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程式設計師說一個輸入框要做一週

戎"碼"一生發表於2020-12-27

導航

  • 前言
  • 一個輸入框你要做一週?
  • 拿來主義
    • 約定俗成
    • 盲目照搬
  • 面子與裡子
    • 瞎猜、自嗨
    • 使用者場景
    • 缺失的邏輯
  • 產品的生命力
    • 產品是有生命的
    • 系統性思考
    • 持續賦能才有價值
  • 工具人 vs 匠人
    • 工具人
    • 匠人

最近聽到很多老闆說,現在好的產品經理越來越難找,因為產品經理是夾雜在技術與運營之間一個奇怪的分支,玩的就是無中生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前言

  打造一個產品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從創意的產生,到原型的設計,再到研發,最後給到使用者使用。中間涉及到很多環節,每個環節看似孤立,實則一脈相承。而真正讓各個環節融會貫通的那個角色就是產品經理

一個輸入框你要做一週?

如果產品經理說這是個很小的改動,千萬別信他



  在《ThoughtWorks洞見——一個輸入框你要做一週》中,有個有趣的故事。

在某次迭代會議上,PO希望交付這樣一個“簡單”功能:在應用中,使用者可以輸入自己的地址,這樣我們可以定期郵寄一些宣傳冊給使用者。

  PO讓作者評估該功能的完成時間,作者經過思考,回答"在理想情況下,大概需要五、六天"。而這一評估,讓PO錯愕...

  回顧過去多年的研發工作,這樣的場景幾乎每天都在發生。缺失的邏輯(或者遺漏掉的細節)是導致這種預期偏差的原因罪魁禍首

拿來主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約定俗成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設計或研發產品的時候,總會參考業內標杆產品。如,設計IM的一定會參考QQ或微信。好的產品已經對使用者有了足夠的教育,產品和使用者長期的相互磨合形成了使用者習慣。

  再比如,彈出框,“確定”、“取消”按鈕的位置,右確定,左取消,這已是行業的共識,點右邊比左邊更容易這是經過證實的。

  產品設計遵循使用者習慣行業共識是值得鼓勵的。

盲目照搬

  我曾協作參與過一個APP的研發。這款APP,一年的時間,前前後後參與這個APP設計的產品經理至少有十人。

  當你開啟這款APP,你能看到抖音,小紅書,網易考拉海購等APP的身影,由於公司高度重視,迭代依然在在不斷進行。但打臉的現實是,APP並沒有太多的下載量。

  每一款脫穎而出的產品,都是獨一無二的。簡單的照搬和組合,而不是結合自己的業務因地制宜,終究只是一個花架子

面子與裡子

產品經理大忌:瞎猜、自嗨。

瞎猜、自嗨

產品經理是一個需要兼具創意思維和工程思維的職業,在產品工作中創意思維會幫我們通過敏銳的觀察,邏輯分析及抽象思維能力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點;而工程思維會幫我們拆解目標、設定任務、制定流程,通過嚴格的質量把控和踏踏實實的執行,把這個點變成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產品。

  產品經理絕對是魔法師般的存在,將老闆(業務方)腦海中的想法,化作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原型。

  原型的意義,搞開發的技術同學能夠體會——"產品虐我千百遍,我待產品如初戀"。原型的的佈局就像一盤棋局,一個棋子的移動,都會導致千軍萬馬廝殺

  從這個意義上講,產品經理崗位的素質要求是極高的。產品設計本身就是產品的一部分,原型就是圖紙,圖紙的嚴謹性對後續開發流程極其重要

使用者場景

場景是需求的靈魂

  一部鴻篇鉅製的電影,其實也是有一個一個小的場景片段剪輯和拼接而成。軟體產品也不例外。好的產品每一個功能點背後都有其深刻的應用場景。

  這個按鈕是否必須存在?這個連結指向哪裡?在開發的過程中,經常會有技術問產品童鞋。

  沒有應用場景的設計就是耍流氓。堅決反對"加戲"。

缺失的邏輯

產品經理更需要的是理性思維。

  作為網際網路打工人,我們都知道,當產品評審結束之後,原型釋出,接下來的工作重心就轉移到技術同學那裡了。技術同學會進入開發,直至產品釋出上線。

  但是如果一切都是如此和諧,就沒有下面這幅圖什麼事兒了。



  當技術的同學開始幹活兒的時候總會發現設計上的一些隱藏的坑:

  • 規則不明確
  • 流程不閉環
  • 與現有功能衝突
  • ...

  而這一切都將導致研發延期,甚至上線之後產生重大bug。

  在產品設計環節,不妨多做些推導和預演。

產品的生命力

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整個世界就是永恆運動著的物質世界。產品也不例外,產品是動態而非靜態的。

產品是有生命的

  "寫程式就像養孩子",技術童鞋一定會感同身受。從創意到設計,到技術實現,到釋出上線和運維,再到運營,產品也在不斷地成長,成熟。

  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都包含著產品,研發,運維的心血

系統性思考

  因為產品是有生命的,所以在構思的時候,要以一種整體性,系統性的的視角去規劃產品

  很多中小型網際網路產品公司,並沒有一個人能夠清晰地梳理出產品的業務。這或許和人才的流動性有很大關係。所以,不斷地換人,不斷地在原有系統上加功能,不斷地試錯。

  如果不全面的梳理整個產品線的業務,將會導致大量的人力和資源浪費。

持續賦能才有價值

產品的價值是持續賦能

  好的產品,應時時刻刻牢記自己的初心。為解決問題而生,為持續賦能而活。

  不斷地讓產品有價值,讓產品走得更遠。

工具人 vs 匠人

企業家需要產品經理把控的是大方向、格局包括行業的趨勢分析、歷史沿革、發展生態鏈,而不是沉迷於Axure,這樣只會因小失大,失去大格局的眼光。

工具人

  善用工具,但是要有自己的靈魂。最近一年我參與一個專案,原型圖的工具不斷在變換,一年之內分別使用了Axure,mockplus,藍湖,墨刀。工具不斷在變,但是原型水平依然沒有提升,是誰之過?

  如果一個產品的設計者,只是會使用別人家的工具,而不關注提升自己的產品核心能力,又如何期望打造一款好的產品呢?

匠人

無論你哪所大學畢業,無論你的工種和職稱,你身無匠心、手無技巧、提供不了精準、專業、享受式服務,你就不是匠人,而多半是個職場混子。

  大概在十多年前的學生時代,偶然讀了《於千萬人之中,你是匠人》這篇文章,深有感觸。而過去的十多年,我們剛剛經歷了移動網際網路的黃金時代。當表面的繁華褪去,沉澱下來的硬核的好產品又有多少呢?

  如今的時代,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渴望工匠精神

參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