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阿里雙十一最大的技術功臣,是這個數字作業系統

宇多田happy發表於2018-11-12

今年阿里雙十一最大的技術功臣,是這個數字作業系統

這是一個首次提出的概念,它代表了阿里新零售的方向。 

跟去年相比,今年雙十一關於技術的討論顯得有些冷清。

除了像 Alibaba Wood(AI 短視訊製作)這種基於淘寶平臺的小應用外,今年雙十一對新零售的闡釋仍然是線下線上的協同作戰。

坦白講,如果肉眼來看,阿里為雙十一做的線下體驗升級並沒有什麼新意——

銀泰百貨的體驗間裡仍然擺的是試衣與線上購買的一體式智慧試衣鏡;

盒馬生鮮肉眼可見的「科技」仍然是刷臉支付;

在新興調酒品牌 RATIO 比率的快閃店裡,那個握著酒杯定時顫抖一會兒的機械臂可能算得上是對「調酒機器人」的新定義,但與「智慧」仍然有一定距離。

今年阿里雙十一最大的技術功臣,是這個數字作業系統

而去年在視訊中難得一見的技術長與阿里各條線的技術維護團隊們,今年則繼續神隱在幕後,大概只有在頁面崩潰的時候你才能想到他們。

雖然這種沒了科技噱頭的雙十一讓人有些不適應,但技術與大資料的商用價值卻以前所未有的明晰姿態透過阿里的龐大資料池與井然有序的系統協同展現出來。

這一次,阿里首次推出了一個新的技術概念——數字經濟作業系統。

今年阿里雙十一最大的技術功臣,是這個數字作業系統

在雙十一媒體中心,大螢幕上的天貓雙十一晚會讓記者同僚感慨了一句——「除了易烊千璽等幾個人,其他的男團女團一個都不認識,90 後也老了。」

90 後也老了。消費主力軍正在悄然從 90 後、95 後轉移至 00 後身上。

早在 2017 年 6 月,阿里研究院與波士頓諮詢聯合釋出的《中國消費新趨勢:三大動力塑造中國消費新客群》報告就曾強調,隨著中國人口結構的成熟,由 80、90、00 後組成的的新時代消費者將成為中國消費經濟增長的最大潛力股。

今年阿里雙十一最大的技術功臣,是這個數字作業系統

實際上,過去 10 年間天貓雙 11 的消費者結構變化完全印證了這一點。

2009 年。天貓雙 11 的主體消費者為 80 後, 佔比超過 6 成;

而在 2015 年以後,90 後消費者成為最主要的線上消費群體;

但是 2017 年的資料告訴我們,儘管 80 後/90 後的年輕消費者佔比近 8 成,但 95 後消費者的佔比在所有消費群體中增速最快,已接近 2 成。

根據這些往年資料,對於阿里來說,對 2018 年進行使用者消費結構預測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我們一定會對第二年的線上使用者群結構做出預測,這樣才能確定第二年雙十一的營銷策略,譬如確定線上線下的互動活動基調,雙十一晚會風格,甚至會影響到晚會代言人與邀請嘉賓的人選。」一位現場工作人員透露。

嗅覺因大資料而變得異常敏銳的阿里,可以比很多公司更早地獲知市場風向,並及時把自己的品牌價值植根於下一代心裡。

譬如阿里智慧音響品牌天貓精靈推出兒童版,螞蟻金服針對 10 歲以下小孩推出的電子存錢罐,都是一些很有說服力的證明。

而現在,阿里希望繼續深入打通經濟體內的各個系統,將所有資訊孤島重新打散,重構人與貨、人與場之間的關係,最終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將商品銷售給合適的人。 

今年阿里雙十一最大的技術功臣,是這個數字作業系統雙十一晚會開場的組合Next,不太熟

表面上看,線下新零售的發展仍然是平穩過渡、用技術不斷試錯的一年。

但得益於阿里生態圈,各地經過數字化改造的銀泰百貨與盒馬生鮮迎來了時時要提防顧客會擠破玻璃的一天。

今年阿里雙十一最大的技術功臣,是這個數字作業系統

基於阿里大資料在上海地區生成的新零售雲圖顯示,從 11 月 11 日半夜到 12 日晚間,上海幾大商圈的消費熱力持續走高,其中,盒馬海鮮、餓了麼咖啡等消費品類的熱度一直保持在 Top 級別。

據天貓技術負責人範禹透露,截止目前,包括銀泰、居然之家等全球 20 多萬家門店,已經全面接入了阿里數字經濟作業系統。

這對於線下零售企業意味著,從消費者到店、逛店、購買、交易、支付、離店,再到倉儲、派送等服務鏈路,都要整體實現數字化,並與阿里經濟體及整個雙 11 活動打通。

以居然之家的數字化賣場為例,除了他們的支付、會員、營銷等環節已經與阿里經濟體打通外,消費者在店的一切購物行為都會通過攝像頭傳送至資料管理後臺,而阿里的大資料系統將對所有資料進行歸類、整合與分析。

「時間段與位置的熱力圖已經很常見了,但我們更希望活用這些資料,不僅僅是營銷略冊,而是能把這些資料分析結果再反饋給終端消費者。譬入店內某一個位置人流量過多,那麼就需要提醒新到店的顧客,先避開這個地方進行瀏覽。」

居然之家的技術工作人員表示,給實體店做資料接入的難點在於採集裝置的布點,但客流量的大小不會對攝像頭的採集造成影響。

「資料採集工作時完全依靠攝像頭來完成的,沒有鋪設其他裝置。所以如何在一個有限的空間內堅固到所有角落並且能夠很好地進行監測,是非常重要的,像布點一類的工作都是我們通過各種演算法進行估算的。」他做出瞭解釋。

「但攝像頭並不會用來進行人臉識別,實際上由於線上線下資料的打通,消費者可以通過刷卡或者是掃二維碼的方式來確認自己的會員身份,而不一定通過人臉識別的方式進行驗證。目前就賣場環境來說,還達不到很好的效果。」

今年阿里雙十一最大的技術功臣,是這個數字作業系統

對於阿里來說,人工智慧大資料分析最為出色且相對成熟的應用場景,莫過於「物流」。

從 2015 年開始,大量包裹積壓與派送延遲便是雙十一的吐槽熱點,而智慧物流也被馬雲年年拿來當演講主題。今年的雙十一,阿里內部預測的包裹量真的將超過 10 億,所以這也是除了能讓雙十一淘寶挺過交易流量高峰以外,第二個對阿里技術系的最大考驗。

這一次,阿里的解決辦法,是用數字經濟作業系統打通阿里電商平臺、品牌商、倉儲與快遞公司。

「菜鳥通過人工智慧分析海量歷史資料,選出暢銷度高的爆品,並對爆品在不同城市的銷量做出預測,設立差異化的前置倉,提前將商品佈局在離消費者最近的倉庫。」範禹解釋。

值得注意的是,寶潔、全棉時代、蒙牛等大批商家都已經通過該技術,將其爆款商品提前佈置在前置倉。

除了聚焦在資料打通方面,範禹透露,另一個緩解物流壓力的方法是在商品發貨前,通過人工智慧實時計算全網發貨量,同時根據快遞公司的作業能力,預測可能會產生的擁堵線路,幫助商家提前躲避擁堵。

此外,想降低物流壓力,對其上游的供應鏈進行疏通也是一個重要的切入點。

譬如,如果淘寶平臺能在銷售環節幫商家預測未來賣多少,通過機器學習,針對不同的類目設定不同的特徵值,去預測未來這個商品在幾周甚至幾個月的銷量,那麼從理論上來說,商家的備貨成本就是可以降低的,而庫存週轉也可以得到明顯提升。

「這些都是我們從技術角度去改良物流的角度,而且都已付諸實踐。如果說去年雙十一簽收過億的時間時 2.8 天,那麼今年肯定會更短。」

今年阿里雙十一最大的技術功臣,是這個數字作業系統

上面屢次出現的「數字經濟作業系統」到底是什麼?範禹在今晚給出了答案:

2018 年雙十一的最大技術功臣。

這個阿里首次提出的詞彙被認為是支撐整個阿里經濟體持續發展的,IT 基礎設施、技術系統與資料平臺的總稱。

「可以說,阿里是憑藉這個作業系統,才能在技術上支撐、保障超大規模的雙 11。」他強調。

這套系統包括零售系統、金融系統、營銷系統以及物流系統。幾大系統都已在阿里生態體系中實現了整體打通,彼此協同。

目前在 2018 年雙 11 期間,3000 多家物流合作方、200 多家金融機構、1500 多家電信運營商也採用或部分接入了這一作業系統,成為了阿里的數字夥伴。

正如阿里巴巴 CTO 張建鋒所說,阿里巴巴的經濟體正面臨許多獨特的商業挑戰,而這些挑戰也在反向推動阿里不斷孵化出世界級的應用技術,推動業務模式的持續創新。

範禹認為,新零售等也是在數字經濟作業系統基礎上成長起來的。大資料是阿里的基石,而這套系統則是阿里經濟體不斷創新的基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