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TSM這攤事兒裡,我們有兩種手段來管理IT小哥們忙活的那些維護工作,一種叫工單(Ticket),另一種則是任務單(Task)。這哥倆到底有啥不同,又怎麼互相幫襯著呢?
工單嘛,基本上是從客戶或者使用者那邊來的,他們用這個來告訴咱們需要啥服務啊,遇到了啥故障啊,或者得解決個啥難題。就像是客戶和咱IT服務團隊之間的傳聲筒,專門對付那些外面來的活兒。
工單在系統裡頭跑的是個定製化的流程,從出生(建立)到嫁出去(關閉),每一步都能按咱們的服務型別和自家需求來設定。它就像本故事書,從發現問題到怎麼把它擺平的整個過程都記錄得清清楚楚,還包括中間的各種對話、操作和狀態變化,想回頭查啥都方便。
至於任務單,它更關心的是咱們內部怎麼分工合作,把工單裡頭具體要乾的活兒拆解得仔仔細細。任務單大多是從工單裡蹦出來的,每一個都是工單裡一小塊任務的詳細規劃。跟工單比起來,任務單可能步驟更多,規矩也更死板,比如啥檢查點啊、審批啊,一樣不落。而且,每個任務單都有指定的接盤俠——哦不對,是責任人,透過多個任務單聯動,能拉上不同部門或者好幾個人一起搞事情,每項任務獨立又協同,共同為完成那個大工單努力。
說到他倆的關聯,任務單就像是工單的小弟,為了達成工單的大目標而生。一個工單下面可以掛好幾個任務單,每個都對應著工單裡的一部分活兒。在系統裡,工單一動,相關的任務單就跟著啟動,任務單幹得咋樣,最後也會反饋給工單,讓工單的狀態隨時保持新鮮,這樣整個服務流程就順暢多了。
要是工單多到數不過來,分類就顯得尤為重要。把性質接近的工單歸成一類,交給處理這種事特別溜的工程師,用專業的手法來整,效率自然就上去了。根據IT服務的那些套路和實戰經驗,常見的工單分類原則大概有這些:
- 請求類 :就是那種常見的小要求,比如提個意見或者投訴啥的。
- 故障類 :直接關乎業務系統出岔子,能讓人停工的那種。
- 事件類 :通常和監控報警有關,需要人工介入處理的。
- 問題類 :挺嚴重或者老出現的問題,得挖根治本。
- 變更類 :改改裝置啊,調調設定啊,這些影響生產環境的操作。
- 釋出類 :新東西上線,比如軟體更新或硬體部署,得經過嚴格管理。
- 安全類(特殊) :處理安全緊急事件,要快速響應,專人專辦。
- 需求類(額外) :業務有新想法,產品經理和需求分析的小夥伴們負責搞定。
這麼一分,事情就清晰多了,處理起來也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