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俠幸會,在下全網同名「演算法金」 0 基礎轉 AI 上岸,多個演算法賽 Top 「日更萬日,讓更多人享受智慧樂趣」
決策樹是一種簡單直觀的機器學習演算法,它廣泛應用於分類和迴歸問題中。它的核心思想是將複雜的決策過程分解成一系列簡單的決策,透過不斷地將資料集分割成更小的子集來進行預測。本文將帶你詳細瞭解決策樹系列演算法的定義、原理、構建方法、剪枝與最佳化技術,以及它的優缺點。
一、決策樹
1.1 決策樹的定義與原理
決策樹的定義:決策樹是一種樹形結構,其中每個節點表示一個特徵的測試,每個分支表示一個測試結果,每個葉子節點表示一個類別或迴歸值。決策樹的目標是透過一系列的特徵測試,將資料分成儘可能純的子集。
決策樹的原理:決策樹透過遞迴地選擇最優特徵進行分割來構建。最優特徵的選擇通常基於某種度量標準,如資訊增益、基尼指數或方差減少。每次分割都會將資料集分成更小的子集,直到滿足停止條件(如達到最大深度或子集純度)為止。
1.2 決策樹的構建方法
構建方法:
- 選擇最優特徵:使用資訊增益、基尼指數或方差減少等標準來選擇最優特徵進行分割
- 分割資料集:根據最優特徵的不同取值將資料集分割成若干子集
- 遞迴構建子樹:對每個子集遞迴地選擇最優特徵進行分割,直到滿足停止條件
- 生成葉子節點:當滿足停止條件時,生成葉子節點並標記類別或迴歸值
1.3 決策樹的剪枝與最佳化
剪枝技術:
- 預剪枝:在構建過程中提前停止樹的生長,如限制樹的最大深度、最小樣本數或最小增益
- 後剪枝:在構建完成後,透過剪去不重要的子樹來簡化模型,如透過交叉驗證選擇最優剪枝點
最佳化方法:
- 特徵選擇:使用基於統計顯著性的特徵選擇方法來減少特徵數量
- 引數調整:透過網格搜尋或隨機搜尋最佳化超引數,如最大深度、最小樣本數等
- 整合方法:結合多個決策樹(如隨機森林、梯度提升樹)來提高模型效能
1.4 決策樹的優缺點
優點:
- 直觀簡單,易於理解和解釋
- 適用於數值型和類別型資料
- 可以處理多輸出問題
缺點:
- 容易過擬合,尤其是深樹
- 對噪聲和小變動敏感
- 計算複雜度高,尤其是在特徵數多時
更多內容,見微*公號往期文章: 突破最強演算法模型,決策樹演算法!!
二、整合學習概述
整合學習是透過結合多個學習器的預測結果來提高模型效能的一種方法。它的核心思想是整合多個模型,透過投票、加權等方式獲得更穩定、更準確的預測結果。整合學習在處理高維資料、降低過擬合和提高模型泛化能力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2.1 整合學習的基本概念
整合學習的定義:整合學習(Ensemble Learning)是一種將多個基模型組合在一起的方法,其目標是透過結合多個模型的優點來提高整體效能。整合學習通常分為兩類:同質整合(基模型相同,如隨機森林)和異質整合(基模型不同,如堆疊模型)。
整合學習的原理:整合學習的基本原理是透過組合多個弱模型(即效能不佳的單個模型)來構建一個強模型(即效能優異的整合模型)。這種組合可以透過多種方式實現,常見的方法包括:Bagging、Boosting和Stacking。
以下是整合學習的一些常用方法:
- Bagging(Bootstrap Aggregating):透過對資料集進行有放回的隨機抽樣,生成多個子資料集,並在每個子資料集上訓練基模型。最終的預測結果透過對所有基模型的預測結果進行平均或投票來確定
- Boosting:透過迭代地訓練基模型,每個基模型在前一個基模型的基礎上進行改進。每次迭代時,增加錯誤分類樣本的權重,使得新模型能夠更好地處理這些樣本
- Stacking:透過訓練多個基模型,並使用這些基模型的預測結果作為輸入,訓練一個次級模型來進行最終預測
2.2 Bagging 和 Boosting 的區別
Bagging(Bootstrap Aggregating):
- 透過對資料集進行有放回的隨機抽樣,生成多個子資料集
- 在每個子資料集上訓練基模型
- 透過對所有基模型的預測結果進行平均或投票來確定最終結果
- 主要用於減少方差,防止過擬合
Boosting:
- 透過迭代地訓練基模型,每個基模型在前一個基模型的基礎上進行改進
- 每次迭代時,增加錯誤分類樣本的權重,使得新模型能夠更好地處理這些樣本
- 透過加權平均或加權投票來確定最終結果
- 主要用於減少偏差,提高模型的準確性
主要區別:
- 訓練方式:Bagging 是並行訓練多個基模型,Boosting 是序列訓練多個基模型
- 資料處理:Bagging 使用有放回的隨機抽樣,Boosting 根據錯誤率調整樣本權重
- 目標:Bagging 主要減少方差,Boosting 主要減少偏差
2.3 整合學習在機器學習中的重要性
提高模型效能:整合學習透過結合多個基模型的預測結果,可以顯著提高模型的準確性和穩定性。這在處理複雜問題和高維資料時尤為重要
降低過擬合風險:整合學習透過對多個模型的預測結果進行綜合,減少了單個模型的過擬合風險,使得模型具有更好的泛化能力
增強模型魯棒性:整合學習可以透過結合不同的模型,提高模型對噪聲和異常值的魯棒性,增強模型在實際應用中的可靠性
三、Bagging
Bagging 是整合學習中的一種方法,透過並行訓練多個基模型來提高整體效能。它透過對資料集進行有放回的隨機抽樣,生成多個子資料集,並在每個子資料集上訓練基模型。最終的預測結果透過對所有基模型的預測結果進行平均或投票來確定。Bagging 主要用於減少模型的方差,防止過擬合。
3.1 Bagging 的定義與原理
Bagging 的定義:Bagging(Bootstrap Aggregating)是一種透過並行訓練多個基模型來提高模型效能的整合學習方法。它透過對原始資料集進行有放回的隨機抽樣,生成多個子資料集,並在每個子資料集上訓練基模型。
Bagging 的原理:Bagging 的核心思想是透過減少模型的方差來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具體步驟如下:
- 從原始資料集中有放回地隨機抽樣生成多個子資料集
- 在每個子資料集上訓練一個基模型
- 對每個基模型的預測結果進行平均(迴歸任務)或投票(分類任務)以得到最終預測結果
3.2 Bagging 的具體演算法與流程
Bagging 的具體流程:
- 資料集生成:對原始資料集進行有放回的隨機抽樣,生成多個子資料集
- 模型訓練:在每個子資料集上訓練一個基模型(如決策樹)
- 結果綜合:對每個基模型的預測結果進行平均或投票,得到最終的預測結果
3.3 Bagging 的優缺點
優點:
- 減少方差:透過對多個基模型的預測結果進行綜合,Bagging 能有效減少模型的方差,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
- 防止過擬合:由於每個基模型是在不同的子資料集上訓練的,Bagging 能有效防止單個模型過擬合
- 簡單易用:Bagging 方法實現簡單,適用於多種基模型
缺點:
- 計算複雜度高:由於需要訓練多個基模型,Bagging 的計算複雜度較高,訓練時間較長
- 模型解釋性差:由於 Bagging 是對多個基模型的結果進行綜合,單個基模型的解釋性較差,難以解釋最終模型的預測結果
Bagging 方法在處理高維資料和防止過擬合方面具有顯著優勢,適用於多種機器學習任務。
抱個拳,送個禮
四、隨機森林
隨機森林是 Bagging 的一種改進版本,透過構建多個決策樹並結合它們的預測結果來提高模型的準確性和穩定性。與 Bagging 不同的是,隨機森林在每次分割節點時還會隨機選擇部分特徵進行考慮,從而進一步增加模型的多樣性。
4.1 隨機森林的定義與原理
隨機森林的定義:隨機森林(Random Forest)是一種基於決策樹的整合學習方法,透過構建多個決策樹並結合它們的預測結果來提高模型的效能。每棵樹在訓練時都使用了不同的樣本和特徵,從而增加了模型的多樣性和魯棒性。
隨機森林的原理:隨機森林的核心思想是透過引入隨機性來減少模型的方差和過擬合風險。具體步驟如下:
- 對原始資料集進行有放回的隨機抽樣,生成多個子資料集
- 在每個子資料集上訓練一棵決策樹。在每個節點分割時,隨機選擇部分特徵進行考慮
- 對所有決策樹的預測結果進行平均(迴歸任務)或投票(分類任務)以得到最終預測結果
4.2 隨機森林的構建方法
構建方法:
- 資料集生成:對原始資料集進行有放回的隨機抽樣,生成多個子資料集
- 決策樹訓練:在每個子資料集上訓練一棵決策樹,在每個節點分割時隨機選擇部分特徵進行考慮
- 結果綜合:對所有決策樹的預測結果進行平均或投票,得到最終的預測結果
4.3 隨機森林的最佳化技術
最佳化方法:
- 特徵選擇:透過分析特徵重要性,選擇最有價值的特徵進行訓練
- 引數調整:使用網格搜尋或隨機搜尋最佳化超引數,如樹的數量(n_estimators)、最大深度(max_depth)、最小樣本數(min_samples_split)等
- 樣本加權:在訓練時對樣本進行加權處理,使得模型對不同樣本的重要性有所區別
- 交叉驗證:透過交叉驗證評估模型效能,選擇最優引數配置
4.4 隨機森林的優缺點
優點:
- 高準確率:透過整合多個決策樹,隨機森林具有較高的預測準確率
- 抗過擬合:透過引入隨機性,隨機森林能有效減少過擬合風險
- 特徵重要性評估:隨機森林可以評估各個特徵的重要性,幫助理解資料
缺點:
- 計算複雜度高:由於需要訓練多個決策樹,隨機森林的計算複雜度較高,訓練時間較長
- 記憶體佔用大:隨機森林需要儲存多個決策樹模型,佔用較多記憶體
- 模型解釋性差:由於隨機森林是對多個決策樹的結果進行綜合,單個決策樹的解釋性較差,難以解釋最終模型的預測結果
隨機森林在處理高維資料和防止過擬合方面具有顯著優勢,適用於多種機器學習任務。
更多內容,見微*公號往期文章:突破最強演算法模型!!學會隨機森林,你也能發表高水平SCI
五、Boosting
Boosting 是另一種強大的整合學習方法,透過逐步改進弱模型的效能來構建一個強模型。與 Bagging 不同,Boosting 是一種序列過程,每個基模型在訓練時都會關注前一個模型中被錯誤分類的樣本,從而不斷提高整體模型的準確性。
5.1 Boosting 的定義與原理
Boosting 的定義:Boosting 是一種整合學習方法,透過逐步訓練多個弱模型,每個模型在前一個模型的基礎上進行改進,最終將這些弱模型組合成一個強模型。常見的 Boosting 演算法包括 AdaBoost、GBDT 和 XGBoost。
Boosting 的原理:Boosting 的核心思想是透過逐步減小模型的偏差來提高整體效能。具體步驟如下:
- 初始化模型,將所有樣本的權重設為相等
- 訓練第一個基模型,計算每個樣本的誤差
- 根據誤差調整樣本的權重,使得錯誤分類的樣本權重增加
- 訓練下一個基模型,並繼續調整樣本權重,直至達到指定的模型數量或誤差閾值
- 最終將所有基模型的預測結果進行加權平均或加權投票,得到最終預測結果
5.2 Boosting 的具體演算法與流程
Boosting 的具體流程:
- 初始化權重:將所有樣本的權重設為相等
- 訓練基模型:在當前樣本權重下訓練基模型,計算每個樣本的誤差
- 調整權重:根據誤差調整樣本的權重,錯誤分類的樣本權重增加
- 重複步驟 2 和 3:直至達到指定的基模型數量或誤差閾值
- 加權綜合:將所有基模型的預測結果進行加權平均或加權投票,得到最終預測結果
5.3 Boosting 的優缺點
優點:
- 高準確率:透過逐步改進模型效能,Boosting 能顯著提高模型的預測準確率
- 減少偏差:透過關注前一個模型的錯誤分類樣本,Boosting 能有效減少模型的偏差
- 靈活性強:Boosting 可以與多種基模型結合,具有較高的靈活性
缺點:
- 計算複雜度高:由於需要逐步訓練多個基模型,Boosting 的計算複雜度較高,訓練時間較長
- 易過擬合:如果基模型過於複雜或迭代次數過多,Boosting 可能會導致過擬合
- 對噪聲敏感:由於 Boosting 會增加錯誤分類樣本的權重,可能會對噪聲樣本過度擬合
Boosting 方法在處理複雜資料和提高模型準確性方面具有顯著優勢,適用於多種機器學習任務
六、Adaboost
Adaboost 是 Boosting 家族中最早提出的一種演算法,透過逐步調整樣本權重來訓練一系列弱分類器,從而組合成一個強分類器。它的核心思想是讓後續的分類器重點關注前面被錯誤分類的樣本,從而提高模型的準確性。
6.1 Adaboost 的定義與原理
Adaboost 的定義:Adaboost(Adaptive Boosting)是一種自適應 Boosting 演算法,透過調整樣本權重來逐步提高模型效能。每個弱分類器的權重根據其錯誤率進行調整,錯誤率低的分類器權重較高,錯誤率高的分類器權重較低。
Adaboost 的原理:Adaboost 的核心思想是透過逐步調整樣本權重,使得每個弱分類器能夠更好地處理前一個分類器錯誤分類的樣本。具體步驟如下:
- 初始化樣本權重,使得每個樣本的權重相等
- 訓練弱分類器,並計算其錯誤率
- 根據錯誤率調整分類器權重,錯誤率越低的分類器權重越高
- 根據錯誤分類情況調整樣本權重,錯誤分類的樣本權重增加
- 迭代上述步驟,直到達到指定的弱分類器數量或誤差閾值
- 最終將所有弱分類器的預測結果進行加權綜合,得到最終預測結果
6.2 Adaboost 的構建方法
構建方法:
- 初始化權重:將所有樣本的權重設為相等
- 訓練弱分類器:在當前樣本權重下訓練弱分類器,計算每個樣本的誤差
- 調整分類器權重:根據弱分類器的錯誤率調整其權重,錯誤率越低的分類器權重越高
- 調整樣本權重:根據錯誤分類情況調整樣本權重,錯誤分類的樣本權重增加
- 重複步驟 2-4:直到達到指定的弱分類器數量或誤差閾值
- 加權綜合:將所有弱分類器的預測結果進行加權綜合,得到最終預測結果
6.3 Adaboost 的最佳化技術
最佳化方法:
- 引數調整:透過網格搜尋或隨機搜尋最佳化超引數,如弱分類器數量(n_estimators)、學習率(learning_rate)等
- 弱分類器選擇:選擇合適的弱分類器,如決策樹、線性模型等,根據具體問題選擇最優模型
- 樣本加權:在訓練時對樣本進行加權處理,使得模型對不同樣本的重要性有所區別
- 交叉驗證:透過交叉驗證評估模型效能,選擇最優引數配置
6.4 Adaboost 的優缺點
優點:
- 高準確率:透過逐步改進模型效能,Adaboost 能顯著提高模型的預測準確率
- 減少偏差:透過關注前一個模型的錯誤分類樣本,Adaboost 能有效減少模型的偏差
- 適用於多種基模型:Adaboost 可以與多種基模型結合,具有較高的靈活性
缺點:
- 計算複雜度高:由於需要逐步訓練多個弱分類器,Adaboost 的計算複雜度較高,訓練時間較長
- 易過擬合:如果弱分類器過於複雜或迭代次數過多,Adaboost 可能會導致過擬合
- 對噪聲敏感:由於 Adaboost 會增加錯誤分類樣本的權重,可能會對噪聲樣本過度擬合
Adaboost 方法在處理複雜資料和提高模型準確性方面具有顯著優勢,適用於多種機器學習任務
抱個拳,送個禮
七、GBDT
GBDT(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梯度提升決策樹)是一種基於決策樹的 Boosting 方法,透過逐步構建一系列決策樹來提升模型的預測效能。每棵樹都在前面所有樹的殘差上進行擬合,從而不斷減小整體模型的誤差。
7.1 GBDT 的定義與原理
GBDT 的定義:GBDT 是一種透過逐步構建一系列決策樹來提升模型效能的整合學習方法。每棵樹都在前面所有樹的殘差上進行擬合,以減小整體模型的誤差。GBDT 適用於迴歸和分類任務,在許多實際應用中表現出色。
GBDT 的原理:GBDT 的核心思想是透過逐步減小殘差來提高模型的準確性。具體步驟如下:
- 初始化模型,將所有樣本的預測值設為目標值的均值(迴歸)或初始機率(分類)
- 計算當前模型的殘差,即目標值與當前預測值之間的差異
- 訓練一棵決策樹來擬合殘差,得到新的預測值
- 更新模型的預測值,將新的預測值加到當前預測值上
- 重複步驟 2-4,直到達到指定的樹數量或誤差閾值
7.2 GBDT 的構建方法
構建方法:
- 初始化預測值:將所有樣本的預測值設為目標值的均值(迴歸)或初始機率(分類)
- 計算殘差:計算當前模型的殘差,即目標值與當前預測值之間的差異
- 訓練決策樹:在當前殘差上訓練一棵決策樹,得到新的預測值
- 更新預測值:將新的預測值加到當前預測值上
- 重複步驟 2-4:直到達到指定的樹數量或誤差閾值
7.3 GBDT 的最佳化技術
最佳化方法:
- 引數調整:透過網格搜尋或隨機搜尋最佳化超引數,如樹的數量(n_estimators)、學習率(learning_rate)、最大深度(max_depth)等
- 特徵選擇:透過分析特徵重要性,選擇最有價值的特徵進行訓練
- 正則化:透過新增正則化項來控制模型的複雜度,防止過擬合
- 早停:透過監控驗證集上的誤差,在誤差不再顯著降低時提前停止訓練
7.4 GBDT 的優缺點
優點:
- 高準確率:透過逐步減小殘差,GBDT 能顯著提高模型的預測準確率
- 減少偏差:透過在殘差上訓練決策樹,GBDT 能有效減少模型的偏差
- 處理非線性關係:GBDT 能處理複雜的非線性關係,適用於多種資料型別
缺點:
- 計算複雜度高:由於需要逐步訓練多個決策樹,GBDT 的計算複雜度較高,訓練時間較長
- 易過擬合:如果決策樹過於複雜或迭代次數過多,GBDT 可能會導致過擬合
- 對引數敏感:GBDT 對引數設定較為敏感,需要仔細調整超引數以獲得最佳效能
GBDT 方法在處理複雜資料和提高模型準確性方面具有顯著優勢,適用於多種機器學習任務。接下來我們會詳細探討 XGBoost 及其具體實現。
八、XGBoost
XGBoost 是一種高效的梯度提升演算法,被廣泛應用於各種機器學習競賽和實際專案中。它在 GBDT 的基礎上進行了多種最佳化,包括正則化、並行處理和樹結構的改進,使得其在精度和效率上均有顯著提升。
8.1 XGBoost 的定義與原理
XGBoost 的定義:XGBoost(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是一種基於梯度提升決策樹的增強版演算法,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準確性。XGBoost 透過引入二階導數資訊、正則化項和並行處理等技術,顯著提升了模型的效能和訓練速度。
XGBoost 的原理:XGBoost 的核心思想與 GBDT 類似,透過逐步減小殘差來提高模型的準確性。不同的是,XGBoost 引入了以下最佳化:
- 正則化項:透過新增 L1 和 L2 正則化項來控制模型複雜度,防止過擬合
- 二階導數資訊:在最佳化目標函式時引入二階導數資訊,提高最佳化精度
- 並行處理:透過平行計算和分散式計算加速模型訓練
- 樹結構最佳化:使用貪心演算法和剪枝技術最佳化樹的結構
8.2 XGBoost 的構建方法
構建方法:
- 資料準備:將資料轉換為 DMatrix 格式,XGBoost 專用的資料結構
- 設定引數:配置 XGBoost 的超引數,如目標函式、最大深度、學習率等
- 訓練模型:使用訓練資料訓練 XGBoost 模型
- 預測結果:使用訓練好的模型進行預測
- 評估效能:計算預測結果的準確性等指標
8.3 XGBoost 的最佳化技術
最佳化方法:
- 引數調整:透過網格搜尋或隨機搜尋最佳化超引數,如樹的數量(num_round)、學習率(eta)、最大深度(max_depth)等
- 特徵選擇:透過分析特徵重要性,選擇最有價值的特徵進行訓練
- 正則化:透過新增 L1 和 L2 正則化項來控制模型的複雜度,防止過擬合
- 早停:透過監控驗證集上的誤差,在誤差不再顯著降低時提前停止訓練
8.4 XGBoost 的優缺點
優點:
- 高準確率:透過引入多種最佳化技術,XGBoost 具有極高的預測準確率
- 快速訓練:透過平行計算和分散式計算,XGBoost 的訓練速度非常快
- 正則化控制:透過新增 L1 和 L2 正則化項,XGBoost 能有效控制模型複雜度,防止過擬合
- 處理缺失值:XGBoost 能自動處理資料中的缺失值,提高模型的魯棒性
缺點:
- 引數調整複雜:XGBoost 具有大量超引數,需要仔細調整以獲得最佳效能
- 記憶體佔用大:XGBoost 需要儲存大量中間結果,記憶體佔用較大
- 對資料預處理敏感:XGBoost 對資料預處理要求較高,需確保資料規範化和特徵選擇合理
XGBoost 方法在處理複雜資料和提高模型準確性方面具有顯著優勢,適用於多種機器學習任務
更多內容,見微*公號往期文章:不愧是騰訊,問基礎鉅細節 。。。
[ 抱個拳,總個結 ]
整合學習演算法透過結合多個基模型的預測結果來提高模型的效能。常見的整合學習演算法包括 Bagging、Boosting、隨機森林、Adaboost、GBDT 和 XGBoost。每種演算法都有其獨特的優勢和適用場景。
9.1 各演算法的比較
Bagging vs Boosting:
- Bagging(如隨機森林)主要透過並行訓練多個基模型來減少方差,防止過擬合。它在處理高維資料和噪聲資料時表現出色,適用於多種任務
- Boosting(如 Adaboost 和 GBDT)透過序列訓練多個基模型來逐步減少模型偏差。它更適合處理複雜的非線性關係,但訓練時間較長,對資料預處理要求較高
隨機森林 vs GBDT:
- 隨機森林是 Bagging 的一種實現,透過構建大量的決策樹來提高模型效能。它具有較高的抗過擬合能力和訓練速度,但在處理複雜非線性關係時可能表現不如 GBDT
- GBDT 是 Boosting 的一種實現,透過逐步擬合殘差來提高模型效能。它在處理複雜非線性關係和高維資料方面表現出色,但訓練時間較長,引數調整複雜
XGBoost:
- XGBoost 是 GBDT 的增強版,透過引入正則化、並行處理和二階導數資訊等技術,顯著提高了模型的準確性和訓練速度。它在各種機器學習競賽和實際專案中表現優異,適用於多種任務
9.2 實際應用中的選擇指南
選擇整合學習演算法時應考慮以下因素:
- 資料特性:
- 資料維度較高且噪聲較多時,Bagging 和隨機森林表現較好
- 資料關係複雜且存在非線性特徵時,Boosting、GBDT 和 XGBoost 更為適用
- 模型效能:
- 需要高準確率和穩定性的任務,優先選擇 XGBoost 或 GBDT
- 需要快速訓練和較低複雜度的任務,可以選擇 Bagging 或隨機森林
- 計算資源:
- 有足夠的計算資源和時間,可以選擇 XGBoost 或 GBDT 以獲得最佳效能
- 資源有限或時間緊迫時,Bagging 和隨機森林是更好的選擇
- 過擬合風險:
- 資料量較小或過擬合風險較高時,選擇具有較高抗過擬合能力的演算法,如 Bagging、隨機森林和 XGBoost
綜合考慮,在實際應用中選擇合適的整合學習演算法可以顯著提高模型的效能和魯棒性。以下是一個簡要的選擇指南:
- Bagging:適用於高維、噪聲較多的資料,快速訓練,防止過擬合
- Boosting:適用於複雜的非線性關係,逐步減少偏差,提高準確性
- 隨機森林:適用於各種任務,具有較高的抗過擬合能力和訓練速度
- Adaboost:適用於分類任務,逐步調整樣本權重,提高模型效能
- GBDT:適用於處理複雜資料和高維資料,提高模型準確性,但訓練時間較長
- XGBoost:適用於各種任務,具有最高的準確性和訓練速度,但引數調整複雜
透過合理選擇和應用整合學習演算法,可以有效提升機器學習模型的效能,為各種實際任務提供強大的解決方案。
接下來,大俠可以具體選定某個演算法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或實踐應用。山高路遠,江湖再會
- 科研為國分憂,創新與民造福 -
日更時間緊任務急,難免有疏漏之處,還請大俠海涵 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之用,部分素材來自網路,侵聯刪
[ 演算法金,碎碎念 ]
全網同名,日更萬日,讓更多人享受智慧樂趣
如果覺得內容有價值,煩請大俠多多 分享、在看、點贊,助力演算法金又猛又持久、很黃很 BL 的日更下去;
同時邀請大俠 關注、星標 演算法金,圍觀日更萬日,助你功力大增、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