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出版物發行資訊網 2010年09月19日 報導: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演進,科技傳播的全球化現象已日益明晰。不少科技專著和普及類讀物真正成了多文化的“國際版”,讓全人類共享科技的恩惠。而作為對原創作品的有益補充和指導,近年來,我國翻譯、引進了大量科普作品。科普圖書作為科技圖書的一個分支,在普及科學知識、提高公眾科學素養方面起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個可喜的現象是,國外優秀科普圖書大量湧入,使國內讀者眼界大開。例如《從一到無窮大》《時間簡史》《魔鬼出沒的世界》《寂靜的春天》等都是被引進到國內的優秀科普圖書。它們在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普及科學觀念、科學方法和科學知識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對於引進版科普圖書而言,如何做好內容上的本土化是引進科普圖書面臨的一個共有問題。這裡麵包含了各個國家文化背景的差異,又涉及到西方獨特的思維方式以及翻譯技巧方面的問題。讓國外優秀科普書的“中國式生命”重煥光彩,就需要出版者開啟思路,發揮想像力,在編輯出版的過程中進行再創造。
創新形式幫助閱讀
引進版圖書多了,怎樣把它做得更好,成了出版界一直討論的焦點。凡事不能生搬硬套,引進圖書更如是。要拓寬思路,發揮想像力,使它“本土化”,更適應中國讀者的閱讀習慣,甚至還要在出版製作過程中去幫讀者閱讀。
國外科普圖書發展到今天,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幾百年來,科普圖書的耕耘者一直在進行著辛勤的創造性勞動。國外科普圖書包羅永珍,投入這一創作領域的開拓者比肩接踵,不絕於途,他們一代又一代人的勞動為我們積累了寶貴的知識財富和思想財富。引進版科普圖書雖然與原創科普書一樣都是以科學事實為起點,但多層次、多角度的切入手法,不僅講述了科學知識,而且還傳授了科學與哲學的理念,充分調動了讀者的思考和想像力,在看似不經意中和讀者形成了互動。這些引進版科普書的優勢需要在引進出版過程中加以強化,作好本土化改變,以更適合國內讀者的方式呈現。
圖靈公司編輯羅婧介紹,科普書引進過程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是否符合國內國情,特別是從選題選擇上來講,在選擇圖書的時候就要選擇和國內國情相吻合的圖書。“圖靈新知系列”的受眾是具備一定基礎知識的成年人,並且“圖靈新知系列”最先建立的時候也是為了彌補中國教育制度的缺失,因此他們會選擇一些更實用的知識類的科普書。比如“圖靈新知系列”中的《你不可不知的50個物理知識》,通過50個小故事,讓人理解物理知識背後的真正原理。中國現在的教育制度還是存在缺陷,對於物理學很多學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物理學其實不僅僅是冷冰冰的“物之科學”,正是那些有著閃光點與缺陷的活生生的人在疑惑、徘徊與迷茫中的披荊斬棘,才讓物理學這棵參天大樹得以擁有厚實堅定的根基與生機勃勃的枝頭。
引進版圖書的本地化簡單說來,不僅是在內容上要有必要的刪節,在形式上也要注意起個好書名和設計好封面,這是最主要的。新華出版社副社長要力石認為,有時給圖書起名比寫一篇文章還難,其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可能相當大。此外單靠一個責編的苦思冥想還不夠,有時需要幾個人的思想碰撞才行,所以如有可能,可以專門召開研討會研究為圖書起名,大家集思廣益,為圖書起—個最棒最酷的名字。
引進版的圖書和其他圖書的封面設計沒有明顯的差別。如果是保留原版書的封面自不必說,只要加上中文書名就可以了。如果是重新設計,就要考慮一些問題,例如要在封面上選擇可以表現異國風情的圖或者人物,在色調上也要與書的內容一致,要在中文書名旁邊有英文文字或者其他文字,以與中文圖書有所不同,另外,在風格上既要考慮時尚的異國情調,又要大致符合中國讀者的欣賞習慣。
《第一次發現系列叢書》是接力出版社2009年引進的法國國寶級兒童科普讀物,該書於今年6月隆重上市。記者在新近結束的BIBF上看到了樣書,的確很有創意。這些書均採用透明膠片和雙面繪畫設計,凝聚了高層次智慧,主題跨越了植物、動物、天文地理、交通、基礎概念五大領域。接力出版社總編輯白冰介紹,對這套書他們進行了一些必要的本土化改造。比如在定位上,並沒有將其打造成高階讀物,而是堅持低價格,讓大多數孩子買得起,用得上。針對書的設計也與外方進行了及時溝通,決定將尖銳的書頁直角磨成圓角來防止書頁劃破手,採用色澤柔和的紙張以保護孩子的視力等等。
要做好內容上的本土化和形式上的本土化的工作,文字編輯和美術編輯的眼光和功力是關鍵,他們不僅要熟悉中國的文化,還要有較高的外國文化的造詣,做不到學貫中西,也要對外國文化略知一二,這樣才能把引進版圖書做得既中國化,又不失外國風格和韻味。
嚴把翻譯關防止“質變”
國內引進的外版圖書大都是非常優秀的,然而,當它們“本土化”時卻變了質。大家都知道,“本土化”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翻譯,很多變了質的優秀外版圖書的問題都是出現在翻譯上。做好一本優秀外版圖書的本土化工作,必須做好本土化過程的每一個環節的工作。
例如,試譯環節是“本土化”工作的第一步。至少應該滿足三點要求:一是要有責任心,從始至終都必須保持一種認真負責的態度;二是精通書中所涉及的專業知識,而且要有相關經驗;其三,英語基礎紮實,需要有閱讀大量英文原著或文章的經歷,這三點缺一不可。除上述三個條件外,譯者的中文表達能力也非常重要。
羅婧也表示,翻譯是一門藝術,同時譯者的水平、責任心和影響力也決定著圖書未來的命運。對於翻譯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譯者的尋找過程。圖靈圖書一向把翻譯質量放在首位,對於引進版的科普圖書,對譯者的要求更為苛刻,首先要英文水平、中文水平都很不錯,其次還要有一定的科學背景,對科學科普類的知識要了解。當然如果再在國內有影響力的話就更好。2009年圖靈引進了科普領域大師的著作COSMIC IMAGERY,這本書是一本與眾不同的講述科學發展史的科普書,其一大特色在於涵蓋領域包括天文學、物理學、數學、自然科學,甚至是醫學。涵蓋領域之廣,找尋譯者就成了難題,開始想過找多位譯者共同合譯,又擔心文風不統一,最後歷盡千辛萬苦,找到了新東方的著名翻譯老師唐靜。先請唐老師翻譯,再找一些科技領域的人來校對,現在這本書翻譯過半,明年就可以上市了。
本土化工作的第二步是對試譯稿進行認真的審閱。在審閱譯稿時,不僅要儘量要求譯稿“信、達、雅”,而且還對譯稿在格式、版式、錯別字和標點符號上也略有要求。審閱之後,出版方就要與譯者一起制訂翻譯進度計劃。這是本土化工作的第三步,但是往往容易被編輯們“省略”。一位從事多年外版圖書本土化的編輯表示,按照正常流程,在此之前,編輯應該已經和譯者簽訂《委託翻譯合同》。絕大多數編輯在此之後都會認為大功告成,只等著秋後收割了。其實並沒有這麼順利,否則就不會有“田間管理”這個環節了。所謂“田間管理”就是出版社應該在書稿的翻譯過程中與譯者積極溝通,給予譯者指導和幫助,分階段地對譯稿進行審閱,並適當地提醒和監督,以確保翻譯工作能保質保量按時完成。譯者一般都很忙,大多數人都是犧牲工作之餘的休息時間來完成翻譯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如果沒有一個合理的進度計劃,很難保證翻譯工作保質保量如期完成。如果沒有嚴格的“田間管理”,圖書在這個階段的工作也很容易出問題。圖書也是一種產品,任何產品都必須考慮它的市場因素,上市時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因素,沒有作好監督和溝通,譯者很可能不能按照合同約定的時間完成翻譯任務,就會影響到整本書的翻譯進度,最終導致交稿時間延遲,這種情況下硬要譯者按時完成翻譯任務,翻譯質量勢必會大打折扣。另外,還可能會出現全書翻譯質量與試譯稿的質量相比相去甚遠的情況。有些譯者在試譯時非常認真,試譯稿質量非常好,符合要求,但是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譯者最終的譯稿與試譯時的譯稿質量差別非常大,以至於不能採用,遇到這種情況會非常麻煩。如果能夠進行嚴格的“田間管理”,及時與譯者進行溝通,每當譯者翻譯完一個章節,編輯便及時閱讀,永遠做第一位讀者,及早發現問題及早解決,有很多問題就可以在後續的翻譯過程中避免。
本土化工作的最後步驟是出版方認真地進行編輯加工。這也是可以對譯稿質量進行有效控制的最後一個環節。編輯加工過程的環節非常多,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對譯稿進行潤色和修正。對於絕大多數譯稿來說,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就需要編輯在編輯加工過程中在譯者的指導下,與譯者共同討論、協商,然後達成共識並修正。只有這樣譯稿的質量才會更好,才能達到出書的要求。這個環節中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編輯要對譯稿進行大幅修改或者是有某些地方那不準確時,切忌隨意修改,一定要通過各種方法和途徑對需要修改和貌似需要修改的地方嚴格求證。當然,複審、終審環節也都會對編輯加工過的譯稿進行抽查,以發現並糾正編輯遺留的錯誤或產生的新錯誤。只有將翻譯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都嚴格把關,才能防止“質變”。
【轉自】http://www.cpin.com.cn/Item/31259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