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 Redis 資料儲存原理,別隻會 set、get 了

ITPUB社群發表於2022-12-22

在上一篇透過原始碼編譯構建出可調式環境之後,想必你想更深入瞭解我的整體架構。當你熟悉我的整體架構和每個模組,遇到問題才能直擊本源,直搗黃龍,一笑破蒼穹。

我的核心模組如圖 1-10。

搞定 Redis 資料儲存原理,別隻會 set、get 了

圖 1-10

  • Client 客戶端,官方提供了 C 語言開發的客戶端,可以傳送命令,效能分析和測試等。
  • 網路層事件驅動模型,基於 I/O 多路複用,封裝了一個短小精悍的高效能 ae 庫,全稱是 a simple event-driven programming library
    • 在 ae 這個庫裡面,我透過 aeApiState 結構體對 epoll、select、kqueue、evport四種 I/O 多路複用的實現進行適配,讓上層呼叫方感知不到在不同作業系統實現 I/O 多路複用的差異。
    • Redis 中的事件可以分兩大類:一類是網路連線、讀、寫事件;另一類是時間事件,也就是特定時間觸發的事件,比如定時執行 rehash 操作。
  • 命令解析和執行層,負責執行客戶端的各種命令,比如 SET、DEL、GET等。
  • 記憶體分配和回收,為資料分配記憶體,提供不同的資料結構儲存資料。
  • 持久化層,提供了 RDB 記憶體快照檔案 和 AOF 兩種持久化策略,實現資料可靠性。
  • 高可用模組,提供了副本、哨兵、叢集實現高可用。
  • 監控與統計,提供了一些監控工具和效能分析工具,比如監控記憶體使用、基準測試、記憶體碎片、bigkey 統計、慢指令查詢等。

掌握了整體架構和模組後,接下來進入 src 原始碼目錄,使用如下指令執行 redis-server可執行程式啟動 Redis。

./redis-server ../redis.conf

每個被啟動的服務我都會抽象成一個 redisServer,原始碼定在server.hredisServer 結構體。

這個結構體包含了儲存鍵值對的資料庫例項、redis.conf 檔案路徑、命令列表、載入的 Modules、網路監聽、客戶端列表、RDB AOF 載入資訊、配置資訊、RDB 持久化、主從複製、客戶端快取、資料結構壓縮、pub/sub、Cluster、哨兵等一些列 Redis 例項執行的必要資訊。

結構體欄位很多,不再一一列舉,部分核心欄位如下。

truct redisServer {
    pid_t pid;  /* 主程式 pid. */
    pthread_t main_thread_id; /* 主執行緒 id */
    char *configfile;  /*redis.conf 檔案絕對路徑*/
    redisDb *db; /* 儲存鍵值對資料的 redisDb 例項 */
   int dbnum;  /* DB 個數 */
    dict *commands; /* 當前例項能處理的命令表,key 是命令名,value 是執行命令的入口 */
    aeEventLoop *el;/* 事件迴圈處理 */
    int sentinel_mode;  /* true 則表示作為哨兵例項啟動 */

   /* 網路相關 */
    int port;/* TCP 監聽埠 */
    list *clients; /* 連線當前例項的客戶端列表 */
    list *clients_to_close; /* 待關閉的客戶端列表 */

    client *current_client; /* 當前執行命令的客戶端*/
};

1.2.1 資料儲存原理

其中redisDb *db指標非常重要,它指向了一個長度為 dbnum(預設 16)的 redisDb 陣列,它是整個儲存的核心,我就是用這玩意來儲存鍵值對。

redisDb

redisDb 結構體定義如下。

typedef struct redisDb {
    dict *dict; 
    dict *expires; 
    dict *blocking_keys;
    dict *ready_keys;
    dict *watched_keys; 
    int id;          
    long long avg_ttl; 
    unsigned long expires_cursor;
    list *defrag_later; 
    clusterSlotToKeyMapping *slots_to_keys;
} redisDb;

dict 和 expires

  • dict 和 expires 是最重要的兩個屬性,底層資料結構是字典,分別用於儲存鍵值對資料和 key 的過期時間。
  • expires,底層資料結構是 dict 字典,儲存每個 key 的過期時間。

MySQL:“為什麼分開儲存?”

好問題,之所以分開儲存,是因為過期時間並不是每個 key 都會設定,它不是鍵值對的固有屬性,分開後雖然需要兩次查詢,但是能節省記憶體開銷。

blocking_keys 和 ready_keys

底層資料結構是 dict 字典,主要是用於實現 BLPOP 等阻塞命令。

當客戶端使用 BLPOP 命令阻塞等待取出列表元素的時候,我會把 key 寫到 blocking_keys 中,value 是被阻塞的客戶端。

當下一次收到 PUSH 命令執時,我會先檢查 blocking_keys 中是否存在阻塞等待的 key,如果存在就把 key 放到 ready_keys 中,在下一次 Redis 事件處理過程中,會遍歷 ready_keys 資料,並從 blocking_keys 中取出阻塞的客戶端響應。

watched_keys

用於實現 watch 命令,儲存 watch 命令的 key。

id

Redis 資料庫的唯一 ID,一個 Redis 服務支援多個資料庫,預設 16 個。

avg_ttl

用於統計平均過期時間。

expires_cursor

統計過期事件迴圈執行的次數。

defrag_later

儲存逐一進行碎片整理的 key 列表。

slots_to_keys

僅用於 Cluster 模式,當使用 Cluster 模式的時候,只能有一個資料庫 db 0。slots_to_keys 用於記錄 cluster 模式下,儲存 key 與雜湊槽對映關係的陣列。

dict

Redis 使用 dict 結構來儲存所有的鍵值對(key-value)資料,這是一個雜湊表,所以 key 查詢時間複雜度是 O(1) 。

所謂雜湊表,我們可以類比 Java 中的 HashMap,其實就是一個陣列,陣列的每個元素叫做雜湊桶。

dict 結構體原始碼在 dict.h 中定義。

struct dict {
    dictType *type;

    dictEntry **ht_table[2];
    unsigned long ht_used[2];

    long rehashidx;

    int16_t pauserehash;
    signed char ht_size_exp[2];
};

dict 的結構體裡,有 dictType *type**ht_table[2]long rehashidx 三個很重要的結構。

  • type 儲存了 hash 函式,key 和 value 的複製等函式;
  • ht_table[2],長度為 2 的陣列,預設使用 ht_table[0] 儲存鍵值對資料。我會使用 ht_table[1] 來配合實現漸進式 reahsh 操作。
  • rehashidx 是一個整數值,用於標記是否正在執行 rehash 操作,-1 表示沒有進行 rehash。如果正在執行 rehash,那麼其值表示當前 rehash 操作執行的 ht_table[1] 中的 dictEntry 陣列的索引。
  • pauserehash 表示 rehash 的狀態,大於 0 時表示 rehash 暫停了,小於 0 表示出錯了。
  • ht_used[2],長度為 2 的陣列,表示每個雜湊桶儲存了多少個 鍵值對實體(dictEntry),值越大,雜湊衝突的機率越高。
  • ht_size_exp[2],每個雜湊表的大小,也就是雜湊桶個數。

重點關注 ht_table 陣列,陣列每個位置叫做雜湊桶,就是這玩意儲存了所有鍵值對,每個雜湊桶的型別是 dictEntry。

MySQL:“Redis 支援那麼多的資料型別,雜湊桶咋儲存?”

他的玄機就在 dictEntry 中,每個 dict 有兩個 ht_table,用於儲存鍵值對資料和實現漸進式 rehash。

dictEntry 結構如下。

typedef struct dictEntry {
    void *key;
    union {
       // 指向實際 value 的指標
        void *val;
        uint64_t u64;
        int64_t s64;
        double d;
    } v;
    // 雜湊表衝突生成的連結串列
    struct dictEntry *next;
    void *metadata[];
} dictEntry;
  • *key 指向鍵值對的鍵的指標,指向一個 sds 物件,key 都是 string 型別。
  • v 是鍵值對的 value 值,是個 union(聯合體),當它的值是 uint64_t、int64_t 或 double 數字型別時,就不再需要額外的儲存,這有利於減少記憶體碎片。(為了節省記憶體操碎了心)當值為非數字型別,就是用 val 指標儲存。
  • *next指向另一個 dictEntry 結構, 多個 dictEntry 可以透過 next 指標串連成連結串列, 從這裡可以看出, ht_table 使用鏈地址法來處理鍵碰撞:當多個不同的鍵擁有相同的雜湊值時,雜湊表用一個連結串列將這些鍵連線起來。

雜湊桶並沒有儲存值本身,而是指向具體值的指標,從而實現了雜湊桶能存不同資料型別的需求

redisObject

dictEntry*val 指標指向的值實際上是一個 redisObject 結構體,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結構體。

我的 key 只能是字串型別,而 value 可以是 String、Lists、Set、Sorted Set、雜湊表等資料型別。

鍵值對的值都被包裝成 redisObject 物件, redisObjectserver.h 中定義。

typedef struct redisObject {
    unsigned type:4;
    unsigned encoding:4;
    unsigned lru:LRU_BITS;
    int refcount;
    void *ptr;
} robj;
  • type:記錄了物件的型別,string、set、hash 、Lis、Sorted Set 等,根據該型別來確定是哪種資料型別,使用什麼樣的 API 操作。
  • encoding:編碼方式,表示 ptr 指向的資料型別具體資料結構,即這個物件使用了什麼資料結構作為底層實現儲存資料。同一個物件使用不同編碼實現記憶體佔用存在明顯差異,內部編碼對記憶體最佳化非常重要。
  • lru:LRU_BITS:LRU 策略下物件最後一次被訪問的時間,如果是 LFU 策略,那麼低 8 位表示訪問頻率,高 16 位表示訪問時間。
  • refcount :表示引用計數,由於 C 語言並不具備記憶體回收功能,所以 Redis 在自己的物件系統中新增了這個屬性,當一個物件的引用計數為 0 時,則表示該物件已經不被任何物件引用,則可以進行垃圾回收了。
  • ptr 指標:指向物件的底層實現資料結構,指向值的指標

如圖 1-11 是由 redisDb、dict、dictEntry、redisObejct 關係圖:

搞定 Redis 資料儲存原理,別隻會 set、get 了

圖 1-11

注意,一開始的時候,我只使用 ht_table[0] 這個雜湊表讀寫資料,ht_table[1] 指向 NULL,當這個雜湊表容量不足,觸發擴容操作,這時候就會建立一個更大的雜湊表 ht_table[1]。

接著我會使用漸進式 rehash 的方式將 ht_table[0] 的資料遷移到 ht_table[1] 上,全部遷移完成後,再修改下指標,讓 ht_table[0] 指向擴容後的雜湊表,回收掉原來的雜湊表,ht_table[1] 再次指向 NULL。

課後思考

當客戶端傳送一個指令請求,Redis 服務端會發生什麼?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0024420/viewspace-2929048/,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