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副行長範一飛8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介紹,目前,數字人民幣正在試點過程之中,主要透過白名單邀請方式,白名單使用者已達1000萬,北京冬奧會場景是下一步試點的重點領域。

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金融機構減費讓利惠企利民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會上,有記者提問:近期,央行就虛擬貨幣炒作約談了銀行還有支付機構,有關部門也對一家公司予以清理整頓。央行在這一方面下一步的打算如何?在國家層面是否也會對這些為虛擬貨幣相關活動提供服務的公司採取下一步的行動?

範一飛指出,數字貨幣發行主體可以分成私人數字貨幣以及央行數字貨幣。私人數字貨幣的典型代表是比特幣等這樣的貨幣,也包括推出的各種所謂“穩定幣”。這些貨幣本身已經成為一個投機性工具,市場出現了這種情況,也存在威脅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潛在的風險。

同時,“穩定幣”也成為一些洗錢和非法經濟活動的支付工具。一些商業機構所謂的“穩定幣”,特別是全球性的“穩定幣”,有可能會給國際貨幣體系、支付清算體系等帶來風險和挑戰。“我們對這個問題還是比較擔心的,所以我們採取了一些措施。”範一飛說。

針對私人數字貨幣,範一飛稱,“對這些私人數字貨幣,它是不是作為貨幣信貸存在,我們還在觀測和研究。同時,我們要大力推進央行數字貨幣。”

範一飛指出,央行數字貨幣也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批發型央行貨幣,主要是面向商業銀行等機構類主體發行,多用於大額結算,另一種是零售型央行貨幣,主要是面向公眾發行,可以用於日常交易。

大多數研究認為,批發型央行數字貨幣不會對現有金融體系帶來影響。對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幣的認識分歧是比較大的,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幣會不會引發金融脫媒、會不會削弱貨幣政策、會不會加劇銀行擠提等,爭論比較集中。

對此,範一飛表示,“我們對這些問題也高度關注。目前我們正在試點過程之中,這些數字人民幣究竟對貨幣體系、貨幣政策、金融穩定帶來哪些影響,我們始終高度關注,我們也努力透過業務、技術和政策設計,確保數字人民幣體系對這些宏觀方面的影響降到最低。我們還是有信心把這項工作繼續擴大試點面,加大試點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