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舉辦的首屆中國航空與旅遊國際論壇上,中國航空運輸協會副祕書長朱耀春表示,從2011年到2018年,我國國際航線旅客運輸量年均增長速度達到了17%,國內近40家航空公司,每週直飛國際航線5千多班,通航60多個國家的170多個城市;國外59個國家的130多家航空公司,有130多個城市直飛我國國內大約60個城市,每週有3千多個航班,構築起了我國通達的國際航空服務體系。但是中國民航市場國際航線獲得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壓力和挑戰。

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理事長李軍表示,連續三年中國民航的國際航線處於虧損狀態,去年2018年虧損了219億元。中國東方航空公司商委收入管理部總經理楊純斐也表示,2018年,東航在洲際航線上的投入增幅將近到10%,但收入每公里不足4毛,盈利困難。

此外,首都航空公司市場營銷中心高階經理李雪稱,資源受限是首都航空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時刻、航權、市場佔有率、品牌效應等都很難有突破性的發展。春秋航空、上海春秋國際旅行社副總經理楊洋則指出,客源結構不平衡對市場運力造成競爭加劇甚至是過度競爭的影響,比如當日本成為熱門目的地,大量航司進入市場,乃至造成票價低、收入慘淡、好航線變虧錢航線。

如何經營好國際航線,楊純斐稱出境遊旅客佔比越來越高的同時,入境遊需求也需要被觸發。面對中國航空業季節性、單向性等問題,需要商務、出入境旅遊等多種客源來彌補淡旺季航班不平衡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