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讀書

城裡的野山參發表於2020-02-29


看書是存在著一個取捨問題的。不同型別的書你會用不同的策略和方式去看。

比如說,上學時的語文課本,課文部分你會從頭通讀到尾,課後的練習題部分,想必你不會去細讀題目吧,因為這著實沒有這個必要。

再比如,看網路小說時,你會像看語文課本這樣,逐字逐句的通讀嗎?也不會,因為完全沒有這個必要,看小說完全就是出於娛樂的目的,知道個大概情節就可以了,無需在意細枝末節。

今天要說的是,即使是在看一些嚴肅、專業的書籍時,同樣存在著方法問題。

比如,我最近在看的《程式碼大全》,全書 542 頁,每一章都有目錄介紹,每一節都有描述說明,如下圖

整個紅線圈出的部分就是對標題 隱喻的重要性 的一些解釋說明,諸如這些內容,實質上存在著可取捨的選擇,如果你對“為什麼隱喻很重要”這個問題不感興趣,完全可以跳過這部分的內容不看,或者是不需要逐字逐句的去細讀,大致瀏覽即可。

如果採用這種策略,好處是什麼呢?

1.掌握核心和骨幹內容

無論是多麼經典、權威的書本,不可能全文都具有同樣的重要性,總是紅花和綠葉的搭配。

很多文字起到的就是潤滑劑的作用,完全可以捨去,剩下來的才是作者想要表達的一些核心觀點,也是本書的精華所在,也是我們看這本書的根本目的。

2.大幅提升閱讀效率

如果按百分比來劃分,一本書中真正精華和核心所佔的比例可能就在20%左右,剩下的80%都是潤滑劑(這個比例數字主要用來強調核心和潤滑劑的篇幅佔比,純屬虛構)。

使用這樣一種閱讀的策略,可以提升效率,如果原來是一週一本,調整過後可能就是一週五本,時間線擴充套件到一年,這其中的差別會相當驚人。

尤其是當今的網際網路時代,資源過剩,尤其需要這樣的策略。

3.調整精力分配

將一個人的精力視為一種資源,就存在著資源的分配使用問題。

從頭到尾的通讀策略,其背後實質上是精力的均分,無論是重要部分還是非重要部分,都一樣對待,顯然這是一種效益較差的分配模式。

今天介紹的這種模式,實質上改善的是精力的分配。通過對核心和潤滑劑的區分,可以調整精力的分配。

比如,對於核心部分,除了第一遍的瀏覽外,可以細讀,細讀之後還可以多讀,通過重複的方式來加大資源的投入。

很顯然,均分模式和有側重點模式在效益角度來看是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的。

改變舊有的讀書方式,勇於捨去不重要的部分。這是思維角度的轉變,實踐過程中必然存在反覆,心裡不踏實,情緒焦慮,這都是正常現象,也是必經的過程。

本作品採用《CC 協議》,轉載必須註明作者和本文連結

城裡的野山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