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7%的中國企業使用開源軟體應用於資料庫方向

qing_yun發表於2020-10-29

“開源軟體”這個術語自1988年誕生至今已有20多年曆史,已經成為全球IT軟體的重要組成,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擁抱開源,開源社群流行著這樣一句話:“只要有足夠多的眼睛,就可以讓所有問題浮出水面。”同樣的,也有足夠多的人和智慧去解決這些問題。

根據全球最大開原始碼託管平臺GitHub年度報告資料顯示,截止2019年GitHub託管倉庫已有1.4億。開放原始碼的使用在中國、印度和德國加快了速度。目前,中國GitHub使用者居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

根據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以下簡稱信通院)釋出的《開源生態白皮書(2020年)》,2019年我國企業已經使用開源技術的企業佔比為87.4%,同比增長10.7%,我國企業使用開源技術已成主流。

而在開源軟體的使用中,資料庫是香餑餑。

根據信通院的資料,我國超半數企業使用開源軟體應用於資料庫方向。企業在資料庫方面對開源軟體的使用比例最高,佔比為58.7%,其次企業對大資料和儲存的開源軟體使用佔比也均超過五成,分別為52.4%和51.2%。

在資料庫近50年的發展史中,開源資料庫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據DB-Engines的資料,從2013年到現在,商業資料庫與開源資料庫流行度此消彼長,達到分庭抗禮的態勢。以MySQL、PostgreSQL、MongoDB、MariaDB等為代表的開源資料庫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為科技公司和網際網路公司提供了新的選擇。

開軟軟體既是商業模式的一種創新嘗試,也是新的技術產品形態。隨著開源軟體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深入,其風險也越來越突出。《開源生態白皮書(2020年)》指出,開源軟體可能涉及三類風險:智慧財產權及合規風險、安全風險、運維和技術風險,其中智慧財產權及合規風險主要與開源許可證的規定相關,安全風險主要涉及安全漏洞等問題,運維和技術風險主要指因開源軟體的引入導致的開發運維投入量大、技術人員要求高等問題,而這三類風險在不斷上升。

其中,許可協議的不確定性在資料庫領域較為突出,這兩年為業內敲響了警鐘。從2018年開始,Redis Lab、MongoDB、Neo4j等多家開源資料庫修改許可協議,收縮許可。全球不確定性在增加,Apache、GitHub說明遵循美國出口管制,更多人意識到開源不自由。

按照開源許可證的授權模式,有GPL、AGPL、LGPL、APL、MPL、BSD等,其中GPL非常嚴格,而BSD給予開發者很大自由,比如MySQL屬於GPL,而PostgreSQL屬於BSD授權,國內有不少資料庫公司的產品就是基於Postgre開發。

雖然開源存在著風險和不確定性,但是很多人對開源的發展持樂觀態度。國內開源生態的發展也逐漸向好。《開源生態白皮書(2020年)》指出,早期國內開源生態發展最早集中在應用側開發軟體領域,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開源專案不足,近年來國內企業逐漸側重基礎軟體開源專案佈局,在作業系統、資料庫、中介軟體等領域湧現多個開源專案,不乏國際基金會頂級開源專案。技術共建是我國企業參與開源的主要動機。根據信通院調查,60.7%的企業希望通過建設開源生態的方式影響共建技術,實現產品的完善與提升,其次,有41.4%的企業希望能接住開源專案擴大企業名氣。

而在資料庫領域,一方面取之開源,回饋開源,共同繁榮開源生態,加強開源的治理,能夠規避一些風險茁壯成長,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大自研的力度,走出自己的路。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25873/viewspace-2730916/,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