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思路到工具 - 增長實驗資料歸因分析
== 前言
大家好,第二篇資料驅動增長的乾貨來了。上次我們跟家分享了【硬核】從設計到歸因 - AB Test 實戰心得,但都會偏理論層面,這次我們直接通過分析思路和工具層面,來詳解我們對實驗資料的分析和評估過程,以及如何做分析和歸因,讓我們的結論有理有據。
本次分享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幫助更多的人掌握分析思路,這樣在當我們開展任何增長實驗的時候,在面對自己的分析或別人的分析結果時,能夠有效的解讀和利用實驗結果,達到實驗的目的。
== 適合閱讀人群
正在做增長的產品、運營、資料人員及其他對資料有分析和觀察需求的朋友
== 1. 關於AB Test 的結果歸因
上一篇關於AB Test 的分享我們提到了,當我們的實驗獲得了一次顯著的結果,可以說明實驗有效了,但這樣就結束了嗎?直接告訴團隊的其他人實驗成功了,OK嗎?
顯然不是,現實中我們會更在意實驗為什麼成功了?具體表現是什麼?而一個沒有被歸因的結果,不太可能給我們帶來可以被沉澱和複製經驗。
筆者想重點說明的一點是,掌握對實驗資料歸因分析的思路,這樣才找到實驗方案背後可能的真相,也才真正有利於我們決策,而不只是停留在一個結果資料上。
當我們自己給出一份分析或獲得一份分析報告時,我們都應該多思考一下,這個資料或結論是否找到實驗結果背後可能的原因?沒有的話,其實並不嚴謹和完善。
當我們沒有歸因實驗結果,那等同於我們沒有真正獲得成功的經驗,反之,我們也沒有獲得失敗的經驗,而這些經驗正是增長的關鍵所在,也意味著我們每次實驗不是盲目投入。
例如:
你修改了某個文案用於實驗,實驗結果顯著了,你說是改變文案的功勞,然後到此實驗就結束了?那麼,你的下一步建議呢?如何進一步提升?使用者為什麼看了這個文案就更容易轉化了呢?再換個文案是不是更有效?文案是否有規律可循?
通過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我們不能一直盯著文案改變後的結果,更要研究文案改變後使用者的行為模式變化,以及使用者是如何達成最終目標的;文案對比是感性的,很難直接衡量差異,而對資料的影響和變化,是可衡量的對比,有跡可循,提供依據。
解讀使用者因某個變數產生了什麼變化,從而導致結果發生了改變,這個才是歸因要做的事,也是老闆們關心的,這樣才能夠讓我們真正習得經驗,給下次調整提供方向。
== 2. 實驗的本質是要不斷習得經驗
筆者認為,實驗的本質是要不斷習得經驗,即使這個實驗沒有出現勝出組,我們也可以不斷通過歸因習得經驗,總結到成功或未成功的經驗,而不是面對成功或未成功的方案,兩眼發愁,得過且過,要珍惜每次實驗的團隊學習機會。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我們的團隊平時的AB分析是怎麼做的?是否有類似的情況?
- 告訴你有效果,然後上線,問不出個具體的所以然來?
- 或者告訴你實驗沒有效果,然後就僅僅總結沒效果,方案不行,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其實,當方案一旦調整,我們理論可以從使用者行為上的差異發現區別,例如觸達後開始的一段週期內,使用者行為如何改變?
舉例,假如我們的方案是新頁面曝光與不曝光,這類的行為比對,則可以擴散到使用者觸發時機之後做對比,因為使用者觸達後的行為變化可能與遇見該頁面有關,沒有遇見的使用者的行為模式對比,能夠找到更加有意思的資料變化。
比如觸達後,是使用者的活躍率高了,活躍時長更長,還是時長變短,還是操作更加頻繁等等,深度歸因和對比,是否使用者作出的行為改變是因為你的方案,這樣我們就能夠詳細歸因。
資料比對就是要事無鉅細,真正走進使用者的操作過程中,記住,這個要依賴與你採集到了足夠的資料,當你沒有足夠的資料分析和採集經驗,那麼我建議你,能點選的地方儘可能採集,能瀏覽的地方採集停留時常,多入口的頁面採集來源,這樣你的資料就會比較完整,在很多分析模型中也能發揮作用。
注:資料採集是個大話題,今後有機會再來分享。
== 3. 如何歸因
我們知道要歸因,那我們要怎樣做,下面我們藉助前面一個分享過的案例來看一下分析的過程。
【案例】
假設:上線7天免費試用,能夠對收入有提升10%,提高使用者付費轉化率提高10%
核心評估指標:
使用者付費轉化率(7天內,0金額不計算)
ARPU(7天內)
實驗分組:
A 控制組,預設不曝光免費試用商品(原價商品)
B 實驗組,曝光7天免費試用,顯示免費試用字樣
參考下面資料例子:
通過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實驗的轉化結果,這樣的統計方式彙總程度較高,可以統計到顯著結果,該指標其實是忽略了中間的轉化過程;當然,我們正常不會評估一個指標,但這裡只做案例假設。
這裡的目標轉化量 = 使用者實際付費的使用者量(扣除退款)
要對上述結果做歸因,我們需要了解可以拿到什麼資料用於做歸因分析,以下的分析思路可以供大家參考
3.1 獲取方案觸達到轉化的過程指標
觸達到轉化的中間過程,筆者喜歡稱之為一個“過程黑箱”,當我們不去拆解,對我們來說就是個黑盒子,因為你如果不去仔細拆解,根本無法想象裡面有多少我們可以使用的資料,這個是我們可以歸因分析的一個方向,值得大家去嘗試分析。
我把這類歸因分析的過程,稱之為拆解過程黑箱內的資料指標,通過對比不同方案的資料差異,來分析資料的變化,做結果歸因。
過程比較簡單,只需要梳理該過程黑箱內可能影響轉化的指標,如果不清楚有哪些資料可用,可以藉助工具檢視兩個步驟之間的行為序列,找到你可以用的資料即可。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的B組使用者,經歷了觸達到轉化(最終付費,不含退款)的過程,中間可能涉及到的指標或行為有哪些?
例如:
l 選取免費試用商品
l 選取非免費試用商品
l 頁面停留時長
l 參與免費試用活動
l 參與免費試用活動-轉化時長
l 自願取消訂閱免費試用
l 自願取消訂閱免費試用 - 取消時長
l 非自願取消免費試用
l 免費試用到期轉付費(7天)
l 免費試用到期轉付費升級/降級
l 免費試用到期轉付費後退款
l 免費試用到期轉付費後取消訂閱
l 其他行為...
A 組的使用者大家可以按照這個思路拆解,當方案存在較大差異是,各組中間的指標是會存在較大差異的,可以尋找一些可以直接對比的資料,當然,指標本身的差異就是一個可以分析的方向。
當我們拆解完之後,已經可以比較清晰的知道使用者在整個過程黑箱所經歷的事情,當我們能夠拆解出這一步,這個已經說明我們對業務瞭解足夠的深入。
這裡筆者為什麼要強調對業務足夠了解了,這是因為要做到深入的分析,真的需要具備足夠的業務知識,否則你怎麼能想到到期轉付費前還能升級或降級呢?或者知道還有非自願取消的比例?所以對於業務知識的瞭解是運營和產品人員的優勢,可以盡情發揮在分析上面,這也是為什麼業務分析很注重分析人員熟悉業務知識的原因。
那麼拆解後,我們能得到什麼資訊?(注意,案例只是根據分析的內容提供了一個思路,要學會舉一反三,不同的分析場景,過程黑箱裡的可用資料不一樣)
我們能夠聚焦到使用者觸達方案後,實際的行為變化,例如直接選取了免費試用商品的比例變得非常高,這個能夠直接通過行為得到結果,而且很少會有歧義;又或者,我們知道使用者在付費前,取消的週期非常短,主要集中在頭幾天,且取消率非常高。(這裡面就涉及到前面提到的從歸因到經驗習得)
假如我們通過對比發現,不同地區的取消率差異非常大,一些地區因為取消率高直接就導致實驗失敗了,這個就是一個歸因,且當我們通過分析知道有這層資料存在,那麼我們就更容易找到那些表現不明顯的地區,即使一些地區樣本量少,我們也能夠大概率通過該因素來衡量實驗效果,因為該指標和結果存在著較強的相關性。(區分維度也很重要)
分析過程中,多提出疑問和假設去分析,往往會有更加深入的發現
例如:
什麼使用者排斥免費使用?是轉頭就關閉,還是徘徊後走掉?直接流失比例多少?
3.2 其他可歸因的資料
那麼,除了過程黑箱,我們還能找到其他資料來觀察變化,儘可能歸因嗎?這是當然的。
筆者最喜歡看的還有一個流失資料,這是最能體現負面影響的資料指標,就是當方案觸達後,使用者不是直接轉化,而是直接流失了,這個是個很有意思的分析方向,可以分析使用者在該頁面是如何流失的,流失前的相關行為變化,也建議大家多嘗試一下,往往轉化率不行也意味著流失,那麼使用者如何流失就很可能給我們提供重要資訊。(在session分析的概念裡,也稱為會話中某一個行為的退出率)
此外,我們還能觀察轉化後的留存情況,訂閱保留等資料,這些資料給我們提供了很有價值的長期估算指標。
繼續拿B組使用者為例,我們此時針對該案例還能拆解出什麼相關指標?用於分析資料變化。
例如:
l 免費試用到期轉付費後取消訂閱
l 保留有效訂閱數
l 直接離開App流失率
l 使用者長期留存率
l 其他指標…
注:還是提醒一下,任何用於當前分析的資料都要基於實際業務,切不可完全照搬,有可能不適用於你的業務。
上述例子我們提取了取消訂閱了等資料,通過免費試用到期轉付費後取消訂閱率,估算續費率,再核算到使用者收益中,這樣能夠估算出使用者長期的LTV值,如1個月/1年,當這個估算值高於對照組,且轉化率、保留率顯著提升的前提下,能夠進一步說明實驗上線後的長期收益,這個要比我們給一個“結果是否有效”有力得多,給出合理的預測,能夠讓團隊更加清晰方案上線後的價值和預期增長。
筆者以前會習慣性的認為歸因是在使用者轉化前的行為資料,但後來仔細想想,不見得轉化後的資料不能成為歸因分析,理由是使用者正是因為方案B轉化,且因為方案B的免費試用,體現出最終的付費後一段時間內保留的有效訂閱高於方案A,因此可以反過來驗證或論證實驗結果。
3.3 歸因分析過程要不斷的假設
根據筆者的經驗,我們要充分挖掘一份實驗資料的資訊,就要不斷的重複做假設,重複分析和驗證,無論是面對自己的分析結果還是他人的分析報告,不要停下質疑的聲音。
當我們開始假設,就可以通過資料去驗證,當前資料無法驗證的,則可以再設計實驗去驗證,這個就是優化方案或想法的來源。
例如前面我們的一些分析可以嘗試做如下假設:
l 假設不是所有的地區取消率都很高(這個時候就去拆分地區資料驗證就行了)
l 假設使用者流失是因為頁面提示文案不友好,調整文案後會減少使用者的排斥心理,減少流失(可能需要實驗去驗證)
l 其他假設...
筆者總是按照先假設,再分析,再驗證的方式在做每個資料分析工作
假設是否正確與個人對業務和對資料的熟悉程度有關,這裡也體現了個人的預測能力,經常基於資料做出假設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分析水平(親身經歷,分享給大家)
== 4. 利用工具歸因
在工具方面越來越多的公司會接入第三方資料平臺或工具,這裡筆者藉助合作多年的神策資料工具作為例子來分享。
分析工具方面推薦使用漏斗模型、歸因模型、使用者路徑模型 以及 session 分析模型,這些都是可以用來分析行為前後的轉化率、流量分佈、行為貢獻值等資料,適合歸因;涉及到指標的獲取,直接用事件分析即可。
4.1 漏斗分析模型
相信是大家常用的一個工具,用於關鍵步驟,轉化率和轉化時間的分析,一般可以看到轉化前的步驟轉化率變化,而轉化時間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可以用於觀察和總結使用者行為模式差異。
4.2 歸因分析模型
前面我們有一直在前調,對於轉化前的黑盒,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思考使用者很多可能的行為,然後去做歸因分析,計算每個行為的貢獻度,對比不同方案的變化,那麼我們就能夠找到不同方案轉化前的差異了。
通過歸因分析每個因素(待歸因事件)的差異,再去分析為什麼是方案B比方案A要更優。
舉例,方案對比如下:
假設觸點A為轉化前的核心行為事件,而兩個方案的歸因分析對轉化的貢獻度就出現了明顯的差異,這個時候是可以總結方案改變了使用者觸點A的行為,觸點A一般為我們根據業務選擇的待歸因事件,因此這個行為具備實際的業務含義。
當我們總結觸點A的改變,那麼是否又有其他因素在改變的觸點A呢?那麼觸點A的轉化因素也可以繼續歸因,以此類推。
實驗組B
實驗組A
4.3 使用者路徑模型
如果涉及到多層級或多步驟操作的因素,筆者也推薦類似使用者路徑的分析模型,可以分析出轉化前,所有流量的來源分佈資料,以及觸點A發生前的流量分佈,對比兩個組的資料,也可以清晰分析兩組之間的差異。
例如我們拆解出使用者轉化前的行為資料,然後通過路徑做相關的路徑分析,如觸點A,B,C的資料變化。
通過設定關鍵轉化目標為結束事件,再篩選不同組的使用者做對比分析,既可以得到不同組之間的路徑分佈差異。
== 補充
神策相對於其他資料平臺或工具,其本質上都是一樣的,我們要學會舉一反三,我們只有瞭解了分析工具背後的邏輯,才能夠通過工具正確解讀資料,也只有正確解讀了資料,我們才掌握利用資料描述事實的能力。
大多數團隊甚至沒有資料人員,因此筆者非常的建議產品和運營人員掌握一些常用的資料分析工具,用於日常的實驗分析工作;對於實驗的分析,不用太多coding和建模的知識,只需要掌握業務分析常見相關邏輯和分析思路,利用好一些成熟的資料平臺或工具即可,並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也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章不足的地方在於只能就案例來對實驗資料分析做相關經驗分享,但這並不是全部,涉及到一些複雜的分析也很難一一分享,如果分析上遇到問題,歡迎大家隨時與我交流探討,也歡迎大家指正文中有描述錯誤的地方。
關於文中一些工具的計算方式和運算邏輯,相關概念網上有較多的資料,這裡就不再囉嗦介紹了,大家在網上能夠搜尋到。
筆者在資料平臺或分析工具的資料建設和使用有較豐富的經驗,同時也歡迎對這塊感興趣的朋友與我一起交流學習。
作者:大Fei
來源:九日論道
相關文章
- 從設計到歸因 - AB Test 實戰心得
- 0503對比實驗歸因
- mplus資料分析:增長模型潛增長模型與增長混合模型再解釋模型
- Oracle資料庫日常問題-歸檔異常增長Oracle資料庫
- “這都是什麼隊友啊” 用歸因分析提升玩家體驗
- 從0到1實現VueUI庫思路VueUI
- 生活服務商家如何實現從“網紅”到“長紅”的長效增長?
- 廣告歸因-讓你徹底弄歸因架構實現架構
- 如何從大資料0基礎到掌握行業場景的分析思路?進階之路其實很簡單!大資料行業
- 增長黑客怎麼做運營資料分析?黑客
- 抖音集團資料指標體系分析與增長實踐指標
- Hadoop大資料分析市場以13.0%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Hadoop大資料
- 『航班乘客滿意度』場景資料分析建模與業務歸因解釋 ⛵
- 《精通資料科學:從線性迴歸到深度學習》資料科學深度學習
- 資料探勘從入門到放棄(一):線性迴歸和邏輯迴歸邏輯迴歸
- 資料分析:線性迴歸
- 實驗一 思路
- 資料庫連線分析(1)-從JDBC到MyBatis資料庫JDBCMyBatis
- 從 ClickHouse 到 ByteHouse:實時資料分析場景下的最佳化實踐
- 8個祕訣成就頂級增長黑客 | 如何運用資料試驗打造增長引擎黑客
- 騰訊QQ大資料 :從“增長黑客”談資料驅動的方法大資料黑客
- ESOMAR:2018年資料分析和洞察行業增長10%行業
- gRPC PHP與GO 資料增長效能測試與分析RPCPHPGo
- 資料分析師:因為稀缺,所以高薪高薪
- 資料質量管理之根因分析!
- TDC 3.0 從資料分析到資料流通,資料雲擴充新場景
- 資料分析 | 零基礎入門資料分析(一):從入門到摔門?
- 廣告渠道效果歸因分析常用模型有哪些?模型
- 蘋果Search Ads最全歸因差距分析詳解蘋果
- 【融雲分析】從過剩儲存資源到分散式時序資料庫的長儲存分散式資料庫
- 2019年7月資料庫流行度排行:Oracle王者歸來獲大幅增長資料庫Oracle
- 企業如何進行資料分析,實現科學決策和業務增長
- 線性迴歸-如何對資料進行迴歸分析
- Python資料分析從小白到高手的幾個步驟Python
- 觀遠資料鄭增園:資料驅動零售快消精益增長 | 愛分析活動
- 從事Python資料分析師,必須掌握的Python工具!Python
- HDC 2020:華為分析助力開發者高效資料分析和業務增長
- 數理統計實(試)驗——一元迴歸分析——excel操作分析Ex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