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起風,迅雷依舊命途多舛?

jrwaican發表於2019-12-03

區塊鏈起風,迅雷依舊命途多舛?


11月14日晚,迅雷對外發布2019年第三季度未經審計財報。報告資料顯示,迅雷第三季度的營業收入為4380萬美元,相較於上一季度下滑了8.3%;淨虧損達到了2460萬美元,對比上一季度淨虧損200萬美元,虧損數值顯著飆升。在財報釋出後,迅雷盤前股價大幅下跌至10.84%,每股只有5.18美元。


往昔,迅雷對外宣稱要做一家為使用者提供最棒的多媒體下載體驗的服務商。時任總裁鄒勝龍放出豪言:“再給迅雷5年,我相信可以做到騰訊的規模。”可惜,時過境遷,迅雷早已風光不再。


命途多舛,迅雷隕落


迅雷誕生於2003年,因高速的下載服務火速躥紅,成為行業的焦點。公開資料顯示,截止2006年8月底,迅雷在國內服務使用者超1.1億,裝機量高達8000萬臺,佔據超50%的下載份額,同時也是繼QQ之後,中國網際網路體量最大的客戶端軟體。


在公司初具規模之時,迅雷與大多數“玩家”一樣,籌備上市攻入資本市場。不巧的是遇上資本寒冬,加之自身的版權問題限制,一度被列入美國電影協會的非法發行影片和電視節目黑名單之中,極大阻礙了迅雷的上市計劃。 


而後,迅雷清掃旗下涉嫌違規的產品簽訂正版保護協議。2014年中旬,迅雷終於得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證券程式碼為“XNET”,市值為10.3億美元。上市之後本是苦盡甘來,迅雷卻按著相反劇情演繹,不僅股價在走下坡路,風波也紛至沓來。


早些年,迅雷旗下的狗狗搜尋迫於版權問題被關停。又有,主打高清影視的線上視訊平臺看看,陷入視訊網站的燒錢營銷戰爭,在土豆、優酷、愛奇藝等紛紛入場,視訊版權競爭“燒錢”“戰火”愈演愈烈的情況下,手上資金不足的迅雷不得不揮旗投降,以1.3億美元將其出售給響巢國際,更名響巢看看。


2017年底,迅雷集團公司針對與子公司迅雷大資料的品牌衝突、利益衝突等一系列行為釋出宣告。子公司迅雷大資料卻稱“未收到集團任何違約通知”,還公開指責稱迅雷發行的玩客幣活動是一場非法集資的騙局,迅雷內部矛盾瞬間被激化,迅雷內部管理混亂、高層涉嫌違法等問題也就此暴露。


監管的步伐也緊隨其後。迅雷旗下的玩客雲在2018年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發布的《關於防範變相ICO活動的風險提示》中被點名,稱以發行迅雷“鏈克(玩客幣)”為代表,一種名為“以礦機為核心發行虛擬數字資產”(IMO)的模式值得警惕,存在風險隱患。


被監管點名之後,再加上幣市整體不樂觀,鏈克的市場價格驟然下跌,玩客雲的銷量也一路下滑。隨後不久,玩客雲又因大量使用者舉報產品質量問題陷入了輿論漩渦。接二連三的風波使得陳磊再也玩不動“玩客雲”這場遊戲了,於2018年9月向鏈享雲公司售讓鏈克、鏈克商城和鏈克口袋等業務,迅雷僅保留以及玩客雲和基於玩客雲網路的共享計算業務。


各方打擊讓迅雷元氣大傷。據媒體公佈的《2018年度市值暴跌企業統計》中顯示,迅雷跌幅達50%,市值也從最初的10.3億美元縮水至2.26億美元,縮水額度高達8.04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56億。


投身區塊鏈,迅雷蛻變


PC流量紅利消逝、移動網際網路蓄勢待發之時,各大平臺都在紛紛轉型尋路,迅雷也並無例外。只是,對PC端了然於心的迅雷,面對移動端的轉型卻亂了步伐,涉足遊戲、直播到VR短視訊、人工智慧,甚至包括社交、圖片工具等領域卻都無疾而終。在轉型這條路上,迅雷像只無頭蒼蠅,漫無目的地嘗試,註定了結局是失敗的。


2017年,陳磊上臺高調喊出了“All in”區塊鏈的口號,同時以共享計算的方式進軍雲端計算領域。據知名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的預計,全球區塊鏈的商業增值到2026年將超過3600億美元,而到2030年將激增至3.1萬億美元,這為陷入迷茫的迅雷指了條路子。


迅雷的財務資料顯示,自2017年起,公司營業收入由2017年第一季度的3960萬美元增長至2018年第一季度的7880萬美元,其暴漲額度摺合人民幣近3億元,並且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增長速度,最高增速曾達到117.9%。其中,區塊鏈歸屬的雲端計算業務板塊貢獻了超一半的營業收入。


得益於雲業務的快速增長,迅雷長期萎靡的股價也開始有點起色。據媒體統計,迅雷的股價曾從6.11美元暴漲至23.98美元,漲幅達到292.5%。


迅雷乘熱打鐵,密集佈局區塊鏈。在產品方面,迅雷先後上線具備百萬級TPS、秒級確認處理能力的“迅雷鏈”以及提供分散式雲端計算服務的星域雲。官方資料顯示,迅雷鏈應用已涉及醫療、環保、通訊、溯源、生物技術、生活服務、出行、新零售等多個領域,星域雲則與虎牙、愛奇藝、熊貓直播、bilibili、快手、人人視訊、陌陌等企業都有合作。


在技術上,迅雷釋出首個專為區塊鏈而生的檔案系統TCFS,解決了大檔案上鍊儲存難題,也讓物聯網、AI資料放上區塊鏈成為可能。同時,還推出可追溯的隱私保護技術,通過環簽名、零知識證明等加密演算法對區塊鏈上的資料進行加密保護;創新研發“DPoA+PBFT”雙重共識演算法,能夠有效避免資訊分叉或回滾。


此外,迅雷還將區塊鏈的“火苗”蔓延至海外。迅雷鏈為泰國那黎宣大學管理的490 家醫療機構提供病歷資訊上鍊服務。基於迅雷鏈的解決方案,在保護患者隱私的前提下,進行資訊互聯和追溯,降低了不同醫院之間資料互通和管理帶來的難度。


迅雷在區塊鏈方面如此動作頻頻,無不透露著陳磊攻下這一領域的決心,也似乎證明了這次他的抉擇是正確的。不過,在區塊鏈這個領域內,想要分一杯羹的可不只是迅雷自己。以阿里騰訊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巨頭和以中信集團、平安集團為主的金融科技公司,都紛紛快馬加鞭,進攻區塊鏈。


奮勇出擊,難掩不安


根據《2019上半年全球區塊鏈專利排行榜》披露,僅在2019年上半年,迅雷的區塊鏈專利申請量已經有74件,當前迅雷累計擁有專利數量達到115件,已超過騰訊、京東等大企業,位列全球排名第十一。另外,迅雷憑藉著在雲端計算和區塊鏈技術的“黃金段位”成功入榜2019年亞洲30家最佳科技公司榜單,並被媒體頻頻點贊。


迅雷乘坐著共享計算這隻獨木舟,在茫茫    雲海之中摸索出了一條可行的路子。只是行至深處,隱患未解,難保迅雷的這艘獨舟不翻。


一是,雲業務增長趨緩。迅雷集團CEO、網心科技CEO陳磊表示:“公司業績變化主要得益於雲端計算與其他增值服務收入的大幅增長。我們將繼續擴大共享計算的規模,保持雲端計算業務的良好態勢。”


不過,翻開迅雷的財務資料發現,雲業務發展勢頭並沒有像陳磊所說的那般良好。迅雷雲端計算業務板塊收入在2017年底呈現出井噴式增長,達到了5190萬美元。2018年初開始急速下滑,於2019年第一季度降至最低,僅有1600萬美元的收入,“玩客雲”事件是造成此番狀況的誘因之一。往後,該業務營收開始趨於平緩。


區塊鏈起風,迅雷依舊命途多舛?


除此 之外,迅雷涉足的雲端計算領域還面臨著“諸侯紛爭”的困境。


國際知名資訊資料公司IDC釋出的《2019年第一季度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跟蹤報告》顯示,在國內IaaS+PaaS市場,前十未見迅雷的身影,頭部老大仍是阿里公司,其市場份額佔據近半數。京東雲、融信雲等後起之秀,使得雲賽道戰況越發激烈,無疑對迅雷雲服務擴充市場體量造成不小的壓力。


二是,會員廣告收入日漸萎縮。2017——2018這一年裡,迅雷的使用者數量一直遊走於400萬區間;使用者數曾在2018年第三季度大幅降至340萬人,環比減少了20%,累計流失了38萬使用者。在2019年第三季度內,迅雷的使用者數量為380萬,相較於去年同期變化不大,也無法與最初的1.1億使用者相提並論,增長几乎處於停滯狀態。


使用者削減帶來的即是訂閱服務和廣告業務下滑的連鎖反應。迅雷近三年的財務報表披露,會員訂閱服務和廣告業務的收入,分別從2017年Q1的2080萬美元、380萬美元下滑至2019年Q3的1920萬美元、370萬美元,兩項業務縮水額度達到107.4%。


迅雷副總裁、下載事業部總經理段暉曾經表示:“使用者數和營收是所有優秀的網際網路企業得以茁壯成長的必備糧草。”然而,當前迅雷的使用者好似沙子一般,儘管雙手緊握也依然會從指縫中溜走。


迅雷會陷入如此窘境有跡可循,從下載工具產品起家,工具屬性較強,使用者粘性本就偏低,再者,相比其他競爭對手而言,平臺的可替代性強,流量極易流失。升級產品、渠道下沉、出海挖掘新使用者或是迅雷日後發力的方向。


未來形勢嚴峻


在網際網路行業內,高調進軍區塊鏈的企業,迅雷是頭一個。雖然歷經兩年時光,迅雷區塊鏈體系雛形顯現,當下已具有“上鍊”的能力,但仍舊不能讓人對迅雷成為區塊鏈NO.1有十足的信心,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高投入、難盈利


信誓旦旦“ALL in 區塊鏈”的迅雷,自上市以來,它持續經營的業務長期處於虧損狀態。公司財務報表顯示,2014年公司整體虧損420萬美元;2015至2017年,這三年間淨虧損分別為1316萬美元、2411萬美元、3780萬美元;2018年迅雷的淨虧損更是擴增至4080萬美元。


迅雷虧損幅度在2019年二季報中有所收窄,其淨虧損降至200萬美元,可惜勢頭未能保持,很快又陷入大幅虧損的泥潭。在2019年第三季度,迅雷的淨虧損為2460萬美元,虧損幅度同比大漲92%,環比上升35.4%。


迅雷將虧損原因歸結為雲端計算業務的高額開銷,研發支出便是一大影響因素。在迅雷財報當中,研發的佔比接近半數,2018年至2019年第三季度期間,迅雷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合計達到了13110萬美元,摺合人民幣為9億元之多。


相比阿里、騰訊在研發上每年均 touzhu 上百億元人民幣,迅雷的投入實在是量小力微。甚至是對比同為雲端計算領域後來者的京東,迅雷也顯遜色。根據京東的財報披露,2019年前三個季度裡,京東體系所屬上市及非上市企業合計研發投入超130億元。


知名機構IDC釋出報告預測,在2018年至2022年期間,區塊鏈支出複合年增長率(CAGR)為76%,總支出將在2022年達到124億美元。而全球科技巨頭IBM是最佳典例,公開資料顯示,IBM每年在區塊鏈專案上投入高達1.6億美元。


各項資料折射出,迅雷這幾年一直髮力雲端計算和區塊鏈等熱門領域,但此業務畢竟是個新興產業,技術體系等方面仍處於探索階段,前期不斷地注入資金是必然的,可何時才能實現盈利卻是未知數。值得一提的是,迅雷曾對公開表示,公司未來會保持全力,在區塊鏈技術與共享計算技術的融合發展上持續投入。不禁讓人深思,高昂的研發費用對於造血能力不足的迅雷來說,還能堅持多久?


2. 高新技術人才緊缺


一項新興技術研發的背後,除了具備先進的科研裝置、可挪騰的資金,更關鍵是要有相關的技術人員,甚至是專門的團隊才能夠保證專案長期運轉。


隨著區塊鏈的興起,相關企業對區塊鏈人才也是極度渴求。據領英資料顯示,全球對於區塊鏈相關技能人才的需求在2015年到2017年裡增長了近19倍。但人才總量仍然比較少,在全球範圍內,區塊鏈人才總量僅相當於人工智慧(AI)人才的2%左右。


在國內,相關行業人才缺口巨大。BOSS直聘研究院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2月,區塊鏈相關崗位佔到網際網路行業總崗位量的0.41%,專業區塊鏈技術人才的供需比僅為0.15,只有人工智慧供需比的四分之一。同樣,億歐《2018年區塊鏈行業應用研究報告(上篇)》指出,從區塊鏈職位招聘技能需求來看,超過80%的區塊鏈相關職位對求職者的技能要求在三項及以上,其中,Go語言是職位要求頻度最高的技能。


種種跡象都在表明,從中長期來看,區塊鏈這一行業的人才相當匱乏,特別是複合型人才更為稀缺。這讓迅雷招聘專業的技術人員猶如大海撈針一般,再加上各大網際網路公司爭奪人才的壓力,想要引進優質人才可謂難上加難。正如迅雷集團高階副總裁、網心科技營銷副總裁董鱈所說的,公司目前面臨最大的挑戰是缺人。


3. 尚未成型的技術監管


近段時間,網路媒體高頻釋出關於虛擬貨幣和區塊鏈打假監管文章,旨在釐清區塊鏈和虛擬貨幣的關係,揭露偽“區塊鏈”騙局,提醒廣大民眾,謹慎對待區塊鏈,理性投資。


普華永道《2018中國區塊鏈(非金融)應用市場調查報告》顯示,影響區塊鏈技術發展最主要的因素是政策規範,其佔比有61.5%。但是,目前國內僅公佈了《區塊鏈參考架構》等團體標準,針對智慧合約、共識機制等基礎性以及細分方向的標準還有待制定。


可見,我國區塊鏈在法治層面的管理,仍需要一些時間去補充完善。這將考驗著類似迅雷等區塊鏈拓荒者們,在研究與應用區塊鏈的同時,還需考慮如何與法律監管紅線保持良好的距離。不僅如此,目前區塊鏈行業還存在著使用者體驗度較差、與企業原有業務不易融合、數字身份資訊碎片化、資料易洩露、使用者難自控等疑難雜症也亟待解決。


結語


迅雷由下載服務起家,骨子裡天生就具備開發網際網路新產品的技術基因。在網際網路發展早期,一大批和迅雷一樣的掘金者們蜂擁而上,就算手裡僅有一款好產品,也能借助網際網路的東風迅猛成長,捕獲大眾成為“萬人迷”。但若要長遠發展,單靠一兩個爆款產品是站不住腳跟的,良好的運營策略才是支撐一個企業存活下去的關鍵。企業沒有清晰定位、管理不當便是造成迅雷如今這般“狼狽不堪”的根本原因。


前陣子,迅雷曾因“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以及發展”這一利好訊息,其股價暴漲107.76%,創下上市五年來最高漲幅。只不過,如此“美景”僅是曇花一現。自從迅雷“纏上”區塊鏈,伴隨著區塊鏈炒作熱度,股價一直漲漲停停飄忽不定。影響力不復從前的迅雷,只能在暗流湧動的區塊鏈賽道上矇眼狂奔。


對於區塊鏈這個“神祕”技術,人們對其認知正逐步迴歸理性。探索區塊鏈的步伐不會停息,迅雷未來還將面臨重重挑戰,才能夠促成這項技術實現大範圍的推廣與普及。


文/金融外參記者潘瓊芳,公眾號ID:jrwaican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41323/viewspace-2666714/,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