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的回答面試問題

老_张發表於2024-06-11

最近輔導了知識星球裡好幾位同學模擬面試,發現了這樣一個現象:很多測試同學在面試之前即使做了大量準備工作,比如刷題、梳理回答問題的思維導圖,但在面試時還是會發揮失常。

我分析下來,發現問題主要集中在這幾個方面:

  • 沒有完全理解面試官的問題,即問的是什麼?
  • 回答問題沒有邏輯和結構,流水賬似的想到哪兒說到哪兒。
  • 面試不會揚長避短,不會引導面試官提問自己更擅長的領域。

其實在我看來,面試和學生時代的數學考試有很類似的地方,即審題和答題思路。

審題的意思就是想清楚面試官的提問到底在問什麼,答題思路則是你的回答是否條理清晰,結構分明,且能夠快速表明你在其中所做的事情,解決的問題,提現出自己的能力。

這篇文章,結合我作為面試官的大量面試案例以及被面試的經驗,分享一些我的建議。

1、面試,如何審題?

一般來說,面試官提的問題,大概是這樣分佈的:40%-60%和你的簡歷有關,30%-40%和麵試崗位以及該崗位入職後要解決的問題有關,剩下的10%左右則是擴充套件性的問題。

面對面試官的提問,首先要識別出面試官問的是什麼型別的問題。如果是你簡歷中所描述的專業技能、個人優勢或者專案經驗相關的問題,那相對來說較好回答。

只需要在面試前做好準備,對自己簡歷內容熟稔於心,面試前多做練習,或者找有經驗的人幫你模擬面試幾次,一般問題不大。

其次,如果面試官的問題和你的簡歷內容不是直接相關,但是有間接關聯,這個時候你可以借用你之前的專案經驗來比喻回答

比如面試官問到如何做專案管理,你可以從測試推動專案進度和質量的角度去回答,思路都是大差不差的。

無論專案管理還是保障質量,都需要關心是否按時交付,是否存在風險,交付產出物是否滿足這一環節的交付標準。

上面的問題可以參考這樣的話術:我遇到過類似的問題,當時我是這樣分析解決的,您問的這個問題,我個人的分析邏輯是這樣,如果是我,我會透過怎樣的方法來解決

最後,面對擴充套件性的問題,比如你是如何理解質量保障的,你認為應該從哪些角度來提升研發交付效率,面對重複性的工作你覺得能收穫什麼,我的建議是可以從如下幾個角度來回答:

  • 找對切入點:先定義這個問題的核心是什麼(提升研發交付效率)。
  • 找到影響點:那些因素會影響這個問題的核心(需求不明確/需求變更/資源不足/會議多流程繁雜)。
  • 分階段回答:首先,應該怎樣;其次,應該透過什麼方法解決什麼問題;再次,應該儘量避免什麼風險,做好應對方案;最後,在專案交付階段做好什麼事情,持續跟進,持續覆盤改進。

以上是一些經驗之談,但這一切的前提,是你對自己的簡歷和做過的專案足夠了解熟悉,包括遇到的具體問題和細節。

2、回答問題的邏輯結構

問題案例:說說你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個BUG。

從技術面試官的角度來說,我更喜歡候選人按照下面的方式回答我的問題。

描述背景:這個BUG屬於X業務模組,這個業務的特性是Y,BUG的表現是Z。

描述問題:在上線釋出/調整配置時做了A操作,出現了B問題,導致了C影響。

介紹分析思路:透過日誌/監控快速排除了X因素,然後按照呼叫關係和做的操作猜測是Y導致的Z出現了問題。

闡述解決方案:為了解決A問題,我們採用了B方法,這樣做的目的是C,好處是技能解決D問題,又能對E有更好的兜底,同時我們還加強了線上監控告警和應急響應機制,避免後續出現F問題。

說明最佳化結果:最佳化後X問題再沒有發生過,且與之類似的Y現象出現的頻次也降低了很多,具體的結果是Z(資料支撐)。

一般來說,回答技術問題或者介紹專案中的職責,都可以套用上述的案例,稍作調整即可。

3、如何引導面試官的提問方向

面試遇到自己不擅長或者沒有太多經驗的問題很正常,人無完人。但最糟糕的一種情況就是支支吾吾,故左右而言他;或者不發一言,眼神四處飄蕩。

比較好的一種應對方式是,誠懇表明這個方向你的經驗不多,但你是這樣理解的(說出你對問題的理解),你認為該從哪些方向採用什麼方法來嘗試解決(說明分析思路,並提出你的解決辦法)。

同時,還可以列舉自己做過的某個專案(最好是自己印象深刻或者自己比較擅長的領域),說明這個專案和麵試官的問題之間的相似性,闡述自己的分析思路和解決方法(在這裡引申你擅長的技能和作出的產出)。

最後,以上內容僅供大家參考,並不代表是正確答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