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麥積山的夢
![藏在麥積山的夢](https://i.iter01.com/images/d748585de3872117c9e44d7bf3d7fe9dedc338ed13bcecaede187dc7dcb252d4.jpg)
好久不見!不少小夥伴已經玩過了《藏夢》的 Demo,非常感謝你們的關注與支援,目前 Demo 的不足之處,也謝謝大家的包容和建議。一些小夥伴可能知道《藏夢》第二章的內容發生在麥積山,但對麥積山石窟並不十分了解。最近藉著 Demo 的更新,就趁機聊聊麥積山。
“野寺殘僧少,山園細路高。
麝香眠石竹,鸚鵡啄金桃。
亂石通人過,懸崖置屋牢。
上方重閣晚,百里見秋毫。”
——杜甫《山寺》
麥積山
麥積山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是小隴山的一座孤峰(小隴山即是中國古代文學中聲名顯赫的關山),高 142 米,整個山崖拔地而起,因形如農家麥垛而得名。
![藏在麥積山的夢](https://i.iter01.com/images/73e2d47aa5844117171fc499cf08e564f2439b499e1a345af0c08db473fcbffd.jpg)
麥積山的“麥積煙雨”(圖片:網路)
![藏在麥積山的夢](https://i.iter01.com/images/9910f565a5d47ccf4c462d0aa96ede117e0192f937f1551106c6fdefd7dcaa6a.jpg)
《藏夢》最初的麥積山原畫概念圖
麥積山坐落的天水是當年文成公主西出長安後途徑的第一個重鎮。古時,此地名為秦州,相對完備的生活配套設施,使得這裡成為送親隊伍西出長安後的首個重要補給站,也是我們將其設計為第二章的緣由。
![藏在麥積山的夢](https://i.iter01.com/images/2308a153885f676d7803a100415ac6bfbcbf627e527256ee0f467540bcd78420.jpg)
唐藩古道路線圖(圖片:網路)
塑像
《藏夢》第二章中出現了不少佛像,其由來便是麥積山石窟的泥塑佛像。敦煌莫高窟矚目於壁畫,大同雲岡石窟和洛陽龍門石窟聞名於石刻,而麥積山石窟則卓絕於泥塑佛像。
由於麥積山常年氣候潮溼,以致石窟內外泥塑色彩大多業已剝落,但好在塑像本身完好儲存了下來。塑像數量之多,延續時代之長(錯落散佈在一千六百年的時間裡),在國內實屬罕見。麥積山石窟的塑像由佛教題材主導,所以絕大部分的石窟雕像皆以佛像為主。
![藏在麥積山的夢](https://i.iter01.com/images/89a5e98495c7949cd0e606843f3087f7e4caf02a2cd1788c6cd09f094a6eceb1.jpg)
87 窟的迦葉立像現在已經移入文物庫房,迦葉是釋迦牟尼的大弟子,唐僧(金蟬子)的大師兄,大多以苦行僧形象示人,而麥積山石窟這尊卻是神情安詳、沉穩(圖片:麥積山石窟官方網站)
佛像的造像理念主要來源於天竺(今印度)的“三十二相,八十隨行好”。在佛陀莊嚴的色身中,顯而易見、一目瞭然的特徵,稱為“相”,共分三十二種,叫作“三十二相”;細微難見,不易查覺,而能使人生起欣喜愛樂之心的,即是“好”,共有八十種,叫作“八十隨行好”。簡單說來,“相”即是佛像的形,“好”就是佛像的神。形神兼備便有了佛像的超然物外之感。
![藏在麥積山的夢](https://i.iter01.com/images/1b57437f3ab38fbc6fd62628c7bb5245748d7570b0b0dd3cb8b291fd2d33b156.jpg)
三十二相(圖片:網路)
由“三十二相,八十隨行好”的理念衍生出了三個層面的形象標準:一是對於佛像面部造型的要求,如“鼻修”、“眼廣長”、“耳垂”等等,與表現佛的無上功德有關。二是佛像外部的整體要求,如“一身清潔”、“威震一切”,一切眾生見之而樂。三是對於佛外在的神聖裝點,如前文提到的頂肉髻成相,頂上有肉,隆起為髻形,仰望的時候會覺得頭頂會越來越高,進而生出一種無法窺探佛像頭頂的感覺。
![藏在麥積山的夢](https://i.iter01.com/images/8e48c5ca460e5f60a7c16157eaf4fec7b917a5ee33efc40fd0cf2cb3ca5310cb.jpg)
三十二——頂肉髻成相:謂頂上有肉,高起如髻,亦名無見頂相,謂一切人天二乘菩薩,皆不能見故也。
(圖片為 13 號窟東崖大佛 圖片:麥積山石窟官方網站)
在這個基礎上,麥積山石窟的佛像造型大受漢文化影響,中國古代藝術家們既遵照“相、好”的要求,又不被其程式性的因素所束縛,而不同朝代的造像又體現了不同的審美追求。北魏前期的魁偉雄健、北魏後期的秀骨清像、西魏的俊秀清朗、北周的珠圓玉潤、隋唐的飽滿圓潤、兩宋的寫實求變都使得麥積山的泥塑作品擁有著不同朝代的廣泛風格。也使其成為了我國研究雕塑史、美術史的重要資料,因而有了“東方雕塑陳列館”的美譽。
![藏在麥積山的夢](https://i.iter01.com/images/45f882221932d01a91069ca88224c45585e4d46354e7b793f32bc160dcf084c2.jpg)
127 號窟的北魏菩薩像,造型清俊,典型的“秀骨清像”,
貼體的衣紋樣式是明顯漢式的“褒衣博帶”,帶著中式繪畫技法鐵線描的感覺
(圖片來自:麥積山石窟官方網站)
“秀骨清像”的特點是長頸削肩、身體單薄、面相清瘦且面帶笑意;“褒衣博帶”的特點是寬袍闊帶的儒生裝束;鐵線描是一種表現衣物褶皺的一種技法,將衣服褶紋用類似鐵絲線般的線條表現出來。
![藏在麥積山的夢](https://i.iter01.com/images/f4c5e133c54928f3e0003e73ed2737a69841e35a30d8d1de6f6d5c8564de48ee.jpg)
《藏夢》中的部分佛像也保留了“秀骨清像”的風格,
左圖為 121 窟北魏的菩薩弟子像,後人也將其取名為“竊竊私語”
《藏夢》第二章尾段的佛像組取材自麥積山石窟中最大的一組造像——十三號窟東崖大佛(見之前圖片)。該佛像組開鑿於隋代,距今已有 1400 多年曆史,正中主佛通高 15.7 米,兩側的脅侍菩薩均高 13 米。遊戲中的佛像設計保留了原佛像的隋代造像風格特徵,線條樸實,外形敦厚。
![藏在麥積山的夢](https://i.iter01.com/images/a9fecf8c83bc6e1ca130108e0ecf60ede8810a1477f8a1146079fbc1385c0126.jpg)
![藏在麥積山的夢](https://i.iter01.com/images/c8c6805a14b7d73092762fd636b013b212f4cbee104caf9cbb1c00b9792cf04a.jpg)
主佛的上色參考的是麥積山石窟第五窟(右圖)的主佛像
(原畫設計:張三千)
麥積山石窟的西面還有一組西崖大佛,該窟立壁而塑,高浮雕摩崖大佛。造像內容為西方三聖,即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
![藏在麥積山的夢](https://i.iter01.com/images/5666e568d6ff62e6351f229dc15ed047f1f089cf9b11c6f43d5891b37b3e5af9.jpg)
![藏在麥積山的夢](https://i.iter01.com/images/9cf502013962c0c58a7c4068a216ba3a4a5f5d47705d8985d3f0d96baafc778f.jpg)
佛像的衣間紋飾靈感來自西崖大佛所踩的如意祥雲(原畫設計:張三千)
麥積山泥塑之所以深深吸引我們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古代藝術工匠對於佛教造像世俗化的探索。在這一點上,我們總覺得與西方美術史上聲名赫赫的文藝復興遙相呼應,然而卻要早出西方近千年的時間。
![藏在麥積山的夢](https://i.iter01.com/images/8777abd93c5414c2653510629e57b85d09a093399f63592362ca29e937a4dc82.jpg)
西方宗教雕塑的傳統是帶有敘事表達,然而東方的佛教塑像傳統更強調永恆性
(圖為米開朗琪羅在梵蒂岡的雕塑作品《聖殤》,維基百科)
作為帶有意識形態的造型藝術,既要教化人們去信仰和敬畏,又不可過分拉開與人間的距離。於是就有了石窟中各種菩薩、弟子、供養人等親切可人的形象,這些形象使得信仰生活化、日常化,彷彿人們能從尋常生活中見到他們的身影。宗教與世俗在這裡絕妙融合,給了身處紛擾世事的普通人以信仰的慰藉。
![藏在麥積山的夢](https://i.iter01.com/images/463910d28ce272599695805813b995a866a7d978a4fa29d5827cb10fa255bfd7.jpg)
123 窟帶氈帽的童男和梳牛角辮的童女,造型天真純樸,生活氣息十足
(圖片:麥積山石窟官方微博)
傳統的泥塑佛像與我們平日所識的泥塑雕像製法有些差異,古代工匠塑造的這些泥穿過載千年時光與今時的我們相見,自是有他們的訣竅,現在鄉下的不少地方都還保留著往日古制泥佛像的技法:
1、首先是選土,古法講究三分紅土,七分黃土,這樣的比例塑出的像不易開裂。但麥積山石窟的泥塑還會用到當地不易精雕細刻的砂礫岩土,或許是因為自古女媧就被認為來自天水,所以天水的泥土就被賦予了某種意義,工匠們就依然講求就地取材。當然,對於砂礫岩土的脾氣,古代工匠也有他們的應對之策。
![藏在麥積山的夢](https://i.iter01.com/images/9fbf592678db77c229f0f2809a25174d1c3644710de253e8100892335ddac09f.jpg)
新疆岀土的人首蛇身女媧伏羲圖,不但是女媧,伏羲也被古人認為是來自於天水(圖片:維基百科)
2、備稻草與麥秸。麥積山石窟因所用的土質特別,還會加入麻絲,以增加沙土之間的黏合性。
![藏在麥積山的夢](https://i.iter01.com/images/e58332914dfc8d57c600f3839b6885659f9e5dcb108b80fabf5ec8d969a94f46.jpg)
麻絲是從各種麻類植物中取得的纖維(圖片:網路)
3、加入水混合沙土、稻草與麥秸以製成粗土。麥積山的工匠會將麻絲打到細碎再與溼潤的泥土調和,這樣就能對砂礫岩不易成型的性子進行補足。砂礫岩土雖有不足,但也大大增強了塑像成形後的硬度,使其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4、壘蓮臺、搭木樁然後扎骨架、上粗泥。麥積山由於是石窟制式,工匠們通常會先在巖壁上鑿出佛像大概形制,再用木樁去進行繫結,之後再上粗泥。
![藏在麥積山的夢](https://i.iter01.com/images/f22025a1be970cb6ad7351879a3b7f4e488568558dd412150bf0437eb018372f.jpg)
如果注意觀察泥像的背後,很多時候都能看到有木柱連線著石窟與塑像,用以固定
5、從頭部到身軀的順序進行粗塑形。聰明的麥積山古代工匠將與麥秸混合的粗土製成內裡的軀幹,與細碎麻絲混合的粗土用於中層的肌肉,而到了面部以及皮膚的細膩部分則用與棉花纖維混合的細土,這些技法流傳至今仍在使用。
![藏在麥積山的夢](https://i.iter01.com/images/36c875d11e2370ff9c97b980cd7367c0cf02fafdd34ceb88dd0d0bafd02b5a53.jpg)
從圖片可以隱約看出裹挾在泥土之中的木架與纖維材質
(圖片來自《麥積山石窟》紀錄片)
6、細塑形後等泥土風乾,最後對塑像進行上彩上色。但麥積山石窟遠沒這麼簡單,傳統的最終步驟之後,工匠還要細緻地給佛像及洞窟描繪裝飾及壁畫,此後才算大功告成。
麥積山的一個石窟從開鑿到塑像再到裝飾往往需要歷經數年甚至數十年,背後許許多多的故事都深深埋藏在了歷史時光裡,我們已無從再去知曉那些逸事,所幸還有這些泥塑佛像依然屹立在那裡,等待我們去與歷史對話。
棧道
南北朝時期秦州(天水)大都督李允信在公元 565 年為自己的父親祈福,在麥積山上營造一座規模巨大的七佛閣,於是請到了當時的大學士庾信為其做一篇銘文(截選):“壁累經文 龕重佛影 雕輪月殿 刻鏡花堂 橫鐫石壁 暗鑿山樑”,這描繪的便是當時上七佛閣的盛景。
![藏在麥積山的夢](https://i.iter01.com/images/6c14760d0251c7aa43bc161bcd3c77f67d50af7041676a502514dc847fd821fc.jpg)
上七佛閣(圖片來自《麥積山石窟》紀錄片)
麥積山有三座七佛閣,上七佛閣最為巨集偉,所在的位置也最高,處於東崖大佛上方的最高處,距地面約八十米,石窟高 15 米,寬 31.7 米,深 13 米。“橫鐫石壁 暗鑿山樑”說的是工匠們一錘一點地橫著鑿出了上七佛閣的這段長廊來,長廊的地面是石質的,這一點我們在《藏夢》中也大概保留了原有的制式與材質。
![藏在麥積山的夢](https://i.iter01.com/images/0afad514c4412fdabd9a7f996f329f693df5cacb68460c88ff9666554c7b1013.jpg)
我們也在麥積山章節前半段頂部設計了仿上七佛閣的部分,還在最左邊頗有私心地加了一個庭院來代表原本在山下的瑞應寺:
![藏在麥積山的夢](https://i.iter01.com/images/7ab7f14d301c8868f3f66d9b61b4bdd1b09d5c2651293c642f81a16375054a5f.gif)
“小瑞應寺”的內部
上七佛閣也有個別稱為“散花樓”,石窟周圍四面環山,形成了小型盆地,氣流易產生對流,天氣晴朗無風的情況下,將花瓣從棧道上灑下,花瓣不會直接飄然下落,會冉冉上揚一段再緩緩樓下,那種直上晴空後下飄的情景神似天女散花,於是便有了“散花樓”之名。
![藏在麥積山的夢](https://i.iter01.com/images/e169aa9edd16ffcee91fc2472fb0185e8ccd8044c4ffa596f7c56f6afb963689.gif)
在麥積山的風元素之中加入了飄零的花瓣也受了些散花樓的啟發,散花樓上推著石敢當欣賞一下秦州(天水)八景之首“麥積煙雨”也有些意趣。
![藏在麥積山的夢](https://i.iter01.com/images/c1e43ce8217bf2693f2d8e6144ca5db49e1d818a1cc22376ea297b500bbb8b25.jpg)
“麥積煙雨”(圖片來自網路)
麥積山地處秦嶺,位於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的分水嶺上,山區降水頻繁,溼氣久不散去,就容易在雨季形成“麥積煙雨”這種縹緲的景緻。
![藏在麥積山的夢](https://i.iter01.com/images/c81929d6162ac0e32828182b877f548354ab8025c5a33cdaab35c5b25b2e8c74.jpg)
《藏夢》中對於棧道最大利用主要集中在第二章的最終謎題,基本上是在圖中所示棧道的結構基礎上進行的關卡設計,雖然這給解謎設定了一定限制,但我們希望極可能地還原這座空中佛閣的結構美感。畢竟,無論這石窟還是棧道都凝結著無數古代無名工匠的大部分人生。
![藏在麥積山的夢](https://i.iter01.com/images/b23f62bb59cd56429ea933fde8d2f82ce0bad5a12edca31e5f21d75e3dcc15bc.jpg)
麥積山石窟流轉千年,但不論是興盛亦或沒落,石窟裡那些佛像都在那裡安然地微笑這,我們知道終有一天它會因為各種因素在時間中慢慢摩滅。所以,有機會何不去見證一段千年歷史呢?
每一個開發者就像古代的每一個工匠,即使多數內容背後隱藏的努力鮮為人知,但絲毫不會影響他們默默的堅持,再次感謝大家對遊戲開發者的每一份友善與支援。
還想要更深入地交流?沒問題!《藏夢》將在 7 月 30 日的上海“China Joy”和 9 月 4 日的北京“遊戲創作市集(機核網)”等著和大家面基哦!
來源:indienova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TH6qdmJE3lR5tXit3Ri_PA
相關文章
- 數字賦能 鑄就礦山人的智慧礦山夢
- 一場穿越千年的智慧礦山“夢遊記”
- 隱藏在水印的祕密
- 藏在VPU裡的玲瓏棋局
- 積夢高薪大量招聘 Go 和 React 程式設計師高薪GoReact程式設計師
- 深藏在CSS裡的詩情畫意CSS
- Bug or Feature?藏在 requests_html 中的陷阱HTML
- 隱藏在 Nebula Graph 背後的星辰大海
- 隱藏在瀏覽器背後的“黑手”瀏覽器
- 隱藏在Web除錯背後的祕密Web除錯
- 贓款藏在哪裡最安全
- 隱藏在 SDK 中的單例類别範本單例
- 隱藏在xml檔案中的惡意軟體XML
- 唐山開票-唐山開票
- 佛山開票-佛山開票
- 中山開票-中山開票
- 益世界連續收穫多個行業獎項,旗下《夢入雲山》取得版號!行業
- kafka核心原理的祕密,藏在這16張圖裡Kafka
- 大模型工業化的方法論,都藏在GPU裡大模型GPU
- 鐵棍山藥 懷山藥 All In One
- 藏在Java陣列的背後,你可能忽略的知識點Java陣列
- mysql覆蓋索引之看山還是山MySql索引
- 一個隱藏在支付系統很長時間的雷
- 藏在米哈遊「鹿鳴」背後的商業邏輯
- CPU 執行程式的祕密,藏在了這 15 張圖裡行程
- 麥當勞的AI改造計劃AI
- 走在架構師之山的路上架構
- 036、關山月
- 雪樂山往事
- 呼嘯山莊
- 潛藏在PHP安全的邊緣——淺談PHP反序列化漏洞PHP
- 雙鴨山哪裡有開票-雙鴨山開票
- 平頂山哪裡有開票-平頂山開票
- PCL 計算點雲的面積和體積
- 遞迴:夢中夢遞迴
- 意外之喜 讓小麥增產的基因也導致小麥增加了25%的蛋白質含量
- 麥肯錫:美國工作的未來
- 題941. 有效的山脈陣列陣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