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程式猿瞭解大廠的開發模式

fallflower發表於2021-08-12

一、博主感受

  對於已經進入大廠半個月的我來說,有點像浴火重生一般。誒,為什麼這樣說呢,接著看就好啦。

  進入大廠後,首先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培訓,培訓週期差不多是半個月(2周)。你們不要看著就兩週,你覺得時間很短,但確確實實不簡單。下面分享一下時間表:

                  時間表

        時間                    任務

      早8:30~12:00           上培訓課,和大學差不多,兩大節課。

      午12:00~13:30             吃飯/午休時間

      下13:30~17:00            上培訓課,還是兩大節

      晚17:00~20:00      做作業:主要是培訓中涉及到的企業級開發模式的作業

  沒錯,一天安排很足,學習很充分,能夠提升很多,不過也很費腦。大多數時間還不止這樣,因為我也是第一次接觸企業級開發,每天都有作業,每天都有新的知識,以至於我頭一天講的知識到了第二天才能理解百分之八九十的樣子,當天腦子都是木的,聽是聽懂了,不過上手去寫程式碼,很難。

  想了解後續的,可以評論互動起來。言歸正傳,說正經事兒!

二、前後端分離

  大廠的開發模式是前後端分離的,直白地講:前端寫前端的程式碼,後端寫後端的程式碼,但又不完全是各寫各的,而是前後端商量好,前端怎麼去呼叫介面,後端什麼時候提供介面,後端提供介面的型別、引數的型別和數量等等。

  前後端介面名要保持一致!敲黑板!如果不一樣,要麼前端改,要麼後端改,不過一般都是後端改,別問為什麼,問就是前端對後端程式碼不瞭解(畢竟都是同一批畢業生)。當然也有例外,這是佔少數。

三、後端開發模式

  正題來了!正題來了~ 正題來了~

  我起初面試報的就是Java工程師(面試還有一個有趣的場面,想聽的同學們評論區見),後續不出意外地被分到後端,以至於到目前在YF組。

  後端開發主要分為五個部分:domain(實體類)、Controller(控制層)、Service(服務層)、impl(服務實現層)、Repository(倉庫)。

  1、domain(實體類):根據需求所建立的實體類,在這裡面會定義該實體類需要的欄位,和get/set方法。

   如:Customer(實體類)中的欄位:customer_id、customer_name、sex、age、phone、ID、address,建立完欄位用快捷鍵“Alt+Insert”建立get/set方法即可完成實體類的建立。

  2、Controller(控制層):主要寫傳參,以及引數包裝型別,不去寫實際的程式碼。一般是建立一個方法,return前端需要的值,return是Service層中定義好的服務方法。

  3、Service(服務層):定義承接Controller層和impl層的方法,此方法是在服務層定義,在impl層重寫並實現。

  4、impl(服務實現層):具體實現Service層定義的方法。

  5、Repository(倉庫):實現具體的SQL語句。

  以上都是滿滿的乾貨,應該是可以給打算入職大廠或者已經入職大廠的小夥伴程式猿們提供一點幫助~

  歡迎大家指點批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