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和自卑(金魚世界)

alloverzyt發表於2024-06-22

alloverzyt 轉載自知乎好文章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727045/answer/3491934777

小時候很長一段歲月裡,我都認為同齡同學是某種類似於金魚的生物,他們呆滯又健忘,彷彿關閉了大腦在學習;而我想要在一群金魚中脫穎而出簡直易如反掌,也因為太過容易,所以會心生無趣。

有一天我向姐姐吐槽這種無趣感,並表示我打算申請跳級;姐姐說,跳級了也沒用,你會發現你的同學們還是金魚,只是從小金魚變成了大金魚,就像你現在覺得我是一條大金魚一樣。

記得那天我為了平衡姐姐的心理,故作謙虛地否認她是大金魚;她一眼就看穿我的偽裝,把我頭髮一頓亂搓,說你小子別裝了,和你比起來我確實是金魚,不用安慰我。

後來我如願以償地跳了級,事實證明姐姐的預測並沒錯,雖然我周圍的同學換了一批,卻只是從小金魚換成大金魚,和他們一起學習依然使我感到無趣。於是我開始主動發展更多的課外興趣愛好,還學會了花樣翹課。

但我的無趣並沒有得到緩解,因為我學什麼都比一般人更快,所以任何常規的課程設定都總被我打破;也因為我學什麼都比絕大多數人學得好,所以每每身處競爭關係之中總是贏,總拿第一。

可以說,小時候我那近乎狂妄的自信心,正是由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堆砌出來的,由一場又一場較量對比出來的。

源源不斷的正反饋給了我無窮無盡的自我肯定,讓我越來越堅信自己樣樣拿手、無所不能。這種自信逐漸成為一種信念,信念又反過來影響我學習與競爭的心態,使我越來越強,所向披靡。

我想象不出失敗的滋味,因為我從未失敗過;我體會不到沮喪的感覺,因為我根本沒沮喪的機會。

直到十歲那年,為了給弟弟準備生日禮物,我心血來潮去學架子鼓。而這份我自認為別出心裁的生辰禮物,著實為我開啟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那絕非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但卻是一個更真實的世界。

從架子鼓的入門階段到集中訓練階段,我都學得很用心,有著遠超往常的那種認真勁兒。但是很遺憾,我的學習成果非常糟糕,出乎意料地糟糕。

對我來說,開手腕不簡單,四肢獨立不簡單,上速度更不簡單,學到滾奏壓奏時我甚至感覺我的手腕隨時會被甩斷、脫離我的手臂飛出去一般,毫不誇張,我真切地為此擔憂過。

總而言之,三個月的課程下來,我可以篤定自己唯一的優勢僅僅在於剛入門時就不用看譜,除此之外我各方面表現都很平庸。

雖然教練說我已經非常不錯了,可眾所周知,“不錯”不等於“很好”,“不錯”等於“不夠好”。如果教練認為我很好,他會直接說我很好,而非說我不錯。

在一遍又一遍搓磨心性的反覆練習中,我逐漸搞明白是我的力量不夠,手腳的協排程跟不上腦子的轉速,特定的譜子練了許多遍也還是打得磕磕絆絆,總有一種初學者的唯諾和怯氣。天生出色的樂感反而拖了我的後腿,因為我的腦子很清楚要怎麼打,但我的四肢就是打得不夠理想。打到後面我自己都生氣了,分分鐘想甩下鼓槌中止學習。

好在我偶爾是個極度固執的傢伙,打定主意要獻上的生日禮物就一定要獻上——當然,更直接的原因是我在學架子鼓之前就把這個計劃告訴姐姐和弟弟了(笑)。所以我最終也沒有放棄這門課程,一邊痛苦萬分地學習著,一邊自我懷疑地反思著。

記得臨近弟弟生日時,我連續幾天廢寢忘食地練習準備要表演的鼓譜,依然沒有取得我想要的結果,甚至連進步也微乎其微,還把自己的雙手弄得到處是傷,狼狽不堪。

有好幾次我都想幹脆砸爛眼前的裝置,因為實在太離譜了。這世上竟然有我學不好的技能。

天知道我對此有多困惑,學習架子鼓這件事直接顛覆了我對自己的信任,間接動搖了我對別人的看法。

我意識到我他媽也是一條金魚啊。而且是一條傲慢又無知的金魚。

在弟弟的生日宴前夕,從練習室回到家後,垂頭喪氣的我撞上了正在一樓客廳看報的父親。他頭一次看見我受挫的模樣,似乎覺得很新奇,笑著揶揄我傷痕累累的雙手;我把手背在身後,站在前廳入口處無聲地和他對視,一陣難言的無力感從心底升起。

當晚我轉輾反側,難以入眠,糾結許久要不要放棄這份生日禮物,後來實在睡不著,半夜爬起來找了枚硬幣,以拋硬幣的方式決定我明天是否表演架子鼓——正面放棄,反面表演。

很多年過去了,我常常在做出重大人生決定之際想起十歲那年某天半夜丟擲的硬幣,如同達摩克利斯之劍高高懸掛——我左手拋起,右手接住,再用左手蓋上。然後我深呼吸一口氣,揭開左手,看見右手掌心裡的那枚硬幣,它反面朝上。

我知道很多人都在重大的人生節點處萬分謹慎,但那不是我的命運。

我的命運早在十歲那年拋硬幣時就奠定了基調,它是任性的、隨機的、神秘的、漫不經心的、玩世不恭的。

很難想象如果那枚硬幣正面朝上,我往後的人生是否與今朝今日大相徑庭。

那天后半夜我好不容易睡著,夢中被獨眼巫婆施了魔咒變成了一條金魚,卻仍保留著我作為人的缺點之一:不通水性。於是我要麼被淹死,要麼主動蹦上岸缺氧窒息而死,當然也可以在水中與岸上反覆橫跳直到累死。無論如何死,都太痛苦了。導致我沒睡多久又從噩夢中驚醒。

第二天生日宴上,場內高朋滿座,到了我表演助興的時候,燈光下的整套裝置在我眼裡都散發著寒光。

我幾乎是硬著頭皮坐下,握鼓槌的雙手都有點發抖,腦子裡牢牢記著鼓譜與每一個動作。但到了真正開始演奏時,我依然打得很蹩腳。

是的,生活不是電影橋段,並沒有任何奇蹟般的轉折出現,打不好就是打不好。我無望地演完了一個節目,心虛地放下了鼓槌。

在一片掌聲中,我抬頭去看坐在最前面的家人們,一眼就對上父親揶揄的眼神,他雖然在笑,卻是看笑話一般的笑。

該如何形容我與他對視時如遭雷擊的感覺?我始終找不到十足精準的詞彙去表述。

只知道那一刻,我的不甘與挫敗達到了人生中的頂峰,以至於時隔多年後我仍對這個場景印象深刻。周遭的鼎沸熱鬧都虛化成背景,全場只剩下手心出汗的我與觀看笑話的父親。

我本就在學習架子鼓的期間自感不足,加上父親如有實質的調笑眼神,我那由大量的成功和勝利堆砌出來的自信心,瞬間就被輕而易舉地瓦解粉碎了。

明明沒有人出言調侃我或嘲笑我,明明其他人都用熱烈的掌聲在捧場,彼時彼刻我就是感到難以忍受,甚至出現了一種自我正在快速消散的錯覺。

我把視線轉移到父親旁邊的姐姐和弟弟身上,他們都在開心地鼓掌,彷彿欣賞了一出多麼了不起的表演。我再次如遭雷擊。

這次無關自信的瓦解,而是我忽然領悟到:也許從前我眼中的我根本不是我,只是經由與他人對比出來的我。

打架子鼓之前的我和打架子鼓之後的我,也許沒有絲毫變化。只是我的自我認知隨著我與他人的較量而發生了變化,我的客觀認知也隨著我在他人眼裡的形象發生了變化。

人活在一系列參照物之中,久而久之自然就迷失了自我。

如果我只做自己擅長的事,那麼我的參照物就永遠都是金魚;如果我去做自己不那麼擅長的事,我的參照物就會使我變成金魚。

然而宇宙的真相之一是:人人都不是金魚,人人也都是金魚。

所有生命都是渺小且平等的;所有金魚都有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所有參照物反過來都是自己宇宙裡的主角,同樣的,所有主角反過來也都是別人宇宙裡的參照物。

在打通這個底層邏輯之後,我感到無比平靜,手心不再出汗,內心不再虛弱。

場上多餘的燈光全都熄滅,他人的面孔也都隱藏。只留下一盞孤燈自上而下籠罩著我和我的架子鼓,寂寥、孤獨、安靜、平和、自在。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四下皆空,萬物有實。

我第一次有了活在真實世界的感覺,而非活在一系列參照物之中。

也正是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所謂自信或自卑的概念。因為我終於意識到,心態這玩意本質就是從比較中產生的,鏡花水月般的東西,毫無力量可言。

人若把自己的心態放置在客觀事實和規律前面,無可避免就會產生內耗。而現代人這一生絕大多數的痛苦,不都是內耗所帶來的麼?

以十歲那年弟弟的生日宴為分界線,我調轉方向,從一個難度係數極小的世界轉向另一個難度係數極大的世界,開始刻意去嘗試許多與我天賦點背道而馳的事情。

去滑雪,我一耍帥就摔個狗啃泥;

打籃球,我一做出對抗性動作就受傷;

玩射箭,練一天下來我的手臂都快廢了;

學騎術,我摔了又摔才終於在馬背上坐穩……

類似的技能專案數不勝數,我嘗試得越多,就能越快判斷出我是不是這塊料。如果是,很好;如果不是,過,下一個。

在這期間我沒有任何心態波瀾,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反正不是非行不可。

除了這類不是非行不可的技能,還有一些我生來不太行但也得硬著頭皮去做到能力範圍內最好的技能,比如人際社交。我花大量時間去觀察各類人社交的模式,找大量樣本來實操驗證自己的優勢與弱勢,不斷調整改進,直到我摸索出一套最適合我的社交模式。

再往後,我甚至還嘗試了親自養金魚,沒養多久就把魚兒活活養死了。雖然很罪過,但在養魚期間我修正了自己對相對劣勢的生物的看法。其實金魚不弱的,金魚有自己的優勢,比如其中某條魚兒可以完全靜止六分多鐘絲毫不動,太恐怖了。

十歲以前我以為人自信就是樣樣精通、事事皆成,是凡事都做得比別人更好;十歲以後我明白自信是一個高階陷阱,仰賴自信的人終有一日會崩塌於自信的毀滅。

我學會了用生命力來取代往日的自信心,用絕對強大的權力意志來取代往日相對成功的小勝小利。

我不放棄的理由不是因為我自信,而是因為我知道這事必須得幹/行得通;我放棄的理由也不是因為我不自信,而是因為我知道這事不能去幹/行不通。

而一旦我在理性和感性層面都認為必須辦成某件事,那我就會不顧一切去辦成。哪怕繞再多的路,要辦的事就是要辦。

這樣的頓悟在校園象牙塔不見得有太大收益,但到了更為複雜的社會世故中就受益無窮。

當一個人不再侷限於自信或自卑,而是立足於實事求是去佈局和行動,一切都會變得更加清晰明瞭。

你若想成事,首先要花時間去搞明白自己的長處與短板,然後學會在面對具體事項之際快速判斷自己行不行、是不是非做不可、要做的話又有幾分把握、失敗了要如何應對、要不要改變其中某些變數再多試幾次?

當你有了一個目標,你需要的不是豪言壯志,不是任何心理建設,而是儘快上手去做。

知道嗎?做一件事,無關心態,只要去做就是了。發揮最大的主觀能動性,遇到問題就解決,碰到障礙就破開,需要幫助就求助。

千萬別因為所謂的自信就盲目冒進,也別因為所謂的自卑就膽小退縮,那倆玩意都不存在。

總結來說就是:尊重事情本身的客觀發展規律。

什麼樣的人匹配什麼樣的事,什麼樣的條件匹配什麼樣的理想。

別把心態想得太重要,更別花太多時間精力去建設心態。

客觀規律不會因為你的心態就發生奇蹟般地轉變。

你最好趁早學會尊重客觀規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