在全球各地的生產廠商,通過跨國境的緊密協作,一環扣一環,有條不紊地生產出來。毫無疑問,在 2000 年之前,美國是全球價值鏈絕對的主導者。

但是,從 2000 年到 2017 年,在不到 20 年的時間裡,隨著中國的發展壯大,這條全球價值鏈正在發生結構性、本質性的變化。以中美國內經濟總量為例, 202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5.93億美元,美國國內生產總直為20.9萬億美元,中國經濟總量已達到美國的3/4以上,相當於日德印英法五國之和。

專訪京華達跨境物流CMO王夕語:海運價格飆升10倍,跨境賣家或困於物流

2021年雖然艱難,但是依託於中國的強大,我相信跨境行業會越來越好,現在只需要做的事情是:堅持,並活下來!


01

海運價格飆升10倍,

物流成跨境賣家“阿喀琉斯之踵”


今年,海運市場動態,價格五花八門。

從2020年開始的新冠疫情,全球需求下降,但全球供給下降得更嚴重。作為供應鏈恢復最快的中國,在跨境物流方面迎來發展的絕佳時機——海外的大量需求,轉換成滿載貨物的集裝箱,運到美國、歐洲及其他地區,跨境電商一時之間成為最熱門的行業。

但硬幣的另一邊是,海外復工復產步伐緩慢,無貨可運回,從國內運貨過去的箱子大量滯留海外。加上海外硬體設施較差,歐美等已開發國家的港口設施普遍老舊,且工人供給不足,這會使得海運船舶堵塞港口,集裝箱卸貨時間加長,高密度的堆場阻礙集裝箱場內運輸,降低了港口作業效率,集裝箱滯留的情況加劇。

在國內賣家“一櫃難求”的當下,很多船家開始把空箱子運回中國,但航運公司基於對成本的考量,選擇採用小型船舶運輸或多家公司聯合運輸等方式返程,裝貨集裝箱運回的數量仍然較少。且加上海外聖誕節日即將來臨,產品一般在7、8月集中出貨,使船舶倉位緊張狀況加重,從而加劇集裝箱回落。

這樣的結果就是,國內物流行業運力、箱子極度缺乏,“一櫃難求”成普遍現象。最終,集裝箱海運的成本越來越貴,一個曾經不到1500美金的箱子,漲到了20000美金,相當於翻了十幾倍。海運市場一下子從2020年的一飛沖天,變成了2021年的跌落谷底。

所有的賣家都在追求降本增效,降低自己的各種成本,比如產品成本、包材成本、物流成本、人工成本,最後讓效益最大化。但跨境整個鏈條中,物流這個環節總是充滿著不可控的因素,在疫情和中美貿易戰的當下,更可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舉個例子。國內某頭部牛奶集團對物流成本佔總成本的點數有著十分嚴格把控,他們一箱奶的物流成本只能佔總成本的百分之2到百分之3,就兩三個點,這樣才能確保自己的利潤點達到自己想要的空間。

但是跨境物流與國內物流完全不同,整體的物流環節複雜了很多,據說運營亞馬遜的賣家,物流成本佔到了總成本的三分之一。這種對成本構成的巨大反差,讓物流成為跨境賣家“阿喀琉斯之踵”。比如當下“空箱子進口”的成本,最終又被加到了“出口”身上,好多賣家因此關門倒閉。


02

跨境電商發貨模式多樣,

謹防皮包公司“大雷”


幾乎所有的跨境平臺都有三種發貨物流模式,分別是線上發貨、線下發貨、海外倉三種。

第一種:線上發貨。線上發貨分為兩種,一種為平臺自營物流,例如阿里無憂物流,是針對速賣通、阿里巴巴國際站賣家打造的一類物流方式,一種則是整合了各大渠道的第三方平臺。

不管是哪種方式,線上發貨都具有很明顯的優勢:賣家可以直接在後臺進行發貨,無需切換不同的平臺;可選擇性強,海運、空運、快遞、陸運等物流渠道,應有盡有;操作簡單、方便,可以提供完善的整鏈條物流服務。但缺點是成本相對較高,平臺捆綁性更強。

第二種方式即線下發貨。即通過與貨代公司合作發貨,將貨物交給貨代公司,由貨代公司負責貨物的運輸。這種模式則考驗貨代公司資源整合能力,比如貨代公司與什麼樣的船司航司簽訂合作協議,誰能拿到更具有議價權的倉位和櫃子,後端合作的當地快遞公司是否穩定可靠等,綜合形成自己的渠道優勢。

理解了貨代的本質,我們就可以看到,每個貨代公司之間因為資源整合能力不一,他們也就各具特色。有些公司,在輕小貨上特別有優勢;有些公司,在重貨品類有優勢,因為運營模式的不同,資源的不同,裝櫃配比的不同,每家貨代都會呈現出不同的優勢。例如我們京華達是美線的一手大莊,那加拿大的市場我們則沒有太多優勢。

賣家在選擇貨代公司的時候,首先可以先了解貨代的優勢國家線路,再細分一下他們的優勢體現在具體的哪條渠道,是空運還是海運呢?是小包還是大件貨呢?做美國的貨代公司那麼多,那他們又有什麼區別呢?再根據自己的品類,在市場上找到一家適合你的渠道,做到降本增效。

其次,需要考量貨代公司的資質。多年來的野蠻生長,貨代的質量參差不齊,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皮包貨代公司,收了貨和錢,就不處理,換個頭銜重新營業。所以,賣家朋友們一定要和靠譜的貨代公司合作,看看他們的註冊時間,有機會就到他們的公司總部考察,如果只是一個簡單的倉庫,物資資產較少,就很容易“爆雷”。

線下發貨中,還有一種叫“倉儲代發貨”。倉儲代發貨,就是賣家將貨物提前存放在貨代公司的倉庫,將貨代的倉庫作為儲存地、臨時倉,當有訂單時直接在物流系統下單,貨物有貨代直接發出。

這種模式特別適合中小電商企業,一來能夠節省大量企業資金、降低運營風險;二來能夠提升發貨效率、物流時效;三來,企業的整體運營流程縮短,能夠更高效的運營。

貨代的價格比國際快遞低,可以節省成本,但速度快於郵政小包;更具多元性,因為貨代的資源不同,優勢點也不同,但是覆蓋地區就會有限;市場可選擇性更強,相當於沒有中間商,但對渠道判斷能力的要求也就更高,你們是否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是否能很好的判斷其穩定性,至關重要。

正規的貨代公司,幾乎都有自己的分揀機,有自己的開發系統,還有專業的人才、海外倉等,這是判斷它是否具有實力的重要依據。比如我們京華達從2000年成立至今,已經做了21年的貨代公司,目前在全球已成立十家分子公司(美國紐約、美國洛杉磯、香港深 水埗、香港葵湧、南昌、廣州、義烏、深圳福永),並在美國、香港設有倉儲物流中心,合計約59000平米,日均處理量超50萬單,月均裝櫃數量>200條。在資質、經驗、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都是非常完備的。

第三種發貨模式是海外倉,即提前將貨物備到海外的倉庫,當有訂單之後直接從海外倉發出,快速的將商品送達買家手中。

這種方式物流時效快,能為賣家提供良好的郵寄服務;一定程度上可以節省物流成本,提高產品利潤;利於獲得更多的好評,提升產品曝光。

但是,缺點就是需要支付倉租租金、操作費、處理費、人員費;會佔用更多的貨壓資金,對資金實力要求較高,特別是歐美等已開發國家人工成本極高,海外倉的計費模式,基本是按照動作來收錢的。

2021年對跨境賣家、跨境物流都是極具考驗的一年,生死存亡的挑戰始終懸掛在頭頂。但撲朔迷離的市場,又給場上的玩家帶來了更多彎道超車的生機。在我看來,只要活著,便有希望。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78100/viewspace-2843211/,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