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沒關係,但一定要是“成功的”失敗(轉)

paulyibinyi發表於2008-08-13

新來的同事開始承擔了團隊一定的管理擔子,寫了部落格“成長的痛苦”。很理解她的心情,因為我自己在帶領博文武漢團隊第三年的時候,經常說的一句話是:這3年我遇到的工作困難,超過了之前15年工作的總和。不獨當一面,不知道帶團隊的艱辛和不易,不尋求突破,看不到自己的侷限和弱點.......

來了半年多的同事已經承擔了團隊一定的管理職責,意識到必須少空想,多Do something。我也經歷了這樣的過程,好多事情想來想去,不如把大脈絡想清楚後立刻著手行動,期間也需要做靈活的調整。但始終不動手,就始終只有空想,人就這麼空等著老了.......

年輕朋友創業,提到自己做人做事,遇到很多急火攻心的事情,為此身心不寧。試問哪個有成就的企業家不曾經歷過比這更嚴重的水深火熱,還有人頂不住壓力而自殺身亡........

所有的那些挫折感,甚至挫敗感,我相信幾乎每個人在成長的路上都曾經遇到過,程度或深或淺,而且有個規律是:取得的成就越大,遇到的挫折越大,所謂:小逆則有小順,大逆則有大順。自然界的萬物,總是這麼辯證著發展,沒有例外。

週末,身體有微恙,有充足的理由躺著看書,把孩子交給了家裡其他人管帶,家務也可以暫時不管。躺著看了好幾本書,自己想,即便日後遇到大的不測,只要能讓我看書,能讓我持續思考,我都不是太害怕的,這是題外話了。

其中,讀了一本韓國通用總裁李採鬱寫的
按理,這樣的書名我不是很喜歡的,覺得又是有點在搞噱頭。但是,我看到了李採鬱的笑臉,那是和惠普的高建華一樣的一副笑臉,溫和而堅定,也有著韋爾奇的那種毫不掩飾的快樂,是這副笑臉和“通用”吸引我買了這本書。

事實證明,真沒白買。週末看了4本書(兩本文學書,兩本管理書),這本書我看了兩遍。雖然還不到200頁的篇幅,但內容很紮實,值得一看再看。這是韓國的精華人物。韓國能飛速發展,應該是因為有大量這樣的人物的存在。

他在書的最後,提到了他進入職場之初的一次重大失敗,這種失敗與韋爾奇的經歷很類似。讓我也聯想到我在華工出版社時犯的一次大錯,那種錯誤不敢說是絕後的,但也是空前的。而我當時做出的貢獻也同樣是空前的。敢擔重擔的人,犯大錯的機率也要比不挑重擔的人大的多。魯冠球帶領的萬向集團目前不顯山不露水地做到了跨國經營,旁人以為他就是有先知先覺的人,誰知道他在上個世紀的80年代中期就經歷了虧損上億元的慘痛。那樣的經歷才使得他在日後帶領萬向集團的時候,學會了深入全面思考,學會了果斷之中絕不失審慎。強者一旦具備縝密,多半會走向成功。強者在最初的失敗,多半都是因為不夠縝密,把事情想的容易和簡單了。真正的強者,一定是魄力與縝密並存的。

由此我感到,成長一定是會付代價的,一定會有煩惱,會有痛苦,有時那種痛苦只能自己品嚐,孤單、寂寞,有苦說不出,所謂“苦其心志”的確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那是什麼滋味。

我把李採鬱描述他對待這次重大失敗的心路歷程的文字摘錄在這裡,希望為我,也為與我一道攜手奮進的夥伴們增添勇氣,豁達地看待成長的路上,我們會犯的每一次錯誤,會得到的每一次教訓,如李採鬱說的:
失敗沒關係,但一定要是“成功的”失敗。


不要逃離,收拾殘局

我的第一次失敗,可謂是結結實實的失敗,為公司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如果我沒有當領導的責任感,或者是我的自尊心不強的話,我一定會當場辭職的。但這是迴避失敗的一種典型的消極方法,不僅如此,以失敗為開頭,還會以失敗結束,也就是說失敗還會反覆下去。

但是,如果直面失敗,尋找自己能夠做的事,為挽回失敗而盡最大努力的話,事情或許會有轉機。當組織內出現了某種損失的時候,在挽回損失的過程當中也需要投入一定的費用。常言道:解鈴還需繫鈴人。最能挽回失敗的人就是當事人及失敗的當事者。

此外對於自己來說,失敗也給了自己一個全身心投入一線現場的機會。雖然這不是什麼好事,感覺又難過,心裡又孤單,但從失敗中你能學到無數的經驗和教訓。不僅如此,對職業人士來說,這個艱難的過程也是成長的動力。

如果你是希望成為領導的人,當你遇到失敗的時候,你就要儘可能地挽回失敗。從失敗當中能夠學到的就是絕對不能逃走,有自尊心地、有責任感地去挽回損失。

如果你經歷了這種成功的失敗,你不僅永遠不會被失敗打敗,而且還有可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敗。因為在你負責任的過程當中,你能發現以前沒有發現的無數問題和缺陷,還能培養自己作為領導的資質。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199859/viewspace-425649/,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