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網+製造業,柔性化生產加速

網際網路大大削減了產銷之間的資訊不對稱,加速了生產端與市場需求端的緊密連線,並催生出一套新的商業模式:C2B模式,即消費者驅動的商業模式。C2B模式要求生產製造系統具備高度柔性化、個性化,以及快速響應市場等特性。這與傳統B2C商業模式下的標準化、大批量、剛性緩慢的生產模式完全不同。

1.傳統制造業面臨的困境

傳統B2C模式下的生產製造與同時代的市場消費需求、分銷渠道、大眾營銷等固有特點密不可分。其基本形態是:大規模生產+大眾營銷+大品牌+大零售。傳統模式下的大批量、規模化、流程固定的流水線生產,追求的是同質商品的低成本。大量商品生產出來後怎麼辦?依靠的是以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為主要載體的大眾營銷的狂轟濫炸。在這種廣告模式下,品牌是靠媒體塑造出來的,消費者是被灌輸的、被教育的。例如,1965年,寶潔只需在“新聞60分”節目中做三條插播廣告,就可以觸及美國80%以上的成年觀眾,完成對消費者的教育過程,為大零售做好鋪墊。傳統B2C模式下,生產與消費之間隔著重重的批發、分銷、配送環節。而且生產商都通過設定折扣、運費政策鼓勵分銷商、零售商一次性大批量訂貨。資訊傳遞緩慢而零散,生產商往往數月後才能從訂單中看到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在生產過程中,生產廠家需要以“猜”的方式進行庫存和生產。而資訊的失真和滯後,導致猜測的準確率非常的低。管理學中有個名詞稱這個現象叫“牛鞭效應”。彼得•聖吉在《第五項修煉》中用“啤酒遊戲”詳細介紹了這個現象。傳統的B2C模式下也經常出現這樣的場景:暢銷的商品往往缺貨,滯銷的商品卻堆滿貨架和倉庫,既錯失銷售機會,又積壓資金。

2.電子商務倒逼製造業變革

基於電子商務的生產方式是需求拉動型的生產,網際網路、大資料技術將生產企業和消費者緊密聯絡在一起,使消費需求資料、資訊得以迅捷地傳達給生產者和品牌商。生產商根據市場需求變化組織物料採購、生產製造和物流配送,使得生產方式由大批量、標準化的推動式生產向市場需求拉動式生產轉變。拉動式的生產並不一定要對市場需求進行精準的預測,關鍵是供應鏈的各方面更緊密的協同,以實現更加“柔性化”的管理。所謂“柔性化”是指供應鏈具有足夠彈性,產能可根據市場需求快速做出反應:“多款式的小批量”可以做,需要大批量翻單、補貨也能快速做出來,而且無論大單、小單能做到品質統一可控,成本相差無幾、及時交貨。對於企業而言,柔性化供應鏈的最大收益在於把握銷售機會的同時,又不至於造成庫存風險。

銷售方式決定生產方式。在大眾營銷、大批量分銷訂貨、同質性消費的模式下,不可能產生柔性化生產的需求。而網際網路確實釋放了消費者的個性化消費,也催生了新的銷售模式和生產方式。目前,在淘寶網上,“多品種、小批量、快翻新”正在逐步成為主流。以服裝業為例:在消費端,淘寶網上固然有一些單款銷售數萬件的服裝,但另一方面長尾效應也越來越顯著,一款女裝銷售百餘件,在淘寶網上就是一個很普遍的現實。這意味著,企業生產體系必須適應“多品種、小批量”的要求,才能“接得住”蓬勃的個性化需求。在生產端,從紡織機械來看,近年來中國服裝行業開始對數碼印花、數控裁床、三維人體測量儀等適應於柔性化生產的裝置,加大了引入力度。從軟體來看,諸如愛科線上的服裝自動排料服務,以SaaS(軟體即服務)方式推動著中高階軟體走向普及化。從生產方式來看,原來的服裝企業大都採取捆包制的大規模生產方式,但部分服務電商企業,則越來越多地開始採取更適應於多品種、小批量生產的單件流或小批量轉移。事實上,不只是服裝業,網際網路上大量分散的個性化需求正在以倒逼之勢,持續施壓於電子商務企業的銷售端,並倒逼生產製造企業在生產方式上具備更強的柔性化能力,並將進一步推動整條供應鏈乃至整個產業,使之在響應效率、行動邏輯和思考方式上逐步適應快速多變的需求。

[案例:共創供應鏈的價值]

廣東東莞共創供應鏈於2013年下半年成立,是專門瞄準服裝電商“小多快、柔性”需求而設立的柔性供應鏈服務商,目前服務於天貓服裝類TOP商家。共創供應鏈為適應服裝電商“小多快”的需求變化,以資料全流程貫通和共享為基礎,通過IT系統、管理方法(TPS和TOC)、裝置(柔性化裝置)、技術(網際網路、大資料技術)和人(多能工)等五個要素對生產線、生產模式進行了徹底的改造,實現了 “可大可小”的真正柔性化生產。

(圖:C2B供應鏈–資料驅動的柔性供應鏈)

柔性化生產對於下游的品牌商產生了巨大價值。一個典型的應用場景是:品牌商每週上新100多款,首單都是50-100件的小批量來測試市場;通過淘寶平臺上消費者的點選、收藏、購物車資料,品牌商就可對消費偏好和銷售資料進行精準的預測,這些資料實時傳遞給生產車間;通過建立工廠與品牌商之間的動態補貨-ERP系統-生產系統,工廠就可以根據銷售和庫存情況,進行物料和產能準備;當出現熱銷款、爆款的時候,車間快速翻單,多頻次小批量補貨。這對品牌商的效益是:最大限度地把握銷售機會,延長每一個單品的生命週期,同時保持最小庫存水平。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同時,共創也證明了:在TPS和TOC等先進管理思維的指導下,結合電商大資料的天然優勢,即使傳統行業的製造企業也可以獲得良好盈利。共創成立僅一年時間,訂單量突飛猛進。2014年實現人均勞動生產率是同行業的3倍,企業淨利潤率達到15%,是同行業的3-5倍。2015年預計還能實現有效產能增長200-300%。林總認為,沒有前端電子商務的大資料,沒有柔性化的銷售方式,也不會體現柔性化供應鏈的價值。

拉動式生產、柔性化供應鏈對於企業價值巨大。但在過去30年裡,只有極少數企業有洞察力也有資金採取這種模式。他們是製造業的豐田,流通業的沃爾瑪,服裝業的ZARA。他們的共同點在於對終端資料的掌控、敏捷的供應鏈體系,以及遠高於競爭對手的營業利潤率。沒有網際網路的時代裡,要實現“拉動式柔性供應鏈”耗資巨大,註定只能成為企業巨頭的專利,如沃爾瑪80年代的衛星,ZARA90年代的POS、SAP,動輒幾億美元以上的lT投入,讓中小企業可望不可及。但在網際網路時代,通過雲端計算的普及,大資料的成本大大降低,中小企業也可以採用這種模式。特別是電子商務企業,由於交易、營銷活動的線上化,可以利用大資料精準地進行市場調查、細分,選定目標客群,評估天花板。另一方面,電商企業不需要再用“猜”的方式預測市場,而是可以用小批量來測試市場,再利用靈活的試銷、AB測試等方式,從銷售相關資料中找到潛力款,然後根據生產週期與銷售週期多頻次小批量補貨。最重要的是,在市場需求發生突然變化的時候,以資料趨動的C2B柔性供應鏈,可以靈活應對。

電子商務倒逼製造業轉型的另一個方面是推動製造業線上化交易。這方面,阿里巴巴的“淘工廠”專案做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淘工廠是阿里巴巴搭建的電商賣家與優質工廠的橋樑,旨在幫助工廠實現工廠電商化轉型,打造貫通整個線上服裝供應鏈的生態體系。連線電商賣家和工廠,將懂電商但不懂供應鏈的電商賣家,和懂供應鏈但不懂電商的工廠連線起來。

[案例:“淘工廠”讓產能線上化]

“淘工廠”實質上是把服裝工廠的生產線、產能、檔期搬到網際網路上,打包作為一種服務出售。在產品設計上,阿里要求工廠將產能商品化,開放最近30天空閒檔期。檔期表示工廠接單意願,如果工廠沒有空閒檔期,則賣家搜尋時會預設過濾掉。淘工廠最大的特點在於生產將更加符合淘寶賣家的需求,淘寶賣家可以嘗試小批量試單,並快速翻單。阿里巴巴要求入駐的代工廠為淘寶賣家免費打樣、提供報價、提供檔期,並且接受30件起訂、7天內生產、信用憑證擔保交易等協定。同時,阿里將通過金融授信加擔保交易解決交易的資金缺乏和資金安全的問題。淘寶賣家在支付貨款可使用阿里的授信額度。工廠可憑信用證收回全款,如果買家失信,阿里將會補上這份金額給工廠。目前已經有上千家服裝工廠入駐“淘工廠”平臺,除了中小微的服裝廠,包括浙江富春江織、西格瑪服飾等國際品牌代工廠也入駐平臺,專門給淘寶商家開闢“柔性化”小型生產線。

從淘寶網零售到1688線上批發,再到“淘工廠”,可以清晰看到從需求端到供應鏈端的緊密連線和互相依存。從某種角度看,阿里巴巴的電商平臺也是供應鏈協同的平臺。未來,隨著下游線上交易規模比重進一步加大,勢必會以需求牽動的形式將更多的批發、分銷和生產製造環節“拉”到網際網路上來,而生產製造業的內部也會隨著需求端的變化而變化。

網際網路+外貿,跨境電商崛起

網際網路與外貿的結合,催生了蓬勃興起的跨境電子商務。藉助網際網路、現代物流與支付等資訊經濟基礎設施,以網路方式進行交易和服務的跨境貿易活動,就是跨境電子商務。跨境電商推動傳統外貿商業活動各環節的網路化、資料化和透明化,具有面向全球、流通迅速、成本低廉等諸多優勢。

據海關統計,2014年,我國進出口總值26.4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雖然增速較緩,但仍是過去三年中最好的。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在網際網路、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和移動網際網路、大資料、雲端計算等資訊網路技術不斷興起的推動下,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諮詢機構資料顯示,2014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交易額約4萬億元,根據商務部預測,2016年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將增至6.5萬億元。在傳統外貿年均增長不足10%的情況下,中國跨境電商卻連年保持著30%以上的增長。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說:“跨境電子商務是外貿發展的新模式,也是擴大海外營銷渠道,實現外貿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

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對於擴大國際市場份額、轉變外貿發展方式、重塑國際貿易規則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當前,中國製造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跨境電子商務不僅可以優化產業鏈、擴充套件中小企業發展空間、增加就業,還具有重塑國際產業鏈、提升品牌競爭力、建立全球貿易新秩序等作用。

1.跨境電商改變價值鏈格局

近年來,美國等主要發達經濟體開始復甦,併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動力;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外貿的傳統競爭優勢在弱化,中國土地、勞動力、環境等資源要素的壓力使得製造業外資減少,勞動密集型產業加速向東南亞國家轉移,我國製造業成本不斷上升。雖然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貿易大國,但大而不強,經濟結構有待完善、質量有待提高,轉型升級的緊迫性進一步增強。

傳統外貿經濟下,因受制於資訊不發達,支付和物流條件不足的限制,出口商品需要通過層層供應鏈才能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上,一般需要四到七個中間環節,中國製造商的利潤被多重中間商稀釋。在跨境電子商務模式下,傳統的國際貿易供應鏈更加扁平化,傳統貿易中一些重要的中間環節被弱化甚至替代,原來貿易商、批發商以國外的進口商等環節的中間成本被擠壓甚至完全消失,這部分成本被很大程度轉移出來,變成生產商的利潤,另一部分成為消費者獲得的價格優惠,國際貿易的成本在產品價格中的比重大幅度降低,跨境電子商務幫助“中國製造”實現利潤迴歸。

2.跨境電商幫助小企業快速成長

國際貿易的特點是,各國經濟情況錯綜複雜、貿易線長面廣、風險大、具有不穩定性等,因小企業受制於資金、成本、人才、經驗等條件限制,所以,多年以來國際貿易成為大企業的專屬。隨著全球網際網路、電子商務以及現代物流和支付的發展,在電子商務平臺的幫助下,“中國製造”的出海通道更為通暢,營銷方式更為靈活,跨境貿易更為便利。

跨境電商平臺提供的專業服務可以代替傳統貿易中貿易、金融、外語等專業人才的作用,使過去複雜的國際貿易變得簡單、透明。這些可使小企業進入國際貿易的門檻和進出口成本大大降低,有助於幫助中小製造企業快速成長。在跨境電商平臺的幫助下,小企業有機會與大企業平起平坐、同臺競技,網際網路真正幫助了小企業發展,為小企業開創了參與全球經濟貿易的先河。

3.跨境電商凸顯中國製造優勢

長期以來,因缺乏先進技術和自主品牌,我國的外貿代工企業始終處於國外品牌商的依附地位,在全球價值鏈中處於產品附加值的最底端。近年來,國內國際經濟形勢的持續低迷,國外貿易保護主義增強,國內勞動力、原材料成本上漲,外貿代工企業發展面臨生存考驗。

跨境電子商務能有效打破渠道壟斷,節約交易成本,縮短交易時間,開拓營銷渠道,為我國企業建立品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提供有效途徑,尤其是給一些“小而美”的小企業創造新的發展空間。藉助於跨境電子商務,誕生很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品牌。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中國製造商將產品以跨國線上零售方式或者小額批發的方式直銷到海外,中國製造的商品可以藉助電子商務賣遍全球,打通一條通往全球的便捷通道。現如今,中國跨境電子商務已逐漸形成一條涵蓋營銷、支付、物流和金融服務的完整產業鏈,能為我國外貿代工企業轉型升級起到推波助瀾作用,幫助傳統外貿企業向高附加值的研發設計、銷售服務以及自主品牌的建立進行轉型升級,增強外貿企業自身核心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案例:從外貿代工到自主品牌]

深圳卡奈爾珠寶首飾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網路飾品生產、加工、批發、零售的企業。成立8年來,從依靠批發商供貨,到自己做工廠,再到自身研發設計,形成了研、產、銷及物流的完整產業鏈,逐步實現了珠寶首飾價值鏈的升級,利潤率從工廠代工的10%增加到自主品牌的30%以上。在全球飾品同質化嚴重、技術含量偏低的情況下,通過“速賣通”等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積累了消費資料,擴大了銷售渠道,提升了研發水平,建立出ROXI等自有品牌,產品遠銷俄羅斯、巴西、日韓、歐美等地區。ROXI更是被“速賣通”評為優質供應商品牌和俄羅斯最受歡迎的中國飾品品牌。

4.跨境電商拉動服務貿易發展

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解決了小企業找外貿訂單的問題。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小訂單與小需求完成對接,相比傳統貿易方式極大地節約了成交成本。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則通過一站式服務,保證高效低成本地完成交易的同時,滿足外貿“跨境”國與國之間管理差異化要求。

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模式是中國市場需求催生的原發性創新,是網際網路時代貿易便利化的有效創新。外貿綜合服務新業態,有利於促進我國外貿由“製造驅動”向“服務驅動”升級轉型,助力外貿煥發新活力,正改變國際貿易服務業利益格局。外貿綜合服務業通過系統化、流程化操作,一站式為中小微企業完成通關、退稅、物流、外匯、融資等全部外貿流程服務,針對性地應對了我國中小微企業參與外貿數量巨大、執行效率低、外貿專業度弱的現狀,整體提升中小微企業外貿效率。外貿綜合服務不僅整合社會服務資源服務於廣大中小微企業,也整合國內外企業大量外貿服務需求,批量、標準、高效地導向物流、金融等第三方服務業,降低我國外貿物流的整體社會成本,擴大我國金融機構服務半徑。

[案例:外貿綜合服務平臺一達通]

“一達通”通過網際網路為全國的中小微企業提供通關、退稅、融資、物流等一系列外貿出口服務,通過集約分散的流通服務資源,讓小企業享受“大服務”,再通過“大服務”產生有效“大資料”打造跨境貿易誠信體系。“一達通”積極創新,實施出口服務補貼,對小微企業每一美元補貼三分錢人民幣,直接緩解中小企業盈利壓力;“一達通”聯合商業銀行為小企業提供信用貸款,無抵押無擔保,隨借隨還。資料顯示,截至2013年12月,“一達通”平臺服務中小微企業達15,000多家。2013年全年實現進出口額近40億美元,進出口單量近10萬單,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貿易融資55億,在銀行無一筆壞賬發生。“一達通”外貿綜合服務平臺提升了外貿企業的服務能力,改善了外貿的服務水平,也為中國外貿升級轉型提供了一個重要路徑。

跨境電子商務不僅衝破了國家間的障礙,使國際貿易走向無國界貿易,同時它也正在引發全球經濟貿易的巨大變革。對正在面臨轉型升級困境中的“中國製造”來說,跨境電子商務構建的開放、高效、便利的貿易環境,極大地拓寬了進入國際市場的路徑,優化了外貿產業鏈,為產品創新和品牌創立提供了便利的平臺和寶貴的機遇。隨著網際網路和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成千上萬的中小微企業湧入到外貿市場,並將誕生更多國際品牌,這將徹底改變中國外貿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