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管之星:ERP----技術篇(轉)

urinator發表於2007-08-04

企管之星:ERP----技術篇

http://www.e-works.net.cn/Articles/Category35/Article9253.htm


ERP在中國的推廣與應用已經歷了近20年風風雨雨的歷程。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已有約700家使用者在使用ERP管理自己的企業。作為一種先進的管理思想和工具,它已得到了人們的普遍承認,一些企業也很快獲得了應有的回報。雖然由於某些原因,一些企業的應用不盡人意,但是從主流上來說,ERP在中國的發展加速了我國企業管理現代化的程式,使得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只有實現管理資訊化、現代化,企業才有活力和競爭實力。

技術篇

巨集觀上不斷擴充
ERP最初是一種基於企業內部“供應鏈”的管理思想,是在MRP-Ⅱ的基礎上擴充套件了管理範圍,給出了新的結構。它的基本思想是將企業的業務流程看作是一個緊密聯接的供應鏈,將企業內部劃分成幾個相互協同作業的支援子系統,如財務、市場營銷、生產製造、質量控制、服務維護、工程技術等。
首先,在功能的深度方面,ERP增加了質量控制、運輸、分銷、售後服務與維護、市場開發、人事管理、實驗室/配方管理、專案管理、融資投資管理、獲利分析、經營風險管理等功能,並將這些功能都整合在企業的供應鏈中,原MRP-Ⅱ系統中對製造環節的管理只是ERP中的一個子系統,該子系統和其它功能子系統一起把企業所有的製造場所、營銷系統、財務系統緊密結合在一起,從而實現全球範圍內的多工廠、多地點的跨國經營運作。它還能幫助企業實現“多品種小批量生產”和“大批量生產”兩種情況或多種情況並存的混合型生產方式,滿足企業多角度經營的需求。它的財務系統也不斷地收到來自所有業務過程、分析系統和交叉功能子系統的觸發資訊,去監控整個業務過程,快速作出決策。在企業級的範圍內,它還提供了對質量、變化、客戶滿意度、效績等關鍵問題的實時分析,並具有一定的輔助決策能力。這樣,企業就超越了以物料需求為核心的生產經營管理範疇,能夠更有效地安排自己的產、供、銷和人、財、物,實現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戰略。
其次,在管理的廣度方面,ERP已打破了MRP-Ⅱ只侷限在傳統制造業的格局,並把它的觸角伸向各行各業,如金融業、高科技產業、通訊業、零售業等,從而大大擴充套件了行業應用範圍,並逐漸形成了針對不同行業的特殊的解決方案。因為,不論一個ERP軟體的功能多麼齊全,都無法覆蓋所有行業中的特殊需求。除了一些較為公共的需求,如採購、庫存、計劃、生產、質檢、人事、財務等以外,各行各業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例如在石油天然氣行業中,勘探與開採、土地使用與租賃、石油/天然氣在運輸途中其體積隨溫度、壓力等因素變化而改變的測量、換算以及損益值的計算等;在電力行業中,輸配電、系統切換後的現場處理、電錶的抄費計價等;在零售業中,補貨、變價、促銷等,所有這些都需要特殊的功能來解決和管理。為此,各大廠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以SAP公司為例,除了傳統的製造業解決方案外,它還與各個行業的應用專家一道開發並出了商業與零售業、金融業、郵電與通訊業、高科技產業、能源、公共事業、工程與建築業等共18個行業的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可滿足不同行業業務的特殊需求,為企業應用ERP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第三,從企業內部的供應鏈發展為全行業和跨行業的供應鏈。當面臨全球化的大市場競爭環境時,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可能在所有業務上成為佼佼者。如果全部業務都由企業自己來承擔,那麼它必然面對所有相關領域的競爭對手。只有聯合該行業中其它上下游企業,建立一條業務關係緊密、經濟利益相連的供應鏈以實現優勢互補,才能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競爭環境,共同增強市場競爭實力。因此,供應鏈的概念就由狹義的企業內部業務流程擴充套件為廣義的全行業及跨行業的供應鏈。這種供應鏈或是由獲取物料並加工成中介軟體或成品、再將其送到消費者手中的一些企業和部門的供應鏈所構成的網路,或是由市場、加工、組裝環節與流通環節建立一個相關業務間的動態企業聯盟,又稱虛擬公司,來進行跨地區、跨行業經營,以便更有效地向市場提供商品和服務來完成單個企業不能承擔的市場功能。這樣,ERP的管理範圍亦相應地由企業內部擴充到整個行業的原材料供應、生產加工、配送環節、流通環節以及最終消費者,建立一個環環相扣的供應鏈,使多個企業能在一個整體的ERP管理下實現協作經營和協調運作。

微觀上不斷深入 首先,在財務功能上,ERP已逐漸從“帳務”型管理向“理財”型管理髮展。企業要想使自己在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在求生存的同時尋求更大的發展,而在發展過程中又必須有足夠的資金來運作。目前,國內企業普遍存在生產經營資金不足、資金排程盲目性大的問題。如何提高資金的利用率,有計劃地排程生產經營資金,保持企業以收抵支及償還到期債務的能力,避免破產風險,使企業能夠長期、穩定地生存下去,有效地使用資金以實現利潤或企業價值的最大化已成為企業的當務之急。
首先,“理財”型的財務管理突破了以往只重視帳務管理的觀念,而將目光投向企業投資者的利益,即實現股東財富的最大化。企業要想取得長遠的發展,就必須在金融市場上以較低的成本和風險有效地進行籌資,並將企業的業務經營和管理過程直接同股東利益相關聯,使投資者的資本能夠實現高於其資本平均回報的增值。第二,這種財務管理能夠在日常的業務經營過程中合理安排好企業的資金結構和資金需求量,合理排程現有資金並加強資金控制,第三,這種財務管理可以加強成本的管理、控制與獲利能力的分析。第四,這種財務管理可實現對企業經營運作過程中的資金管理,即對企業在採購、銷售等供應鏈業務過程中及貸款、證券操作等財務業務中所產生的、或可能產生的資金流動進行預測和監控,及時、經濟地籌集資金或合理安排資金投向,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第五,這種財務管理還可實現市場風險管理,主要有匯率風險和利率風險管理兩大功能。在當前國際金融市場頻繁動盪的情況下,這對於企業、尤其是那些外向行企業更具有現實意義。
其次,企業面臨一個越來越動態化的市場競爭環境和全球一體化的經濟環境,產品生命週期越來越短,來源於企業外部和內部大量業務的資訊資料越來越多,因此企業管理必須將戰略計劃同企業計劃相連線,並進行有效的模擬自動處理。這就要求系統能提供各種資訊以支援企業組織中的運營、管理及決策功能,其目的是為了滿足管理人員的需要,運用公司中各部門、各地區的整合資訊以及決策層的知識和智慧,為公司的發展、經營等作出及時而準確的決策,提高生產和工作效率,使公司獲得最大化利潤。為此,企業管理的重點逐漸從業務層次的管理轉向側重於戰略決策型的管理。以SAP的企業管理駕駛艙為例,它可使企業在進行集體化經營過程中面向高層次、戰略性、大範圍的決策管理實現集團決策支援,並允許企業對複雜的動態環境進行控制,使企業的資訊流更加暢通,而決策者則可將其注意力集中到影響公司業務的關鍵要點上,最終將行動轉化為利潤。
最後,ERP將從面向事務處理的管理模式向面向智慧、優化管理模式的方向發展,具體包括供應鏈優化管理、成本優化管理、資本優化管理、客戶關係和股東關係優化管理、投資的增值和優化管理、人員裝置及資源優化管理等等。它可使管理人員按照設定的目標去尋找並迅速執行一種最佳的方案,這樣就可緊緊跟蹤、甚至超前於市場的需求變化,開發出市場最需要的產品,並以最正確的方式、在最恰當的時間和場所、以最好的裝置、由最合適的人員來進行生產,然後以最暢通的渠道將產品提交到市場,儘快完成資本迴圈,以實現社會資源在企業間、部門間的優化配置及充分利用。
先進的IT技術也為這種行業供應鏈的管理提供了技術支援手段,如網路技術、Internet/Intranet技術、EDI技術、條碼技術、電子商務技術、資料倉儲技術、遠端通訊技術等,使得供應鏈或虛擬企業聯盟中的各企業在業務往來和資料傳遞方面實現電子化。在管理技術上,ERP也為企業提供了從內部到外部各環節的管理工具。這樣,ERP將為企業提供更多更好的功能,來幫助企業實現管理資訊化和現代化,增強其市場競爭力和綜合實力。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942439/viewspace-20241/,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