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的 this 指向和繫結詳解

前端小蜜蜂發表於2020-09-07

JavaScript 中的 new、bind、call、apply 實際這些都離不開 this,因此本文將著重討論 this,在此過程中分別講解其他相關知識點。

注意: 本文屬於基礎篇,請大神繞路。如果你不夠了解,或者瞭解的還不完整,那麼可以通過本文來複習一下。

this 指向的型別

剛開始學習 JavaScript 的時候,this 總是最能讓人迷惑,下面我們一起看一下在 JavaScript 中應該如何確定 this 的指向。

this 是在函式被呼叫時確定的,它的指向完全取決於函式呼叫的地方,而不是它被宣告的地方(除箭頭函式外)。當一個函式被呼叫時,會建立一個執行上下文,它包含函式在哪裡被呼叫(呼叫棧)、函式的呼叫方式、傳入的引數等資訊,this 就是這個記錄的一個屬性,它會在函式執行的過程中被用到。

this 在函式的指向有以下幾種場景:

  1. 作為建構函式被 new 呼叫
  2. 作為物件的方法使用
  3. 作為函式直接呼叫
  4. 被 call、apply、bind 呼叫
  5. 箭頭函式中的 this

下面我們分別來討論一下這些場景中 this 的指向。

1.new 繫結

函式如果作為建構函式使用 new 呼叫時, this 繫結的是新建立的建構函式的例項。

function Foo() {
  console.log(this)
}

var bar = new Foo() // 輸出: Foo 例項,this 就是 bar

實際上使用 new 呼叫建構函式時,會依次執行下面的操作:

  • 建立一個新物件
  • 建構函式的 prototype 被賦值給這個新物件的 __proto__
  • 將新物件賦給當前的 this
  • 執行建構函式
  • 如果函式沒有返回其他物件,那麼 new 表示式中的函式呼叫會自動返回這個新物件,如果返回的不是物件將被忽略

2.顯式繫結

通過 call、apply、bind 我們可以修改函式繫結的 this,使其成為我們指定的物件。通過這些方法的第一個引數我們可以顯式地繫結 this。

function foo(name, price) {
  this.name = name
  this.price = price
}

function Food(category, name, price) {
  foo.call(this, name, price) // call 方式呼叫
  // foo.apply(this, [name, price])    // apply 方式呼叫
  this.category = category
}

new Food('食品', '漢堡', '5塊錢')

// 瀏覽器中輸出: {name: "漢堡", price: "5塊錢", category: "食品"}

call 和 apply 的區別是 call 方法接受的是引數列表,而 apply 方法接受的是一個引數陣列。

func.call(thisArg, arg1, arg2, ...)        // call 用法
func.apply(thisArg, [arg1, arg2, ...])     // apply 用法

而 bind 方法是設定 this 為給定的值,並返回一個新的函式,且在呼叫新函式時,將給定引數列表作為原函式的引數序列的前若干項。

func.bind(thisArg[, arg1[, arg2[, ...]]])    // bind 用法

舉個例子:

var food = {
  name: '漢堡',
  price: '5塊錢',
  getPrice: function (place) {
    console.log(place + this.price)
  },
}

food.getPrice('KFC ') // 瀏覽器中輸出: "KFC 5塊錢"

var getPrice1 = food.getPrice.bind({ name: '雞腿', price: '7塊錢' }, '肯打雞 ')
getPrice1() // 瀏覽器中輸出: "肯打雞 7塊錢"

關於 bind 的原理,我們可以使用 apply 方法自己實現一個 bind 看一下:

// ES5 方式
Function.prototype.bind =
  Function.prototype.bind ||
  function () {
    var self = this
    var rest1 = Array.prototype.slice.call(arguments)
    var context = rest1.shift()
    return function () {
      var rest2 = Array.prototype.slice.call(arguments)
      return self.apply(context, rest1.concat(rest2))
    }
  }

// ES6 方式
Function.prototype.bind =
  Function.prototype.bind ||
  function (...rest1) {
    const self = this
    const context = rest1.shift()
    return function (...rest2) {
      return self.apply(context, [...rest1, ...rest2])
    }
  }

ES6 方式用了一些 ES6 的知識比如 rest 引數、陣列解構。

注意: 如果你把 null 或 undefined 作為 this 的繫結物件傳入 call、apply、bind,這些值在呼叫時會被忽略,實際應用的是預設繫結規則。

var a = 'hello'

function foo() {
  console.log(this.a)
}

foo.call(null) // 瀏覽器中輸出: "hello"

3.隱式繫結

函式是否在某個上下文物件中呼叫,如果是的話 this 繫結的是那個上下文物件。

var a = 'hello'

var obj = {
  a: 'world',
  foo: function () {
    console.log(this.a)
  },
}

obj.foo() // 瀏覽器中輸出: "world"

上面程式碼中,foo 方法是作為物件的屬性呼叫的,那麼此時 foo 方法執行時,this 指向 obj 物件。也就是說,此時 this 指向呼叫這個方法的物件,如果巢狀了多個物件,那麼指向最後一個呼叫這個方法的物件:

var a = 'hello'

var obj = {
  a: 'world',
  b: {
    a: 'China',
    foo: function () {
      console.log(this.a)
    },
  },
}

obj.b.foo() // 瀏覽器中輸出: "China"

最後一個物件是 obj 上的 b,那麼此時 foo 方法執行時,其中的 this 指向的就是 b 物件。

4.預設繫結

函式獨立呼叫,直接使用不帶任何修飾的函式引用進行呼叫,也是上面幾種繫結途徑之外的方式。非嚴格模式下 this 繫結到全域性物件(瀏覽器下是 winodw,node 環境是 global),嚴格模式下 this 繫結到 undefined (因為嚴格模式不允許 this 指向全域性物件)。

var a = 'hello'

function foo() {
  var a = 'world'
  console.log(this.a)
  console.log(this)
}

foo() // 相當於執行 window.foo()

// 瀏覽器中輸出: "hello"
// 瀏覽器中輸出: Window 物件

上面程式碼中,變數 a 被宣告在全域性作用域,成為全域性物件 window 的一個同名屬性。函式 foo 被執行時,this 此時指向的是全域性物件,因此列印出來的 a 是全域性物件的屬性。

注意有一種情況:

var a = 'hello'

var obj = {
  a: 'world',
  foo: function () {
    console.log(this.a)
  },
}

var bar = obj.foo

bar() // 瀏覽器中輸出: "hello"

此時 bar 函式,也就是 obj 上的 foo 方法為什麼又指向了全域性物件呢,是因為 bar 方法此時是作為函式獨立呼叫的,所以此時的場景屬於預設繫結,而不是隱式繫結。這種情況和把方法作為回撥函式的場景類似:

var a = 'hello'

var obj = {
  a: 'world',
  foo: function () {
    console.log(this.a)
  },
}

function func(fn) {
  fn()
}

func(obj.foo) // 瀏覽器中輸出: "hello"

引數傳遞實際上也是一種隱式的賦值,只不過這裡 obj.foo 方法是被隱式賦值給了函式 func 的形參 fn,而之前的情景是自己賦值,兩種情景實際上類似。這種場景我們遇到的比較多的是 setTimeout 和 setInterval,如果回撥函式不是箭頭函式,那麼其中的 this 指向的就是全域性物件.

其實我們可以把預設繫結當作是隱式繫結的特殊情況,比如上面的 bar(),我們可以當作是使用 window.bar() 的方式呼叫的,此時 bar 中的 this 根據隱式繫結的情景指向的就是 window。

this 繫結的優先順序

this 存在多個使用場景,那麼多個場景同時出現的時候,this 到底應該如何指向呢。這裡存在一個優先順序的概念,this 根據優先順序來確定指向。優先順序:new 繫結 > 顯示繫結 > 隱式繫結 > 預設繫結

所以 this 的判斷順序:

  • new 繫結: 函式是否在 new 中呼叫?如果是的話 this 繫結的是新建立的物件;
  • 顯式繫結: 函式是否是通過 bind、call、apply 呼叫?如果是的話,this 繫結的是指定的物件;
  • 隱式繫結: 函式是否在某個上下文物件中呼叫?如果是的話,this 繫結的是那個上下文物件;
  • 如果都不是的話,使用預設繫結。如果在嚴格模式下,就繫結到 undefined,否則繫結到全域性物件。

箭頭函式中的 this

箭頭函式 是根據其宣告的地方來決定 this 的,它是 ES6 的知識點。

箭頭函式的 this 繫結是無法通過 call、apply、bind 被修改的,且因為箭頭函式沒有建構函式 constructor,所以也不可以使用 new 呼叫,即不能作為建構函式,否則會報錯。

var a = 'hello'

var obj = {
  a: 'world',
  foo: () => {
    console.log(this.a)
  },
}

obj.foo() // 瀏覽器中輸出: "hello"

我們可以看看 ECMAScript 標準中對箭頭函式的描述。

原文:

An Arrow Function does not define local bindings for arguments, super, this, or new.target. Any reference to arguments, super, this, or new.target within an ArrowFunction must resolve to a binding in a lexically enclosing environment. Typically this will be the Function Environment of an immediately enclosing function.

翻譯:

箭頭函式不為 arguments、super、this 或 new.target 定義本地繫結。箭頭函式中對 arguments、super、this 或 new.target 的任何引用都解析為當前所在詞法作用域中的繫結。通常,這是箭頭函式所在的函式作用域。

— ECMAScript Language Specification - Arrow Function | ECMA 標準 - 箭頭函式

一個 this 的小練習

用一個小練習來實戰一下:

var a = 20

var obj = {
  a: 40,
  foo: () => {
    console.log(this.a)

    function func() {
      this.a = 60
      console.log(this.a)
    }

    func.prototype.a = 50
    return func
  },
}

var bar = obj.foo() // 瀏覽器中輸出: 20
bar() // 瀏覽器中輸出: 60
new bar() // 瀏覽器中輸出: 60

稍微解釋一下:

1)var a = 20 這句在全域性變數 window 上建立了個屬性 a 並賦值為 20;

2)首先執行的是 obj.foo(),這是一個箭頭函式,箭頭函式不建立新的函式作用域直接沿用語句外部的作用域,因此 obj.foo() 執行時箭頭函式中 this 是全域性 window,首先列印出 window 上的屬性 a 的值 20,箭頭函式返回了一個原型上有個值為 50 的屬性 a 的函式物件 func 給 bar;

3)繼續執行的是 bar(),這裡執行的是剛剛箭頭函式返回的閉包 func,其內部的 this 指向 window,因此 this.a 修改了 window.a 的值為 60 並列印出來;

4)然後執行的是 new bar(),根據之前的表述,new 操作符會在 func 函式中建立一個繼承了 func 原型的例項物件並用 this 指向它,隨後 this.a = 60 又在例項物件上建立了一個屬性 a,在之後的列印中已經在例項上找到了屬性 a,因此就不繼續往物件原型上查詢了,所以列印出第三個 60。

如果把上面例子的箭頭函式換成普通函式呢,結果會是什麼樣?

var a = 20

var obj = {
  a: 40,
  foo: function () {
    console.log(this.a)

    function func() {
      this.a = 60
      console.log(this.a)
    }

    func.prototype.a = 50
    return func
  },
}

var bar = obj.foo() // 瀏覽器中輸出: 40
bar() // 瀏覽器中輸出: 60
new bar() // 瀏覽器中輸出: 60

這個例子就不詳細講解了。

如果把上面兩個例子弄懂原理,基本上 this 的指向就掌握的差不多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