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語法:19 世紀的句子圖解

banq發表於2024-06-26


一旦你真正懂得了如何繪製句子圖解,你就掌握了英語語法的所有知識點。

從某種意義上說,句子是自己繪製的,揭示了語言和思維中內在的邏輯和潛在結構?在諾姆·喬姆斯基普及通用語法思想一個多世紀之前,美國的語言學家就開始繪製句子圖解,試圖將母語核心的複雜結構形象化。

句子圖解法是一種分析句子語法結構的視覺方法,於 19 世紀在美國發展並流行起來。這種做法的歷史始於詹姆斯·布朗的《美國語法》(1831 年),其中介紹了使用括號和數字排名來解析句子的“解釋”和“掃描”技術。

弗雷德裡克·A·P·巴納德的《分析語法》(1836 年)使用象形文字系統,用符號標記不同的詞性及其關係奧利弗·B·皮爾斯的《英語語法》(1839 年)將句子排列成鏈式結構,主語和賓語由動詞和介詞連線起來。

所羅門-巴雷特(Solomon Barrett)的《語法原理》(Principles of Grammar)(1845 年)採用了樹狀比喻,將句子描繪成樹狀結構,"上帝 "是樹幹,短語是樹枝。

斯蒂芬-沃特金斯-克拉克(Stephen Watkins Clark)的《實用語法》(A Practical Grammar)(1847 年)結合了之前的方法,使用文字氣泡框將句子的主要元素、助詞、連詞和代詞形象化。

Reed-Kellog 系統在《高階英語課程》(1877 年)中得到推廣,該系統將 克拉克 的文字氣泡框圖表簡化為線條,同時保留了關鍵的創新這種方法至今仍在美國的一些學校裡教授,儘管句子圖解法現在已基本過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