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的小米8釋出會上,除了傳聞已久的三款手機以外,小米的VR一體機也終於亮相。
在第二天的溝通上,小米VR的負責人唐沐也明顯對這款產品信心滿滿。他還請來了前小米高管、現任Oculus負責人“虎哥”為產品站臺。
那麼這款“國行版 Oculus Go”在實際體驗上又怎麼樣呢?和其他VR盒子、VR一體機甚至PC級VR相比又有什麼優劣呢?今天就詳細聊聊這件事。
外觀
小米VR一體機
從外觀上,小米VR一體機與合作方的Oculus Go並無太大區別,主要在於顏色的噴塗和Logo上。
小米VR一體機主要採用磨砂白色塑膠作為主要外殼,正面是淺灰色的塑膠蓋板,中央印有小米Logo。
小米VR一體機
產品上方共有三個按鈕,分別是電源鍵、音量加減。此外還有一個電源指示燈。下方則只有一個麥克風。
一體機左側分別是用於充電的Micro-USB以及3.5mm耳機介面。
小米VR一體機
實際上,出於無線材干擾的設計考慮,產品已經內建了近場揚聲器,也就是說,不外接耳機也並不影響產品的使用。同時,揚聲器支援全景環繞音效,也就是聲音會有方位感,為提升VR的沉浸式效果。
官網截圖
但這種揚聲器也會被周圍的人聽到,所以在比較私密的使用場景或者防止干擾到周圍人的時候,官方提供的3.5mm耳機孔就派上了用場。
一體機的面貼採用了內部海綿外部布藝的材料,相比橡膠材質在觸感上要更好。但在散熱、透氣方面提升卻有限。此外,這款產品的面貼針對亞洲人重新設計,鼻樑部位凹槽做的更小了,減少了使用時的漏光問題。
小米VR一體機
產品並不支援瞳距和焦距調節。瞳距方面是沒辦法了,但為了彌補焦距的問題,這款裝置支援戴眼鏡佩戴,即便是鏡片較大的眼鏡也完全OK。
為了適配戴眼鏡的使用者,除了標準的面貼,官方還提供了一個矽膠圈,是放在面貼和裝置之間的,主要是為了擴充面部和螢幕的距離,防止眼鏡直接擠壓在臉上。但從實際體驗來講,不加這個橡膠圈也並不影響使用。
小米VR一體機
小米VR一體機採用了2K螢幕,相比1080P清晰度有所提升,也是行業中的主流,但行業中現在的旗艦裝置解析度在3K(2880*1600)和4K(3840*2160)級別。就具體體驗而言,由於眼部距離螢幕非常近,2K顆粒感仍然存在,但並不影響使用。
螢幕雖然採用了液晶材質,但反應速率並不慢,配合72Hz的重新整理率,不會出現拖尾的狀況,同時在使用中筆者也並沒有出現眩暈的問題。
小米VR一體機
同時,左右兩個鏡片採用了定製的異形菲涅爾鏡片,從外觀看上去表面有許多同心圓,官方解釋這樣的好處可以提升視場角,以及降低鏡片厚度和重量。
兩個鏡片的中間是感測器,以檢測使用者是否佩戴,從而節電。
產品頭帶採用了彈性布材材料,分左右上三條支撐帶,後背則使用了雙條支撐。透過魔術貼可方便的調節長短和鬆緊。
小米VR一體機
手柄採用5號電池驅動,正面是觸控板、返回和Home鍵,後方還有個扳機鍵。觸控板也可以支援點按。
體驗
小米VR一體機
前文已經講了一部分體驗,即近視使用者佩戴眼鏡使用並不會出現不適感。但至於瞳距,成年人使用目前看並無太大問題,但未成年人就不確定了。
重量方面,小米VR一體機不含頭帶式的官方標稱重量為425G,與同類產品相似。但由於使用了鬆緊帶與魔術貼的結構,雖然可以很好的解決穩定性的問題,但並無分散中心的設計。
從體驗上來講,就是前重後輕,特別是在長時間佩戴的時候,脖子會出現明顯的疲勞問題。
小米VR一體機採用了兩年前的旗艦CPU,高通驍龍821。可能是考慮到成本問題,並沒有採用目前一體機行業中更主流的835和今年的旗艦845處理器。
流暢度基本不是問題,無論是系統UI、3D遊戲執行以及應用載入速度都尚可,在體驗中非常偶爾出現了一兩次卡頓的狀況,總的來說,就目前VR應用的程度,是完全夠用了。
官網截圖
但發熱問題就比較嚴重了。連續使用半小時以上,機身正面就明顯的燙手了。而更嚴重的是面部扣著一體機的部分就會感覺有些悶,這個悶在摘掉盒子的一瞬間就會更加明顯。發熱+面貼散熱、透氣性不好,導致這個悶的問題會比較明顯,特別是現在夏天的時候。
另一個問題,可能是出於成本考慮,小米VR一體機只支援3DoF,而不是現在一體機行業旗艦的6DoF。想理解這個問題就先得知道3DoF和6DoF是什麼關係。
上面3個+下面3個就說6DoF
DoF翻譯成中文就是自由度,在三維空間,我們可以用X、Y、Z三個座標軸來表示,這個不難理解。前三個自由度則是在這三個座標上平移,比如說帶著一體機上下運動、前後運動、左右運動,這三個方面的運動就是3個DoF。
而除了平移,實際上我們還可以在這個空間進行旋轉,比如抬頭仰頭就是以X軸作為標準旋轉,與之對應的還有以Y軸旋轉的左右轉頭、以Z軸旋轉的左右傾斜頭部,這是後3個DoF。
加上前面的3個DoF,一共這麼6個。而從體驗上來看,小米VR一體機從硬體上只支援後3種旋轉的DoF。放到虛擬空間就是前後左右各個方向旋轉頭部畫面都會變化,但如果你前後、左右、上下閃身,則沒變化。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定位“天天漂”。簡單來說就是你正坐在沙發上開機以後,前面是選單選項。當你進行了一個小遊戲之後,在切回主介面,剛才的選單就飄到了左側,這次你得向左轉著頭才能正對主介面。在系統級別中,可透過手柄上的定位進行校準。
但如果在遊戲中出現了漂移,這個定位的校準就不管用了,這就很尷尬了。比如一體機內的《僱傭兵》這個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由於缺失平移的三個DoF,程式會自動切換運動,在每個鏡頭中你消滅各個方向的敵人,大多敵人都會出現在正面。
由於這個定位漂移的問題,玩著玩著你就會發現原本的主要方向漂到了左側甚至後側,你得扭著頭才能打敗大多敵人,同時還不能校準,這個就很影響體驗了。
續航方面,連續使用一小時,大概掉電40%,與官方宣稱的2-3小時續航相符。
內容
"小米VR"App截圖
評價一款VR產品的好壞,除了硬體上的標準,軟體生態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就現在硬體差別不大的情況下,生態則起到了相對更重要的作用。
目前消費級的VR產品上,全景影片和遊戲則是最好的兩個應用場景。
官網宣傳頁面上顯示,目前已經有百餘款全球VR大作,但筆者實際數了一下,遊戲目前一共上線了53款遊戲,其中不乏測試、試玩以及未漢化的內容。
在遊戲的素質上,畫面清晰度基本都不是什麼問題,但遊戲性偏重休閒,玩法、劇情和3D建模都相對簡單。考慮到這是一款移動VR產品,在這方面和其他同類產品和VR盒子,基本都處於同一水準。
影片內容方面,雖然內建了優酷VR、愛奇藝VR、微鯨VR等多方VR內容提供商,但全景影片還是數量較少,大多都是景點拍攝以及遊戲預告片。更多的還是3D影片片源,體驗上講就是給你模擬在電影院看3D電影和IMAX的感覺。
全景影片除了數量偏少以外,質量也並不高,解析度較低,觀感較糊,無法展現2K螢幕的優勢。
官網截圖
這兩方面以外,目前系統功能性還不太完善,比如預覽器這個功能需要到7月份才能上線。系統目前無法截圖和影片訊號輸出,所以這也是導致這篇評測中並無截圖的原因。此外,無法像手機一樣透過PC的助手安裝應用,只能透過官方App小米VR購買應用。
總結
優勢:
1、便宜
2、外觀不錯、無線纜
3、效能夠用
4、戴眼鏡不影響體驗
劣勢:
1、硬體上僅支援3DoF
2、發熱嚴重,面部散熱透氣性欠佳
3、漂移現象嚴重
4、系統功能不完善
5、第三方生態較為初期,內容數量和質量都偏低。
和同類VR一體機相比,小米VR一體機的優勢主要在於價格便宜。但劣勢也很明顯,畢竟一分錢一分貨,處理器的選擇、3DoF都是和其他品牌旗艦相比不足的地方。此外,背靠Oculus這個大腿,本該在軟體生態上的優勢目前並未體現出來。
和需要插手機的VR盒子比,便捷性是優勢,不需要物理上調節螢幕位置,手柄和產品配對也更便捷,第三方應用開發契合度也更高。但安裝軟體的便捷性和軟體數量仍處於劣勢。由於這款產品並不支援Steam VR相關的標準,所以和Vive的一體機比生態也比較吃虧。
和PC級別的VR相比,實際上不需要線材已經不是多大的優勢了,因為目前已經有第三方公司針對Vive等裝置開發無線套件了。遊戲質量、數量上相比PC級別,目前和未來都不會有優勢。
總的來說,這款產品的定位還是教育使用者。對於VR行業從來沒有過接觸的人,小米VR一體機能給你一個全新的體驗。
但小米下一步需要考慮的問題也很明顯,就目前而言,軟體、遊戲的數量和質量並不足以讓這款產品擺脫一段時間後吃灰的命運。
另一個問題則是在硬體上吃虧的狀況下,如何用好Oculus這張好牌,從此切掉其他VR一體機品牌的使用者。
最後,關於VR市場這兩年涼了筆者有話要說。
其實任何行業都這樣,在行業開始的時候都難免有泡沫,兩年前VR的爆發也是如此。但泡沫破裂後,雖然外界看上去這行涼了,但實際上是洗牌之後的理性發展階段。
目前,無論是最近火熱的Steam《節奏光劍Beat Saber》還是前一段的PlayStation招牌遊戲《生化危機7》,都讓VR已經在遊戲玩家內獲得了認可。這個行業不會涼,只是現在的發展更趨理性。
而小米若想在VR行業有所建樹,要走的路還很多。就用遊戲這個目前VR最適合的展現方式,小米+Oculus“以硬體為基礎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Facebook收編的創業公司”這個組合來看,生態號召力都不足以和Steam以及PlayStation這樣有完善生態儲備的遊戲平臺相抗衡。
拿不下這些VR的核心使用者,如何提升輕VR體驗粘性,則是短時間內需要考慮的問題。(中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