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指出:“世界正在進入以資訊產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時期。我們要把握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融合發展的契機,以資訊化、智慧化為槓桿培育新動能。”

通訊基礎設施是資訊網際網路時代的“高速公路”,為數字經濟提供基礎設施底層支撐,是世界各國發展高科技和保障戰略安全的必爭之地。1G到4G曾是歐美主導的時代,2010年美國率先開啟4G商用,隨後帶動了一批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的快速發展,4G的領先地位累計為美國帶動1萬億美元的產出、每年為美國GDP增長貢獻4750億美元,為美國鞏固科技霸主地位貢獻巨大。未來5G將以萬億級美元的投資拉動十萬億級的下游經濟價值,成為大國競爭的關鍵,中美將在此決戰新一代資訊科技之巔。

中國移動通訊行業經歷了1G空白、2G落後、3G追隨、4G同步的發展歷程,今天我們終於在5G時代走在了前沿,在標準制定、產業鏈配套等方面擁有了話語權。歷史經驗表明,基礎設施建設必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才能將先發優勢轉化為產業生態優勢,牢牢掌握新一輪全球科技競爭的制高點。我們建議應推動以5G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深化產學研融合,並促進5G與工業網際網路、車聯網、人工智慧等垂直行業應用融合發展,加速形成5G創新生態。

目錄

1 邁向5G時代

1.1 第5代移動通訊技術簡稱5G,有三大應用場景

1.2 移動通訊經過1-4G演化,正式向5G邁進

2 5G是各國發展高科技和保障戰略安全的必爭之地

2.1 5G將以萬億級美元的投資拉動十萬億級的下游經濟價值

2.2 5G產業安全對國家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3 5G之爭:中美為第一梯隊,日韓歐緊隨其後

3.1 戰略之爭:中國將5G引領納入國家戰略,美國不斷施壓遏制中國崛起

3.2 部署之爭:中國Sub-6頻段豐富,領跑5G部署

3.3 標準之爭:中國SEPs數量領先,華為Polar碼在關鍵領域取得突破

3.4 裝置之爭:中歐企業四強爭霸,華為中興異軍突起

4 展望與建議:新基建,搶佔全球新一代資訊科技制高點

正文

1邁向5G時代

1.1 第5代移動通訊簡稱5G,有三大應用場景

5G是第5代移動通訊技術的簡稱。與4G相比,5G在使用者體驗速率、連線裝置數量、時延方面具備明顯優勢。速率上,5G基站峰值速率和使用者體驗速率達到20Gbps、100Mbps,分別為4G的20倍、10倍;連線裝置數量可達100萬終端/km²,為4G的10倍;網路時延可由4G時代的10ms降低到1ms。

根據ITU的願景,5G將主要面臨三大應用場景:增強移動頻寬(eMBB, 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大規模物聯網(mMTC, 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超高可靠低時延通訊(uRLLC, 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eMBB場景要求大頻寬,對應的是人與人之間極致的通訊體驗,對應的是3D/超高清視訊等大流量移動寬頻業務;mMTC和uRLLC則是物聯網的應用場景,mMTC要求廣連線,滿足物與物之間的通訊需求,面向智慧城市、環境監測、智慧農業、森林防火等以感測和資料採集為目標的應用場景;uRLLC對時延和可靠性具有極高的指標要求,面向如車聯網、工業控制等垂直行業的特殊應用需求。我國亦為 5G 技術定義了四大應用場景:連續廣域覆蓋、熱點高容量、低功耗大連線和低時延高可靠,主要是進一步把移動寬頻劃分為連續廣域覆蓋和熱點高容量。

1.2 移動通訊經過1-4G演化,正式向5G邁進

移動通訊技術每十年更新一代,目前經過1G到4G的演進。第一代無線通訊技術發展於20世紀50-60年代,70年代推出,80年代正式投入使用。根據行業規律,移動通訊技術每隔10年就會出現一次代際變更,如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完成1G到4G的演進,2020年伊始正在向著5G全面邁進。

1G-4G傳輸效率不斷提高,應用場景不斷擴充套件。1G網路為模擬訊號,僅具備語音通訊能力,傳輸速度僅為2.4kbp;2G網路發展於1990年代,由1G時代的模擬訊號轉換為數字訊號,支援文字和語音通訊,傳輸速度提升至64Kbps;3G被視為行動通訊新紀元的重要關鍵,3G網路擁有高頻寬和穩定的傳輸並實現了網際網路接入,視訊電話和大資料傳輸變得更加普遍,移動通訊有了更加廣闊的應用,支援行動網路的平板電腦也是在這個時代出現;4G時代網路應用全IP組網,傳輸速度是3G的10倍,實現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等無線終端裝置的普及,孕育了直播、移動購物、移動社交等多種廣闊的應用場景。

5G網路具有低時延、廣連線、大頻寬三大特點,後續將會促進物聯網、車聯網、VR、AR等應用場景的不斷成熟,推動社會進步和人類生活方式的變革。

2 5G是各國發展高科技和保障戰略安全的必爭之地

2.1 5G將以萬億級美元的投資拉動十萬億級的下游經濟價值

5G對經濟的貢獻可分為直接和間接兩個方面。5G直接貢獻為帶動電信運營商、相關裝置企業和資訊服務業務的快速增長。在5G商用的初期,電信運營商首先投資於5G基站等網路基礎設施,拉動對於5G裝置的投資;在5G商用的中後期,大量社會資本湧入,成立相關網際網路企業提供5G相關資訊服務,帶來大量收入。5G的成熟會啟用現有行業並創造新的場景與需求,間接刺激經濟的增長。5G技術首先能達到eMBB標準,促成AR/VR等家庭娛樂需求的率先成熟,帶動終端裝置及內容的爆發。隨著網路建設的逐步完善,達到高可靠低時延和大頻寬標準後,工業4.0、車聯網、智慧城市、智慧醫療等廣闊的場景也會逐步被激發。

參考4G發展歷史,美國在4G時代的領先地位為其帶來巨大的經濟貢獻和就業機會。2010年12月美國最大的移動運營商Verizon Wireless開始大規模商用FDD LTE標誌著美國主導4G技術。無線通訊行業具有乘數效應,每投入1美元可以帶動3.2美元GDP增長,每增加一個工作崗位可以帶動7.7個相關工作崗位。根據CTIA統計,從2010年以來,無線通訊行業累計創造了470萬個相關工作崗位,累計帶動1萬億美元的產出,每年為美國GDP增長貢獻4750億美元。

中國有最廣闊的無線通訊市場,在5G時代掌握主動權可以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同時也是決定中國在全球新一代資訊科技競爭地位的關鍵。根據中國信通院統計,2030年5G直接貢獻的總產出、經濟增加值分別為 6.3 萬億元、2.9 萬億元;間接貢獻的總產出、經濟增加值分別為10.6萬億元、3.6萬億元。

2.2 5G產業安全對國家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5G技術被廣泛應用於國民經濟、軍事等各領域,5G安全對國家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電信業作為戰略性行業,對於國家戰略安全具有重要意義。而隨著5G技術的不斷成熟並在各個領域逐步應用,行動通訊網路、社會關係網路、國家治理高度融合,5G產業安全與國家總體安全聯絡越發密切。

5G產業安全體現在5G產業鏈安全、資訊保安、網路安全等多個領域:

1)5G產業鏈的安全又可具體為技術安全、裝置安全和終端安全。在5G發展過程中,我國通訊行業遭遇了美國為首的相關國家以5G安全問題進行的全方位打壓。2018年4月,美國禁止中興購買美國公司敏感產品,中興業務一度陷入停擺,隨後美國又多次對華為進行打壓,對其5G裝置進行封殺。中國只有在5G技術積累、裝置製造以及終端作業系統、技術標準等方面取得優勢,才能在層層重壓下保證5G產業鏈的安全,贏得5G產業正常、穩定發展的環境。

2)5G資訊保安在萬物互聯時代面臨更大的考驗。未來隨著物聯網技術進一步成熟與應用,人際網際網路和物際網際網路並行發展,高度融合。未來每平方公里範圍內終端連線數量可達百萬量級,社交網路、無人駕駛、遠端醫療產生的海量資訊將給5G資訊保安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3)5G網路安全對保障國家安全、經濟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網路功能虛擬化、網路切片等新技術的應用會使5G網路更易受到攻擊。未來5G將廣泛應用於工業製造、物聯網、車聯網等重點行業,此時一旦遭遇網路攻擊,經濟社會穩定和人民生產生活將會遭受嚴重損失。

在未來大國博弈中,5G技術領先決定了一個國家能走多快,而5G安全防禦能力則註定了這個國家能走多遠。

3 5G之爭:中美為第一梯隊,日韓歐緊隨其後

根據對頻譜可用性、5G部署進度、政府相關政策扶持與財政支援、行業企業投入情況、市場空間等多方面因素對比,中美處於領先地位。中國在各方面準備均較為充分,美國由於缺乏豐富的Sub-6頻段,在頻譜資源可用性上較落後。韓國對於5G的重視程度高,在5G的研發投入、技術儲備、商用部署上均較為領先,然而受到自身人口的限制,韓國5G市場空間較小,不足以培育5G廣闊的應用場景。日本在標準貢獻、企業及商用進度上落後於中美韓,5G研究上重點針對eMBB為主的應用研究。歐盟區的目標不是贏得5G競爭,而只是力求保持競爭力。在歐盟區內部,5G 戰略主要基於國家層面,歐盟只能扮演一種協調角色。各成員國5G建設參差不齊,整體進度較慢。

3.1 戰略之爭:中國將5G引領納入國家戰略,美國不斷施壓遏制中國崛起

3.1.1 中國:政府主導,企業攻堅,研發、網路建設、產業化全面推進

我國5G佈局以政府為主導積極推動產業發展。我國政府高度重視5G發展,提出“5G引領”的發展目標將5G納入國家戰略,在《“十三五”規劃綱要》、《國家資訊化發展戰略綱要》等規劃中對5G發展做出明確部署,要求在5G方面成為技術、標準、產業、服務與應用的領先國家之一,綜合競爭實力和創新能力進入世界前列。為實現該目標,在國家層面支援下,從制定標準、研發、網路基礎設施技術、建立產業鏈到參與重點應用情景等方面。

中國政府積極擴大標準制定的影響力。2013年,我國工信部、發改委及科技部聯合成立了IMT-2020(5G)組織,積極推進標準的編制,後續國內及國際的移動通訊運營商及裝置上均納入組織。目前我國5G方面標準必要專利達到全球第一的水平。研發方面,政府積極推動5G產學研一體化。在推進組框架下,政府規劃並指導完成了全球首個5G測試專案,並在2018年底提前完成第三階段的5G技術研發測試。網路基礎設施建設上,中國倡導新基建並利用財政政策大力扶持。2019年12月初,中國5G基站數量已經達到了12.6萬個。工信部表示2020年底爭取實現全國所有地級市覆蓋5G網路。產業化方面,政府一方面積極推動5G商用,另外培育成熟的生態環境,促進下游應用的開發。2019年6月,我國工信部正式向三大運營商及中國廣電下發了5G商用牌照,10月份三大運營商紛紛推出了5G套餐,我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積極的政府支援和產業資本投資幫助中國形成了一個自給自足的5G環境。我國致力打造由裝置製造商、晶片供應商、電信運營商、應用和平臺提供商組成的豐富生態系統。隨著對5G服務需求的增加,應用程式開發商等新公司和裝置銷售將會蓬勃發展。這將為電信和硬體製造商帶來新的收入,並使網際網路公司和應用程式開發商在較長時期內受益。

3.1.2 美國: 政府推動、私營部門主導,更新落後法規促進5G投資

美國5G發展主要依靠私營企業投入、研發和推動,在迅速推進5G建設的同時關注網路安全,力求在5G網路競賽中獲得主導權。2018年9月,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釋出“5G加速計劃”,作為一個全面的5G發展戰略,包括三大重要內容:1)採取措施為5G服務提供更多頻譜,向市場投放近5000MHz的5G高頻頻譜,並在中低頻段以及免許可頻段為5G進行有針對性的改變;2)加快對小型蜂窩設施的各級政府審查,鼓勵私營部門投資5G網路;3)更新5G相關法規,鼓勵投資和創新,並確保美國5G通訊供應鏈的完整和安全。

3.1.3 日韓歐:政府、企業合作,共同推進5G發展

韓國製定清晰的5G發展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和商用推進突出。2014年韓國未來創造科學部發布了以5G發展總體規劃為主要內容的“未來行動通訊產業發展戰略”,決定投入15億美元支援5G發展,並在2020年推出全面5G商用服務。同年,韓國政府設立由公立及私營部門、電信服務商和製造商代表、專家組成的5G論壇,推動5G標準化及全球化。2017年,韓國發布5G頻譜規劃,對5G中頻段及毫米波頻譜資源進行劃分。2018年韓國冬運會期間,韓國電信聯合國內外多家運營商和裝置商推出5G服務, 開創了5G全球首次商用。2019年2月,韓國公佈《5G應用戰略推進計劃》,致力於建設基礎環境,提出提前分配5G頻譜資源,為新建5G網路減稅等政策。同年4月,韓國三大運營商正式推出5G服務,成為全球首個啟用民用5G網路的國家。韓國還發表“5G+戰略”,選定五項核心服務和十大“5G+戰略產業”。

日本積極佈局5G,前瞻性開展應用研究。2014年,日本設立5G移動論壇推動5G的研究和發展。2016年,日本內政和通訊部發布了《2020 年實現5G的無線電政策》,提出三項措施:一是舉辦5G移動峰會,組織協調各機構工作,促進5G發展;二是推進政產學研協作,完成頻譜分配工作和5G演示;三是在國際電信聯盟和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指導下開展標準制定工作。2018年,總務省提出積極推動eMBB為主的應用研究,重點研究車聯網、遠端醫療、智慧工廠、應急救災等應用的新型商業模式,要求在2025年左右使“後5G”標準實現商業化,並公佈以2030年為設想的頻譜利用戰略方案。2019年4月,日本向四家運營商完成了中頻段頻譜及毫米波的分配。

歐洲注重歐盟內部標準統一,力求5G競賽中保持競爭力。歐盟5G建設戰略主要有三點:一北歐五國充當“先鋒”,領跑歐盟5G發展程式;二英、法、德等國將5G研究和發展作為爭奪未來工業4.0制高點的戰略舉措。三重點突出5G的網路安全舉措。為達到戰略目標,歐盟主要採取以下三大舉措:1)全力支援5G行動通訊標準化活動。“標準”是5G將來取得市場化成功的關鍵。歐盟以直接出資或政策扶持的形式刺激民間資本投入5G標準制定工作,併為各標準制定組織之間相互協調提供支援;2)制定統一的5G實驗路線圖。根據《歐洲5G行動計劃》,歐洲5G實驗共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截至2018年。歐洲各國以“獨立試驗聯盟”的形式開展5G技術試驗,驗證新興5G能力並培育相應5G生態系統。第二階段為首批5G國際標準凍結後,歐洲行動通訊業界須就5G技術試驗規範達成一致,而且要在進行5G技術試驗時儘可能地採用符合5G標準的系統。3)推動5G生態系統的建設。歐盟5GPPP的5G技術研究與創新專案給予財政資助外,歐盟委員會還應該考慮分配一部分資金給進行5G技術試驗與驗證的垂直行業,並建立“5G創投基金”,以培育新一波的與5G技術相關的創業與創新。

3.2 部署之爭:中國Sub-6頻段豐富,領跑5G部署

豐富的Sub-6資源是5G部署取得先發優勢的關鍵。國家5G部署受到國家戰略、運營商投資、頻譜資源分配等多方面影響。其中頻譜資源分配是最為關鍵和基礎的因素。目前世界主流國家主要採用Sub-6和毫米波兩個頻段對5G進行部署,其中Sub-6具有覆蓋範圍廣、建設成本低的特點,而毫米波作為5G新開發頻譜,覆蓋範圍小、相關技術尚不成熟、部署成本遠高於Sub-6頻段,因此世界主流國家均選擇Sub-6作為5G初期建設主要頻段。

3.2.1 頻譜分配:中國優先發展中頻段,美國中頻資源不足轉向毫米波

中國和歐洲在5G發展初期率先佈局中頻段,美國優先發展毫米波,日韓完成三重頻譜分配。中國在中頻段向移動業務分配了300MHz頻譜,分佈在3.4-3.6GHz和4.8-4.9GHz兩個頻段,並向三家移動運營商頒發了實驗用頻許可。中國2019年正式開始5G商用。6月6日,工信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5.3600.050.94%)、中國廣電發放了5G商用牌照。10月31日三大運營商共同宣佈5G服務啟動,併發布了5G相應的套餐。歐盟也在《5G行動計劃》中提出是3400-3800MHz頻段為歐盟2020年前5G部署的主要頻段。歐盟5G部署沒有偏重毫米波頻段,而是從不同的低、中、高頻段滿足不同的5G需求。韓國搶跑毫米波,低頻資源分配不足。韓國在2018年6月成功拍賣了26.5-28.9GHz頻段頻譜2.4GHz,平均每個運營商800MHz;3420-3700MHz頻譜280MHz,成為第一個對毫米波完成分配的國家。但韓國低頻資源分配相對不足,供分配低頻譜資源477MHz,在國際主流國家中倒數第2。由於低頻資源稀缺,韓國在2016年進行700MHz頻段的2×20MHz頻譜拍賣時,由於價格昂貴而流拍。日本高中低頻段均分配了豐富的頻譜資源,已經為四家運營商分配5G頻譜,涉及39GHz、28GHz、4.5GHz、3.7GHz等多個頻段。

美國中段頻譜主要是軍用或商用,劃分上比較困難,因此美國在5G建設上採取毫米波優先的戰略,把拍賣高頻頻譜作為優先發展規劃,分配了豐富的高頻譜資源。美國於2016、2017年連續兩年釋出了5G頻譜規劃,授權包括24.25-24.45GHz、24.75-25.25GHz、47.2-48.2GHz、27.5-28.35GHz、37-40GHz、64-71GHz等頻段用於5G,共計12.55GHz。目前美國已經完成3次全國性頻譜拍賣,24GHz、28GHz、37GHz,39GHz和47GHz多個波段均已分配。中頻段擁擠,短期難以協調。3.5GHz為國際主流5G建設波段,而美國3.45GHz波段被軍用雷達系統佔用,很難清理。3GHz和4GHz頻譜大部分是美國國防部廣泛使用的頻段,可用與5G部署的中頻段資源非常有限。美國政府提出FCC在2020年底之前出售至少280MHz的頻譜,但實際效果如何還未可知。積極釋放低頻資源。FCC對600MHz、800MHz和900MHz頻段進行更改,擴大5G業務低頻段的使用。目前美國累計釋放716MHz低頻頻譜。

美國毫米波建設難度較大,成本收益不匹配。毫米波短波長和窄光束的特性限制了傳播距離,因此對基站數量要求較高,建設成本成倍與Sub-6。另外,毫米波很容易被牆壁,樹葉和人體本身等障礙物阻擋,進一步加劇了基站部署的難度。全球大多數國家未來5G生態系統是建立在Sub-6中頻頻譜之上,美國也將面臨毫米波裝置通用性的挑戰和Sub-6基礎設施安全問題。無線網路的領導地位要求全球市場認可並遵循領導者所制定的頻譜頻段規範,因此,如果美國繼續探索與世界其他國家不同的頻譜範圍,一方面會導致5G組網缺乏全球供應鏈基礎。另外美國即使在毫米波取得較強的技術優勢,由於缺乏追隨者,仍然無法主導5G標準話語權,美國本土供應商無法投資研發未來的5G產品,進一步失去失去市場主導權。

3.2.2 商用進展:5G商用進度超預期,中日韓正式商用

全球來看,5G商用進展超預期。5G商用在2019年正式啟動,截至2020年1月,全球共有121個國家/地區356家運營商正在進行5G計劃、試驗、部署或已經實現5G商用,其中34個國家/地區62運營商已經宣佈3GPP標準下5G商用服務(包括固定接入服務和移動服務),目前運營商公佈的5G商用規劃基本都在2020、2021年。

目前中國、韓國、美國及歐洲部分國家均已經實現5G商用,日本軟銀預計今年3月27日正式推出5G服務。韓國在5G商用上走的最快,在2019年4月份全球率先開展5G商用,截至年底三家運營商在5G網路方面合計部署約19萬站AAU,覆蓋了85%的城市和93%的人口,5G使用者規模到達到500萬。美國部分運營商在2018年初期就開始小規模5G部署,但由於缺乏中頻資源,存在訊號差、覆蓋宅的問題;中國在2019年11月1日開始提供5G服務,計劃在今年底實現全國所有地級市覆蓋5G網路。

3.3 標準之爭:中國SEPs數量領先,華為Polar碼在關鍵領域取得突破

5G標準制定權決定產業話語權,具體體現在標準必要專利的數量與分佈領域。5G作為新一代移動通訊網路,其網路架構發生較大變革,其調製、編碼、空口等都需要運用新的技術方案。為保證無線通訊的通用性、實現規模效應,各國加入3GPP組織,以3GPP選定的最優技術方案作為標準進行5G網路建設。5G關鍵技術相關的標準必要專利(SEPs, Standards-Essential Patents)的分佈和構成,體現了各企業在不同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實踐中的話語權。SEPs在5G領域是指經3GPP認定的實施某一技術標準無法避免、無替代方案、必須使用的專利。企業向3GPP提交的提案為標準的技術方案,經過3GPP採用、寫入標準中並同時申請專利則形成了標準必要專利。企業技術方案被採用為SEPs後,可以向任何使用該專利的企業收取專利許可費,擴大自身產品市場份額,不斷提高產業鏈地位與話語權。

3.3.1 移動通訊發展史表明,標準制定權即產業鏈主導權

一般來說,擁有標準制定權的企業可以獲得豐厚的專利費、巨大的市場價值,實現全球產業鏈的主導。行動通訊行業作為一個專利密集型行業,每個通訊產品都離不開其所依賴的通訊協議標準,擁有標準制定權的國家可以進一步推廣其技術、架構和裝置。標準的壟斷促進晶片等裝置銷售,帶來巨大的市場價值。

全球通訊標準存在十年一代的規律,高通是2-4G時代的霸主,高通帶領美國完成對GSM標準的逆風翻盤,成就了全球領導地位。2G時期,歐洲電信標準組織(ETSI)推行的GSM是行業主流標準;高通後期研發CDMA技術,並利用各大巨頭爭奪GSM標準的時機,大量註冊CDMA技術專利。3G時代,高通聯合諸多廠商成立3GPP2,制定CDMA2000標準,奠定其在CDMA生態圈中的霸主地位。據不完全統計,高通目前擁有的專利超過13000項,主要集中分佈在3G和4G的核心領域,其中大約3900多項是CDMA的專利。

高通對CDMA技術標準的壟斷為其帶來鉅額專利費。CDMA技術作為移動通訊的底層技術,端到端的通訊涉及到的基站裝置、運營商網路、手機終端等,整個通訊產業都要向底層核心技術專利所有者繳納數額不菲的專利費。高通的專利費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方面高通向使用其晶片的手機、平板等廠商收取專利費;另外高通還向其他使用高通專利的晶片生產廠商收取專利授權費,專利授權費採用整機收費的方式,向使用其他晶片的手機廠商收取。這些手機廠商每年需要向高通繳納幾十萬至百萬美元不等的固定授權費和產品銷售價格的3%-5%的專利許可費。專利業務成為高通的利潤奶牛,2018年專利授權業務貢獻了高通總收入的23%,總利潤的54%。

3.3.2中國經過1-4G時代的追趕,5G時代終獲領先優勢

中國在無線通訊標準上實現了全面落後、2G追隨、3G突破、4G同步到5G領跑的過程,目前中國在5G SEPs數量上遙遙領先,移動通訊最關鍵的底層編碼技術上也取得突破。2G時代,國外企業主導技術標準,在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3G時代,中國推出了自主網路制式 TD-SCDMA,但行業話語權依然很低,國內企業逐步開始與歐美企業在市場上直接競爭;4G 時代,中國企業在標準的話語權上增大,TD-LTE 迅猛發展,讓我國通訊技術走在了世界前列。5G 技術標準研發是我國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歷史機遇,也是中國通訊業的一個必爭之地。

從數量上看,中國5G SEPs數量遙遙領先。近年來,5G SEPs專利數量急劇增加,主要來自中國、美國、韓國、歐洲和日本。根據Iplytics資料,截至2019年11月,中國標準必要專利已申報組數6783組,對5G標準貢獻達到32103個,參加3GPP會議的工程師數量累計6512人,均位列世界第一的水平;具體到企業,華為標準必要專利已申報組數3325、對5G標準貢獻達到19473,參加3GPP會議的工程師數量3098,超過所有參會企業。中興和中國移動也對中國標準必要專利儲備和標準的制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從質量上看,中國在5G通道編碼這一關鍵技術上已取得突破。5G 網路可以分為接入網和核心網,其中接入網相應的無線介面協議又可分物理層、資料鏈路層和網路層。物理層是整個系統設計中最核心的部分,佔到了5G接入網標準必要專利申請量的67%,其中,新型調製技術、通道編碼技術是物理層設計中最核心、最深奧的部分。在5G通訊技術標準制定中,華為主推的 Polar Code方案成為了 5G控制通道eMBB場景編碼方案。

3.4 裝置之爭:中歐企業四強爭霸,華為中興異軍突起

3.4.1 5G產業鏈主裝置價值量大、產業地位高

在5G產業鏈中,通訊網路裝置是價值量最大、產業鏈地位最高的一環。通訊網路裝置是行動通訊系統的核心環節,涉及無線、傳輸、核心網及業務承載支撐等系統裝置,而主裝置商在整個網路建設中類似於總承包商的角色,為運營商提供完整解決方案,處於統籌地位。

3.4.2全球裝置廠商四強爭霸,中國企業優勢明顯

全球網路通訊裝置廠商經過多年兼併整合,目前呈四強爭霸格局。隨著通訊網路代際演進,主裝置廠商格局不斷變化。1G時代裝置市場由美國摩托羅拉、AT&;;T主導;2G時代歐洲國家取得先手,美國廠商逐漸沒落,歐洲企業崛起。諾基亞、愛立信成為行業兩大巨頭;3G、4G時代原有裝置廠商不斷兼併整合同時中國企業開始崛起。3G時代全球共有9家主要的通訊裝置商:愛立信、諾基亞、西門子、阿爾卡特、朗訊、北電、摩托羅拉、華為、中興。2006年,阿爾卡特與朗訊宣佈合併,諾基亞與西門子將電信裝置業務合併。2009年,北電網路申請破產。2010年,諾基亞西門子收購摩托羅拉無線部門。諾基亞2013年收購西門子持有的諾基亞西門子50%股份。2016年,諾基亞收購阿爾卡特·朗訊。目前通訊裝置市場華為、愛立信、諾基亞和中興2018年累計市場份額達到70%,呈四強爭霸的格局。

華為趕超、中興緊咬,歐洲裝置商市場份額不斷被擠壓。2013-2018年,華為市場份額由20%上升到29%,每年上升接近2個百分點。中興除2018年受到美國製裁市佔率小幅下降外,2013-2017年市佔率由7%穩步提升至10%。與此同時,愛立信和諾基亞市佔率以每年1%的速度不斷下降。從業績情況來看,華為2018年營業收入7212億,高於其他三家收入總和;淨利潤600億元,為四大裝置廠商中唯一盈利的企業。其中,愛立信和諾基亞已連續兩年虧損,中興2017年淨利潤為6.8億元,2018年虧損主要制裁繳納賠款所致。

5G時代華為在技術和產品等多個維度實現全面領先,5G商用合同訂單居首位且超半數位於歐洲市場。全球ICT行業權威諮詢公司GlobalData釋出的《5G 接入網(RAN)競爭力分析報告》指出:前五大裝置商華為在5G RAN競爭力綜合排名第一,而其他裝置商各有優劣並列處於第二梯隊。華為在基帶容量、射頻產品組合、部署簡易度及技術演進能力這四個運營商看重的四個關鍵維度均保持第一,基帶容量方面,華為5G RAN產品基帶容量最大,更好的幫助運營商應對5G海量的連線需求;射頻產品覆蓋頻譜最多、體積小、重量輕,從而讓運營商在各種場景中能夠靈活部署;在技術演進方面,華為產品能夠支援運營商平滑的向5G演進,節約5G網路建設成本。根據2020年2月華為倫敦產品與解決方案釋出會資料,目前華為獲得91個5G商用合同,超過愛立信、諾基亞,位居世界第一。在合同的地域分佈上,歐洲47個,亞洲27個,其他地區有17個。截至2019年底,全球已有34個國家的62個運營商正式宣佈5G商用,而華為支援了其中的41家,佔比三分之二。

4 展望與建議:新基建,搶佔全球新一代資訊科技制高點

以5G為代表的新型資訊基礎設施為智慧經濟的發展和產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底層支撐。人類在18世紀進入蒸汽時代,19世紀進入電氣時代,20世紀進入資訊與網際網路時代,隨著未來人工智慧技術逐漸成熟,21世紀將步入智慧時代。智慧社會由三個戰略核心組成:一、晶片/半導體,即資訊智慧社會的心臟,負責資訊的計算處理;二、軟體/作業系統,即資訊智慧社會的大腦,負責資訊的規劃決策、資源的排程;三、通訊,即資訊智慧社會的神經纖維和神經末梢,負責資訊的傳輸與接收。

在數字經濟浪潮下,5G就如同“資訊高速公路”,為龐大資料量和資訊量的傳遞提供了高速傳輸通道,補齊了制約人工智慧、大資料、工業網際網路等在資訊傳輸、連線規模、通訊質量上的短板;人工智慧如同雲端大腦,依靠“高速公路”傳來的資訊學習和演化,完成機器智慧化程式;工業網際網路如同“橋樑”,依靠“高速公路”連線人、機、物,推動製造走向智造。5G使萬物互聯變成可能,將推動整個社會生產方式的改進和生產力的發展,對整體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明顯的輻射作用,也是當前及未來各國科技競賽的制高點。能否抓住智慧時代變革的機遇,是中國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關鍵。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指出:“世界正在進入以資訊產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時期。我們要把握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融合發展的契機,以資訊化、智慧化為槓桿培育新動能。”

政策建議:用改革創新的方式加快推動5G等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而不是簡單重走老路。

一是建議進一步放開基建投資領域的市場準入,尤其是為民營企業參與基建投資擴充渠道、消除限制。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對於清單之外的所有行業、領域,都要給予各市場主體公平參與的機會,真正做到非禁即入、平等競爭。要合理確定投資資格,不得設定超過基礎設施專案實際需要的註冊資本金、資產規模、銀行存款證明或融資意向函等條件,不得設定與專案投融資、建設、運營無關的准入條件。

二是對資訊類新基建,給予專門的財政、金融、產業等配套政策支援。因資訊類新基建大多屬於新技術新產業,需要不同於舊基建的財政、金融、產業等配套政策支撐。財政政策方面,研發支出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低稅率;貨幣金融政策方面,在低息融資、專項貸款、多層次資本市場、併購、IPO、發債等方面給予支援;產業政策方面,納入到國家戰略和各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

三是推動產學研結合,完善5G產業生態、促進融合發展。5G作為社會進步的基礎設施,產業生態的成熟需要各方共同參與。5G技術是未來人工智慧、物聯網、車聯網等其他技術的基礎,以5G為平臺的全方位資訊生態系統將為通訊、製造業、汽車、市政建設等各行各業的融合鋪路。因此5G技術的發展與創新不僅事關電信業,更需要科研機構、高校、行業企業等多元主體的積極參與合作。建議有關部門通過加強產業政策的扶持與引導,建立多主體共同參與、平等對話的視窗。聯合產學研各方力量與產業鏈各方資源參與,引導資金鍊、人才鏈和創新鏈的深度融合,完善創新網路,培育5G創新生態。5G技術正在不斷演進中,其下游應用場景與商業模式尚未成熟。唯有加快推動5G工業網際網路、車聯網、智慧交通、智慧醫療、超高清視訊等垂直行業應用融合發展,才能充分發揮5G技術的賦能作用。建議電信運營商、裝置製造商、終端廠商、網際網路企業企業建立新興合作伙伴關係,最大限度的開發5G在社會發展與經濟建設中的作用。

四是做好科學統籌規劃,防止“一擁而上”和重複建設,或“新瓶裝舊酒”,造成大量浪費。要充分吸收過去基建的經驗教訓,做好統籌規劃,明確發展重點和次序,地方制定投資專案需充分考慮實際,不能盲目硬上,防止造成無效投資、產能過剩等。

來源:澤平巨集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