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秦娥·婁山關》————毛澤東

FLy_鵬程萬里發表於2018-05-25

《憶秦娥·婁山關》————毛澤東

西風烈,
長空燕叫霜晨月。
霜晨月,

馬蹄聲碎,

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
蒼山如海,
殘陽如血。

【譯文】

西風正壯烈地吹送, 
大雁鳴霜、曉月當空。 
曉月當空啊, 
嗒嗒的馬蹄令人心碎, 
軍號聲聲沉鬱低迴。 

群山起伏長路漫漫恰似黑鐵, 
如今讓我們重振旗鼓向前。 
重振旗鼓向前啊, 
茫茫青山如大海, 
夕陽光華赤如血。


【參考賞析】

這首詞慷慨悲烈、雄沉壯闊,從內到外描寫了紅軍風蕭蕭兮易水般的鐵血長征中征戰婁山關的這一節情景。

1934年10月,由於王明傾機會主義路線的錯誤領導,黨中央和紅軍被迫撤離中央根據地,開始了漫長的二萬五千長征。此詩所寫的就是當年226日紅軍先銳重佔婁山關後,毛主席及中央領導機關跟進途中經過婁山關時的情景。按前面所引毛主席所解釋的情況:詞是後來追寫的毛主席追憶了當時的風物及心情。

此詞上半闋,一開始三個字“西風烈,悲聲慷慨高亢,英雄落寞之情劃破寒空,直上雲天。其中尤其這個字,讓人讀來不禁淚雨磅沱,猶如置身凜冽的西風之中聳然動容,平添悲壯。

接著第二句,悽婉悠長的景緻出現了,音律前(第一句)急後(第二句)慢,在鮮明的對比中產生迴腸蕩氣之感。長空浩大無涯,大雁哀涼清幽,“霜晨月雖讀上去是三字一頓,但這個畫面可以剖成三個字組成的意境,一幅曉月寒霜圖,而在圖中美麗的大雁也為這美麗感動得如歌如了。就在這霜、晨、月(有意分開,讓我們細細品一品這三個字本身的美)中,在肅殺的西風及大雁的悽聲中,在聲、色、音的交融中,人物出場了。

第四、五句,嗒嗒的馬蹄與嗚咽的軍號聲遠近唱和,起伏迭蕩,在山間迴環向前。前面三行已層層鋪開了這樣一個悲烈的風景,就在這霜華滿地,殘月當空的風景中,紅軍的長征壯懷激烈猶如易水之寒。詩人僅用馬蹄”“喇叭代表紅軍,又用形容心境,用字凝鍊、準確、優美,情景相得益彰。整個上半闋一氣讀到此處不由得立馬想到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在斷鴻聲裡,憂愁風雨中:倩何人,換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稼軒這幾行千古絕唱在毛澤東的這首詩尤其上半闋得到了完美的應和,可堪英雄蒼涼之氣難分伯仲。

而且毛主席自己的話也說明當時這種一代英雄蒼涼之心境:萬里長征,千迴百折,順利少於困難不知多少倍,心情是沉鬱的。過了岷山,豁然開朗,轉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以下諸篇(指本篇以下《十六令三首》、《七律·》、《念奴嬌·》、《清平樂·六盤》等七首詩),反映了這一種心情。

下半闋上來起始二句,一破上片的淒厲悲壯,豪氣再升,一筆宕開,並不寫攻佔婁山關激烈的戰鬥,而是指明即便關山漫漫,長路艱險,但已定下從頭做起。因當時確立毛主席為最高軍事統帥的遵義會議已經於1月召開,在這次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結束了王明的錯誤路線,選舉了毛主席為政治局常,並確立了他和周恩來、王稼祥組成的三人軍事指揮小組,實際上確定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袖地位。正是在這樣的當口,詩人毛澤在上半闋正視了紅軍的現實處境,但在下半闋激抒自己一腔英雄豪氣以及對獲勝的信心。所以這二句雖表面寫實,卻的確有象徵意義,詩人感到即便過去遭過一些失敗,但可以從頭從頭越這三個字凝結了多少內心的奮發突破之情。真如鐵這個字用得極妙,讓人有超現實之感。

最後二行讓人有一種彷彿親眼見到詩人佇立於婁山關之巔,遙望萬里祖國壯麗江山之英姿。他看見了如海的青山,如血的夕陽,畫卷之美正符合蒼涼沉雄的大寫之境界,而這種大寫意之境界正是漢風眾美之中一類。李白《憶秦》有西風殘照,漢家陵近人王國在《人間詞》中評曰:寥寥八字,遂關千年登臨口。而毛主席這最後二行博大蒼茫之氣與李白有同氣相呼應之感,同時毛主席這二行還更多一些英雄之氣與壯麗之氣。

另外,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這兩句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極為廣泛。當我們在生活與工作中遇到挫折或困難時,我們情不自禁或下意識地說出這兩句詩,以此來表達我們心中強烈的感受,以及我們將暗自下定決心,樹立必勝之決心,克服萬重困難,以致於最後獲得成功。它對於昇華我們的精神起到了某種神奇般的效應,有某種神祕的符語般的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