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經歷就是最好的簡歷

edithfang發表於2014-08-18
IT界有個笑話:你如何稱呼那些給Linux核心寫了六個補丁的程式設計師?答案是:被僱傭的人。

你明白了嗎?就讓 Linux Fundation 的同事 Greg Kroah-Hartman 來解釋吧:“這個笑話意思是業餘開發者是不會開發超過5個核心補丁的,因為當你開發了5個補丁之後,往往就會得到一個工作邀請。其實這個並不是笑話,因為這樣的事情見得太多了。”



這個可能是那些在開源專案和開源社群參與度很高的職業者的一個側面:對於所有醉心於開源專案的合作者來說,興趣是最關鍵的一個因素。開發者能將對於開源專案的無償工作變成獲得工作的有力工具,這也是很難得的。

Bikas Saha 是在 Hortonworks 的一個技術人員,他同時活躍於 Apache 軟體基金會,而 Apache 基金會有包括Hadoop(一個分散式系統架構)和其他開源平臺等專案。Saha認為,他在Apache的工作是他“最有價值的公開簡歷”。他表示,他在開源社群所寫的程式碼和他所獲得的聲譽和他用在招聘平臺上的簡歷同樣重要。

“你的工作任何人都可以看得見,”他說,“人們清楚看到你做了些什麼,還有你工作的質量如何。”

Saha並沒有說到這種公開的簡歷應該取代傳統的簡歷。同樣也沒有缺乏開源經驗的人會說擁有開源經驗的人的壞話。Saha是在2011年離開 Microsoft 加入 Hortonworks 後才參與 Apache 的開源工作的。在開源專案上的巨大貢獻能夠很好地為你的職業生涯加分,雖然你可能在當時並不是在尋求一份工作,但其實那是你找一份工作的最佳時機。

Kroah-Hartman 是一名招聘人員,他幫助IBM和Novell(一家在2004年收購了SUSE的公司)招聘擁有Linux核心技術的人才。他告訴我們:在面試的時候,應聘人員在開源工作中的貢獻總會給招聘者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它(在開源工作中的貢獻)表明一個人能夠參與到一個開發團隊中,並且擁有優秀的溝通能力和技術能力。”Kroah-Hartman說,“很多我招聘的人甚至連一份正式的簡歷都沒有,我們只是知道他們在開源工作中的經歷,但是這些卻很好說明他們的技術水平。”

Saha說Apache的精英管理模式很適合“公開簡歷”這種概念。(公開簡歷)和傳統的簡歷不同,我們很難去粉飾我們過去的經歷和成就,因為這些工作是任何人都可以看到和使用的。在Apache裡面,卓越的貢獻者能夠贏得他們同伴的尊重,例如,他們會被推舉為“專案主持者”,從而能夠在Apache的專案中擁有更大的影響力。



要成為一名“專案主持者”是沒有捷徑的,你不僅僅需要提交一些補丁,而且還需要參與開發專案和幫助使用者解決問題,此外還要完成文件工作和跟蹤專案的程式,並展現出你對於這項工作長期的興趣。Apache 網站如是說。

Saha認為,這種同事間推舉的機制,還有對開源工作的貢獻是公開簡歷的基礎,而且這些比你在面對面的面試中說的任何東西有更大的影響力。

“有時候,(對於招聘者來說)與其花三四個小時面試一個人,不如瞭解一下他在開源社群中的經歷。”Saha說,“通過開源社群的社交網路瞭解一下應聘者在開源中的背景,使你更容易知道這個人是否值得你聘用。”

“社交網路”指的是遍佈於開源專案中線上社群,尤其指像Hadoop或者Linux kernel這些知名度高的社群。Kroah-Hartman指出,對於招聘者來說,他們很容易能夠分辨出一個人是否活躍於Linux kernel:你只需要看看再Linux kernel上的郵件列表和原始碼樹(source tree),因為上面有很多參與這些工作的人的名字和他們的郵件地址。

“公開簡歷”有另外一種組成部分。Kroah-Hartman告訴我們,對於一個Linux開發者來說,最有效的找工作方法之一是告訴他們的同事他們想找一份工作。“讓其他開發者知道你在找一份和現在不一樣的工作,”他說,“每週都會有公司來找我,問我是否知道一些擁有N年核心經驗而且在找工作的開發者。”

而Saha則表示,社交網路和個人聲譽是非常有用的,因為Hadoop和與它相關的大資料和分散式計算技術都是相對年輕的。“它(Hadoop)實際上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工程平臺,”,Saha說,“找一個能夠一來到立即可以進入工作的人是很不容易的。這些工作不僅僅是因為程式設計的複雜度,還涉及到思考的方式。很多人都很擅長便攜軟體,但是他們往往仍未對分散式軟體有充足的理解,也沒有相關的經驗。”

雖然Saha說對於僱傭者來說,僱傭狀況已經在近幾年裡有所提升,但是對於那些在Hadoop生態圈中擁有出色技術的人來說,現在依然是應聘者主導著求職市場。

最後,Kroah-Hartman補充:“如果你參與到開源專案的開發工作中,將來總會有公司找上門來招聘你。”
來自:CSDN
相關閱讀
評論(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