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L物件導向設計基礎》—第2章2.5節本章小結

非同步社群發表於2017-05-02

本節書摘來自非同步社群《UML物件導向設計基礎》一書中的第2章2.5節本章小結,作者【美】Meliir Page-Jones,更多章節內容可以訪問雲棲社群“非同步社群”公眾號檢視。

2.5 本章小結
UML物件導向設計基礎
在物件導向中有一種說法,即物件導向構件與電子積體電路有些類似。至少在軟體中有機會象現代電子工程師那樣構造系統:可以通過預製構件的連線實現有效的抽象。但為了實現這一點,首先必須標識正確的軟體抽象,然後以構造的方式進行聯接。

要想掌握“軟體積體電路”的技術,就必須廣泛而深入地研究物件導向。“物件導向”是一個術語,融合了從20世紀60年代到現在許多軟體研究者的思想。但並非所有人都贊成這個觀點。一些激進派認為物件導向是對過去的一個完全突破。而另一些反對派則持相反觀點:物件導向至多是“換湯不換藥”。

根據我的體會,物件導向既不是“換湯不換藥”,也不是對我們所瞭解的軟體的完全突破。而是朝著滿足開發日益複雜軟體的挑戰邁進了一步。

物件導向還解決了結構化技術存在的兩個問題。一個是過程和資料的分離以及需求分析模型和軟體設計模型的不匹配。另一個是所謂的資訊與實時系統開發方法的分離。我認為好的物件導向方法可以處理這兩類系統。

構造可靠、健壯的物件導向軟體需要建立各種斷言,如類的不變式,可被執行時的異常處理所監控。軟體維護得到改進不僅在於可重用性“減少了維護程式碼”,而且在於軟體建立在良好的抽象基礎之上。

儘管物件導向並不僅僅適用於圖形,它確實對建立圖形使用者介面十分有效。因此物件導向的抽象適合眾多使用者所希望的友好、自然的介面。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只有實施科學的管理,物件導向軟體的開發才可獲得成功。經理們應逐步引入物件導向技術,並認真地管理企業需求(如用軟體工程的方法)和結果(如可重用的結果)。

本文僅用於學習和交流目的,不代表非同步社群觀點。非商業轉載請註明作譯者、出處,並保留本文的原始連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