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Female-Mayor

美國作為全球經濟的中心,憑藉其無可比擬的經濟優勢,運用外交、政策、技術、文化等各種槓桿因素,在國內形成了成熟的巨大的文化產業鏈、文化市場和文化消費 群體,創造了後工業時代一系列的經濟奇蹟,從而迅速確立了作為全球文化產業的主導龍頭和中心地位。美國的文化產業已經躍居成為國民經濟一大支柱,美國文化 產業中無論是資本的投入和產出,還是技術資訊抑或人力資源,都在全世界獨居榜首。因此,對美國的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進行認真的分析和研究,瞭解美國文化產 業的市場經濟運作機制、政府配套政策體系和文化管理體制等方面的特點和優勢,對於推動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具有極好的借鑑意義。

一、美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

近30年來,美國的文化產業一直保持強勁增長,文化產業產品連同其價值觀,通過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迅速覆蓋全球。影視業、廣播電視業、報刊出版業、廣告業、體 育業、旅遊業等十分發達。從消費文化的視角看,美國文化產業遵循的是一種“文化經濟學”,它不僅僅是一個經濟系統,而且是一種幾乎使每種事物都服從於此的 文化。

(一)廣播電視、電影業獨佔鰲頭

美國擁有全球“文化巨無霸企業”的半數以上,控制了全球3/4以上的電視節目的生產和製作,每年向其它國家轉播的電視節目達到30萬小時,許多第三世界國家 的電視中美國節目高達60%-80%。當前,世界大部分新聞節目都是由美國壟斷。美國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美國廣播公司等媒體所釋出 的資訊量,是世界其他各國發布的總資訊量的100倍,是不結盟國家集團釋出資訊量的1000倍。

美國影片在總量上雖然只佔全球電影產量的6.7%,卻佔據全球總放映時間的一半以上。全世界3/4的電影出自美國的影視夢工廠好萊塢。近些年來,電影附加產 品收入逐漸成為電影業收入的重頭,電影延伸產品的收入額已經超過電影本身的票房收入。據統計,1994年,美國電影票房總收入不足50億美元,而同年電影 相關產品總收入高達70億美元。如,《星球大戰》三部曲自20世紀70年代公映以來,除18億美元的全球票房以外,其主題產品、玩具、遊戲、圖書和唱片 等,銷售總額高達45億美元。

(二)出版業實力雄厚,遍及主要英語市場

當前,美國圖書出版發行收入每年約為250億美元,僅麥格勞希爾出版公司每年收入就達到29.35億美元,總髮行量超過2800萬冊,發行範圍包括100多 個國家和地區。在報紙方面,美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洛杉磯時報》平均日發行量約100萬份,其中星期日的發行量接近140萬份。廣告收入達2.25億美 元。

(三)藝術表演市場廣闊

劇院表演藝術在美國也是文化產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成為當代美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動力之一。美國藝術表演產業結構包括劇院、藝術團體、直接服務機構、間接 服務機構等一系列的相關行業,形成了一個特殊有效的運作機制,共同創造出不俗的藝術表演收入。以紐約的百老匯為例,每年百老匯有30多個新劇目問世。除新 劇目外,每年還有數量不等的老劇目在繼續上演。每個劇目的製作成本平均是200萬美元,即每年的劇目總成本約6000萬美元,而票房收入每年為4億-7億 美元,表演市場利潤十分可觀。

(四)娛樂業發展十分迅速,成為新亮點

美國的娛樂業包括旅遊、遊覽、博彩等多種專案,不僅在美國國內佔據不小市場,更吸引著全球的目光。最著名的迪斯尼娛樂公司,2001年度總收入為 252.58億美元,利潤30.42億美元,其中海外收入佔到17%。而其業務更是擴充套件到了網路媒體、電視電影和產品銷售,成為美國娛樂業的代表。美國的 娛樂業甚至成為一些地方的支柱產業,如拉斯維加斯,在80年代就已經成為世界上著名的集娛樂、休閒、國際會議及賭場於一身的娛樂中心,並且帶動了其它產 業,如旅遊業和演出業的發展,每年的經濟收入超過200億美元。

二、美國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美國文化產業基本上是在自由競爭的市場環境下自然發展起來的,通過對美國文化產業的審視,我們可以看到以下幾個特點:

(一)立法引導文化產業發展

作為高度市場化的國家,美國政府直接管理經濟的部門並不多,在文化產業方面也是如此。美國沒有建立專門的文化管理部門,而是依靠法律規範、行業自律方式引導 文化產業的發展。如美國最先倡導的新聞自由原則就是明確體現在憲法當中,通過國家意志進行體現,從而推動美國新聞業從壟斷到競爭格局的轉變,極大地促進了 美國新聞業的發展,可以說,沒有憲法賦予的權力及法律的保障,就沒有美國新聞業獨佔世界市場75%以上的局面出現。

此外,獨立的組織,如非政府組織藝術家協會等在文化產業的發展中也具有強大的影響力。雖然在1929-1933年的大危機之後,美國政府引進了巨集觀調控思 想,但自律仍是美國許多產業的主要管理方式。在文化產業領域,成立了各種相對於政府獨立的行業協會,不僅使文化政策的制定更加合理、能夠保證政策的適當 性,而且對於行業標準和技術規範的確立都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二)以市場為基礎分配文化資源

文化資源的佔有方式體現了文化產業的發展模式。與美國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環境相適應,其文化產業在資源配置方面也是以市場為基礎的,而不是依據行政方式進行 分配。同時,在市場配置中也體現出價格機制的作用,對文化資源中用於營利的部分往往需要交付資源佔用費,而不是無償佔用。這樣,既提高了文化資源的使用效 率,又促進了文化資源的再生產和文化資源的積累。

(三)民間資本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

美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是以市場為基礎,政府對文化產業的投入非常少,主要是靠民間資本投資來實現的。美國的迪斯尼樂園、好萊塢環球影城、百老匯等文化設施都是 民間的創意,是吸納民間資本投資形成的。即使是由政府出資的文化專案,在決策方面也是採取董事局的組織形式,由董事局聘請的專業人士管理與經營,日常經費 則通過各種門票、培訓收入以及社會方式籌措。

民間資本進入文化產業不僅解決了美國文化產業發展的資金問題,而且形成了文化產業的競爭局面,保證了足夠的、差異性的文化產品供給,更好地滿足人們的文化消 費需求,同時促進了文化資本的再迴圈和文化產業的發展。不僅如此,為吸引更多資金進入文化產業,美國的文化市場向國際資本開啟了大門,積極鼓勵外來資本投 資,通過跨國資本運作加速本國文化產業的發展。

(四)充分運用高科技優勢提升文化產業層次

美國的科技優勢十分明顯,美國的文化企業為了使自己的產品能夠吸引消費者,從而在文化市場競爭中勝出,不斷運用最新的技術手段,提升文化產業的附加值。在迪 斯尼,通過將高科技融入娛樂節目中,而且不斷地變換更新,使觀眾隨時體會、親身體驗,增進對科學與技術成果的認知與感受,增加節目的娛樂性與驚險刺激效 果,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經營效益。新科技更是拯救了美國的電影業,通過新技術的運用,美國電影走上了大製作,大場面的道路,不斷創造出新的視覺體驗,把全球 觀眾從電視機前面拉進電影院。在科技運用上,美國政府也起到了推動作用,如強制淘汰落後模擬技術,推廣採用先進的數字技術,以促進高科技被應用到實際產業 中,提升產業技術水平。

(五)企業家精神是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

美國文化產業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既是經濟發展的自然規律,也是美國企業家精神的充分體現。美國是企業家的搖籃,一代代優秀企業家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形成了創新 的企業家精神,並體現到了各個行業當中。鼓勵創意、獎勵創新,不僅成為美國企業的一個重要特徵,也是一種美國精神的象徵。迪斯尼樂園的創立、《紐約時報》 的創辦、普利策基金的奠基以及好萊塢環球影城的開發等一系列在美國文化產業發展史的重要事件就是在創新精神的感召下產生的。如果沒有企業家的這種創新精 神,美國的文化產業也不可能實現如此快速的發展。?

三、美國發展文化產業的啟示

文化產業在當代中國的發展起步較晚,無論是產業形態、產業結構,還是產業組織、產業政策都還沒有充分地展開它的矛盾性和無限豐富性。美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歷程和模式雖與我國有很大差別,但其中一些有益做法仍值得我們借鑑。

(一)加快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立法程式

文化產業化發展的基礎是文化市場的建立,而文化市場是市場經濟這個以法制為基礎的經濟形式的一個領域。因而,加快對文化產業發展的立法,完善文化市場法制是 我們發展文化產業必須要加強的方面。美國的文化產業是建立在法律規範基礎上的,從憲法到企業法和競爭、反壟斷法律以及其它有利於文化市場建設的規則,都為 美國的文化市場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我國,由於市場經濟環境仍不完善,文化產業的發展也不成熟,因而不能依靠文化產業的完全自律發展,而是需要政府加速文化立法,推動文化產業化。通過規範文 化管理體制、文化投融資機制、文化市場的准入制度等,實現政府依法管理,企業依法經營,逐步使文化產業走上健康和良性發展的道路。

(二)拓寬文化投融資渠道

美國文化產業的發展資本絕大多數是來自民間資本以及外國投資。可以看出,在文化產業高度發達的國家仍需要不斷吸引各方面的資本,對於資本缺乏的我國更是如此。

從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可以看出,文化產品的巨大消費市場隨著人均國民收入的快速增長已經初步顯現,而落後的文化發展體制,單一的文化資金來源遠遠不能滿 足文化產業化的發展要求。因而制定公平的准入政策和引導政策,鼓勵民間優質資本投資文化產業,鼓勵社會各界資助和捐贈文化事業,逐步使文化資源配置社會 化,經營機制市場化,融資渠道多樣化是較好的選擇。只有融資渠道的放開,文化產業的發展才可能從政府主導過渡到企業自主經營,並充分利用市場這隻看不見的 手,減少政府對文化產業發展的直接干預,使文化產業真正面向市場求得發展。

(三)培育和發展主導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包括許多和文化相關的行業。根據產業經濟理論,一個國家的產業不可能在每一個行業中平均用力,對於文化產業,需要依靠自身優勢發展最具有潛力的行 業。從美國的文化產業來看,明顯走的是以主導文化產業促進整個文化產業,以文化產業促進經濟發展的思想。在電影、報刊、娛樂、賭博、旅遊、體育等行業上充 分發揮優勢,積極培育主導文化產品,運用高科技成果開發文化產品,鼓勵有創意的文化衍生產品,提高文化產品的附加價值,形成文化產業鏈和文化品牌。

這樣的發展戰略對我國的文化產業的發展也是適用的。我國5000年的文明史應該成為我們發展文化產業的廣闊資源,將獨特的東方文化和歷史運用在旅遊、出版、餐飲、電視及娛樂等行業的開發上將是發展文化產業的合理選擇。

(四)運用競爭機制,促進資源優化配置

競爭是市場經濟核心要素,文化市場作為市場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引入競爭機制是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最強驅動力,也是文化市場得以成熟的催化劑。但是我國當前 的市場經濟水平還不具備文化產業發展的競爭環境,不僅市場不完善,而且文化產業的組成主體也沒有市場化,在很多地方文化發展仍舊屬於公共事業範疇,其中可 以分離出來進行市場化的部分並沒有按市場規則運作。現階段,需要對文化產業發展引入競爭,政府在依法管理中將干預減少到最少,壟斷降到最低,充分利用市場 的競爭力量和競爭機制催化文化產業發展與走向成熟。

(五)開發文化的休閒娛樂功能

人們對文化產品的需要是多樣化的。文化的功能不僅僅是教育、引導,對於文化消費而言,娛樂性是產品開發的重要前提。美國的文化產品雖然也存在著鼓吹美國精 神,宣揚意識形態的傾向,但無一例外都是在娛樂性的前提下。娛樂的形式使消費者更加容易接受,從而獲得市場的肯定,這實際是文化產業的定位問題。文化產業 提供的應該是文化產品,是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商品。要把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分離開來,區別商品與文化公共產品,對文化商品充分發揮其娛樂功能,以盈利為目 的;而對於公共產品的文化創造則應貫徹文化的教育功能,由政府及公共部門負責提供。

(六)培養高素質的文化經營隊伍

價值規律的儲備是任何產業發展的必然要求,美國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正是得益於一大批高素質的文化創作和經營人才。我國在文化產業的發展中應注意培養各種文化 產品創作和文化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尤其是能適應數字技術環境中多種產業需求的文化資本人才、數字藝術軟體開發人才和媒體產業經營管理人才。不僅僅培養文化 創作與生產方面的精英,還要培養出具有現代企業家精神的文化企業領導人,在文化市場中帶領我國的文化生產企業參與國際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