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從零開始手寫 redis(十)快取淘汰演算法 LFU 最少使用頻次
前言
java從零手寫實現redis(一)如何實現固定大小的快取?
java從零手寫實現redis(三)redis expire 過期原理
java從零手寫實現redis(三)記憶體資料如何重啟不丟失?
java從零手寫實現redis(五)過期策略的另一種實現思路
java從零手寫實現redis(六)AOF 持久化原理詳解及實現
java從零手寫實現redis(七)LRU 快取淘汰策略詳解
從零開始手寫 redis(八)樸素 LRU 淘汰演算法效能優化
本節一起來學習下另一個常用的快取淘汰演算法,LFU 最少使用頻次演算法。
LFU 基礎知識
概念
LFU(Least Frequently Used)即最近最不常用.看名字就知道是個基於訪問頻次的一種演算法。
LRU是基於時間的,會將時間上最不常訪問的資料給淘汰,在演算法表現上是放到列表的頂部;LFU為將頻率上最不常訪問的資料淘汰.
既然是基於頻率的,就需要有儲存每個資料訪問的次數.
從儲存空間上,較LRU會多出一些持有計數的空間.
核心思想
如果一個資料在最近一段時間內使用次數很少,那麼在將來一段時間內被使用的可能性也很小。
實現思路
O(N) 的刪除
為了能夠淘汰最少使用的資料,個人第一直覺就是直接一個 HashMap<String, Interger>
, String 對應 key 資訊,Integer 對應次數。
每次訪問到就去+1,設定和讀取的時間複雜度都是 O(1);不過刪除就比較麻煩了,需要全部遍歷對比,時間複雜度為 O(n);
O(logn) 的刪除
另外還有一種實現思路就是利用小頂堆+hashmap,小頂堆插入、刪除操作都能達到O(logn)時間複雜度,因此效率相比第一種實現方法更加高效。比如 TreeMap。
O(1) 的刪除
是否能夠更進一步優化呢?
其實 O(1) 的演算法是有的,參見這篇 paper:
An O(1) algorithm for implementing the LFU cache eviction scheme
簡單說下個人的想法:
我們要想實現 O(1) 的操作,肯定離不開 Hash 的操作,我們 O(N) 的刪除中就實現了 O(1) 的 put/get。
但是刪除效能比較差,因為需要尋找次數最少的比較耗時。
private Map<K, Node> map; // key和資料的對映
private Map<Integer, LinkedHashSet<Node>> freqMap; // 資料頻率和對應資料組成的連結串列
class Node {
K key;
V value;
int frequency = 1;
}
我們使用雙 Hash 基本上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
map 中存放 key 和節點之間的對映關係。put/get 肯定都是 O(1) 的。
key 對映的 node 中,有對應的頻率 frequency 資訊;相同的頻率都會通過 freqMap 進行關聯,可以快速通過頻率獲取對應的連結串列。
刪除也變得非常簡單了,基本可以確定需要刪除的最低頻次是1,如果不是最多從 1…n 開始迴圈,最小 freq 選擇連結串列的第一個元素開始刪除即可。
至於連結串列本身的優先順序,那麼可以根據 FIFO,或者其他你喜歡的方式。
paper 的核心內容介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們在實現程式碼之前,先來讀一讀這篇 O(1) 的 paper。
介紹
本文的結構如下。
對LFU用例的描述,它可以證明優於其他快取逐出演算法
LFU快取實現應支援的字典操作。 這些是確定策略執行時複雜度的操作
當前最著名的LFU演算法及其執行時複雜度的描述
提出的LFU演算法的說明; 每個操作的執行時複雜度為O(1)
LFU的用途
考慮用於HTTP協議的快取網路代理應用程式。
該代理通常位於Internet與使用者或一組使用者之間。
它確保所有使用者都能夠訪問Internet,並實現所有可共享資源的共享,以實現最佳的網路利用率和響應速度。
這樣的快取代理應該嘗試在可支配的有限數量的儲存或記憶體中最大化其可以快取的資料量。
通常,在將靜態資源(例如影像,CSS樣式表和javascript程式碼)替換為較新版本之前,可以很容易地將它們快取很長時間。
這些靜態資源或程式設計師所謂的“資產”幾乎包含在每個頁面中,因此快取它們是最有益的,因為幾乎每個請求都將需要它們。
此外,由於要求網路代理每秒處理數千個請求,因此應將這樣做所需的開銷保持在最低水平。
為此,它應該僅驅逐那些不經常使用的資源。
因此,應該將經常使用的資源保持在不那麼頻繁使用的資源上,因為前者已經證明自己在一段時間內是有用的。
當然,有一個說法與之相反,它說將來可能不需要大量使用的資源,但是我們發現在大多數情況下情況並非如此。
例如,頻繁使用頁面的靜態資源始終由該頁面的每個使用者請求。
因此,當記憶體不足時,這些快取代理可以使用LFU快取替換策略來驅逐其快取中使用最少的專案。
LRU在這裡也可能是適用的策略,但是當請求模式使得所有請求的專案都沒有進入快取並且以迴圈方式請求這些專案時,LRU將會失敗。
ps: 資料的迴圈請求,會導致 LRU 剛好不適應這個場景。
在使用LRU的情況下,專案將不斷進入和離開快取,而沒有使用者請求訪問快取。
但是,在相同條件下,LFU演算法的效能會更好,大多數快取項會導致快取命中。
LFU演算法的病理行為並非沒有可能。
我們不是在這裡提出LFU的案例,而是試圖證明如果LFU是適用的策略,那麼比以前釋出的方法有更好的實現方法。
LFU快取支援的字典操作
當我們談到快取逐出演算法時,我們主要需要對快取資料進行3種不同的操作。
-
在快取中設定(或插入)專案
-
檢索(或查詢)快取中的專案; 同時增加其使用計數(對於LFU)
-
從快取中逐出(或刪除)最少使用(或作為逐出演算法的策略)
LFU演算法的當前最著名的複雜性
在撰寫本文時,針對LFU快取逐出策略的上述每個操作的最著名的執行時如下:
插入:O(log n)
查詢:O(log n)
刪除:O(log n)
這些複雜度值直接從二項式堆實現和標準無衝突雜湊表中獲得。
使用最小堆資料結構和雜湊圖可以輕鬆有效地實施LFU快取策略。
最小堆是基於(專案的)使用計數建立的,並且通過元素的鍵為雜湊表建立索引。
無衝突雜湊表上的所有操作的順序均為O(1),因此LFU快取的執行時間由最小堆上的操作的執行時間控制。
將元素插入快取記憶體時,它將以1的使用計數進入,由於插入最小堆的開銷為O(log n),因此將其插入LFU快取記憶體需要O(log n)時間。
在查詢元素時,可以通過雜湊函式找到該元素,該雜湊函式將鍵雜湊到實際元素。同時,使用計數(最大堆中的計數)加1,這導致最小堆的重組,並且元素從根移開。
由於元素在任何階段都可以向下移動至log(n)電平,因此此操作也需要時間O(log n)。
當選擇一個元素將其逐出並最終從堆中刪除時,它可能導致堆資料結構的重大重組。
使用計數最少的元素位於最小堆的根。
刪除最小堆的根包括將根節點替換為堆中的最後一個葉節點,並將該節點起泡到正確的位置。
此操作的執行時複雜度也為O(log n)。
提出的LFU演算法
對於可以在LFU快取上執行的每個字典操作(插入,查詢和刪除),提出的LFU演算法的執行時複雜度為O(1)。
這是通過維護2個連結列表來實現的。一個用於訪問頻率,另一個用於具有相同訪問頻率的所有元素。
雜湊表用於按鍵訪問元素(為清楚起見,下圖中未顯示)。
雙連結串列用於將代表一組具有相同訪問頻率的節點的節點連結在一起(在下圖中顯示為矩形塊)。
我們將此雙重連結列表稱為頻率列表。具有相同訪問頻率的這組節點實際上是此類節點的雙向連結列表(在下圖中顯示為圓形節點)。
我們將此雙向連結列表(在特定頻率本地)稱為節點列表。
節點列表中的每個節點都有一個指向其父節點的指標。
頻率列表(為清楚起見,未在圖中顯示)。因此,節點x和您將有一個指向節點1的指標,節點z和a將有一個指向節點2的指標,依此類推…
下面的虛擬碼顯示瞭如何初始化LFU快取。
用於按鍵定位元素的雜湊表由按鍵變數表示。
為了簡化實現,我們使用SET代替連結串列來儲存具有相同訪問頻率的元素。
變數項是標準的SET資料結構,其中包含具有相同訪問頻率的此類元素的鍵。
它的插入,查詢和刪除執行時複雜度為O(1)。
虛擬碼
後面的都是一些虛擬碼了,我們條國內。
理解其最核心的思想就行了,下面我們上真程式碼。
感受
這個 O(1) 的演算法最核心的地方實際上不多,放在 leetcode 應該算是一箇中等難度的題目。
不過很奇怪,這篇論文是在 2010 年提出的,估計以前都以為 O(logn) 是極限了?
java 程式碼實現
基本屬性
public class CacheEvictLfu<K,V> extends AbstractCacheEvict<K,V>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g log = LogFactory.getLog(CacheEvictLfu.class);
/**
* key 對映資訊
* @since 0.0.14
*/
private final Map<K, FreqNode<K,V>> keyMap;
/**
* 頻率 map
* @since 0.0.14
*/
private final Map<Integer, LinkedHashSet<FreqNode<K,V>>> freqMap;
/**
*
* 最小頻率
* @since 0.0.14
*/
private int minFreq;
public CacheEvictLfu() {
this.keyMap = new HashMap<>();
this.freqMap = new HashMap<>();
this.minFreq = 1;
}
}
節點定義
- FreqNode.java
public class FreqNode<K,V> {
/**
* 鍵
* @since 0.0.14
*/
private K key;
/**
* 值
* @since 0.0.14
*/
private V value = null;
/**
* 頻率
* @since 0.0.14
*/
private int frequency = 1;
public FreqNode(K key) {
this.key = key;
}
//fluent getter & setter
// toString() equals() hashCode()
}
移除元素
/**
* 移除元素
*
* 1. 從 freqMap 中移除
* 2. 從 keyMap 中移除
* 3. 更新 minFreq 資訊
*
* @param key 元素
* @since 0.0.14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moveKey(final K key) {
FreqNode<K,V> freqNode = this.keyMap.remove(key);
//1. 根據 key 獲取頻率
int freq = freqNode.frequency();
LinkedHashSet<FreqNode<K,V>> set = this.freqMap.get(freq);
//2. 移除頻率中對應的節點
set.remove(freqNode);
log.debug("freq={} 移除元素節點:{}", freq, freqNode);
//3. 更新 minFreq
if(CollectionUtil.isEmpty(set) && minFreq == freq) {
minFreq--;
log.debug("minFreq 降低為:{}", minFreq);
}
}
更新元素
/**
* 更新元素,更新 minFreq 資訊
* @param key 元素
* @since 0.0.14
*/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Key(final K key) {
FreqNode<K,V> freqNode = keyMap.get(key);
//1. 已經存在
if(ObjectUtil.isNotNull(freqNode)) {
//1.1 移除原始的節點資訊
int frequency = freqNode.frequency();
LinkedHashSet<FreqNode<K,V>> oldSet = freqMap.get(frequency);
oldSet.remove(freqNode);
//1.2 更新最小資料頻率
if (minFreq == frequency && oldSet.isEmpty()) {
minFreq++;
log.debug("minFreq 增加為:{}", minFreq);
}
//1.3 更新頻率資訊
frequency++;
freqNode.frequency(frequency);
//1.4 放入新的集合
this.addToFreqMap(frequency, freqNode);
} else {
//2. 不存在
//2.1 構建新的元素
FreqNode<K,V> newNode = new FreqNode<>(key);
//2.2 固定放入到頻率為1的列表中
this.addToFreqMap(1, newNode);
//2.3 更新 minFreq 資訊
this.minFreq = 1;
//2.4 新增到 keyMap
this.keyMap.put(key, newNode);
}
}
/**
* 加入到頻率 MAP
* @param frequency 頻率
* @param freqNode 節點
*/
private void addToFreqMap(final int frequency, FreqNode<K,V> freqNode) {
LinkedHashSet<FreqNode<K,V>> set = freqMap.get(frequency);
if (set == null) {
set = new LinkedHashSet<>();
}
set.add(freqNode);
freqMap.put(frequency, set);
log.debug("freq={} 新增元素節點:{}", frequency, freqNode);
}
資料淘汰
@Override
protected ICacheEntry<K, V> doEvict(ICacheEvictContext<K, V> context) {
ICacheEntry<K, V> result = null;
final ICache<K,V> cache = context.cache();
// 超過限制,移除頻次最低的元素
if(cache.size() >= context.size()) {
FreqNode<K,V> evictNode = this.getMinFreqNode();
K evictKey = evictNode.key();
V evictValue = cache.remove(evictKey);
log.debug("淘汰最小頻率資訊, key: {}, value: {}, freq: {}",
evictKey, evictValue, evictNode.frequency());
result = new CacheEntry<>(evictKey, evictValue);
}
return result;
}
/**
* 獲取最小頻率的節點
*
* @return 結果
* @since 0.0.14
*/
private FreqNode<K, V> getMinFreqNode() {
LinkedHashSet<FreqNode<K,V>> set = freqMap.get(minFreq);
if(CollectionUtil.isNotEmpty(set)) {
return set.iterator().next();
}
throw new CacheRuntimeException("未發現最小頻率的 Key");
}
測試
程式碼
ICache<String, String> cache = CacheBs.<String,String>newInstance()
.size(3)
.evict(CacheEvicts.<String, String>lfu())
.build();
cache.put("A", "hello");
cache.put("B", "world");
cache.put("C", "FIFO");
// 訪問一次A
cache.get("A");
cache.put("D", "LRU");
Assert.assertEquals(3, cache.size());
System.out.println(cache.keySet());
日誌
[DEBUG] [2020-10-03 21:23:43.722] [main] [c.g.h.c.c.s.e.CacheEvictLfu.addToFreqMap] - freq=1 新增元素節點:FreqNode{key=A, value=null, frequency=1}
[DEBUG] [2020-10-03 21:23:43.723] [main] [c.g.h.c.c.s.e.CacheEvictLfu.addToFreqMap] - freq=1 新增元素節點:FreqNode{key=B, value=null, frequency=1}
[DEBUG] [2020-10-03 21:23:43.725] [main] [c.g.h.c.c.s.e.CacheEvictLfu.addToFreqMap] - freq=1 新增元素節點:FreqNode{key=C, value=null, frequency=1}
[DEBUG] [2020-10-03 21:23:43.727] [main] [c.g.h.c.c.s.e.CacheEvictLfu.addToFreqMap] - freq=2 新增元素節點:FreqNode{key=A, value=null, frequency=2}
[DEBUG] [2020-10-03 21:23:43.728] [main] [c.g.h.c.c.s.e.CacheEvictLfu.doEvict] - 淘汰最小頻率資訊, key: B, value: world, freq: 1
[DEBUG] [2020-10-03 21:23:43.731] [main] [c.g.h.c.c.s.l.r.CacheRemoveListener.listen] - Remove key: B, value: world, type: evict
[DEBUG] [2020-10-03 21:23:43.732] [main] [c.g.h.c.c.s.e.CacheEvictLfu.addToFreqMap] - freq=1 新增元素節點:FreqNode{key=D, value=null, frequency=1}
[D, A, C]
LFU vs LRU
區別
LFU是基於訪問頻次的模式,而LRU是基於訪問時間的模式。
優勢
在資料訪問符合正態分佈時,相比於LRU演算法,LFU演算法的快取命中率會高一些。
劣勢
-
LFU的複雜度要比LRU更高一些。
-
需要維護資料的訪問頻次,每次訪問都需要更新。
-
早期的資料相比於後期的資料更容易被快取下來,導致後期的資料很難被快取。
-
新加入快取的資料很容易被剔除,像是快取的末端發生“抖動”。
小結
不過實際實踐中,LFU 的應用場景實際並沒有那麼廣泛。
因為真實的資料都是有傾斜的,熱點資料才是常態,所以 LRU 的效能一般情況下優於 LFU。
覺得本文對你有幫助的話,歡迎點贊評論收藏關注一波,你的鼓勵,是我最大的動力~
目前我們實現了效能比較優異的 LRU 和 LFU 演算法,但是作業系統實際採用的卻不是這兩種演算法,我們下一節將一起學習下作業系統青睞的 clock 淘汰演算法。
不知道你有哪些收穫呢?或者有其他更多的想法,歡迎留言區和我一起討論,期待與你的思考相遇。
相關文章
- 從零開始手寫 redis(七)LRU 快取淘汰策略詳解Redis快取
- 從零開始手寫 redis(八)樸素 LRU 淘汰演算法效能優化Redis演算法優化
- 用Java寫一個分散式快取——快取淘汰演算法Java分散式快取演算法
- 昨天面試被問到的 快取淘汰演算法FIFO、LRU、LFU及Java實現面試快取演算法Java
- java 從零開始手寫 RPC (04) -序列化JavaRPC
- 從零開始手寫Koa2框架框架
- java 從零開始手寫 RPC (01) 基於 websocket 實現JavaRPCWeb
- 【React技術棧】從零開始手寫reduxReactRedux
- Redis 的快取淘汰機制(Eviction)Redis快取
- FIFO/LRU/LFU三種快取演算法快取演算法
- 【Java EE】從零開始寫專案【總結】Java
- 從零開始寫Java Web框架——maven 外掛JavaWeb框架Maven
- (四)Redis 快取應用、淘汰機制Redis快取
- 從零開始手寫一個微前端框架-渲染篇前端框架
- 從零開始寫一個ExporterExport
- 從零開始寫JavaScript框架(二)JavaScript框架
- 從零開始寫JavaScript框架(一)JavaScript框架
- 從零搭建Spring Boot腳手架(6):整合Redis作為快取Spring BootRedis快取
- 從零開始搭建腳手架
- Redis篇:持久化、淘汰策略,快取失效策略Redis持久化快取
- 配置Redis作為快取(六種淘汰策略)Redis快取
- 從零開始仿寫一個抖音App——開始APP
- 快取演算法(頁面置換演算法)-FIFO、LFU、LRU快取演算法
- 快取 LRU 和 LFU 實現快取
- Redis中的LFU演算法Redis演算法
- 從零開始編寫指令碼引擎指令碼
- 從零開始寫一個網頁網頁
- JAVA快取-Redis入門級使用Java快取Redis
- 手把手使用 PHP 實現 LRU 快取淘汰演算法PHP快取演算法
- 從零開始學java(一)認識javaJava
- 快取淘汰、快取穿透、快取擊穿、快取雪崩、資料庫快取雙寫一致性快取穿透資料庫
- java 從零開始手寫 RPC (05) reflect 反射實現通用呼叫之服務端JavaRPC反射服務端
- 從零開始寫 Docker(十)---實現 mydocker logs 檢視容器日誌Docker
- 我的ECshop二次開發從零開始
- Redis淘汰演算法Redis演算法
- 【redis前傳】自己手寫一個LRU策略 | redis淘汰策略Redis
- 如何從零開始寫一個網站網站
- 從零開始怎麼寫androidnativeservice?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