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料記錄和分析全棧專案總結六

duxingzhe發表於2019-09-20

大概在一個星期前,我發現沒有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的資料,所以,我大概花了近一個星期的時間,單執行緒從一個網站爬下了溫度資料,並畫出了2018年2月溫度變化的折線圖。

現在不得不說現在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一方面鄙視高學歷,說什麼能力到位就行,另一方面對要長期積累而且只靠學歷說話的崗位趨之若鶩。這個現象在親戚中尤為明顯,成天跟我說學歷不重要,卻又對那些對學歷一刀切的老師、醫生、公務員等崗位十分熱衷。然而,事實卻是,醫生在市級醫院都必須碩士研究生,老師教高中也必須是本科。目前,公務員基本上不招專科。不是世界級名牌大學碩士研究生,不能開演算法課程。那些講架構演算法的講師,基本來自名牌大學。由此說來能力到位,但是學歷高一點能少講很多廢話。

在做這個專案的時候,我盤點了專案的技術。結果一眼望去全是開源的語言、開源的框架、開源的演算法實現。不得不承認,開源文化早就滲透到軟體開發專案的方方面面。但是,在改Python爬蟲原始碼和PHP介面程式碼的時候(之前完全沒學過,只是看了幾本書),真感覺到,資料結構、演算法等抽象層真的是心法 。他們很枯燥無味,但是忍受下來,收穫還是很大。不僅我能很快學習到語法,更能迅速上手,一下子就通過測試將程式碼改成我需要的內容。我只要做的便是百度一下API,看幾個例項。麻煩一點的,在畫折線圖的時候做的測試多一點,但依舊速度非常快,很容易上手。

當然,這個前提是,要對某一個平臺的開發流程有非常深入的瞭解,而且一定要有比較好的抽象層知識。演算法等內容雖然不必自己親自去寫,但最起碼通過學習知道各個模組的關係和執行思路,從而更快上手。但,每每談到這個問題,總有人說:初等碼農不需要演算法。沒問題,遮蔽拉黑。那就一輩子安心一點吧。在一段時間內,確實有點兒好高騖遠,總是對業務層不屑於顧。這個專案告訴我,抽象層最終是要落地的。所以,測試寫程式碼還是要寫,對於現在的我而言,70%的時間是應該放在業務層,15%放在初級抽象層,如具體作業系統原理(Linux的APUE等),15%的時間應該放在高階抽象層上(演算法、CSAPP等)。而且主要精力在業務層上。

接下來,理論還是要看看,但既然已經有足夠多的資料了,我現在應該不斷的實踐演算法,執行演算法,以便理解演算法在環境資訊處理上的意義,這樣也能幫助我記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