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伊利諾伊香檳分校、普渡和豌豆莢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上週在ACM IMC 2015會議上發表了一篇論文《Characterizing Smartphone Usage Patterns from Millions of Android Users》 (PDF),根據Android第三方應用商店豌豆莢的資料分析了使用者應用管理行為和應用網路活動。

QQ20151108-0@2x

論文稱,豌豆莢到2015年有2.5億使用者,商店裡的 所有應用都是免費的,但部分應用含有應用內購買。研究人員使用的資料是在2013年8月4日到9月2日之間收集的,資料集規模1.2TB,涉及到26萬應 用和811萬裝置,為保護使用者隱私,由豌豆莢僱員匿名化了使用者身份。

研究人員觀察到:少數應用佔到絕大部分的下載量,80%的應用只在不到10臺裝置上安 裝、更新和解除安裝;有一款應用只在4臺裝置上使用過,但卻有973次下載,其中一臺是開發者的測試裝置,開發者可能為了提高排名而故意多次下載;有許多應用 啟動過一次後,使用者就沒有再使用,但也沒有解除安裝,所以沒有產生網路流量;使用者下載應用的時間從上午6點開始增加,到11點達到第一個峰值,之後有伏有起。

32%下載更新活動發生在下午7點到11點之間,峰值是晚上9點,午夜的下載更新佔了7%,暗示很多人在午夜還沒有睡覺還很活躍;使用者安裝了360安全後通常還會安裝360應用商店,安裝了微信後通常還會安裝QQ,這種協同安裝模式的一個可能原因是應用內捆綁安裝;40%的被拋棄應用只生存不到一天就 被解除安裝了,93%的被拋棄應用只生存不到一週;超過60%的流量是通過WIFI,一些應用在啟動之後會在後臺消耗網路流量,而其功能與網路根本沒有關係, 比如鬧鐘應用at.samsung.powersleep每天消耗了13MB的移動流量和156MB的WIFI流量,手電筒應用 com.chenlei.flashlightfree每天消耗7MB的移動流量和5MB的WIFI流量,可能的解釋是應用內捆綁的廣告庫。

自 Solid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