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遇難題,平臺先行破局

dicksonjyl560101發表於2019-08-14

對於人臉識別技術來說,它的市場前景非常可觀。但是在這一技術的應用落地上,硬體廠商與應用服務商都有各自的焦慮與無奈,因此人臉識別中介軟體平臺會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不錯選擇。

計算機視覺作為人工智慧的一個分支,一直佔據比較重要的位置,而人臉識別技術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興起,迄今為止成為計算機視覺領域最熱門的研究方向之一,在安防、門禁、監控等領域擁有廣泛的應用場景。

人臉識別,是基於人的臉部特徵資訊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通常採用攝像機或攝像頭採集含有人臉的影象或視訊流,並自動在影象中檢測和跟蹤人臉。在不同的生物特徵識別方法中,人臉識別有其自身特殊的優勢,因而在生物識別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人臉識別的市場前景

根據中國報告網釋出《2018年中國生物識別市場分析報告-行業深度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中內容,2007 年全球生物識別市場規模僅有 30.1 億美元;而 2013 年達到了 97.8 億美元,即將到達百億美元大關,6 年複合增長率高達 21.7%。2015 年的全球生物識別市場規模達到了 130 億美元, 預計 5 年內 CAGR 約 13.9%,至 2020 年全球生物識別市場規模突破 200 億美元大關達到 250 億美元。

我國作為亞太地區的領頭羊,根據資料顯示,自 2002-2012 年十年的時間裡,我國生物識別行業的市場年平均增長率在 50%以上,2012 年市場規模達到60多億人民幣,而預計到 2021 年,中國生物識別行業的市場規模將可能達到 340 億以上。

B端客戶的應用場景及訴求

人臉識別的應用領域主要集中在考勤、門鎖、門禁、手機等傳統市場,以及安防、實名制、金融、醫療、教育、交通、社保等領域。下面我們來看看幾個比較典型的應用場景。

智慧工地

深圳地鐵的施工現場,工作人員緊張有序地通過人臉識別裝置的身份認證進入指定區域進行操作。

具體而言,工地現場的管理和監督有許多方面,包括工作人員進出、工地內的人員數量、工作人員的操作規範性管理、工地倉儲的監控、各類施工器具的使用和保管、專案經理(監理)的在場監督等等,這些都需要進行實名制管理,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完全可以將人、場和事有機聯絡起來,提高了工地現場的操作效率,保證正常的專案進度,同時還能預防因突發事件而引起的生產安全風險。

智慧校園

近期,中山大學已開始把人臉識別引進校園,這是人臉識別技術首次應用到廣東高等院校。在中山大學施工現場可以看到,校園部分出入口已完成裝置安裝,正在進行最後的除錯等工作。

老周瞭解到,此次中山大學引入人臉識別主要有如下幾個用途:

  1. 通過安裝校園出入口門禁智慧人臉識別閘機,對出入校的人員進行人臉身份識別;
  2. 實行來校人員統一管理,包括全校教職工和學生、外來人員和預約訪客等做到區分通過和管理;
  3. 提升校園內部的安保級別,打造智慧校園。

除此之外,人臉識別作為一種身份資訊識別和監控技術,廣泛賦能在智慧司法、智慧公安、智慧政務、智慧金融、智慧園區等範圍,是新型智慧化發展的行業趨勢。

通過實地考察和了解,B端客戶的主要訴求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A. 人臉識別裝置是多種多樣的,包括閘機、門禁、人證對比一體機、掃描器等等,B端客戶會根據業務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硬體廠商的不同人臉識別裝置,以滿足實際的需要。

B. 為了滿足份識別和內部管控的需要,B端客戶通過硬體廠商所採購的人臉識別裝置需要對接各類內外部的應用系統,如門禁系統、訪客系統、考勤系統、身份認證系統、許可權系統、大資料分析系統、監控系統等等,因此,對於人臉識別技術與其他應用系統相結合的需求越來越強烈。

硬體廠商的焦慮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生產人臉識別裝置(包括門禁、閘機、攝像機、人臉識別終端、智慧門鎖等)的硬體廠商超過100家,其中包括海康威視、曠視科技、實義德等知名企業。

許多人臉識別裝置的硬體廠商,主要的研發力量和資源都放在硬體研究、生產和銷售上。對於他們而言,專注於人臉識別裝置的工藝生產和硬體技術研發,才是企業的發展之道。

但是,讓他們焦慮的是,在實際的專案過程中,因為人臉識別裝置需要對接實際的應用系統才能滿足客戶的實際需求,如門禁系統、考勤系統或者監控系統等,迫使他們不得不面對軟硬體整合方案。

因此,許多硬體廠商在花時間和精力開拓市場的同時,不得分出部分精力來進行應用整合開發,或者尋找合適的應用服務商共同參與競標專案。

海康威視生態合作部總監周曉峰對此頗有感受,他說:

“為了應對這個局面,海康威視專門成立了生態合作部,並搭建 “AI+視訊”的生態平臺,希望通過此平臺的建設,建立起與軟體合作伙伴之間的聯絡,緩解B端客戶日益增長的個性化應用需求。”

在實際的交流過程中,有些硬體廠商,因為缺乏必要的軟體研發能力,導致本來只需要很短時間的人臉識別專案,因為討論和確定軟硬體相結合的技術整合方案,而花去大量的時間,更甚者,嚴重影響專案的交付週期。

應用服務商的無奈

相對於硬體廠商,應用服務商更多的是無奈。在實際的專案中,應用服務商的產品需要通過人臉識別裝置去調取資料,因此就會涉及與人臉識別裝置進行聯調。而現實的情況是國內做人臉識別裝置的硬體廠商超過100家,並且每一家硬體廠商的裝置,其開發模式、介面規範等等都不一樣,這樣就存在一個難題——就是在實際的專案中,應用服務商的研發團隊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與人臉識別裝置進行聯調對接,這一對接的時間少則3個月,多則半年甚至更長,無形當中拉長了專案的整體進度。

深圳市英之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鄭潔坦言:

“我們是一家做教育應用性平臺的廠家,我們的產品經理和研發總監的經理應該把時間和精力放在應用平臺的研發和產品迭代上,為客戶提供體驗更好的應用產品,現在的實際情況是需要把研發精力放在軟硬體結合上,耗時費力,對公司的資源是一個不小的損耗。”

破局——平臺的機會

基於B端使用者對人臉識別業務的不斷深入,個性化、定製化的需求越來越多,碰到這樣的情況,如何破局?

連線。 ”——深圳市廣闊天成科技有限公司CEO嚴思闊給出一個相對明確的答案:

“人臉識別領域經過多年的發展,無論是硬體、軟體還是應用場景都非常成熟,但是資源非常分散,需要通過一個獨立的人臉識別的中介軟體平臺作為橋樑,一方面連線硬體廠商的人臉識別裝置,做到一次對接,隨時呼叫;另一方面通過統一的API賦能應用服務商,提升對接效率,目前我們搭建的人臉識別智慧平臺已有超過10家硬體廠商和近30家應用服務商入駐,未來會接入更多的廠商。”

以中立身份出現的人臉識別中介軟體平臺,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A. 中立的身份,就避免出現“既是裁判、又是運動員”的情況出現,可以讓更多的廠商放下戒心,共同商討合作價值。

B. 統一連線、統一呼叫,可以縮短軟硬體的聯調時間,無論是對硬體廠商還是軟體服務商都是一種誘惑,因為,他們可以聚焦在自身的專業領域,不斷地打磨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而不需要在軟硬體整合方面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

C. 利好於B端客戶,客戶關注專案的交付時間和質量,這樣的平臺對提高專案的交付質量,縮短專案的交付時間,具有很強的促進作用。

當然,以中立身份出現的人臉識別中介軟體平臺同樣也面臨一定的風險,如軟硬體廠商是否願意入駐、未來發展趨勢、商業模式、盈利方式、技術架構等,需要進一步論證和探討。

結語

人臉識別技術經過近50年的發展,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客戶的需求也越來越豐富,圍繞人臉識別應用的B端客戶、硬體廠商、軟體服務商和關聯企業,其關係也越來越緊密。此時此刻,以中立身份出現的人臉識別智慧平臺是否可以整合人臉識別各個方向的資源,賦能百業,把人臉識別的商業化應用推向一個新的臺階。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文獻

1. 中國報告網 ,2018年中國生物識別市場分析報告-行業深度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

2. AMiner,2018人臉識別研究報告。

http://www.woshipm.com/ai/2706259.html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9829936/viewspace-2653606/,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