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時代,如何搞定資訊儲存這件麻煩事?

TP_funny發表於2014-09-25


我到現在也沒明白學生生涯裡“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真諦,我認為資訊儲存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兒,大抵曾經我不是個聽話的學生。電腦、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代替了書籍、報刊等以紙張為主的資訊儲存介質,並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擴散、習慣、替代,直至我們幾乎厭倦了紙質的資訊儲存方式,數字資訊病毒遠比《西遊記》、《三國演義》等“高質量”內容容易上癮的多。

數字時代的資訊傳播介質是多元化的,智慧手機、臺式電腦、筆記本、平板電腦、Kindle、學習機等,都成為了資訊傳播的介質,其傳播範圍要比紙質書籍更廣闊、更快,幾乎人手一臺電子裝置,擁有網路之後,都可以成為傳播工具。

數字資訊經過傳播以後,是需要進行儲存的,否則資訊就會像高潮後的電流一樣,迅速從大腦細胞流失。資訊的流動速度越來越快,你甚至記不清三天前是誰上了頭條,來來去去的數字資訊,讓你整天在資訊流當中疲於奔命,所以,把資訊像錢一樣存起來吧。
 
常見的資訊儲存工具

PC端的資訊儲存工具是非常多的,一種是導航類產品,雅虎1.0就是通過UGC模式,以網址導航的形式,將全世界各地的優秀網址進行儲存,以供其他使用者使用。不過,隨著網站的數量越來越多,網址導航的儲存功能有些雞肋,一是網址導航的容量有限,很難滿足每個使用者的需求,二是網址導航是需要使用者記憶或查詢的,搜尋引擎直接替代了網址導航的功能。

現有的搜尋引擎為了滿足使用者的網址收藏需求,也在首頁開通了個人模式,使用者可以直接在首頁設定自己的個人網址導航,將自己喜歡或常用的網址進行收藏,不再需要進行任何儲存。社交工具的收藏夾功能,也可以滿足使用者儲存網址的需求,而包括國內的幾款郵箱工具在內,也都推出了記事本工具,來供使用者儲存資訊。

網盤產品則在早期就推出了儲存功能,讓使用者能夠將影視、音樂、圖片等大型檔案可以儲存在網盤內,現有的網盤更多的是免費、容量擴大以及功能的完善。

每個瀏覽器上方都會有收藏夾工具,使用者可以選擇獎需要儲存的網址進行收藏,還可以進行資料夾分類,以便使用者能夠區分。

QQ、微博等社交網路產品,內部也包含有收藏選項,以供使用者在海量的資訊流當中將內容收藏。

某些網站站內的文章會有收藏功能,使用者可以對喜歡的文章進行收藏,前提是使用者得有該網站的個人ID。

移動端的儲存工具更加多元化,移動社交工具都有收藏選項,使用者可將資訊收藏,新增標籤等。另一種比較常見的是記事本工具,比如印象雲筆記,有道雲筆記等產品,使用者可將文字、圖片、網址、視訊、音訊等內容進行儲存。

除去APP外,手機瀏覽器也擁有資訊儲存功能,不過其形式還是以網址形式出現。
 
儲存無價

數字資訊獲取的價格比之紙質介質產品的價格要廉價的多,甚至可以說是免費的,新聞客戶端,閱讀器、搜尋引擎等,都可以成為使用者獲取資訊的工具,至少在使用上是免費的。肯定有人說,使用者想要獲取有高質量的資訊是天價的,但是,比如我想知道附近電影院的影片放映資訊,在傳統的資訊獲取手段中,可能需要親自到店才可以獲取到,使用者開車到店或者坐公交到店,獲取該條資訊都是需要成本的,現在不同,使用者僅需通過地圖查詢或者網路工具,就可以以近乎免費的成本獲取到該資訊。

在《黑天鵝》一書的第69頁這樣描述到:
第一個問題是,資訊的獲取是有代價的。
第二個問題是,資訊的儲存也是有代價的。
第三個問題是,資訊的處理和提取是有代價的。

按照以上的邏輯,儲存肯定是有代價的,這個價格是無法通過具體數值來衡量的,所以是無價的,你可以理解為免費,也可以理解為是天價,這個得具體到該資訊對於某個人的具體價值,資訊對每個人的價值也是不同的。“美國的葡萄5塊錢”一斤對你沒有任何儲存價值,但是對於某些商人而言,這是“瑰寶”。

數字時代的資訊流速越來越快,稍不注意,有價值的資訊就會隨著“過期的日報”而流失,對於每天像河流一樣漂浮而過的資訊來說,我認為過期的資訊同樣有不可忽視的價值,今天你不儲存資訊,明天有用的資訊就將你拋棄。
 
為何會是無市?

有道雲筆記、塗書筆記、收藏夾等網際網路和移動互聯網隨處可見的資訊儲存工具,看似對我們的各種資訊提供了幫助,但是真正的會有用嗎?有小用,無大用。

看似開放的網際網路平臺之間是相對獨立的,微信、微博、易信、新聞客戶端、移動視訊等各個產品之間所屬公司是不同的,僅是同家公司的產品,都很難讓資訊實現全部貫通,更何況是不同平臺之間的,要想他們能夠和睦相處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只能在微信、新聞客戶端、微博、網站等各個平臺上對資訊進行儲存。

多個平臺進行資訊儲存時間久了以後,我們會發現,微博、新聞客戶端、微信、收藏夾、瀏覽器等各個地方都會有自己儲存的資訊,當資訊積累到一定程度以後,已經分不清哪條資訊是哪條,哪些資訊是屬於誰的,甚至會出現重疊,要想在海量的資訊當中找出需要的資訊,無異於大海撈針,即使有標籤也無法找到,因為平臺多,根本分不清是儲存在哪個平臺上的。

記事本類產品會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同時還能PC端、移動端進行雲同步,不過從微博、新聞客戶端等產品中扣出有用的資訊,儲存到記事本類應用上,並不怎麼容易,這是記事本類應用的軟肋。

現有市場上的產品無法滿足使用者對數字時代資訊儲存的需求,我認為數字時代的資訊儲存首先是跨平臺的,PC端和移動端能夠實時同步使用,其次應該是跨越廠商的,即無論是社交工具還是網站等,都可以通過資訊儲存工具進行儲存,二者是結合的,而不是分離的,第三個是便於查詢,搜尋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即使使用者無法找到具體的資訊,但是可以通過搜尋功能順利查詢,可能是跨語音、跨視訊的,使用者儲存的介質是不一樣的,所以跨介質也很重要,搜尋必須解決這個問題才是搜尋。

在有限的約1000億個腦細胞中,要想順利提取處理和提取到有用的資訊,藉助工具幫助我們儲存是非常有必要的,丟棄常見的、能被數字記憶的資訊,保留無法通過數字記憶的資訊,對大腦進行減負非常有必要。現有市場上的產品,還需要多努力。
來自:鈦媒體
相關閱讀
評論(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