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圖靈出版是怎樣的?

2gua發表於2012-11-01

藉著年底了,各大技術社群、網站都在做總結,我們也站在一個普通讀者的角度,試著總結總結圖靈,不妥之處,多多包涵,因為我是圖靈忠實讀者,這點想必也是眾所周知的吧。

認識圖靈好幾年了,以前是一直買圖靈的書,圖靈也是一直出圖靈的書,幾年下來皆如此,直到去年圖靈社群上線了,帶給大家一股小清新的氣息。

圖靈未來會是怎樣子的呢?

於我而言,前幾年的想法很單純,出版社就是出書的唄,想其它那麼多幹嘛哦?但現在我的想法不這樣了,隨著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行業模式都在顛覆革新,我想,出版界也不是世外桃源,因時度勢已是必然,我的想法就是,圖靈應以產品化思維走上創新之路,否則,估計未來的路會越走越窄,早動早好

下面一一道來。

一 現狀

感謝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帶來了如此多的新技術、新方法。於是,市場需求有了,大大小小出版社都在趕熱門技術的書,選題、召集作譯者翻譯、編輯、審校、印刷出版,做點廣告,然後就看天氣等收成了。

讀者呢?以前的話,就很單純,上實體書店翻書買書。現在的話,讀者選擇多了去,網店買,還有盜版可選(實體書和電子掃描版)。就算是我要買Java的書,還有幾百本不同出版社的Java書供我選擇......

  1. 讀者買書的初衷是什麼?掌握書本里的知識是最基本的訴求;
  2. 一般技術人員,比如Java碼農,他只要買一本基礎篇、2-3本提高篇,就應該能勝任自己的工作了(甚至一本都不買,借了看、看盜版),因為程式設計的特點就是強調實踐的積累,他入門和上手可能需要書籍知識的鋪路,但水平提高關鍵看實踐,有了問題在網際網路上提問、搜尋答案,上手後對書的依賴程度其實是逐漸減輕的;
  3. 成熟的碼農,偶爾買點書,估計也不是有關他拿手技術的書了;
  4. 前面提過的盜版橫行;
  5. 就算是外文書,現在的幼兒園小班都開始學“Apple、Apple小蘋果”了,再加上網路上的英文電子書成堆,很多都用iPad看英文版,翻譯書的壓力來了;
  6. 出版書籍是手工活兒,一字一字地敲、一字一字地翻譯、一字一字地編輯審校,慢工細活,這估計很難變化;
  7. 網際網路時代,要的是產品核心競爭力,恨不得把男女老幼一網打盡,書做不到,只能針對特定使用者群體;
  8. 你就算是嘔心瀝血之作,但眾口難調,總有人不滿意的,你將心向明月,但奈何明月照溝渠;
  9. 你會引進經典之作,我也會啊,你會組織翻譯,我也會,寫書譯書說不是難事就不是難事。

圖靈如果仍按出版老路子走下去,一方面出版了很多書,讀者卻逐漸被網際網路引導;一方面慢工細活又滿足不了讀者“高效率”的心態,傳統模式遇到困難了。

二 幾點思考

職場競爭說明,技能單一的人,最先被淘汰的機率最高。圖靈如果只會出書,估計也危險。未雨綢繆,及早創新,這才是良策。

  1. 我個人感覺,圖靈2012年出版的書,比2011年的少了?比別人少了你就將市場拱手給別人。但如果多了呢?現實就是買書的被越來越多的渠道分流,很多情況下,讀者可以不靠買書汲取知識,買書的人少了,積壓的書就越來越多了。消費者都是勢利的,記住。
  2. 舉個例子,HTML5方面的書,《HTML5高階程式設計》出來時肯定好賣,再往後出版的同類書籍就沒這麼好賣了吧?除非某本書有獨特的吸引力(有,但是很少的)。不是質量問題,不是營銷問題,也不是選材問題,而是同質競爭 外加異質競爭的結果,同型別的書太多了,還要遇到諸如我用Flex、Silverlight解決方案這樣的競爭。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技術多樣化就是這樣,不像以前一招鮮吃遍天了,勢必帶來關聯產業鏈的震盪。最好的例子就是《Java核心程式設計》、《Java程式設計思想》被曾幾何時譽為“聖經”,現在還有多少人把它當“聖經”啊?
  3. 出版社出書的目的是什麼?不為市場、不為生計,你出啥出?毛利是目標,出書只是過程。一本領域內的好書,如果不能結合市場,就是曲高和寡,原作再好、翻譯得再好,你自己看好了。《金領簡歷》、《TechStars孵化器中的創業真經》這類再適合國外國情,也別拉進來吧,瞧瞧《TechStars孵化器中的創業真經》還有“你也想讓TechStars落戶你的城市嗎”,我告訴他肯定是想進來也得變著進來。
  4. 社群,社群起步了,真是好事,社群帶給了大家很多有價值的東西,直觀的或隱性的,但社群還很簡陋,我多次在圖靈、在群裡都說過的。但這個怪不得溫老師和大胖兄弟,關鍵是看圖靈想怎麼發展壯大社群的意願吧,這點不能責難太多,站著說話不腰疼,社群的發展需要一段過程,但首先取決於圖靈的定位和決心。社群之路走下去,肯定會有回報的,這個需要不短的蟄伏期。

三 再進一步思考

圖靈未來會是怎樣子的呢?取決於圖靈後續想怎麼做,談談我個人的理解。

  1. 產品化,渠道化。唯市場驅動發展,以市場多樣化和需求引領出版,又以出版反作用於市場的推廣。光靠出書真得越來越難了,產品化,就是好好打造幾個獨特品牌,比如現在的訪談錄,可以做精做深,配上中文字幕的視訊,請作者來講解書中有關知識點的趨勢或技術點;再比如:技術系列講座、培訓加上視訊;寫書心得交流整理;會議分享......等等等等。渠道化,就是尋求線上線下、合作伙伴、商家網店的關聯社交。特別要提的是社群,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應該有一個明晰的近期、遠期的發展規劃和目標,投票、活動、@、討論等等社交元素的加強。可以看看O'Reilly,這麼有實力的公司都不只靠出版書籍了,各種有影響力的大會、技術社群、技術大牛部落格雲集、線上培訓課程等等做得有聲有色,看到了一個“Velocity China 2012大會”......
  2. 產品化的管理模式適配調整。摒棄典型的工分制、坐班制,以市場目標為出發點梳理內外部流程,制定業務發展方向,分工好又合作好,相互包容,該出去的出去,該靜心伏案的伏案做事。制定必須的質量流程和標準,達到儘快出書儘快交付市場(永遠Beta版),不糾結於旁枝末梢的細節。市場策劃和市場活動,永遠是第一的,一切都圍繞以市場為中心開展。

    管理力求做到:
    明確的目標,長期的演進和近期(一年)目標。目標和流程的制定細化細化再細化,最好WBS分解。
    用市場來驗證,不斷調整適應,比如社群如果人數多了,大家呼籲聲高了,該上的功能就應該上;電子書需求量上來了,就加大電子書出版力度。按需適應。
    流程明確,產品化流程,每道工序都有所涉及有所規矩,但不失靈活性。
    有效且可讓員工接受的激勵考核機制,客觀公正不帶眼鏡。

    管理者關注重點:
    市場是你的主戰場,資源、人脈、佔有率,出擊出擊再出擊;做該做的事,該是別人做的就讓別人做。
    觀大局,力扛泰山,不過度關注細節。
    對員工的信任是很重要的,放手培養,包容瑕疵,看好不看壞,看壞就越看越壞。

  3. 借鑑網際網路獨特的企業文化,營造交融輕鬆的環境。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裡面,員工在其心目中的位置是很高的,敬天愛人,先想到員工,才能做得更好。轉型的內在關鍵在於員工支援。

  4. 人才培養。運營人才,技術背景的策劃、編輯。培養一個是一個,招到一個是一個,先不管難度多大,總得有個開始。
  5. 培養資源市場。合作伙伴、作譯者圈、讀者圈,並細分差異化培育,有相應的激勵措施,這也是產品化渠道化很重要的一環。

想到哪寫到哪了,就先胡謅到這裡吧,真心希望圖靈以中國的O'Reilly為目標。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拍磚別拍太狠就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