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轉載自36kr
編者按:前幾天看到這篇很有趣的文章,寫得很長。大致是從小孩子未來學什麼有前途說開去,聊到還是做程式設計師最有前途。期間說到矽谷的工作環境,工作態度等。文章表示也許程式設計師之熱是一種泡沫,但有的吃總比餓死街頭要體面得多。不由讓我這種程式碼苦手的宅男亞歷山大。BTW,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Sarah Lacy,一位很了不起的科技部落格作者。
幾個月前,我在孟菲斯進行了一場演講。期間有人問:哪座城市更能激發孩子們的創業激情。我毫不猶豫得回答:“學習好英語和數學吧,掌握程式設計技能,打好App製作基礎,在任何公立學校都能成才。”我的弟弟對此不以為然,他在矽谷摸爬滾打多年,是名老資格程式工程師,“程式設計師雖然吃香,但現在都轉移到國外去了。”
此時,腦海中浮現出幾年前經濟大衰退的景象。當時,各大商學院校刊,財經雜誌封面無不在警告大家,不僅製造工廠紛紛流向海外,許多高技術含量的腦力工作也逐漸遠離矽谷,投入東歐、印度以及其他新興國家的懷抱。末了,不由傷感起來:那些緊跟潮流,學習程式開發的85後,待到畢業,很有可能找不到工作。就像底特律的工廠勞動者,他們將淹沒在印度、中國每年成千上萬的IT人海中。
這種觀點很荒謬,但當時大部分人都信以為真。幾年後,程式設計師依然炙手可熱。哪怕加尼福尼亞失業率高達12%,但深居矽谷的程式設計師還是活得相當滋潤。
你可以藉助Y-Combinator的扶持;從上百個天使投資人、VC身上獲得資金,甚至只要你有一張信用卡,單憑一己之力,便能通過開發網路、手機應用,從中獲利。以Google、Facebook、Zynga、Groupon為首,成千上百家創業公司都在為程式設計師短缺而苦惱,每個創業者都述說同樣的苦水:招人真難!
Tech Crunch近期製作了一個錄影專題TC Cribs,介紹創業公司千奇百怪的工作環境。像DropBox、Airbnb等許多創業公司,靈感四射的辦公室讓人痴迷。大家都爭著參加Cribs,盡情向別人展示:在這裡工作很開心!
近日,我邀請Dustin Moskovitz(Facebook和Asana的聯合創始人,是地球上最年輕的百萬富翁)擔當新活動San Francisco Disrupt的評委。聊到此事,他半開玩笑得說:反正現在很難召集到完美的團隊,創業者們不如找個靠譜的公司上班吧。我覺得他一定是在開玩笑,不過他說,只要誰能來他的公司,就立刻獎勵1萬美元。
我曾經在財經類雜誌工作過一段時間,寫過“軟體行業流向海外”這樣消極的報導,對那些看了這些評論而最終沒有選擇學習程式設計的人,我只能說抱歉。當然,人不能依靠媒體來決定自己的職業生涯。不能CNBC說什麼,就投資什麼。傳媒總是不動聲色的帶你繞出金礦。
伴隨全球化的思/潮,產生了軟體業轉戰海外的論調,這本身就是一個謊言。還有一個謊言:美國已經成為世界工廠的大腦,新興市場進行低附加值的簡單勞作,而美國從事高附加值的工作。琢磨琢磨就會發現,兩鍾論調實在南轅北轍。怎麼看都不可能成立。簡直如同當年鼓吹人種差別一樣無知。
倒是Marc Andreessen最近給華爾街日報撰寫專欄文章,說得十分到位:軟體正在鯨吞整個世界。2000年初,企業將軟體開發外包給海外,許多人覺得這是一場零合博弈。但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來臨,軟體需求幾何增長。並不只有Pandora、Zynga、Amazon致力於把音樂、遊戲、書本這些架上貨品轉變成單純的軟體,這也不只表現在社交網路的全面爆發上。網際網路讓許多已被人遺忘的傳統細分行業重喚青春,我們很容易想到Aiirbnb、Uber、Groupon、GetTaxi等名字。類似的行業還有許多,Andreessen和他的合夥人相信,保健醫療和教育在未來機會很大,Accel也將教育視為戰略關鍵。
軟體業本身在急劇擴張,而在其他行業裡也開始扮演關鍵角色,想想吧,將來,會有20億人同時線上,10年後的智慧手機將達到50億臺,這會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多麼深遠的影響。哪怕是現在,在家裡拿著手機已經超過蹲馬桶的人。通過手機操作網路銀行,接受教育,瀏覽新聞,人們開始享受更便捷的服務。
現在的高科技企業,與哀嘆軟體業移向海外的那一代相比,受眾早已延伸到方方面面,在某方面處於領先、支配的公司(例如社交媒體)有可能在未來成長為巨頭。這又和.com時代不同,從中能夠產生巨大收益。
並不只有矽谷收益於軟體業擴張,看看中國的創業者們是如何艱難得開發視訊遊戲。或者問問我們,要僱用一名中文的網路寫手有多難。現在,美國這邊只要釋出一款全新的網際網路產品,不出幾天,德國版、俄羅斯版、印度版、中國版等也會相繼出現。這些開發量對矽谷來說也許不算什麼,但對於新興國家來說,已經相當龐大了。更重要的是,這些工作完全可以本土化,不再是由大型跨國企業簡單地外包出來。從長遠看,這對打破貧困的惡性迴圈意義深遠。依靠大公司外包是沒有未來的。
那麼,這些工作是否穩定呢?答案當然是不,無論矽谷還是海外。創業的歸宿顯而易見,要麼IPO功成名就,要麼就此消失。其本身便充滿了未知。對此應有所覺悟。但是,之前提到的遊戲、網路寫手在若干年後極有可能面臨裁員。矽谷較這些剛剛建立創業生態系統的新興市場其風險會小許多。
最近,一些評論家丟擲“就業泡沫”的觀點。我們也許不在經濟泡沫、心理泡沫中,但很有可能處於“就業泡沫”中,因為創辦一家公司實在太容易了,在矽谷,如果能上市凱旋,回報相當驚人,甚至是前無古人。(正因為這樣,不太可能出現經濟泡沫)
假設你現在身處所謂的“就業泡沫”中,如果要和現在待業在家的幾萬人交換位置,如何?你一定不會答應。“就業泡沫”有利可圖,這不單純是第一世界的問題,而是那個國家正好有一批高學歷的人,在一個幸運的時間,進入了一個幸運的行業。美國的巨集觀經濟就需要面對的這個問題。這麼說不知道會不會被底特律的工人胖揍一頓呢。
如果真的很擔心,大可未雨綢繆一番。但如果你是程式設計師,真應該謝天謝地。在這個殘酷的世界裡,有的吃總比被人吃要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