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盜版漫畫網站的罪與罰

naojiti發表於2019-01-15

一家提供盜版資源的網站,私下卻偷偷利用訪問者的電腦免費挖礦,想來再怎麼口誅筆伐也不為過。

幸好,這個讓日本政府也束手無策的網站《漫畫村》,被谷歌直接出手搜尋作品清單下架,運營者不得不主動把網站關停。

儘管《漫畫村》臭名昭著,但在關停以前,它可是日本最大的盜版漫畫網站,月活躍使用者高達1億人,甚至超過了livedoor。

雖然網站關停讓風波告一段落,但值得繼續思考的是:智慧財產權保護這件事,日本一度就是那池邊花雲中月,是廣大同行們羨慕和追趕的目標。怎麼其他國家的漫迷都磕起了正版漫畫,日本漫畫界卻讓一個盜版網站做大做強呢?

日本盜版漫畫網站的罪與罰

水深火熱的11區人民,以及網上衝浪焦慮

故事恐怕還要從正版數字閱讀平臺的缺位說起。

隨著網路和智慧手機的普及,紙質書的出版越來越不給力,很多日本網友也是表示“現在願意買實體書的人也是越來越少了”。

日本全國出版協會做過統計,2016 年日本漫畫銷量為 1947 億,較上年減少 7.4%;漫畫雜誌銷量為 1016 億,降幅達到 12.9%。反觀電子漫畫,則增長了27.1%,用手機閱覽漫畫的使用者增加了 51%。2017年,日本單行本電子漫畫書的銷售額首次超過了紙質版。

日本盜版漫畫網站的罪與罰

然而,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日本居然沒有一個可以合法、方便、一次閱讀所有正版作品的網站!

日本漫迷如果想要網上衝浪,只能在漫畫社集自己或合作的線上閱讀平臺,比如集英社的“少年JUMP+”、講談社的“Mangazine Pocket”、小學館的“MangaONE”等,閱讀已經在紙質漫畫裡出版過的“電子版”。

比如2011年就正式完結、以紙質書形式出版的少女漫畫《 Six Half 》,在2016年才被電子化重新上架,當年那批讀者的頭髮都快不茂密了吧。

日本盜版漫畫網站的罪與罰

如果想看點新書呢,不好意思,要麼是去《漫畫村》這樣品類比較全的盜版網站觀看,順便體驗一下當免費礦工的“樂趣”;

要麼,就只能依靠搬運工組織用愛發電。更新速度快是快,不過一旦團隊出事或者棄坑,讀者就又回到了“無糧可磕”的境地。

日本盜版漫畫網站的罪與罰

紙質漫畫式微,又沒有足夠龐大、豐富的正版數字閱讀平臺“續命”,除了給盜版網站留下生存空間之外,對漫畫產業帶來的衝擊也很巨大。

許多漫畫雜誌社,不得不面臨停刊的命運,而原本與出版社合作的漫畫家,僅僅依靠在刊物上連載作品也已經很難生活,有時不得不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為刊物進行宣傳,但也收效甚微。

發達的日本漫畫產業,為什麼電子化這麼慢?

並不是沒有人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

三大漫畫社集都紛紛開始行動。小學館上線了電子漫畫雜誌《 Moble Flower 》一期 200 日元(每期 200 頁),連載的都是不曾出現在紙質漫畫雜誌上的新作品。集英社也與電子平臺合作舉辦手機漫畫新人獎項,以此挖掘新人。

市面上也出現了Line webtoon、BookLive!、eBookJapan這樣的漫畫平臺,並且提供免費試讀的叫賣手段。

儘管爭奪使用者的漫畫APP層出不窮,但讀者的真實需求顯然並不止於此。

除了可以線上閱讀最新的內容,一次就能夠看到所有出版社的作品,免去反覆查詢的過程,恐怕才是讀者願意長時間停留在網站的終極訴求。

盜版網站《漫畫圖書館Z》創始人赤松健甚至表示,這樣的(盜版)綜合平臺,“即使我不做,Amazon 和 Apple 也會做。到那時,日本漫畫文化就會由外國的價值觀來評選了”。做盜版做出愛國情懷,也是非常666了。

日本盜版漫畫網站的罪與罰

那麼,為什麼盜版網站能做到的服務,卻沒有一個正規機構願意扛起責任,成為漫畫界的Netflix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明白日本漫畫產業是以什麼邏輯、何種方式來實現電子化的。

日本漫畫(包括線上和線下)70%的銷量是被幾大巨頭壟斷的,出版社都是“全能選手”,策劃、編輯、創作、出版、發行一手抓,什麼資源都給自家“親兒子”多好,肥水不流外人田,自然沒有整合的動力。

另外,日本漫畫市場是由作者主導的,頭部漫畫像集英社的《ONE PIECE》、講談社的《進擊的巨人》,足夠發行機構賺的盆滿缽滿。

而大社對於新人來說也更有吸引力。《食糧人類Starving Anonymous-》在談社旗下電子漫畫雜誌《eYoung Mangazine》上剛一上線,就獲得了50萬的下載,紙質版第一卷突破了20萬冊,宣傳效果不是一般第三方平臺能媲美的。

這種“作家育成一體化”的市場格局,使得小平臺也拿不出什麼有吸引力的利益分配方案,很難吸引到優質的投稿,自然就沒有整合的能量了。

另一個阻礙“大一統”平臺出現的,是漫畫本身所面臨的技術壁壘。

除了提供最新連載服務,平臺還需要進行內容監督、過濾,並提供自動翻譯、線上支付等附加功能。問題就來了,靠人工翻譯效率極低而且成本過高,那麼靠機翻呢?呵呵,以目前AI的水平,基本看不懂漫畫。

不同於影視畫面或歌詞對白,漫畫中有太多資訊是在畫面和文字之外的,要讀懂需要高超的“腦補”技能。如果畫風還像《蜘蛛俠平行宇宙》一樣無厘頭切換,那機器就徹底懵了。

讀不懂梗,看不懂圖,機器翻譯這條路行不通,想要走出亞洲、走向世界只能是一個美好願望。

日本盜版漫畫網站的罪與罰

總體而言,嚴絲合縫的日本漫畫產業,想要跳出傳統模式,迎來新的爆發曲線,意味著高企的行業壁壘和技術難題,全新的商業模式尚不清晰,想要創造一個Netflix那樣的通用數字平臺,確實有點難度。無怪乎讀者們會飲鴆止渴,投入盜版網站的懷抱了。

似乎“看起來很美”的中國特色??

說到這裡,似乎有必要插播討論一下,中國漫畫是如何實現電子化進擊的。

當日本漫畫在電子化的多樣性中掙扎的時候,中國的正版漫畫平臺卻出奇的繁榮。

騰訊動漫、網易動漫、愛奇藝、快看漫畫、有妖氣等等億級和千萬級使用者的平臺就有十幾家,並且都搭配了非常豐富的國內外正版漫畫資源。不僅作品井噴,會員付費勢頭良好,海外推行計劃也是鋪天蓋地。

過去很多年,中國漫畫都是個忙著各種補課的學弟。現在是風水輪流轉,要顛倒過來了嗎?

關於中國正版電子漫畫平臺的孵化,有很多特殊的水土條件。

比如中國漫畫的奔跑期,剛好遇上了網際網路的成熟期,無論是早期“羊毛出在豬身上”的免費模式,還是付費牆的風靡,網際網路企業對電子漫畫的興起,以及摸索出良性迴圈的線上商業模式,甚至作品的全球化,可謂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日本盜版漫畫網站的罪與罰

資本的“二次元”情結,也讓漫畫工作室從青黃不接變得到處開花。大部分工作室或自由創作者,為了降低製作風險,都不介意與多平臺進行合作,走分成模式。

一部分獨家作品,有時會拿到60%的平臺收入分成和其他現金獎勵。另一部分作品則秉承著“有棗沒棗打三竿”“螞蚱腿也是肉”的原則,上架平臺越多越好,最不濟還能博個知名度和資料量。

技術的快速補位,比如線上移動支付,也是中國電子漫畫興起的基石。

不過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儘管中國電子漫畫已經找到了“脫貧致富”的手段,但也有不少隱憂值得還在數字化道路上摸索的他國同行們參考。

比如由資本和資料推動的漫畫電子化,使得漫畫作品的產出質量和數量並不成正比,內容上低齡化、少女化的傾向嚴重;

IP衍生開發模式的“唯資料論”,也讓很多漫畫工作室動起了刷資料的歪腦筋。一部名不見經傳的快餐作品,動輒全網數十上百億的閱讀量,恐怕只有“傻多速”的投資人會相信。作者本位的日本漫畫,或許還能將“初心”保持的久一點。

技術端,除了利用AI實現內容風控,關於漫畫翻譯,中國線上平臺也並沒有什麼有說服力的解決方案,主要還是依賴於專業譯員進行人工翻譯,一位譯員一天能更新30-50部漫畫的新章節,供給量顯然不夠。

為了降低翻譯難度,有的平臺會在內容策劃和生產時,就提前進行調整,改變銜接片段或故事節奏,這固然會讓翻譯工作變得更容易,但“戴著鐐銬跳舞”的作品要麼是實力牛逼上天才能做好;要麼就一團匠氣,崩的猶如山體滑坡。

日本盜版漫畫網站的罪與罰

人見人愛的線上漫畫平臺,究竟有多遠?

不難發現,正版線上漫畫平臺想要做好,所受到的限制實在是方方面面的。

市場需求要有足夠的能量撼動原本的利益體系,尤其是要給日本漫畫成熟的產業叢集“鬆鬆土”,難度不亞於愚公移山。

不過,線上整合要從被動變為主動,也並非不可能。畢竟時代已經開始改變,再不主動跳出一池“溫水”,怕是要熟過頭了。

而能讓漫畫更快進入全球網路世界的技術路徑,影像識別、語義理解等達到很高的水平才能實現,目前看來還遙遙無期,誰都沒有找到道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大家都還有機會不是嘛(^_-)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558488/,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