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算法金 | 突破最強演算法模型!!學會隨機森林,你也能發表高水平SCI

算法金「全网同名」發表於2024-06-01


大俠幸會,在下全網同名「演算法金」 0 基礎轉 AI 上岸,多個演算法賽 Top 「日更萬日,讓更多人享受智慧樂趣」

就在去年下半年,如果你在 Google Scholar 上以 "Random Forest" 為關鍵詞進行檢索,並按時間排序:

你會看到這種方法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的研究,包括 GIS、環境科學和遙感等。發表的期刊涵蓋了從《Frontiers》到《Remote Sensing》(MDPI)以及《環境科學》期刊等。有不少中上水平的期刊,覆蓋從一區到四區。為什麼這種方法始終受到歡迎?

1.1 什麼是隨機森林演算法

隨機森林演算法是一種 整合學習方法,透過構建多個 決策樹 來提高模型的準確性和穩定性。

1.2 隨機森林演算法的應用領域

隨機森林演算法在許多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包括:

  • 金融:信用評分、風險預測
  • 醫療:疾病預測、診斷輔助
  • 營銷:客戶分類、市場細分
  • 生物資訊學:基因表達資料分析
  • 環境科學:生態系統建模、氣候變化研究

更多內容,見免費知識星球

2. 隨機森林的基本概念

2.1 決策樹概述

決策樹 是一種樹形結構的模型,用於進行分類和迴歸任務。它透過一系列的 決策節點 將資料集劃分為更小的子集,直到所有資料都被正確分類或達到了最小葉節點的要求。每個節點代表資料集中的一個特徵,每個分支代表這個特徵的可能取值,每個葉節點代表最終的分類結果或迴歸值。

決策樹的優點:

  • 簡單直觀,易於理解和解釋
  • 可以處理數值型和分型別資料
  • 可以處理缺失值和不均衡資料

決策樹的缺點:

  • 容易過擬合
  • 對於微小資料變化敏感

2.2 隨機森林的定義

隨機森林 是一種整合學習方法,透過構建多個決策樹來提高模型的準確性和魯棒性。每棵樹都是在不同的子資料集和特徵子集上訓練的,最終的預測結果是所有樹的預測結果的 平均值(迴歸問題)或 多數表決(分類問題)。

2.3 隨機森林的優點和缺點

隨機森林的優點:

  • 高準確性:透過整合多個決策樹,減少單一模型的過擬合現象,提高預測的準確性。
  • 魯棒性:對資料中的噪聲和異常值不敏感。
  • 處理高維資料:能夠處理具有大量特徵的資料集。
  • 並行處理:可以並行訓練多個決策樹,提高計算效率。

隨機森林的缺點:

  • 模型複雜性:由於包含大量決策樹,模型可能會變得非常複雜。
  • 訓練時間長:訓練多個決策樹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計算資源。
  • 可解釋性差:相比單一決策樹,隨機森林的模型較難解釋。

3. 隨機森林的工作原理

3.1 整合學習的概念

整合學習 是一種透過結合多個模型的預測結果來提高整體預測效能的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將若干個基學習器(如決策樹)結合起來,從而獲得一個效能優於任何單一基學習器的模型。常見的整合學習方法包括 Bagging、Boosting 和 Stacking。

3.2 Bagging 技術

Bagging,全稱為 Bootstrap Aggregating,是一種透過對訓練資料進行重取樣來生成多個子資料集的方法。每個子資料集都用於訓練一個基學習器,最終的預測結果透過所有基學習器的預測結果進行平均(迴歸問題)或多數表決(分類問題)得到。Bagging 可以有效降低模型的方差,減少過擬合。

Bagging 的步驟:

  1. 從原始資料集透過有放回抽樣生成若干個子資料集。
  2. 在每個子資料集上訓練一個基學習器。
  3. 對新資料進行預測時,將所有基學習器的預測結果進行平均或多數表決。

3.3 隨機子空間法

隨機子空間法 是一種在每次分裂節點時隨機選擇特徵子集的方法。傳統的決策樹在分裂節點時會考慮所有特徵,而隨機子空間法則僅選擇一部分特徵,從而增加了模型的多樣性。

隨機森林 結合了 Bagging 和隨機子空間法,即在構建每棵決策樹時:

  1. 透過 Bagging 方法生成不同的子資料集。
  2. 在每個節點分裂時,隨機選擇一部分特徵進行選擇。

這種方法不僅降低了過擬合風險,還提高了模型的泛化能力。

4. 隨機森林的數學基礎

4.1 資訊增益和基尼係數

資訊增益 是衡量一個特徵對資料集分類純度提高程度的指標。資訊增益越大,特徵的分類效果越好。決策樹在每個節點選擇特徵時,通常選擇資訊增益最大的特徵進行分裂。

資訊增益的計算公式:

基尼係數 是另一種衡量分類純度的方法,基尼係數越小,純度越高。決策樹在每個節點選擇特徵時,也可以選擇基尼係數最小的特徵進行分裂。

基尼係數的計算公式:

4.2 多樣性和獨立性

隨機森林透過引入多樣性和獨立性來提高模型的效能。透過對資料集進行重取樣(Bagging)和對特徵進行隨機選擇(隨機子空間法),每棵樹都在不同的資料和特徵子集上訓練,從而提高了模型的魯棒性和泛化能力。

4.3 隨機森林中的數學公式

隨機森林的預測結果是所有決策樹的預測結果的 平均值(迴歸問題)或 多數表決(分類問題)。假設有 𝑁𝑁 棵決策樹,每棵樹的預測結果為 ℎ𝑖(𝑥)ℎ𝑖(𝑥),則隨機森林的最終預測結果 𝐻(𝑥)𝐻(𝑥) 為:

分類問題:

迴歸問題:

5. 隨機森林的程式碼示例

5.1 使用 scikit-learn 實現隨機森林

我們將使用 scikit-learn 庫來實現隨機森林,並展示其在分類問題中的應用。我們將使用一個自制的包含武俠元素的資料集。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RandomForestClassifier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classification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numpy as np

# 生成一個包含武俠元素的模擬資料集
def create_wuxia_dataset():
    np.random.seed(42)
    # 建立分類資料集,增加一些武俠元素的變數(例如內力、輕功、武器)
    X, y = make_classification(n_samples=500, n_features=5, 
                               n_informative=3, n_redundant=0, n_clusters_per_class=1, random_state=42)
    feature_names = ['Neili', 'Qinggong', 'Weapon', 'Experience', 'Strategy']
    return X, y, feature_names

X, y, feature_names = create_wuxia_dataset()

# 劃分訓練集和測試集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3, random_state=42)

# 初始化隨機森林分類器
clf = RandomForestClassifier(n_estimators=100, random_state=42)

# 訓練模型
clf.fit(X_train, y_train)

# 預測
y_pred = clf.predict(X_test)

# 評估模型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accuracy_score
accuracy = accuracy_score(y_test, y_pred)
print(f'Accuracy: {accuracy}')

# 視覺化特徵重要性
importances = clf.feature_importances_
indices = np.argsort(importances)[::-1]

plt.figure(figsize=(10, 6))
plt.title("Feature Importances")
plt.bar(range(X.shape[1]), importances[indices], align='center')
plt.xticks(range(X.shape[1]), [feature_names[i] for i in indices])
plt.xlabel("Feature")
plt.ylabel("Importance")
plt.show()


5.2 引數調優和模型評估

隨機森林有許多可調節的引數,比如樹的數量(n_estimators)、每棵樹的最大深度(max_depth)等。透過調節這些引數,可以提高模型的效能。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GridSearchCV

# 定義引數網格
param_grid = {
    'n_estimators': [50, 100, 200],
    'max_depth': [None, 10, 20, 30],
    'min_samples_split': [2, 5, 10],
    'min_samples_leaf': [1, 2, 4]
}

# 使用網格搜尋進行引數調優
grid_search = GridSearchCV(estimator=clf, param_grid=param_grid, cv=3, n_jobs=-1, verbose=2)
grid_search.fit(X_train, y_train)

# 最佳引數
print(f'Best parameters found: {grid_search.best_params_}')

# 使用最佳引數進行預測
best_clf = grid_search.best_estimator_
y_pred_best = best_clf.predict(X_test)

# 評估最佳模型
best_accuracy = accuracy_score(y_test, y_pred_best)
print(f'Best Accuracy: {best_accuracy}')

5.3 隨機森林的視覺化

我們可以透過視覺化特徵重要性來理解模型的決策過程。特徵重要性表示每個特徵對模型預測的重要程度。

# 視覺化特徵重要性
importances = best_clf.feature_importances_
indices = np.argsort(importances)[::-1]

plt.figure(figsize=(10, 6))
plt.title("Feature Importances")
plt.bar(range(X.shape[1]), importances[indices], align='center')
plt.xticks(range(X.shape[1]), [feature_names[i] for i in indices])
plt.xlabel("Feature")
plt.ylabel("Importance")
plt.show()

以上是隨機森林的程式碼示例部分的內容,包含了從模型訓練、引數調優到特徵重要性視覺化的完整流程。

[ 抱個拳,總個結 ]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隨機森林演算法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數學基礎,並透過程式碼示例展示瞭如何使用 scikit-learn 實現隨機森林。以下是主要內容的簡要回顧:

1. 引言

  • 隨機森林是一種整合學習方法,透過構建多個決策樹來提高模型的準確性和穩定性。
  • 它廣泛應用於金融、醫療、營銷、生物資訊學和環境科學等領域。

2. 隨機森林的基本概念

  • 決策樹是一種用於分類和迴歸任務的樹形結構模型。
  • 隨機森林透過結合多棵決策樹來提高模型的效能,具有高準確性、魯棒性和處理高維資料的能力。

3. 隨機森林的工作原理

  • 整合學習透過結合多個模型的預測結果來提高整體預測效能。
  • Bagging 技術透過重取樣生成多個子資料集,每個子資料集訓練一個基學習器。
  • 隨機子空間法在每次分裂節點時隨機選擇特徵子集,增加模型的多樣性。

4. 隨機森林的數學基礎

  • 資訊增益和基尼係數是衡量特徵分類純度的指標。
  • 隨機森林透過引入多樣性和獨立性來提高模型的魯棒性和泛化能力。
  • 隨機森林的預測結果是所有決策樹預測結果的平均值(迴歸問題)或多數表決(分類問題)。

5. 隨機森林的程式碼示例

  • 使用 scikit-learn 實現隨機森林,透過自制的武俠元素資料集進行模型訓練和評估。
  • 透過網格搜尋進行引數調優,尋找最佳引數組合。
  • 視覺化特徵重要性,理解模型的決策過程。

透過這篇文章,希望大俠能夠對隨機森林演算法有一個全面的瞭解,並能在實際應用中熟練運用這種強大的機器學習方法。

[ 演算法金,碎碎念 ]

全網同名,日更萬日,讓更多人享受智慧樂趣

煩請大俠多多 分享、在看、點贊,助力演算法金又猛又持久、很黃很 BL 的日更下去;

同時邀請大俠 關注、星標 演算法金,圍觀日更萬日,助你功力大增、笑傲江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