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架構基礎知識入門指南-下

老_张發表於2024-04-22

接上篇文章,這篇文章聊聊技術同學如何由點及面的瞭解並掌握系統架構知識。

大家可以先回想一下,我們入職一家新公司做技術工作,一般都是如何開展工作的。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團隊和專案的技術規範和迭代釋出上線流程。其次,還要了解自己所在崗位負責哪些業務,對應的溝通合作物件是誰。

再次,還需要將專案程式碼下載到本地,進行程式碼走查熟悉程式碼和相關邏輯。如果是測試同學,一般會從最近幾個版本的需求和測試用例入手,對自己負責部分和模組邊界有大致的瞭解。

最後,最好是review一下最近線上出現的一些問題和歷史版本比較嚴重的線上故障,對其背後的根因和覆盤最佳化方案做進一步瞭解。

總結一下,就是從流程+業務+程式碼(用例)+線上問題四個維度,對自己即將開展的工作進行全面瞭解。換個角度,要了解並掌握系統架構知識,也可以從這幾個維度來展開。

其中研發規範和迭代釋出流程屬於通用部分,雖然在不同公司稍顯差異,但整體大差不差,這裡不展開介紹。

本文以測試崗位視角(假設入職一家新公司,主要負責訂單模組的測試工作),為大家介紹如何從業務、技術和線上問題三個方面來了解系統架構基礎知識。

訂單業務主要包含如下幾個部分:

即正向流程(建立訂單)和逆向流程(取消訂單),以及延伸的如訂單列表、訂單詳情。

但僅僅瞭解訂單的業務邏輯是不夠的,因為訂單業務有很多上下游依賴部分,比如營銷增長業務的優惠券和各種活動,比如訂單支付涉及到的三方支付,比如庫存和供應鏈業務的物流資訊等。

與這些依賴業務對應的,則是不同的業務服務,以及服務間的呼叫關係。如果你不瞭解這些,測試過程中遇到報錯,你都不知道問題根因是什麼,提BUG都顯得底氣不足。

再進一步,瞭解了訂單業務和其上下游依賴之外,還可以瞭解整個的業務流,即我們所說的端到端測試,如下圖。

接著從技術角度來展開分享。

如圖一所示,要對訂單應用展開介面測試,那我們勢必要了解訂單服務的介面定義,請求入參的各項Key對應的Value是什麼,分別是呼叫哪個業務應用獲取到的資料。

建立的訂單資料是否落庫(表結構/對應欄位),是否命中快取(秒殺業務),訂單狀態是否正確變更(支付成功),APP是否有正常的訊息推送(呼叫push服務或者notice服務)。

除了上述內容,還要考慮使用者下單時的登入驗籤是否透過。如果訂單應用請求報500的狀態碼,就要檢查請求的URL是否正確或者服務是否啟動並註冊成功(註冊中心和配置中心)。

如果請求報錯,就要根據報錯內容判斷是否是其他依賴應用未啟動或者引數有誤(檢視日誌)。如果是很複雜的一個依賴呼叫關係,還需要藉助鏈路追蹤(Trace)來定位請求的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有些業務不要求資料的實時一致性,在測試時還要檢視訊息佇列,驗證訂單訊息的生成和訊息狀態。

結合業務和技術,並加以梳理和總結,就可以對系統架構有大致瞭解。如下圖所示,是一個簡易的微服務系統架構圖:

第三部分,從線上問題的角度來展開分享。

為什麼要提到線上問題呢,主要原因有這幾個方面。首先,大部分線上問題都是由於釋出和線上變更導致的。

其次,引起線上問題的因素很多,因此需要建立完善強大的線上監控體系;最後,線上問題發生後的修復和覆盤最佳化,也是深入瞭解系統架構細節很好的一個方式。

要降低線上問題出現的頻率和影響範圍,就涉及到穩定性保障領域。在穩定性保障中,比較好的技術實踐有全鏈路壓測、混沌工程,而這些技術實踐都涉及到很廣泛的業務,以及技術細節。

要快速發現並修復線上問題,需要很好的監控工具,而好的監控工具一定是以業務穩定性為出發點,並涉及到很多的技術細節,如下圖所示。

且線上問題背後隱含著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即線上的業務防資損。要做好業務防資損,同樣需要對業務有深入的理解,並且要從系統整體架構層面來進行最佳化預防。

最後總結一下,要由點及面的瞭解並掌握系統架構知識,可以從如下三個角度切入:

  • 從業務角度,瞭解端到端業務流,背後的業務模組,對應的服務呼叫關係。
  • 從技術角度,資料輸入輸出,依賴誰,被誰依賴,為什麼報錯,日誌排查。
  • 從線上問題角度,監控體系,業務防資損,故障覆盤最佳化。

結合這幾個方面,在日常工作中多梳理總結,就可以對系統架構有基礎的瞭解和掌握。

相關文章