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並不是你認為的那些事

適兕發表於2020-01-19

點選上方藍字  關注我們

開源之道導讀

所以 ————

想要理清開源是什麼?先要釐清開源不是什麼,名正言順是句中國的古代成語,概念本身的理解非常之重要。

大部分生物多樣性的起源,是進化的副產品。———— 愛德華.威爾遜 《繽紛的生命》

文章正文

讓我們將視野回到開源的萌芽時期,原始碼可用是開源軟體定義的重要因素之一,事實上,來自 Apache web服務專案的創始人之一 Brian Behlendorf 是非常堅定的擁護:“原始碼可用軟體”這個釋義的。

當然,另外一個重要的範疇是關於使用者的權益,這也是Richard Stallman在 GNU宣言和公共通用許可證(GPL)中特別強調的“free software”的重要部分,也就是我們常常聽說的:free這裡更多的是指自由,而不是價格上的免費。為此人們曾經吵了很久,直到克里斯汀·彼得森(Christine Peterson)後來提出了“開源”一詞作為替代方案,從而避免了這兩種free含義之間經常出現的混淆。而開源被歷史和大眾所接受,一直延用至今,並且獲得了高度的發展和認可。

作為好奇的人類,在追溯開源的意義是,總會提到上述這段歷史背景,而它反過來又會影響著當下的人們的思考。但是筆者想在這裡和大家說明的是,希望大家不要過分在意,尤其不要被其所限制。

新時代有新時代的內涵,基於如此的考量,筆者想從另外的角度帶領大家,嘗試回答開源不是什麼,即使不能回答這個艱難的問題,至少筆者希望能夠表達出開源的重心不是什麼。

開源並不止於許可證

許可證作為法律概念,是開放原始碼之所以成為可能的基石,這一點毋庸置疑。雖然近來發生了一些許可證方面的爭論,但是它從來都不是大家所關心的真正主題。無論是copyleft的GPL之類的強許可證,還是Apache、BSD、MIT 之類的寬鬆許可證,大家基本上都對它們有一個普遍的認知,儘管從法律的角度講,它們各自有各自的好處和爭議。

在開源如此盛行的當下,人們絕大多數在開源專案的時候會選擇較為寬鬆的許可證。相對於各式各樣的許可證,大家對於開放原始碼促進會所定義的OSD有著廣泛的共識,所謂的新的許可證基本上很難獲得認可。

640?wx_fmt=png

所謂的OSD,即是由開放原始碼促進會所維護的一組由大家所公認的開放原始碼軟體許可證的事實標準。核心原則包括:自由的重新分發、提供獲取原始碼的方法、允許修改、且不能禁止誰可以使用該軟體以及出於什麼目的使用該軟體。



開源不應是“掛羊頭,賣狗肉”

名字很重要。

640?wx_fmt=png

說起名字,開源之道的緣起就是因為適兕寫的第一篇文章:為開源正名,時間是16年11月16日,為開源我已經整整一個人奮鬥了三年了。

開源收到使用者的青睞是不是無中生有的,使用者可以免費獲得軟體,並根據自己的需要去進行修改,當然使用者也可以去購買那些由開原始碼所打包成的商業產品,而且同樣可獲得企業生產部署的方式進行全生命週期的支援。

很大一部分使用者也將開源軟體的上游社群專案視為創新的絕佳方式。

換句話說,“開源”所帶來的均是滿滿的正能量。

我們在前面也提及,開放原始碼是有著其自身的定義的。因此,作為軟體供應商不能說給自己的軟體貼上“許可證”之類的標籤就稱之為開源了,這實際上是一種欺騙,當然了,這沒有人能去強制這些人不要去做,但是不免有人會站出來揭露。打著開源的旗號,而行專有軟體之實的行為,其實並不能夠帶來任何開源的優勢。

開源並非是查閱程式碼

能夠自由的獲取程式碼並進行檢視,這是開放原始碼的初衷和出發點,但是查閱程式碼並非是人們真正感興趣的地方。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某些人或機構撰寫了一些程式碼,然後以某種開源許可證的方式將之釋出到公開的程式碼倉庫,並向大家宣佈了。是不是這樣的場景非常的普遍?真是有點無聊。開放原始碼的真正意義在於程式碼能夠做的事情,人們是可以fork的,並實際的使用它。如果你只是釋出了一場會,在傳統媒體上寫了幾篇軟文的話,而並沒有去邀請開發者、工程師來參與,以及圍繞程式碼庫和專案打造友好的共同體的話,這樣的開源毫無意義。

另外,即使有人過來檢視了下程式碼,沒有後續的進展,那也豈不是白費功夫?

開源並非什麼商業模式

或許看官經常會聽到諸如“開源商業模式”之類的,我對這樣的說法是不敢苟同的,不以為有這麼回事。

當然要想徹底撇清它們二者之間的關係,是需要費點功夫的,因為我不能徹底否定開源和商業沒有關係,或者說開源不會對商業模式有所影響。當然,關係是有,但也就那麼點關係。但是最最值得要指出的是,開源原始碼最為反對的是在購買/交易的過程中,對於軟體本身的訪問進行的限制。

當然,還有使用者可以參與到上游共同體專案,這在專有軟體是不存在這樣的機會的。舉例來說,一家公司可以和競爭對手合作撰寫都在使用的基礎設施軟體,當然,在自己的業務領域,可以自行新增獨特的內容,而且還可根據自身需要,是否將這些內容保密。

基於以上原因,我認為將開源作為商業模式是一種曲解,或者根本就是無中生有。開放原始碼只是為公司的持續性和差異化提供了一個不同的思考方式而已。

開源是….

伴隨著開放原始碼在軟體領域的崛起,成為該領域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有必要對開源進行一些個正名。

開放原始碼保留了使用者最大的自由,並且為使用者保留了戰略上的靈活性,這是專有軟體供應商在資訊鎖定方面想方設法剝奪使用者的內容。開放原始碼在這方面可謂是行最大的善,是文明的進一步發展。

在協作開發軟體方面,開源也已成為最為理想的模式。

企業或者其它機構如果想利用開源的協作模式,應該去積極真心的擁抱它,而不是做一些表面功夫,甚至是帶有欺詐性質的。

如今,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開放原始碼軟體的商業機構,業務模式上的建立與執行是不是充滿了挑戰?但是是肯定的,話說回來,即使沒有開源,這些挑戰也是存在的,更何況雲端計算大廠使的軟體行業的難度是前所未有的增加,其實,歸根結底,構建可持續的軟體業務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開放原始碼軟體正在成為現代資訊產業的基石,軟體全球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這樣的情況為開源本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是也即將開闢新的可能性。

以上內容來自:Gordon Haff 和 Spender Krum 在IBM Think2019 大會上探討,請欣賞視訊:

REC

640?wx_fmt=gif

640?wx_fmt=png

關於作者

Gordon Haff 目前在紅帽擔任技術佈道師,他常常在各種技術場合下做演講,當然也是很多線上媒體(Enterprisers Projec 、Opensource.com、 connections、TechTarget)的作者,他也經營著自己的播客———— CloudyChat,有很多的相關專家出沒。在加入Red Hat之前,Gordon撰寫了數百篇研究筆記,並在《紐約時報》等出版物中被廣泛引用,涉及廣泛的IT主題,併為客戶提供產品和營銷策略方面的建議。Gordon 擁有麻省理工學院和達特茅斯大學的工程學學位,以及康奈爾大學約翰遜學院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本文由作者Gordon Haff 發表在Opensource.com上:What open source is not。開源之道精心翻譯共享。本文在Creative Commons BY-SA 4.0許可證下發布。歡迎轉載!

END

640?wx_fmt=gif

點“閱讀原文”瞭解更多超連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